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讓我接受社會不公的現實,看我如何打他們的臉

看不慣弱小又善良的人們被羞辱,

想為他們支兩招。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合作請後台聯繫

出品|心理分析(ID:xinli-fenxi)

作者| 稷下後生

整理| 安

米那桑,是不是經常聽到社會上有人BB,使勁為不公、暴力辯護?

比如這貨:

優勝劣汰是鐵律(1)

優勝劣汰既是大自然運行的法則,也是人類歷史發展的鐵律。鐵律就是由無數鐵一院的事實鑄就而成的,因而顛撲不破。所謂優勝劣汰,就是優的得以勝出,劣的將被淘汰。優勝劣汰的鐵律並不保證劣不出現,而是保證劣肯定出現,但是必將被淘汰。優勝劣汰是競爭的結果。沒有競爭,就沒有優勝劣汰。優勝劣汰的過程就是競爭的過程。競爭確實有其進步意義,思想家梁啟超說過:「夫競爭者,文明之母也。競爭一日停,則文明之進步立止。」有競爭才會有進步,有壓力才會有動力。競爭是生物成長的推動力量。而在競爭中取勝只能靠實力,實力、競爭力最強者才會成為真正的勝利者。

這貨:

達爾文生物「進化論」定律——物競天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此消彼漲,它揭示了生物進化的基本定律——揭示了人類進化的基本定律。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等等活動,正是按照「物競天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此消彼漲」的鐵血定律向前進化的。演化著由「強兵器驅逐劣兵器」的野蠻的兵器戰爭,向「強幣驅逐弱幣」的文明的貨幣戰爭進化的鐵血趨勢。

人類的天性是慾望與恐懼並存。人類的慾望永遠是無限膨脹的;人類的恐懼也永遠是無限膨脹著。二者相輔相成,有時慾望大於恐懼,有時恐懼大於慾望,二者此消彼漲。

人類膨脹的慾望,創造了大規模的瘋狂的「屠殺」和「掠奪」,這就是戰爭。無論是有硝煙的「兵器野蠻之戰」,還是無硝煙的「貨幣文明之戰」,但都是戰爭,都是慘烈的「屠殺」和瘋狂的「掠奪」。

這貨:

被所謂的法束縛的弱肉強食,寧願生活在自由自在的弱肉強食時期。

以及這貨:

溫暖的太陽XX:不折騰你,去折騰誰?你沒有反抗能力,也沒有話語權。活該。

心裡是不是很不爽,卻不知道怎麼反駁?今天呢,我來幫大家捋捋思路。

方法

想叫這些貨認可道德、人性、正義,那是做夢!人家就是以藐視道德獲得優越感。所以,直接扛著真自我上去當然很受傷、很不爽。因此,各位主要得靠兩個東西:

A:沒有道德就沒有邏輯,ta自己的邏輯漏洞(如,不把弱者當人的往往也不把自己當人)可自打其臉,這是假自我的罩門。

B:ta若舉例論證,你就玩各種反例,因為經驗歸納得不出全稱判斷,這是實證思維的罩門。什麼是「實證思維」?就是以現象為出發點,認為通過現象歸納、提煉就可以得到科學定律,你在某門課上學的「從實際出發」「從現象看本質」「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就是典型。

漏洞

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等調調有個統稱,叫「社會達爾文主義」,說白了就是用以「進化論」(進化本身還是錯譯哦,連知乎小青年們都知道)為代表的「自然界法則」附會社會歷史現象,並作為指導。下面就說說這種邏輯的漏洞。

首先,最最常識性的錯誤,把事實判斷等同於價值判斷。

其次,「優勝劣汰」不是「勝優汰劣」哦。人的先天優劣是很難說清的(更何況各種標準還是後天的),後天優劣很多都取決於客觀因素,比如,老爹鋼口不好,跟人拼兩下就卷刃了;生在北朝鮮,一輩子除了萬歲思密達啥都不知道。而勝負呢?一樣,有靠勤奮創造的、有靠耍無賴的,所以也不能說明勝出就優秀如何如何。

社會達爾文主義者多喜歡用結果反推原因,很明顯是偷懶,比如,希特勒把日爾曼人捧上天是不是?那為什麼日爾曼人讓歐洲陷入上千年黑暗、愚昧的中世紀,而被他們打敗的羅馬人卻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說好的種族優越呢?

再次,把達爾文主義優勝劣汰的邏輯推到極端,世界上就只能有一個人存在,有倆就能分強弱,且強的一定幹掉弱的,那麼問題來了,剩下的那個「強者」能獨自生存嗎?呵呵。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確認自己不是「最強者」,ta支持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唯一途徑就是自殺,其他的都是耍嘴皮子。

最後,社會達爾文主義者只在不同生存關係里突出競爭關係,而在借用各種競爭關係附會其行為的時候又是混亂隨意的。比如競爭有物種內和物種間的,羽毛鮮艷的鳥更容易找配偶,在物種內是優勢,但同時又更容易吸引天敵,在物種間是劣勢。放到人類社會也一樣,投機鑽營的人可以淘汰老實人,但這種人組成的國家只能被干翻。所以,且不說優勝劣汰該不該作為社會規則,其本身也是自相矛盾的。

總之,社會達爾文主義核心問題就是——拒絕看到生物本能意義上的人是脆弱的,不可能獨自生存,必須合作共生,因此才會有道德、正義。同時,正是因為生物本能的脆弱,人才會發展出性格、文化、信仰,需要後天的教育。社會並非沒有競爭,但真正推動社會發展的「優勝劣改」你追我趕,不是「優勝劣汰」一家獨大。而社會達爾文主義呢,則是病態社會機制與實證思維泛濫產下的怪胎,正如胡塞爾在《歐洲科學危機與超驗現象學》中說「只見事實的科學造成了只見事實的人」。

