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貓狗終極PK最佳寵物

[標題]貓狗終極PK最佳寵物

《貓狗大戰》系列電影的受歡迎,最根本的原因是這系列電影非常貼近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養貓好還是養狗好,是每一位寵物主人或多或少地思考過、爭辯過的問題。貓咪和狗兒,作為人類最為鍾愛的兩種寵物,似乎在自身無法察覺的情況下,被推上了一個特別戰場,默默地展開這一場「人類身邊的第三類暗戰」,而且這一場戰爭,沒有結果……但是偏有好事者多事,非要爭出過究竟:英國《新科學家》就智力、情感等11個指標進行了評比,狗最終以微弱優勢勝出這場「貓狗大戰」,當選人類「最佳寵物」。

世界分為「養狗人」和「養貓人」,兩個陣營都認為自己所養的寵物比對方的略勝一籌。不過,直到十年前,他們都還沒有明確的科學論據可以證明各自的主張。後來動物行為學家對狗展開了一系列獨特實驗,測試犬類動物的認知和行為能力,不久前又讓貓兒參加了類似的實驗。通過11個方面的比較,結論如下:

1、大腦研究發現,狗的大腦平均重64克,遠遠超過貓咪——— 它們的大腦重量只有25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狗的平均體重也比貓大多了。如果用大腦重量與體重的百分比來比較,那麼貓兒反而稍佔上風。愛貓者不要因此得意。一般來說,小型動物的腦重與體重之比是要略大於體型大些的動物。這意味著貓的大腦重量頂多是符合正常預期,沒有什麼稀奇的,反而狗的腦重平均值要略高於預期水平。總之,僅以腦的尺寸看,貓和狗難分勝負。這可能是件好事,因為腦的大小並非確定智力水平的關鍵因素。事實上,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寵物有多聰明,最好還是觀察它們的行為,而非求助於神經解剖學數據。不過,有一個解剖學數據對於解釋動物的信息處理能力有著重要意義,那就是大腦皮層里的神經元數量。在這方面貓把狗打得落花流水——— 它們的大腦皮層里有3億個神經元,而狗只有可憐巴巴的1.6億個。

2、馴養歷史好幾個研究團隊將狗的DNA與其最近親的灰狼的DN A進行了對比,想確定狗最早被人類馴養的時間。在1997年最早進行的一個實驗中,加州大學羅伯特·韋恩手下團隊得出的結論是13.5萬年前。現在,隨著狗的全部基因組測序工作完成,韋恩現這個日期可能有點兒早。不過,鑒於考古界發現了3.1萬年前的狗兒遺骸,以及狼和狗的基因之間存在巨大差距,他仍然懷疑狗被人馴化至少是5萬年前的事情。不過,斯德哥爾摩皇家理工學院的彼得·薩沃萊寧教授認為應該是在1.6萬年前。他指出,最初的馴養地是在中國的長江以南,最初被馴養的狗不是工作犬,而是準備送到飯桌上的。關於貓兒被馴養的時代爭議頗多。古埃及象形文字和陵墓考古表明,在公元前3000年時,貓就已經存在於人類的家庭中了。隨著我們的祖先開始耕種,他們的糧倉引來了害蟲和老鼠,由此引來了貓。2007年,研究者比較了全球範圍內家貓和野貓的基因,證實家貓最初是在地中海東部肥沃的新月形平原地區被馴養。塞普勒斯一個9500年前的墓葬里,發現了一隻小貓遺骨躺在主人的遺骨旁邊。這相當感人的一幕表明,與狗相比,貓應該是一個後來者。本輪勝出者:狗累積比分:貓1:1狗

