想要改變孩子那些「壞習慣」?抱歉,請先改變你自己

在遊樂場,一個5歲的小男孩讓媽媽給他買望遠鏡,媽媽不同意,小男孩開始大叫起來,這位媽媽生氣地吼了小男孩幾句,小男孩繼續哭鬧,媽媽更生氣了,猛打了幾下小男孩的屁股,小男孩馬上對著媽媽又打又踢。旁邊有人指責小男孩怎麼可以打媽媽,小男孩憤怒地說:「媽媽先打我的,她都可以打我,憑什麼我不可以打她?而且媽媽教過我,只要有人打我,我就一定要打回去!」一個6歲的小男孩,和其他的幾個小朋友一起去唱歌。一進房間,他先搶了一個話筒,自此以後,這個話筒一直在他手上,就連他不唱歌的時候,他也不肯把話筒放下。別的小朋友先是禮貌地請他把話筒拿過來,這個小男孩不肯,後來有小朋友直接把話筒搶走了,這個小男孩馬上大哭大鬧起來。為了安撫他,他的奶奶趕緊幫他把話筒又搶了回來,還告訴他這次要把話筒抓緊了。一個小女生特別喜歡說髒話,有一天,媽媽實在受不了了,就告誡她如果再說髒話,就趕她出去。小女孩又說了,媽媽特別生氣,說:「你他媽的趕緊給我走。」小女孩倔強地站在門邊,一動不動。媽媽說:「走啊,你怎麼不走。」小女孩看著媽媽,憤憤地說:「我他媽的要是知道去哪,我早走了。」看完這些例子,你會發現,原來孩子的壞習慣,都與家庭有關。很多時候,我們常常對孩子的行為感到不滿, 其實更多的是對自己不滿。曾經給一些媽媽做過一項測試,讓她們選出自己最不能忍受的孩子的行為,答案有不聽話、懦弱、自卑、膽小、說謊、亂髮脾氣、懶惰、脾氣暴躁等。我讓媽媽們反省一下自己有沒有類似的行為,結果媽媽們都表示自己有。

