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港報:泛民議員宣布退黨 香港社會撕裂傷亟待診治

  參考消息網6月23日報道 港媒稱,香港政改以港府方案被否決告一段落,但政黨勢力的調整似乎剛要開始。被認為屬於溫和泛民派的公民黨創黨成員湯家驊6月22日發表公開信,宣布退出公民黨。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6月22日報道,湯家驊在公開信中稱,公民黨所走的路線,與他當年參與創黨時的初衷漸行漸遠。

  報道稱,湯家驊在6月18日的2017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普選辦法政改方案決議案立法會表決中投下了反對票,但他也在辯論發言中,批評泛民議員沒有善用在立法會中的否決權爭取更大程度的民主,最終一拍兩散,港府和泛民都只是集中精力爭取民意,無助解決政改紛爭。

  他又稱,全國人大常委會去年8月31日決議的政改框架,不符合他的政治理想,但如果方案對香港有最大的益處,他會考慮放下政治理想。

  據香港《AM730》日報6月22日報道,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網路日誌上撰文表示,作為問責團隊成員之一,對於政改方案得不到立法會通過,感到十分可惜;而作為一名香港人,亦難免對香港的前途和往後的政治環境感到憂慮。但他認為,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的願望已經落空,相信很多市民和他一樣,希望社會各方可以暫時放下政見立場,回歸客觀理性,讓社會尖銳的矛盾得以緩和,嚴重的撕裂亦能夠慢慢癒合。

  曾俊華又稱,雖然現屆政府餘下任期不會重提政改,但相信經過過去一年多,社會各界對基本法以及香港和國家之間的憲制安排,都有更深入了解,這對未來再討論香港的政制改革肯定有幫助。

  據香港《新報》6月22日報道,中央、內地及本地民間智庫近日紛紛研判了香港的後政改形勢。政改折騰兩年,造成香港社會撕裂,激化深層次矛盾;香港避過一場暴力抗爭,社會出奇地平靜,沒有打擊特區政府的管治威信;最重要的是完全暴露了泛民的真面目,勾結外國勢力、台獨和本土勢力,讓人看清誰顛覆「一國兩制」,破壞憲制秩序,破壞中央與特區關係;中央也看清楚了香港局勢,區分了泛民的極端與溫和派系。政改議題既罷,中央對港無須再有諸多顧忌,一切只須依法而行可重新出發。

  報道稱,眼前亟須的是收拾殘局,讓社會重回正軌,首要是齊心團結,眾志成城,政改只是區區一役,爭取人心回歸才是漫長的目標。

  報道稱,政改一役,耽誤了太多民生經濟的重要發展,社會民心厭斗厭戰,是時候結束政治紛爭,偃旗息鼓,聚焦經濟民生議題了。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香港全港各區工商聯及其屬會代表來到立法會外請願,支持政改方案通過。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延伸閱讀】境外媒體:香港政改遭否決 梁振英表示極度失望

  參考消息網6月19日報道 境外媒體稱,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28位立法會議員否決政改方案,致使普選目標落空,香港民主進程受阻,讓他本人、特區政府和廣大香港市民感到極度失望。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6月18日報道,梁振英稱,為了實現普選目標,多年來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香港社會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此次特區政府提出的普選方案符合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有關決定,是符合香港實際情況的最佳制度安排。

  報道說,2017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普選政改方案在香港立法會被否決,香港特區未能實現歷史上第一次全民普選。按程序,政改方案如被否決,2017年香港特首普選將按現行方式進行。

  報道說,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也發表談話,批評「香港特區立法會的少數議員頑固堅持與中央對抗的立場,置廣大香港市民對普選的殷切期盼於不顧,詆毀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有關決定,極力阻撓行政長官普選法案通過,致使香港民主發展進程止步不前」。

  報道說,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一位未具名的發言人說,雖然法案未能通過,但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所確定的普選制度的方向和各項法律原則,必須在推動行政長官普選的進程中繼續貫徹執行,香港未來落實行政長官普選仍然必須以此作為憲制依據,其法律效力不容置疑。

