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慈禧的長相到底處於什麼水平?

不吹不黑,慈禧的長相到底處於什麼水平?

36 人贊了文章

現代人容易對古代人的長相好奇,尤其是辮子戲看多了,也就有很多人開始猜想:

那些生活在紫禁城的三千佳麗究竟長的是什麼模樣?

可電視劇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左手影視,右手現實)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當然,也有和現實撞臉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枉我迷了這麼多年清宮劇(?_?)

不過,長相引起爭議最大當屬慈禧。

根據德齡公主的記載:

「太后當伊在妙齡時,真是一位風姿綽約、明媚鮮明的少女,這是宮中人所時常稱道的;就是伊在漸漸給年華所排擠,入於老境之後,也還依舊保留著好幾分動人的姿色咧!」

德齡公主又說:

「慈禧太后身體各部分極為相稱,美麗的面容,與其柔嫩修美的手、苗條的身材和烏黑光亮的頭髮,和諧地組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嫣然一笑,姿態橫生,令人自然欣悅。」

不過,看過照片我們卻很失望……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這特miao的和德齡公主描述也差得忒遠了吧!你確定這不是容嬤嬤?

雖然慈禧留下的都是老年照,但是三歲看八十,八十也能夠看三歲啊。就這「尊容」,年輕時怎麼也和閉月羞花聯繫不起來啊!

其實,慈禧留下的皂片之所以沒有想像的好,除了自身可能存在的原因外,最關鍵的就是慈禧在拍照時不善於用光。

對!人家不僅不用PS,甚至光都懶得用!就是這麼自信!

據歷史記載,慈禧為了照相,特傳御旨在其頤和園寢宮樂壽堂前搭席棚,用布景屏風為襯,並按殿內樣式布置豪華的陳設。當時頤和園內雖已有電燈,但在拍照時慈禧卻堅決不用。

按理說,合理地利用光影,有助於實現攝影效果最佳,可為什麼慈禧不用燈光呢?原因就在於她較為忌諱燈光打在臉上的「陰陽臉」效果。

其實,在平面藝術中不用光,算是他大清的一個組訓吧。比如,康乾盛世之間的宮廷西方畫師,在畫人物的時候,就被嚴禁用光。

於是,他畫的畫,是醬紫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畫面乾淨是乾淨,但是沒有光,總感覺人物有點怪怪的。

---------------------

而和郎世寧幾乎同時代的、甚至比他更早一個世紀的倫勃朗,就大範圍地在繪畫中用光。且看倫勃朗的作品: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當然,用光最成功的還要算他的代表作《夜巡》: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倫勃朗對後世來說影響最大的就是他的「明暗法」。之所以這樣叫,是因為他的油畫一貫採用「光暗」處理手法,即採用黑褐色或淺橄欖棕色為背景,將光線概括為一束束電筒光似的集中線,著重在畫的主要部分。這種視覺效果,就好像畫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台上,一束強光打在他的臉上。有評論家稱倫勃朗為『夜光蟲』,還有人說他用黑暗繪就光明。

當然,這裡並無意去說,倫勃朗筆下的人們就一定比郎世寧筆下的人物俊美。但,總體來看,倫勃朗筆下的人物更具真實和戲劇張力,同樣,也因為光線的存在,每一個人物在自己本來的面貌上,可以變得更美。

也正是因為倫勃朗對光的成功運用,讓後世產生了「倫勃朗式用光」的稱謂。而且,這一稱謂已經走出繪畫界,走向攝影界。

且看攝影中「倫勃朗式用光」的範例: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確實,通過合理地用光,人物就顯得更加有立體感。

言歸正傳,慈禧的長相到底處於什麼水平。我的答案是,慈禧未必真的比照片中丑,而如果合理地用光,那麼她肯定比照片中的形象漂亮。

其實,光不僅在拍照時有著美顏效果,現在光已經深入至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很多人對光的認知以及使用卻知曉甚淺,在之後我們將分享更多的用光知識,讓「好光」真正的服務於我們生活。

推薦閱讀:

慶親王奕劻:晚清官場的大老虎,為何能屢獲慈禧重用?
慈禧三件私人物品,一件白天用,一件晚上用,另一件陪她地下用!
慈禧太后第一次見到汽車時,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到現在人們都在笑她
書評|《慈禧全傳》:晚清帝國政界往事
【珍品收藏】(12)盧浮宮慈禧太后的12幅國畫

TAG:慈禧太后 | 攝影技巧 | 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