3、關係密切度狗和主人的關係與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極其相似。一個有安全感的寶寶在陌生環境中的行為方式很有特點:當母親在身邊時,他(她)會表現得大膽、快樂,勇於探索,母親離開時他(她)會顯得焦慮,他(她)會暫時跟著別人玩耍,但媽媽回來時,會立即把目光轉向她。狗在「陌生情境測試」里的表現如出一轍。那麼貓在這方面有什麼不同嗎?匈牙利羅蘭大學的亞當·米克羅西教授在狗身上做過這種試驗後,又在貓咪身上小試牛刀,發現它們一點兒都不配合。對它們而言,實驗室的環境布置讓人不安,這可能是因為貓更加不習慣離開自己的領地。不過,米克羅西猜測貓跟主人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類似狗———只要他能說服它們接受試驗。不過,即使是最偏心的貓主人也承認,貓咪喜歡獨立。這要歸咎於進化。貓天生是不合群的動物,而狗則是從群體性很強的狼進化而來,有加入團體的本能,而人類的馴化則改變了這個本能的聚焦點。讓一條4個月大的小狗選擇,它會更願意跟人做伴,而不是選擇狗做朋友。看來它們就是無法不愛人類。本輪勝出者:狗累積比分:貓1:2狗

4、普及程度一種動物是否適合做寵物,最有說服力的論據應該是看看到底有多少人把它們養作寵物。在這方面,貓是無可置疑的贏家。儘管全世界範圍內的數字很難獲得,但最新研究表明,在養貓最多的10個國家裡,有差不多2.04億隻寵物貓;而在養狗最多的10個國家裡,寵物狗的數量還不到1.73億。本輪勝出者:貓累積比分:貓2:2狗

5、理解力一條名叫里克的博德牧羊犬以能夠懂得200多個單詞的意思而聞名。它是一個聰明的男孩,但即使是理解力差得多的普通狗兒一般也能辨識出幾十條命令的不同意思,並且做出回應。它們還會主動去拿主人需要的東西,而且語言並非它們和主人交流的唯一手段。狗可以追隨人類的姿勢,比如手指或點頭,藉此發現食物或其他東西。這聽上去沒什麼出奇,但黑猩猩要做到這一點得頗費一番力氣。狗還會一直與人保持眼神交流——— 狼一般不會這麼做——— 並用眼神把主人的注意力吸引到目標方向。哥倫比亞大學的亞歷山大·霍威茲教授說,它們還會通過觀察我們的表情來獲取信息、安全感和指示。不過,對於那些喜歡高估其狗兒理解力的人,霍威茲也有一個提醒。他的實驗表明,狗極具特點的「心虛表現」事實上並不意味著它們理解自己在哪方面做錯了,那只是面對責罵做出的本能反應。米克羅西說,在認知方面,貓和狗頗為相似,所以可以預計它們的行為模式與狗兒相仿。但一大差別是貓兒沒有那麼順從或那麼容易受激勵,使得人類很難與它們協同工作。不過,米克羅西的團隊發現,貓在辨識人類手勢並藉此尋找食物方面沒有狗那麼能幹。當食物被藏起來無法拿到時,狗更擅長用眼神交流來尋求主人的幫助,而貓咪通常是徒勞地試圖自己完成任務。讓人類幫忙拿到想要的東西似乎是作弊,但這表明狗兒更樂於也更有能力與主人互動,所以,裁定它們在此輪勝出是極為公平的。本輪勝出者:狗累積比分:貓2:3狗