◆ ◆ ◆ ◆ ◆孩子的一切問題都與家庭有關一切孩子的問題,都是家庭的問題。一個喜歡指責別人的孩子背後,有一個愛批評人的家長;一個事事抱怨的孩子背後,有一個無比挑剔的家長;一個喜歡說髒話的孩子背後,有一個動不動爆粗口的家長;一個喜歡搬弄是非的孩子背後,有一個需要討好的家長;一個自私的孩子背後,有一個要什麼給什麼的家長……我們對孩子、對家庭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世界觀。如果我們常常擁抱孩子,對孩子表達愛,孩子也會充滿愛和溫情。如果我們快樂地生活,積極地面對生活的各種問題,迎難而上,孩子對生活也會充滿信心。如果我們在孩子悲傷難過時,給予耐心的陪伴,孩子就會在你難過的時候給你擁抱。如果我們認真學習、勤奮工作,孩子的學習就不用操心。反之,如果我們自己事事悲觀,整天憂心忡忡,孩子也會一樣。如果我們每天不斷抱怨生活多苦多難,孩子也會覺得生活很沉重。如果我們常常指責別人,愛推卸責任,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把責任推給別人。孩子是通過模仿大人的行為而逐漸成長的,下面這張圖表,家長不妨比較看看,體會一下為什麼我們說「孩子的一切問題都與家庭有關」。孩子的表現家庭自卑、懦弱父母其中必然有一人是苛求之人(干涉型家庭教育結果)喜歡暴力或奴性十足有一個喜歡打罵的家長(干涉型家庭教育結果)膽小害羞管得過多,時常責怪,包辦代替(干涉型家庭教育結果)不善良父母必有一個人缺乏同情心(暴力型家庭教育結果)不懂是非必有一個專制,喜歡替孩子做決定的家長。或是一個不明事理的家長。(干涉型家庭或溺愛型家庭結果)小心眼缺乏寬容的家庭環境,指責是這個家庭的主基調(干涉型家庭結果)不上進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或父母對自己要求過低(干涉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懶惰父母替孩子做得太多(干涉型家庭或溺愛型家庭)喜歡埋怨必然有一個負面思維的家長(干涉型家庭或暴力型家庭)脾氣暴躁必然有一個家長脾氣不好,習慣通過發火這種不良方式與人溝通(干涉型家庭或暴力型家庭)自以為是父母溺愛的必然結局(溺愛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不會關心人父母寵愛過度,不讓孩子表現(溺愛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不快樂整天板著臉夫妻不和或父母與孩子關係緊張(干涉型家庭、暴力型家庭或放任型家庭)過於敏感、多疑家庭不包容,缺乏溫暖(干涉型家庭或暴力型家庭)不喜歡學習家長不愛學習或者不認為學習有多重要(干涉型家庭、暴力型家庭、放任型家庭或無文化型家庭)冷酷、孤僻必然有一個放任不管或喜歡暴力的家長(放任型、暴力型家庭的結果)自私必然有一個溺愛的父母(溺愛型家庭)◆ ◆ ◆ ◆ ◆想要孩子改變,家長自己先改變當你對孩子的某個問題、某項缺點感到不滿時,不妨先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面對自己內心的不足,當你苛責孩子太過怯懦時,或許你真正害怕的是自己內心的那一份膽怯。當你覺得孩子沒規矩時,或許是因為你也渴望這樣一份自在,因為擁有不了,只能將自己的嫉妒發泄在孩子身上。當你因為孩子貪玩、不用功學習而擔心害怕時,或許你是把自己對前途和未來的擔心轉嫁給了孩子。只有面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否則,孩子的行為會勾起你的內在小孩,他們倆一起哭鬧,一起來激發你的怒氣,讓你心煩,你發脾氣的頻率會更高,發泄完會愈加自責。有時候,有些家長的潛意識中不願意做出改變。我曾經在給有的家長做測試時發現,即使家長已經明白孩子問題的根源在自己身上,他們也會原諒自己,而要求孩子改變,他們的理由是:正因為我存在這個問題,我做得不好,在這個壞習慣上栽了不少跟頭,我才不希望孩子走彎路!我已經年紀大了,這個壞習慣跟隨了我很多年,改不掉了,所以孩子才需要改變!確實,要把原因和問題歸咎於自己,讓自己改變比登天還難。相較之下,把問題推給別人,要求別人改變要容易得多。但是,你自己不改變,憑什麼要求孩子改變呢?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卻要求一個幾歲的孩子做到,這難道不是苛求嗎?◆ ◆ ◆ ◆ ◆家長自己改變,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孩子本身是純真、無私而靈動的,是你的問題導致了孩子的問題,孩子只是像鏡子一樣,把你的問題映射了出來。如果真的對孩子的問題不滿,就透過孩子這面鏡子,不斷地發現自己的問題,自己先改變。當你把目光放回到自身上,迎來自己的改變時,你就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孩子也會獲得更大的成長空間,更好地長大。當然,也有這樣的情況:無論我們怎麼努力,也很難改變延續了幾十年的壞習慣。如果你真的苦惱於這些問題卻又沒有能力改變現狀時,不妨換一個角度去看待問題。曾經,一位媽媽憂心忡忡地告訴我,她的女兒一心只知道玩,學習不認真,整天丟三落四,成績非常差。為了提高女兒的成績,媽媽想了很多辦法,還讓女兒參加了很多補習班,但都收效甚微。這次期末考試女兒又考了班上最後一名,老師找這位媽媽談話,讓她最好給孩子轉學。這位媽媽非常生氣,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她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做了這麼多的努力,孩子的成績還是這麼差。她跟我說了很多女兒的缺點。我說:「你女兒缺點真的太多了,要不咱們通過遊戲來分析下你女兒的問題吧。」這位媽媽欣然應允。我拿出一張白紙,讓她把女兒的缺點列出來,媽媽不假思索地寫起來,一會兒功夫,就密密麻麻地寫了一整頁A4紙。我又拿出了另一張白紙,請媽媽寫出女兒所有的優點,看得出來,寫優點的速度比寫缺點慢得多。寫了4、5條,媽媽就寫不出來了。我讓媽媽想一想,這些缺點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變成優點。比如,孩子大大咧咧,丟三落四,這個「缺點」 確實會影響學習,但如果用於人際關係中,這樣的「缺點」卻又是大大的優點:大大咧咧、不計較的人走到哪裡都受歡迎。也正是因為這個優點,她的女兒非常受歡迎,有很多好朋友。我與這位媽媽一項一項地列下來,到後面,這位媽媽感嘆地說:「 原來每一項缺點同時也是一項優點,每一個優點同時也是缺點。」人生是一場修行,家長要先修補自己,當自己成長了,才可能提供給孩子更好的示範。- 今日留言互動-你有哪些方面需要做出改變?(月華與大家一起探討)本文節選自我的新書《別等孩子長大了才後悔你現在做的太多》,本書已正式開始發售哦!


推薦閱讀:

孩子是招來的
將雞蛋倒入肉餡中,5分鐘後不愛吃雞蛋的孩子樂了!
六歲的孩子應該怎樣教育呢
八字預測是否真的與孩子無緣的生肖
這樣帶孩子簡直是「作死」!可是婆婆媽媽們卻經常做

TAG:孩子 | 習慣 | 改變 | 自己 | 壞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