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語錄四十句,讓您更有智慧和力量

王陽明語錄四十句

1.約禮只是要此心純是一個天理。要此心純是天理,須就理之發現處用功。

2.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3.然學者卻須先有個明的工夫。學者惟患此心之未能明,不患事變之不能盡。

4.學者只從下學裡用功,自然上達去,不必別尋個上達的工夫。

5.人若真實切己用功不已,則於此心天理之精微,日見一日,私慾之細微,亦日見一日。若不用克己工夫,終日只是說話而已。

6.無所不中,然後謂之大本;無所不和,然後謂之達道;惟天下之至誠,然後能立天下之大本。

7.只是一個工夫,無事時固是獨知,有事時亦是獨知。

8.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9.凡今天下之論議我者,苟能取以為善,皆是砥礪切磋我也,則在我無非警惕修省進德之地矣。

10.功夫不離本體;本體原無內外。只為後來做功夫的分了內外,失其本體了。如今正要講明功夫不要有內外,乃是本體功夫。

11.此『致知』二字,真是個千古聖傳之秘;見到這裡,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

12.只要解心。心明白,書自然融會。若心上不通,只要書上文義通,卻自生意見。

13.若論聖人大中至正之道,徹上徹下,只是一貫,更有甚上一截,下一截?

14.文字思索亦無害。但作了常記在懷,則為文所累,心中有一物矣,此則未可也。

15.佛氏不著相,其實著了相;吾儒著相,其實不著相。

16.人若著實用功,隨人毀謗,隨人欺慢,處處得益,處處是進德之資。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終被累倒。

17.學問也要點化,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當。不然,亦點化許多不得。

18.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決然以聖人為人人可到,便自有擔當了。

19.念慮之精微,即事理之精微也。

20.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為子而傲必不孝,為臣而傲必不忠,為父而傲必不慈,為友而傲必不信。

21.古人為治,先養得人心和平,然後作樂。比如在此歌詩,你的心氣和平,聽者自然悅懌興起。

22.「六經」只此一言便可該貫,以至窮古今天下聖賢的話,「思無邪」一言也可該貫。

23.人胸中各有個聖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24.聖人之所以為聖,只是其心純乎天理,而無人慾之雜。

25.只論精一,不論多寡。只要此心純乎天理處同。便同謂之聖。

26.聖人之所以謂之生知者,專指義理而言,而不以禮樂名物之類,則是學而知之者亦惟當學知此義理而已,困而知之者亦惟當困知此義理而已。

27.夫聖人之心,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其視天下之人,無外內遠近,凡有血氣,皆其昆弟赤子之親,莫不欲安全而教養之,以遂其萬物一體之念。

28.自己良知原與聖人一般,若體認得自己良知明白,即聖人氣象不在聖人而在我矣。

29.聖人致知之功至誠無息,其良知之體皎如明鏡,略無纖翳。妍媸之來,隨物見形,而明鏡曾無留染。所謂情順萬事而無情也。

30.聖人亦是「學知」,眾人亦是「生知」。

31.聖人無所不知,只是知個天理;無所不能,只是能個天理。聖人本體明白,故事事知個天理所在,便去盡個天理。不是本體明後,卻於天下事物都便知得,便做得來也。

32.聖人述「六經」,只是要正人心,只是要存天理、去人慾。

33.聖人之學不是這等捆縛苦楚的,不是裝做道學的模樣。

34.聖人只是還他良知的本色,更不著些子意在。良知之虛,便是天之太虛;良知之無,便是太虛之無形。

35.聖賢只是為己之學,重功夫不重效驗。仁者以萬物為體,不能一體,只是己私未忘。

36.你看滿街人是聖人,滿街人到看你是聖人在。

37.道之全體,聖人亦難以語人,須是學者自修自悟。

38.孔子無不知而作;顏子有不善,未嘗不知:此是聖學真血脈路。

39.「五經」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惡,示訓戒。善可為訓者,時存其跡以示法;惡可為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杜奸。

40.天下之大亂,由虛文勝而實行衰也。使道明於天下,則「六經」不必述。刪述「六經」,孔子不得已也。


推薦閱讀:

智慧人生:人生就像碰碰胡
智慧的人,是最懂沉默的人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三句該如何更深層的解釋?
5000年來沉澱積累的智慧結晶,字字如金,句句在理!(精闢)
知足,是你最美的快樂底線(人生智慧)

TAG:語錄 | 智慧 | 力量 | 王陽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