6、解決問題能力「貓咪不懂弦理論」是今年出現在一些報章上的科技新聞標題。文章說,研究者做了一個實驗,發現如果在貓兒面前放兩條繩子,其中一條的末端系著食物,它們通常不會選擇拉這條附有獎賞的繩子。不過,愛狗的人不必恥笑它們,因為狗也沒有通過這個測試。此外,無論是貓還是狗,都無法利用文字或圖案提示來發現隱藏的食物。換言之,它們不會理解表示有食物的X標記。不過,鼓舞人心的是,貓和狗都非常擅長找出藏起來的小份食物,雖然隱匿的地點離它們遠近不一。儘管兩者使用的方法略有差異,但它們尋找食物的先後次序都十分高效而合理。關於貓咪的問題解決能力,目前所知不多。而狗類接受的此類測試多得多,但通常沒能表現出驚人才能。事實上,長期以來,一直有種觀點,認為與它們的近親狼相比,狗要笨得多———狼的大腦要比它們大上三分之一。一個經典研究表明,狼可以學會用一個複雜的鉤子開門,只要它看著另外一隻狼示做一遍。而狗雖然連續幾年看著這個動作,仍然不能學會操作。不過,米克羅西和匈牙利科學院的約瑟夫·托帕爾教授懷疑,是狗和人類形成的合作關係讓它看上去比事實上更愚蠢。他們認為,狗和人類的關係越密切,它就越傾向於放棄獨立思考和行為能力,轉而依賴人類。為此他們設計了一個實驗,讓不同品種的狗從一個鐵絲柵欄下面拉一個塑料盤子,以取得裡邊的食物。結果證實了他們的猜想:生活越是優渥的狗兒表現得越差,但當得到主人的鼓勵後,他們的成功率明顯提高。研究者由此得出結論:狗並非在解決問題方面缺乏天賦,應該說它們更喜歡合作性的方式。這方面的傑出代表當屬導盲犬。在與主人配合過程中,它們一般承擔傳統的下級工作夥伴的角色,但是如果有需要,它們會挺身而出,解決主人不能控制的問題。本輪勝出者:狗累積比分:貓2:4狗7、語言能力共同的祖先意味著所有哺乳動物都會發出類似的音節來表達一定的意思。比如說,它們會發出快速、響亮的短促聲音來吸引注意力,或表示激動情緒等。貓和狗在與人類的交流中,都會使用這種哺乳類特有的雙向溝通手段。研究者分析了貓兒們喵喵的叫聲,發現它符合可以引起我們注意的聲波圖模式。不過貓咪的語言技能十分有限,它們的叫聲也非常個性化,通常只有主人才能理解它們在「說」什麼。狗的語言靈活度和適應性就強多了。它們可以改變聲音的長度、高度、頻率、調子等,在不同的情景中發出不同的吠叫聲。即使是從未養過狗的人也可以單憑一條狗的叫聲,說出它是憤怒、快樂,還是感到孤獨。發現這一事實的米克羅西團隊指出,其他成年犬科動物——— 包括狼——— 很少吠叫。他猜想,狗可能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特別發展了語言能力,以便和人類溝通。這樣做很聰明,但複雜並不意味著一切。畢竟,不管你多麼喜愛自己的寵物,它們的吠叫和喵喵聲都還是令人心煩。在這方面,貓兒似乎找到了較好的解決辦法。去年一項研究揭示了貓兒的高明之處:它們善於用低沉的聲音吸引我們。它們放棄了急切、高頻的喵喵叫,用讓人舒服的喉音取而代之,成功地激發出我們的「母性」。蘇塞克斯大學教授卡倫·麥克庫伯分析了這「懇求性的咕嚕聲」,認為它和嬰兒的哭聲音頻類似,可以讓我們下意識地產生愛憐之情。它就用這個小花招,騙得了美味的奶油。本輪勝出者:貓累積比分:貓3:4狗