  報道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北京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香港政改方案被立法會否決「是我們不願看到的」。他還強調說,香港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事務屬於中國內政,任何外國不應干預。

  據香港星島環球網6月18日報道,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發言人18日就立法會未能通過政改方案發表談話,批評少數議員出於私利否決方案,阻礙香港民主發展進程,使香港錯失了實現行政長官普選的重要機遇,他們要為此承擔歷史責任。

  發言人表示,這一結果背離了香港社會主流民意,也是中央政府不願看到的。

  報道說,梁振英18日下午在會見媒體時表示,未來兩年,會集中處理經濟民生政策。

  據台灣「中央社」6月18日報道,香港立法會代表建制派發言的議員譚耀宗說,政改方案遭否決,是泛民剝奪港人普選的權利,因為多數港人希望於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他譴責泛民陣營令政改方案遭否決,須承擔後果。

  香港《星島日報》網站6月18日報道稱,政改方案遭否決,外界關注會否破壞北京與香港互信關係,甚至影響香港經濟發展。有分析稱,中央不會收緊現有政策,但可能會對香港社會的安定性失去信心,從而將部分國際性活動移師內地其他城市舉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劉佩瓊認為,中央一直支持香港經濟發展,認為即使政改觸礁,亦不會改變態度,然而,如政改後本港社會持續撕裂,就會令中央對香港失去信心。經濟學者關焯照則認為,中央支持香港經濟發展的措施是國策,相信不會輕易改變。

  另據香港《太陽報》6月18日報道,今次政改風波以及激進本土勢力的崛起,使香港政治生態發生質的改變,對本港長遠發展帶來巨大衝擊。

  報道說,政改問題不解決,香港的政治爭拗就會繼續,營商環境就會持續惡化,市民一人一票選特首的願望也難以實現,而且本土派恐怖主義的蔓延,香港將從一個和平之都變成動蕩之都。

  中央通過個人游等一系列惠港措施來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但結果愈是對港輸血,香港反對派愈是鬧得厲害,以致出現本土派恐怖勢力。

  報道說,這一系列變化讓中央充分認識到,香港問題的核心已是國家安全問題,而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正因為此,近期中央對港政策已作出重大調整,包括「佔中」問題上決不退縮,政改問題上決不讓步。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新華社發

  (2015-06-19 10:35:00)

  

  【延伸閱讀】境外媒體稱中央力挺香港政改方案

  參考消息網6月18日報道 境外媒體稱,香港2017年特首選舉如何進行,近日將見分曉。《人民日報》17日在頭版發表評論員文章,呼籲立法會議員支持方案,讓香港經濟再創輝煌。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6月17日報道,文章稱,普選爭論「累港久矣」,少數人長期不斷炒作普選等政治議題,導致社會主要精力耗費在政改爭拗上,阻礙經濟發展,妨礙民生改善。

  文章呼籲,現時是最關鍵時刻,希望立法會議員以廣大香港市民根本利益為念,本著對香港未來發展負責的態度,投票支持方案。

  另據《香港經濟日報》6月17日報道,政改方案17日開始審議。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在審議前夕接受專訪,指「袋住先」等於「袋一世」是歪曲和誤導的說法。

  王光亞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不存在一成不變的法律制度,將來是否修改,要視乎社會發展情況,亦仍然要走「五步曲」。他又重申,人大「8·31」決定和普選方案不會作任何修改。

  王光亞說,臨近政改表決,在香港的多元社會中產生一些分歧是難免,關鍵是要以理性態度,推動香港民主發展。

  另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6月17日報道,在導致香港部分地區癱瘓好幾周的抗議活動過去了六個月後,這裡的立法者們將拒絕引發了那些抗議活動的提案,他們打算投票否決北京批准的、旨在改變這個英國前殖民地選舉最高官員方法的議案。

  報道說,如果這個議案被否決,香港將保持其目前的選舉制度,讓更多人獲得選舉權的任何努力今後將陷入不確定狀態。

  普選提案的支持者說,讓香港人民獲得對候選人投票的權利是對現行體制的一個很大改進。普選將賦予行政長官更多合法性,他們說,即使候選人的選擇範圍很小,但如果他或她想獲勝的話,仍需贏得大部分選民的青睞。

