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年節飲食 種類多 量要少

慢性病患年節飲食 種類多 量要少 楊欣潔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慢性病患吃火鍋,蔬果類食材可多食用。(本報資料照片) slideshow ●農曆春節是台灣最重要的節慶之一,除了闔家團圓享天倫之樂,也免不了要大啖應景年菜,不過美食當前,對於不少慢性病患而言,要如何滿足口腹之慾、病情又不會惡化,是一大挑戰。三軍總醫院營養部主任王秀媛表示,慢性病患也是可以有多元選擇,過年飲食重點是「量的控制」 。嘗一塊年糕 少吃半碗飯 糖醋魚、炸年糕都是年夜飯常見菜色,多以煎、油炸等方式烹調,糖分、油脂以及鈉含量都偏高,是平常慢性病患要避免的食物,不吃會傷心,但吃了又會傷身。王秀媛說,慢性病患還是可以吃這些食物,不過要以替代的方式來控制攝取的量,就好比說,糖尿病患每餐最多只能攝取四份全穀根莖類食物,若是要吃一塊甜年糕,就應少吃半碗飯。 不該吃的食物 留最後吃 為因應過年的多元菜色,煮的份量也會較平時多,台北長庚醫院營養師陳姿吟建議,慢性病患在吃年菜時,不要盛飯或是僅盛半碗飯即可,想吃、但平常醫師不建議吃的食物應最後吃,或是有飽足感後再吃。例如,糖尿病患如果想要吃年糕,可當作飯後零食,吃一、兩片過過乾癮,就比較不容易超量,或是有吃不夠過癮的問題。 小碟夾好份量 以免過量 過年家人團圓、氣氛歡樂,常常邊講話邊吃飯,一時開心就忘記自己吃下多少食物,王秀媛說,慢性病患者可用小盤子先夾好要吃的食物,也就不會有忘記自己已吃過多少量,而有超量攝取油脂類、醣類等問題。 加工或醃漬品 能免則免 家中若有慢性病患者,在年貨採買時,應少買加工或醃漬食品例如蜜餞、香腸、臘肉,雖然這些食物應景又可以久存,但成分多是高糖、高油、高鹽,常是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限制的食物。 中藥材共煮 減少調味料 烹煮年菜也可盡量選擇清淡少油烹調方法,例如蒸、烤、煮、滷、水煮;少用油炸、油煎、勾芡。王秀媛也建議,食材可以加入中藥烹煮,如人參、當歸等,無需調味就別有一番風味。 ●年節吃火鍋 嚴防高鈉高熱量 過年聚餐,火鍋是不少人首選,不過熱門口味,如麻辣鍋、酸菜白肉鍋等,熱量及含鈉量都高得驚人。 根據台灣國民健康局的資料顯示,吃一次麻辣鍋,所攝取熱量為達2400大卡,已超過一個成人一天的熱量建議量1800大卡,含鈉量更高達6400毫克,為國人每日鈉攝取量應小於2400毫克門檻的2.5倍以上。酸菜白肉鍋熱量約1500大卡,超過成人兩餐的攝取熱量,且酸菜的製備過程加入大量的鹽,若一人份酸菜白肉鍋加上一碟豆腐乳沾醬含鈉量也高達5100毫克。攝取過多的熱量、油脂以及鈉容易造成慢性病患病情惡化。 食材/少加工多天然 王秀媛說,慢性病患的火鍋食材也要盡量要選擇天然材料,少吃加工食品,例如丸子、蛋餃等火鍋料,脂肪含量高,也添加不少調味料;肉類的油脂類也偏高,可用魚類、海產類取代,蔬果類的食材則可無限食用。 沾醬/沙茶醬別碰啦 沙茶醬、芝麻醬是吃火鍋最好的配角,沙茶醬配蛋黃更是讓不少民眾欲罷不能,雖然沾醬能增加食品風味,但對於慢性病患而言太過負擔,王秀媛說,沙茶醬的鈉以及油脂量高,加上富含膽固醇的蛋黃,更是嚇人。若是偏好沾醬的慢性病患可自製調料,利用少許醬油、蔥、薑、蒜、蘿蔔泥就可增添食物風味。 湯頭/煮太久就別喝 另外,火鍋的湯頭是精華,也是所有油脂、鹽分以及熱量的集中處,王秀媛表示,肉類的油脂以及普林、蔬菜類的鉀都會流入火鍋湯中,糖尿病、高血壓、腎臟和痛風病患者盡量不要喝火鍋湯,或是可以在火鍋開煮時,就先喝湯,一旦火鍋煮久後,就要特別避免喝湯。 王秀媛建議,慢性病患可以蔬菜熬煮做為火鍋湯底,例如番茄、玉米、大白菜、白蘿蔔、洋蔥、香菇等新鮮食材為湯底的火鍋,可以增加湯頭鮮味,又可以降低熱量以及鈉含量。 (楊欣潔)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醫藥保健
推薦閱讀:

糖尿病患者吃飯,為啥那麼「作」?
糖尿病患者出現這些癥狀時要警惕眼部病變,白內障會導致失明!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要如何控制?
糖尿病患者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為什麼會有頑固性尿蛋白?腎病患者應該如何對待?

TAG:飲食 | 慢性病 | 慢性 | 病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