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經濟學家: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

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2011-02-25 21:12:3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304a60010181u9.html

  (本文作者為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最近,我在美國待了兩周,然後又到了台灣、上海和北京,見了很多國內外投資者。有兩個有趣的發現,一是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中長期的發展的信心明顯回升;另一方面,國內外投資者對中國短期經濟形勢的判斷卻有所不同。

  關注的焦點是通貨膨脹。國外投資者對於中國通貨膨脹形勢的看法更加謹慎,他們認為美國經濟的恢復會對中國國內的通脹產生很大壓力。而國內的一部分投資者則認為去年11月份5.1%的通脹水平就是高點,整個2011年也很難超過這一水平。

  中國投資者對於通脹形勢的判斷過於樂觀,之所以2010年全年來看通貨膨脹並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是因為2010年推動通貨膨脹的因素很強勁,但是抑制通貨膨脹的因素也很強勁。

  而在2011年,中國工業產能的利用率已經達到歷史高位,出口也超過了歷史水平,過去兩年累積的貨幣發行導致流動性過剩現象變得更突出。與此同時,全球經濟尤其是美國經濟復甦將會相當強勁,這種復甦會在大宗商品價格上表現出來,特別是石油和糧食。大宗商品價格因素幫助抑制通脹的故事已結束了。這意味著,在中國2011年抑制通脹的因素被大大弱化,而推動通脹水平上行的因素卻更強。

  中國2011年會出現「迎通脹(reflation)」,之所以這麼說,一是因為短期的周期性因素會帶來通脹,2011年的CPI平均漲幅約4.5%,高點是5.5%,出現在年中。二是即使剔除短期因素,通脹也是遲早要來的,這是長期的結構性因素作用的必然結果。因此,要區分短期通脹和結構性通脹,政策需要達到的目的是避免通貨膨脹在短期內出現超調。

  在此基礎上,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之一就是在應對通脹過程中使用什麼樣的政策。中國經濟過去容易出現大起大落,出現一收就死,一放就活的現象,這裡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上喜歡用數量工具,不喜歡用價格工具。數量工具控制通脹立竿見影,但要付出大起大落的代價。過度依賴數量工具控制通貨膨脹,在成功控制通貨膨脹的同時,已經對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造成了影響。如果用價格工具,市場看得懂,能夠做預測,雖然不是立竿見影,但給予一定的時間就會見效,這樣對實體經濟,對資本市場都沒有傷害。

  以應對通脹為主要目標,貨幣政策肯定要收緊,且一定是前緊後松。2011年在貨幣政策工具使用上,將會出現一個重大的變化,也就是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的使用,即每個銀行準備金率都將不同,而且每個銀行每個月的差額存款準備金率也會不一樣。這個變化就是所謂的宏觀審慎監管框架下政策工具的變化。這個政策工具的變化可能是一個非常有益的嘗試,它是一個宏觀和微觀的組合。但是,貨幣政策的透明度恐怕會大大降低,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不是很大,不過在貨幣政策執行的過程中,尤其是初期,估計對資本市場會有負面影響。

  全球的貨幣政策可能正在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危機前,貨幣政策的參照系就是通脹水平,央行用所有的工具達到通貨膨脹的目標。現在,宏觀審慎監管成為了全球宏觀政策流行的思維範式,多種工具同時使用,宏觀和微觀工具一起使用。

  中國經濟可能面臨的另一個風險來自於外部,如果美國和歐洲經濟復甦的勢頭比我們想像的強勁,油價和糧食價格會高企,中國的通貨膨脹壓力就會更大,同時也就意味著中國的政策反應力度會更大。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全球經濟復甦越強,中國的政策風險越大,尤其是中國在使用價格工具方面遲疑不決的話。所以2011年對中國經濟來說是意義深遠的一年。
推薦閱讀:

如果真發生金融危機,是留房子還是留錢?
多元化到專業化:美的和格力
「最好國家排名」:中國經濟影響力超過美國|最好國家排名
入世十年外資全面融入中國經濟體系
中國這6大不道德的行為 給國家帶來了不少經濟損失 偷井蓋上榜

TAG:經濟學 | 中國 | 經濟 | 風險 | 中國經濟 | 經濟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