  報道說,香港幾所大學6月11至15日間的聯合滾動民意調查顯示,香港成年人中支持普選提案者略微高於反對者。受訪者中有45%的人支持政府提案,有40%表示反對。

  據香港《新報》6月17日報道,目前,27個泛民議員掌握著港人一人一票選行政長官的機會。民意贊成通過政改,卻被一小撮人企圖剝奪市民普選的權利。普選行政長官合乎香港整體利益,若依照「西方的民主方式」,應少數服從多數,泛民政客有這權力,就必須遵從民意而行,但現時他們要否決方案,就無所不用其極,抹黑中央「一億元買票」,目的是「一石二鳥」、打擊中央,對有意投贊成票的議員施加壓力。

  報道說,王光亞在投票前夕重申,政改方案通過後,未來可以優化。但這隨即遭泛民政客批為「沒有法律效力」。這種一再誤判、將錯撐到底的行為,顯示部分政客並不是理性討論,而是存心與中央對抗。

  報道說,從王光亞的言論可見,中央希望香港有普選,是要爭取到最後一刻。

  (2015-06-18 11:46:00)

  

  【延伸閱讀】港媒稱否決政改案將撕裂香港 不知何時才能重啟

  參考消息網6月18日報道 港媒稱,6月17日是香港政改方案表決日,雖說即使表決無法通過,也並非香港末日。但是,如果政改方案遭否決,將徹底撕裂香港社會,700萬港人的未來福祉也可能因這一投而改變。對於香港這樣一個依賴於貿易、金融、物流和旅遊的港口城市,政治紊亂將使其經濟至少在五年內會停滯不前。

  據香港《成報》6月16日報道,普選從來沒有統一的國際標準,這個世界也沒有絕對完美的制度。若只因為少數人對北京的成見而反對政改,只為反對而反對,反對的聲音將綁架整個香港社會,港府的主要精力將在無休止的政治鬥爭中消耗,與港人福祉休戚相關的各項議題也將無限期的延後。

  報道說,在港英時代,港人的政治議價能力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計,根本沒有選舉權可言。泛民議員能否在下屆選舉中保有議席暫且不論,這次若不順勢推動行政長官普選,北京對泛民將更加難以信任,港人也將錯過一次實實在在的「港人治港」的大好機會。

  報道說,世界上所有的民主都是依法而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是當年鄧小平先生與撒切爾夫人談判時對香港的承諾,《基本法》是中央政府與港人的法律契約。回歸近20年來,《基本法》充分保證了港人利益,香港原有的社會制度也得到充分尊重。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香港還保持了高度繁榮。然而,「一國」在香港卻沒有得到充分尊重。佔中、焚燒《基本法》甚至「港獨」等極端事件的出現更為「一國」在香港的前景蒙上一層陰影,今次政改再不通過,將是「港人治港」的一大倒退,香港的政治前景將更加不明朗,一個好端端的香港可能由此衰落。在香港出現外來威脅時,中央政府可以重拳相助,但若港人自我淪陷,甚至出現「港人亂治」時,中央政府恐也無能為力。

  另據香港《信報》6月17日文章,17日的香港政改,500萬選民一人一票選舉行政長官,勢必是香港民主進程中的一大步。而法律是文明社會的基石,是不同利益集團的最高公約數。《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是有法律效力的,所以推行普選一定要在這個框架內。

  然而,如果政改方案被否決,不知何時才能重啟五部曲。政制爭拗不平息,社會將進一步分化,最後經濟民生受損,發展停滯不前,民主也還是沒有進步。

  香港《信報》6月17日文章說,即使政改方案被泛民主派否決,天會塌下來嗎?不會。香港「民主派」在「民主」這一議題上爭拗了10年,導致經濟發展沒有方向,民生改善缺乏動力。反對派無視中央對香港的憲制權力,只追求個人理想,空談「民主」,使香港無休無止地虛耗下去。中央不希望香港再沉淪,所以主動按照《基本法》的規定提出特首普選框架,希望香港民主發展進入大直路,重回繁榮穩定的局面。

  (2015-06-18 11:52:00)