心理保護

知己知彼,以心觀心。其實一切都源於兩個簡單的概念——1、你沒有能力拒絕不公。2、 不公本身是錯的。

堅持真自我的人能承認、區分這兩點,雖然會感到痛苦、矛盾、無力甚至恥辱,但ta對自己誠實、擔當了自己的存在。而扛著假自我玩的人呢?他們害怕去體驗這種痛苦、矛盾、無力,所以必須阻止頭腦去承認、區分這兩點,而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不公合理化——

ta如果是基督徒,就將此解釋為「主的懲罰」;

ta如果是佛教徒,就將此解釋為「因果業報」;

ta如果被歷史決定論和實證思維長期洗腦,就將此解釋為「社會規律」「生存法則」;

ta如果是個文青,就會認為「哪有什麼對錯?人和人追求的不一樣嘛~」;

ta如果是個小市儈,就會認為「小孩才講對錯,大人只談得失」「人人有權爭輸贏,無人有權論是非」

……

當然,這是對於不公的受害者而言。不公的製造者更是如此,但他們會利用各種資源、優勢,把心理保護包裝的更加「客觀」「科學」且富有煽動性。

說來說去,宣揚「優勝劣汰」不過就是種種心理保護中的一種而已,龜縮在「進化」的大潮里,不再矛盾、不再自責,一切都那麼科學合理、井井有條——哪怕被人踩在腳下。

套路

社會達爾文主義者是不是很喜歡以「理性」「科學」「客觀」自居?呵呵,各位可別被忽悠了,人家可是如假包換的文青思維。

第一,它訴諸於心理撩撥、情緒刺激,而不是頭腦的說服:先找好各種焦慮點,如社會不公、貧富懸殊、階層固化,然後用簡單化、口號化的語言,如「現實」「鐵律」「法則」等等去渲染它們。繞過頭腦、嚇倒人格,當然就迴避對它們的追究與反思了。法國哲學家羅蘭·巴特稱之為「套套邏輯」:用事物自身給他們下定義(如「因為它本來就這樣」),在拒絕語言中逃避問題。

第二,喜歡玩「全稱判斷」:玩比喻、玩朦朧、玩誇張、玩暗示,歸於一點就是玩以偏概全。文青思維很喜歡乾的一件事就是不管什麼東西,只要刺激到心理背景,就恨不能認為它是宇宙真理、放之四海而皆準,然後沉浸在真理在握的優越感里。

在社會達爾文主義者那裡,如果沒有這道工序,事實判斷就不能和價值判斷混為一談,「優勝劣汰」就不能等於「勝優汰劣」,「競爭」就不能擴大為「自然法則」,「自然法則」就不能越界為「社會法則」,富人就不能有「狼性」,窮人就不能有「羊性」,暴力、不公就不能等於「自然淘汰」,社會正義就不能等於「大鍋飯」「養懶人」,「生存」就不能成為人渣王八蛋的擋箭牌。

總之,文青思維無非就這兩招:嚇唬、模仿——是動物就會玩。跟「理性」「科學」「客觀」沒有任何關係。

事例

對付假自我是心理分析群眾的拿手好戲,相信以上分析對大家能有所幫助,下面再舉幾個實戰事例供大家參考:

Q:不弱肉強食,怎麼進步?天天吃大鍋飯哪有動力?

(漏洞:虛假兩分、非黑即白)

A:連大鍋飯都吃不上還進毛步?

Q:成王敗寇

(漏洞:狐假虎威)

A:你好,草寇!

Q:說這些有用嗎?;存在即合理;我們什麼都改變不了。

(漏洞:為了逃避無力感,營造絕望氣氛,但是全盤否定=照單全收)

A:那你還BB啥?

Q:仁義道德不過是統治者維護自身利益和地位的借口。

(漏洞:不上歷史課ta能知道這事?)

A:真巧,統治者編的教課書里也這麼說。

Q:倫理道德都是社會教育產物,不是生存本能。

(漏洞:沒有社會教育,ta同樣也不知道啥叫「生存本能」)

A:你咋從動物園跑出來啦?

Q:小孩才講對錯,大人只談得失。

(漏洞:又是非黑即白,對錯與得失完全無關嗎?)

A:看來你對「對錯」的理解還停留在少先隊水平。

Q:資源總是有限的,不可能養活所有人。

(漏洞:這是表忠心嗎?)

A:那為了人類的延續,你跳樓吧。

Q:這是人性。

(漏洞:出老千,不想擔當的東西都推給「終極原因」,因此不能講理。)

A:你確定自己是人?

Q:道德說教的是虛偽的,背後無非是利益。

(漏洞:理髮師悖論,某理髮師發誓「要給所有不自已理髮的人理髮,不給所有自己理髮的人理髮」,問題來了「誰為該理髮師理髮?」)

A:指責別人虛偽是不是道德說教?你不是另有所圖吧?

看到這裡,有的朋友是不是覺得本文只是為宣洩與罵戰寫的?哈哈,同志們想簡單了。其一,本人實在看不慣弱小又善良的人們被羞辱,想為他們支兩招。其二,用個簡單推理證明IMP的不變宗旨——「天道」總是公平的:玩假自我,只能飲鴆止渴、越飲越傻。而只要堅守真自我,不論他多麼弱小,不論有多麼困難,真理與幸福終會站在你這邊。

推薦閱讀:

北京黑房東自述:我是怎樣挖坑騙你們這群北漂的!
黑社會性質組織認定的運用實例
黑社會專題連載(18)美國黑幫五大家族之盧凱塞家族
三十年來全國共判未成年犯150餘萬,絕大多數最終重返社會

TAG:社會 | 現實 | 社會不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