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樹:從恐懼到無懼,清白之年裡的妥協

7月1日晚,第二屆《跨界歌王》決賽落下帷幕。朴樹又來了,這一次,朴樹是作為王珞丹的幫唱嘉賓,二人都是上白衣下牛仔的裝扮,青春的氣息撲面而來。當他們唱起《清白之年》,清新婉轉的小調,是否讓你想起自己的年少時光了呢?

大風吹來了?

我們隨風飄蕩?

在風塵中遺忘的清白臉龐?

01

1清白之年裡的妥協

節目播出後,這首歌受到廣泛的好評,不過,將朴樹推上熱搜的,不是《清白之年》,也不是最近為《岡仁波齊》獻唱的片尾曲《No Fear in my heart》。而是他關於「缺錢」的言語。

主持人問上節目的理由是什麼,官方標準無非是為了夢想展現才華什麼的,最不濟也說是為宣傳什麼而來,偏偏朴樹大哥一言不合就抖大實話,「主要是為了錢」「最近一段時間需要錢」。

簡短地不可思議,主持人硬生生轉移了話題,問朴樹寫這首歌的目的是什麼,他說「忘了」。「今天選擇《清白之年》的理由」「我經紀人選的,因為他想推廣它。」姚晨在台下一臉不可思議,網友調侃道:「你們不懂,這是朴樹的冷幽默」「經紀人此時淚流滿面」。

朴樹依然很酷,卻又讓人覺得和以前的他不那麼一樣,隨著年歲的增長,朴樹是越來越平和了,生活多多少少還是磨平了一些東西。仔細看這兩年朴樹的綜藝,會發現,他跟以前那個酷酷的形象還是不一樣了,不時會露出笑容,還跟主持人開玩笑,回答問題的時候也不會藏著掖著,儼然一副有什麼說什麼的樣子。《年代秀》上,主持人問,能不能笑出聲來的時候,他耿直的回答「這個有點兒困難。」 主持人表示理解,說他能露牙笑就已經很好了的時候,朴樹已經在旁邊露出了兩排大白牙。

「你不在江湖嗎,江湖卻有你的傳說,」娛樂圈中就有這種人,不管離開多久,總會有人願意等著他們,他們離開大眾視野,沉寂很長一段時間,當他們帶著作品,再度出現在舞台中央時,又會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觀眾捧在手心的寵兒,朴樹就屬於這種人。

02

2以前你說生如夏花,現在你說想回頭望

1973年朴樹出生於南京,在北京長大,父母都是北大教授。

1994年,朴樹放棄首都師範大學的學業,開始音樂創作。

1996年,朴樹簽約麥田音樂,並正式取藝名為朴樹,同年,朴樹發行第一張單曲《火車開往冬天》。

而真正讓朴樹開始走紅的,是1999年的處女作專輯《我去2000年》,專輯裡的《白樺林》,《那些花兒》幾乎以席捲的姿態流行,也讓朴樹被評為「中國十大文化熱門人物」 。

靜靜的村莊飄著白的雪

陰霾的天空下鴿子飛翔

白樺樹刻著那兩個名字

他們發誓相愛用盡這一生

四年後(2003年)的《生如夏花》把朴樹推向了歌唱事業的巔峰,幾乎囊括了各項大獎「最佳男歌手」「最受歡迎歌手」「年度金曲」「全球華語最佳專輯獎」… … 在進入2000年後的唱片業,整體行業都不景氣,能賣出10萬張唱片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而《生如夏花》賣了50萬張。

朴樹對音樂的執著是驚人的,用近乎苦行僧的執迷,試圖詮釋對泰戈爾「使之生如夏花之絢爛,死若秋葉之靜美」的境界的詮釋。就像朴樹在專輯封面上所說的:「在陽光下,獻給你,我最好的年華。」

但之後無數次邀約,接連不斷的商演,最多的時候朴樹有52個城市的演唱會加上上百場大大小小的演出,疲於奔命的演出透支著朴樹,也讓他越來越累,他公開表示對這個行業的厭惡。

「很長一段時間不知道做什麼」「我的生活幾乎完全停止了。」朴樹跟娛樂圈越來越格格不入,也許是逃避,也許是不願意妥協,反正,在2006年參加完《名聲大震》(芒果台的綜藝)後,朴樹消失了。

03

No Fear in my heart:從恐懼到無懼

或許是因禍得福,休養的那段時間裡,朴樹開始早睡早起,每天十點多就睡覺,第二天早上早起後吃完早餐,打開窗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的生活節奏讓他覺得充滿了希望,而且他也很享受這樣的狀態,他每天大量的運動,也讓朴樹明白身體比任何東西都重要。

於是2012年,闊別樂壇11年之久的朴樹,作為獨立音樂人,帶著《平凡之路》,回來了。高曉松說:「不是你喜歡這個圈子,是這個圈子喜歡你。」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

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曾經擁有著一切

轉眼都飄散如煙

《仁岡波齊》劇照

之後電影製作方紛紛向朴樹拋出橄欖枝,面對電影歌曲的邀約,朴樹的標準很簡單,自己喜歡的人,想都不想就會答應。比如前年為侯孝賢導演的電影《刺客聶隱娘》獻唱《在木星》,今年為電影《岡仁波齊》演唱主題曲《No fear in my heart》。《聶隱娘》反商業視覺系大片行之,用暗淡的畫面和寥寥的文言文台詞,呈現了一部令很多普通觀眾無法看懂甚至無法看完的電影,是不妥協;而《岡仁波齊》則是講述十一個藏人朝聖的故事,之後各自回到原來的生活軌跡,是回歸。

只有奄奄一息過

那個真正的我

他才能夠誕生

從倔強到回歸,你會發現,信仰的闡述從來不需要多麼誇張的言語,而朴樹選擇這些電影,也是自己心路歷程的展示。

就像朴樹自己說的 「歲數大了,心態成熟了,自然了,放鬆了。我希望做一個簡單、健康的人,我覺得健康很重要,然後人格儘可能健全,應該說現在還在實現中。」

他不再是那個高喊著理想不死不滅的鬥士,而是把自己的理想與追求,化作流年裡的細流,學會跟自己妥協。

我們喜歡朴樹,是因為在他的歌里,聽到了人生的態度,那些不曾放下的固執,那些與自己的和解,哪怕已經過了好多年,哪怕你已經多少歲。

推薦閱讀:

香港80後正在崛起 不再輕易向權力階層妥協
張鋒:中美在南海航行自由上達成了妥協?
揭秘北平失陷內幕:宋哲元與日軍妥協後主動撤防
心靈夜色:我們的夢想有多少被妥協掉了

TAG:恐懼 | 朴樹 | 妥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