  

  【延伸閱讀】境外媒體關注香港立法會今起審議政改案

  參考消息網6月17日報道 境外媒體稱,6月16日是港府將2017年特首普選政改方案決議案提交立法會前的最後一天,各方就政改再次表明立場。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6月16日報道,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在表決前夕重申,全國人大常委會2014年8月31日就香港特首普選問題作出的決議(8·31決議),在表決前不會作任何修改。

  報道稱,王光亞稱,「袋住先」等於「袋一世」的說法,是一種歪曲和誤導性的說法,中央政府有關部門的官員從來沒有人這麼說過。如果將來要修改特首選舉辦法,必須再走「五步曲」。

  特首梁振英6月16日表示,政府提出普選的建議,是在社會上已經得到最大共識的具體方案。泛民要求真普選,可惜未聽到他們提出認為符合真普選的方案。

  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所做的政改民意滾動調查最新結果顯示,支持政改方案的受訪者比例為45%,仍然高於40%的反對比例。

  另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6月16日報道,中國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宋如安6月16日形容,香港特區政府提出的普選方案,是香港歷史上最民主的制度。他呼籲溫和的反對派議員投下負責任的一票。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6月16日報道,預計香港立法會將否決一項能讓香港人在2017年直接投票選出——但只能從經過預先篩選的候選人當中選出——這座城市的行政長官的政改方案。

  報道稱,儘管這一方案被稱為香港首個一人一票制,但親民主的立法會議員誓言否決該方案。他們的人數足以令香港政府無法達到通過該方案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數。

  據路透社香港6月16日報道,隨著立法會本周即將圍繞得到中國中央政府支持的特首選舉改革方案進行表決,當局在一天前逮捕了10人,還起獲了大批爆炸物。

  路透社引述香港媒體6月16日消息稱,有些被捕者屬於鮮為人知的「全國獨立黨」。該組織6月1日曾發帖警告,如果政改方案獲得通過,「香港人要有心理準備當天會有傷亡」。

  報道稱,香港立法會17日將開始圍繞政改方案進行辯論,周末將進行表決。親民主抗議者整周都在舉行晚間集會。

  隨著辯論前的緊張情緒高漲,香港廉政公署也表示,將調查社民連立法會議員梁國雄提出的「1億元」賄選指控。

  另據《香港經濟日報》6月16日報道,立法會17日起將審議政改方案,反對政改的民陣希望在審議期間號召10萬人包圍立法會。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已加強了保安,以防激進派衝擊大樓。

  立法會將於17日開始審議政改方案,料6月18日或6月19日完成表決,期間將有大批反對政改的示威者在立法會外集會。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6月16日報道稱,香港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泛民主派具有左右香港的獨特能力。要麼加深與北京的猜忌;要麼與北京建立比較互信的關係,讓香港社會更能夠著眼於未來。

  泛民主派鄭重表示將堅決反對該方案。但在行政長官選舉中實現從1200票到500萬票的飛躍,將是民主進程中的重大進展。

  報道稱,500萬選民的支持是可供泛民主派利用的堅實肥沃的土壤。基本法要的是循序漸進。泛民主派有可能推出一個具有民主背景的溫和派候選人,並使其獲得提名委員會的首肯。

  兌現北京對2017年的承諾,就滿足了加緊圍繞2020年立法會選舉實行普選制展開談判的先決條件。

  報道稱,一旦實行了普選,香港就會減少分裂,更積極地在「一國兩制」之下打造更光明的未來。泛民主派掌握著王牌。他們應該表現出遠見,抓住當前的機會。

  

  6月15日,香港全港各區工商聯及其屬會代表來到立法會外請願,支持政改方案通過。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5-06-17 10:59:00)

  (原標題:港報:泛民議員宣布退黨 香港社會"撕裂傷"亟待診治)


推薦閱讀:

從2017年mama亞洲音樂盛典清票看,投票是否真的公平?
溫哥華向華人道歉!遲到半個世紀的對不起終於來了
社會保障
當今社會,棍棒教育到底是否可行?
俞可平:推進民主並不必然導致社會秩序失控

TAG:社會 | 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