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的楞嚴-----《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圓瑛大師)(D095)

福慧增上,共成菩提!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第三卷圓瑛大師著

辰二匿王出詞別請

時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諸佛誨敕,見迦旃延、昆羅胝子。咸言:此身死後斷滅,名為涅槃。我雖值佛,今猶狐疑,云何發揮證知此心不生滅地?今此大眾,諸有漏者,咸皆願聞。

此王自陳斷見邪疑,求示真常正理。故起立白佛,敘昔未承佛教,不諳佛理,見迦旃延,此雲剪髮,姓也;名迦羅鳩馱,此雲牛領,即外道六師之第五也。邪計一切眾生,是自在天所作。毗羅胝,此雲不作,母名也。自名刪奢夜,此雲圓勝,亦云正勝。今從母立稱,曰毗羅胝子,即六師之第三也。邪計苦、樂等報,現在無因,未來無果,此二皆以斷見為主。故咸言:『此身死後斷滅,無有後世,名為涅槃。』梵語涅槃,雖有多譯,乃以不生不滅為要義。今言死後斷滅,身死性滅,名為涅槃,真邪說也!匿王先受此惑,今聞主、空寂常,見性不動之義,觸起心疑。故云:『我雖值遇於佛,現今猶有狐疑。』狐性多疑,人有疑者似之,故稱狐疑。此方名教,亦言人死靈隨氣散,無復存者。又云:魂升於天,魄歸於地,皆類斷見,誤人非淺。請研斯文,云何發揮,證知此心,不生滅地?此正別請。證知者:求佛舉事發揮,現證令知也。佛遂就匿王生滅身中,顯出不皺不變之見性即真心,證知此心,不生滅地。是向匿王自身發揮,令自驗證而知,不至再生狐疑。又應會眾意請,現前身中,何者是虛妄生滅無常性,何者是真實不生滅常住性,正是如來一點水墨,兩處成龍也。

今此大眾,諸有漏者:眾中獨指有漏者,以破除斷見粗惑,似惟指界內凡夫,二乘有學,若辨見性真常,則三乘聖眾,未明見性,真常之心,亦咸皆願聞也。二匿王出詞別請竟。


推薦閱讀:

《楞嚴經》淺譯(四)
楞嚴經講義 圓瑛法師 顧虎師兄註解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17
釋清凈:楞嚴經講記:卷二(7-5)
首楞嚴經直指(卷第一至卷第五)(嘉興藏B403)

TAG:大師 | 開悟 | 楞嚴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