8、溫馴程度狗兒很容易訓練,因為我們就是挑選它們來做這個的。經過長期進化,它們已經非常宜於家居,善於滿足我們的需要,對它們來說,了解和服從人類的規則非常容易。在需要合作的認知性工作方面,它們表現尤其出色。其他動物,比如猩猩和海豚,主要通過模仿來學習:看到別的個體完成某個任務,然後試著達到同樣的結果。狗卻不一樣,它們的學習過程類似人類嬰兒。這個「教育」過程包括暗示性的教導,狗兒會注意眼神、動作、語言等提示,然後再直接效法主人的行為。訓狗最基本的辦法就是不斷用食物鼓勵和強化我們想讓它做的某個動作,貓也適用於此招。「它們對刺激和強化反應明顯,」米克羅西說。但是由於沒有人真的試著訓練貓咪,對於它們的能力範圍,我們所知不多。米克羅西估計最後效果跟訓狗差不多。「但是與貓相比,狗是真的想達到主人的要求。它們更有興趣,態度更加認真。」此外,即使沒有明確的指示,狗也會自覺地消化和接受家庭生活行為規則。科羅拉多大學動物行為學家馬克·貝科夫說,這主要是通過遊戲完成。他說,狗兒在與人嬉鬧過程中可以發展初步的道德感,能明白在家庭環境中它們的行為底線是什麼。因此,在這方面,狗要勝貓一籌。本輪勝出者:狗累積比分:貓3:5狗9、超感官能力嗅覺、視力和聽力是貓和狗最重要的感覺能力。我們培育出品種繁多的狗兒,就是為了利用它們各種出色的天賦。因此按理來說,狗在這方面的表現應該遠勝於沒有經過那麼頻繁的人類淘汰和培育的貓。事實上,狗確實表現驚人,比如一種大型偵探犬的鼻子有著3億個嗅覺感受體,而人類只有500萬個,它們的嗅覺比我們要靈敏1億倍。不過,儘管狗擁有傳奇性的鼻子,貓的嗅覺卻也不遑多讓。事實上,因為狗的品種太多,貓的嗅覺平均水平——— 它有2億個嗅覺感受體——— 比狗更加敏銳。貓和狗的視覺都不能與人媲美,但它們的祖先都是常在夜晚出動的獵手,遺傳給它們一些特殊的能力。兩者的「閃光融合」速度都比我們快,這意味著它們視網膜里的細胞每秒鐘給世界拍下的「快照」比我們多得多,讓它們對移動物體更加敏感,原因之一是它們眼睛裡的桿狀細胞比錐狀細胞多,這也解釋了為何它們的色視覺那麼差。此外,桿狀細胞特別擅長在暗淡環境中看東西,在這方面,貓也勝狗一籌。貓的「夜視」能力是人的六倍,而狗只有人的五倍。如果再算上聽覺,貓咪得分更高。它們的聽力範圍從45到6.4萬赫茲,遠比狗的67到4.5萬赫茲寬泛多了。本輪勝出者:貓累積比分:貓4:5狗

10、生態影響貓喜歡野生動物——— 光在英國一個地方,它們每年就要殺害超過1.88億隻野生動物。但狗也不是吃素的,稀有的歐夜鷹數量急劇減少,它們在其中做了不少「貢獻」。它們還會去騷擾在地上築巢的鳥類,即便是由人類牽著散步,它們的存在也會影響一個地方的生物多樣性。貓和狗在生態方面的真正差異體現在消費方面。一條中等個頭的狗的生態足跡——— 指養它所需要的土地面積——— 為每年0.84公頃。這足夠供養兩部SU V還有餘。即便是吉娃娃這樣嬌小的玩具犬生態足跡也達到每年0.28公頃。與此同時,一隻普通貓的生態足跡每年只有0.15公頃,看上去要環保得多。本輪勝出者:貓累積得分:貓5:5狗

11、功能性狗可以打獵、放牧、看家,它們能嗅出毒品、炸彈,甚至鯨魚糞便,能幫助失明者和喪失聽力的人群,可以參加比賽,拉雪橇,救援在雪崩中被埋的人,可以幫助孩子學習,甚至預報地震。貓呢,如果你家鼠患盛行,它是一把利器。然而,這樣的評估可能並不公平。畢竟,我們喜歡寵物,往往是出於其他原因。貓外表美麗柔和,撫摸著它們可以減輕我們的精神壓力。狗也是很好的減壓器,擁有一條狗可以降低你的血壓和膽固醇水平。此外,養狗還有其他健康上的好處,每天帶狗出去散步可能很單調繁瑣,但也會帶來回報,你不僅得到了有規律的鍛煉,還因此和其他遛狗者增進了交流,讓免疫系統更加強大。所以,在健康效益方面,狗肯定遙遙領先。本輪勝出者:狗最終比分:貓5:6狗

推薦閱讀:

吸貓大會:奶牛貓キキ
飲食,肥胖與狗狗壽命的關係
改掉狗狗壞習慣之啃咬和損壞物品
狗狗便秘該怎麼辦?
做好這7件事,增進與寵物的感情

TAG:寵物 | 標題 | 貓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