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半熟蛋哲學

  到底是為了什麼,讓我一早就如臨大敵?燒開水,設定計時器,將雞蛋小心地放入鐵杯,醬油早準備了放在一旁;內心忐忑不安,在清晨的廚房中來回踱步,這一切都是為了區區兩顆水煮蛋。即使練習多次,還是步步為營,溫度、時間、放水、放蛋的數個步驟中,只要有一點差錯,便全盤皆輸。待爐上水煙滾滾,提壺注水,才過沒幾秒,就聽到蛋殼爆裂的聲音,心裡暗忖不妙,看水中幾縷白色的細絲飄搖,明白今早的半熟蛋又肯定失敗了。

  兩顆以水悶煮的半生熟雞蛋搭配咖啡、麵包是新加坡的傳統早餐,半熟的雞蛋加上黑醬油、些許胡椒粉,看來幾乎不需要什麼複雜的製作過程,和廚藝似乎也沒有什麼關聯,對我而言卻是怎麼樣也學不會的料理,屢試屢敗。半生熟蛋最講究的是再將蛋殼敲破的那一刻,半凝狀的乳白色蛋白伴著雞蛋黃一同落到小碟里,蛋白還必須帶點水晶般的色澤,要凝未凝的質感,蛋黃則是似熟非熟,刺破的當兒,流淌成一道亮眼的鮮黃色。要做出如此的半生熟雞蛋,還真像是日常生活里的修行,因為一切似乎都無跡可尋,只能依靠經驗的累積與敏銳的直覺。計時器也只是參考用,因為雞蛋的大小、雞蛋本身的溫度、水量與溫度、容器的大小都將影響雞蛋是否真正能熟得恰到好處,若太生,雞蛋的腥味讓人皺起了眉頭;若太熟,蛋白從液狀轉為固狀,雖然還是可以吃下肚,但就是少了鮮美與滑潤的味覺享受。

  剛開始,我沿襲台灣的 水煮蛋方法,將生雞蛋放在生水中一同加熱,但後來發現,此法幾乎不可行,不管是多小的爐火對雞蛋來說都還是太過猛烈,也無法有效地掌控時間;後來學慣用燒 滾的開水悶蛋,但時間與水卻也總是掌握不好,最後甚至援用手機煮蛋應用程序,但還是無法如願。看咖啡店賣早餐的小販們,個個都像是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一天煮出幾百顆半生熟雞蛋,顆顆水準一致,熟度剛好。有次遇到個小販阿姨,一派輕鬆地端上塑膠大紅杯,小碟子放在杯口,隨意往桌上一擺,淡淡地說道:「等十分鐘才開。」依照她所交代的時間打開蓋子,磕破蛋殼,兩顆晶瑩剔透的半熟雞蛋,比我在家裡計較一分一秒,用盡法寶做出的還要成功。當下,也真只能自我解嘲,笑自己修鍊不足,至今都還做不出這樣完美的半熟雞蛋。

  要怎麼做出完美的半熟雞蛋,對我來說至今還是個謎,煮半熟蛋似乎真的需要心領神會,萬事俱備,還得使用得恰如其分。我真覺得,要是哪天我當真煮出完美的半熟雞蛋,也就能了悟世道人事了吧!

  (摘編自新加坡《聯合早報》 文:嬥淳)

推薦閱讀:

萬物皆道【四】
《人類簡史》——歷史中的哲學
不合時宜的冥想:尼采談叔本華(二)
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論壇.成立宣言

TAG: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