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如何增強自信心

青少年如何增強自信心

-南平市電視台教育頻道青少年心理健康系列講座

國家心理諮詢師李麗華

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今天我談的主題是,如何超越自卑,建立自信心的話題。  

在從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七年中,我發現現在的學生都倍受自卑心理的困擾,他們內心覺得自己不夠好,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害怕失敗,對未來有許多的擔心。印象最深的是在2009年5月底,臨近高考,連續三個學生前來諮詢,一個學生,平時比較安靜,學習很努力,成績基本在年段前15名;第二個學生成績不怎麼好,大多在是年段倒數,平時還會有一些違規現象;第三個學生,平時話多,我上課時,他經常會用反例來反駁我的觀點,讓人感覺他很拽,對一切都無所謂。這三個學生的外在行為表現各不相同,可諮詢的問題卻都是—很自卑。

聽到這,我想肯定會有許多家長和老師,都會覺得,現在的孩子哪裡會自卑啊,他們不喜歡學習,不愛聽課,上課玩手機看小說,一副對什麼都無所謂的態度,還會跟成年人對著干。可事實是咋樣的呢?有一次上課,有一學生上課玩手機被我收了,下課等學生走完,他上講台找我,語氣生硬的說,老師,手機還我。我說,告訴我還你的理由。他說,手機是我的。我說,但你是上課在玩手機,你違規了。我又問:你喜歡你這樣嗎?此時,這學生沉默了,情緒一下子低沉了下去,我又繼續問,你喜歡你現在這樣嗎?我沒想到的是,這孩子一下子就掉眼淚了,其實許多孩子也不喜歡自己這樣,內心是矛盾、自卑、痛苦的,但卻不知道怎麼面對,又不能讓旁人看到自己的無助感,所以,為了保護自己,為了迴避這些痛苦的情緒,就沉浸到網路、小說的世界中去。這樣的學生其實有很多很多。

下面我主要從認識自卑及如何增強自信心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自卑心理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

其實從心理學研究看每個人都會自卑。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寫過一本書《超越自卑》,他認為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只是不同的人,程度會不同,應對方式會不同而已。

有的孩子:看去比較害羞,較孤僻,行為上比較退縮,不敢嘗試,不敢競爭,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害怕自己不討人喜歡,對未來會有很多的擔心,易多愁善感。這樣的孩子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出他們是的自卑。

有的的孩子:很自以為是,傲慢自大,舉止間處處故意要凌駕於他人之上,喜好誇口,習慣用一種優越感來自我陶醉。看上去很是自信,但當你貼近他們內心時,你會發現他們只是用這種方式來隱藏自己內心的自卑,不讓別人和自己看到自己的自卑。

還有些孩子呢,很努力的學習,在各方面都會努力的讓自己進步,這些孩子自卑嗎?事實上這些孩子也是有自卑心理的,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所以才要努力的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好。

阿德勒認為,自卑感本身是正常的心理現象,它是人類進步的原因,它可以激發人的力量,成為人奮發向上、拼搏進取的巨大動力,就像上面提到的努力學習的孩子。但自卑感也存在限制行為的現象,自卑會引起心理壓力和緊張,激起逃避或退縮反應,最終阻礙了內在的動力,就像第一、第二類的孩子。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克服自卑感的限制行為的現象,慢慢的走向自信呢?

二、超越自卑、增強自信的途徑。

那麼,下面我們來談談具體應該如何做才能讓自己走出自卑,走向自信。

1、自我接納是克服自卑,建立自信的前提。

每個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自卑理由,比如個子矮小、長像平平、身材不好、家庭貧困、學習不好、不善言辭,等等。

他們會對自認為不足的部分特別的排斥,害怕面對他們,總想把它們掩蓋起來,總想把它們拒絕於千里之外,心理學有一句話:凡是被抗拒的,都會持續。即你越拒絕它們,它們就會跟著你。所以要想建立自信,必需學會接納自己所排斥的部分,包括自卑心理。學會慢慢的坦誠的接受現實中的自己。

  現在我們來看看名人,在人們印象中,名人都是非常自信的,其實不然,許多名人都曾經自卑,或很長時間都在自卑的泥潭中掙扎。

  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岩松,年輕時曾非常自卑。當他從一個北方小鎮考進了北京的大學,上學的第一天,他鄰桌的女同學第一句話就問他:「你從哪裡來?」而這個問題正是他最忌諱的,因為在他當時的邏輯里,出生於小城,就意味著沒見過世面。就因為這個女同學的問話,使他一個學期都不敢和女同學說話,很長一段時間,自卑的陰影佔據著他的心靈。

同樣是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張越,當年也曾為自己的肥胖而自卑。20年前,她在北京上大學,幾乎每天都在自卑中度過。她疑心同學會在暗地裡嘲笑她的肥胖樣子太難看,因此不敢穿裙子,不敢上體育課。大學畢業時,她差點領不到畢業證,不是因為功課差,而是因為她不敢參加體育長跑測試!老師說:「只要你跑了,不管多慢,都算你及格。」可她就是不跑。因為恐懼,恐懼自己肥胖的身體跑步一定非常愚笨。可是她連向老師解釋的勇氣都沒有。

  但是,後來他們都成功了。白岩松、張越,成了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經常對著全國幾億電視觀眾侃侃而談。特別張越,依然很胖的她,是第一個完全靠才氣,絲毫沒有憑藉外貌走進中央電視台的主持人。王菲如今被稱為歌壇天后,演戲唱歌都很成功。

所以,自卑並不可怕,當你接納不足,接納自卑,把自卑當成一個朋友,自卑而產生的動力使你更努力,它就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來幫助你。

  

因此,全面地認識自己、真誠地接納自己,你就會發現,自己不再那麼害怕了,不再那麼的擔心別人會怎麼看自己,就會更有勇氣,有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行動力得到增強,這樣就為進一步增強自信打下基礎。

(例:前段時間一位高三學生找我諮詢,她成績在年段前20名,但數學課都聽不懂,對數學很排斥、很厭煩。了解到她的數學成績是三、四十分。

我問,老師上課的內容的難度程度?她說,易中難都有。

我問,那以你的能力能聽懂嗎?她說,聽不懂。

我說,那聽不懂是不是正常現象。她說,是。

我問,你看了王金戰老師的學習方法了嗎?她說,看了。

我說,根據他的學習方法,那你現在要做什麼?

她說,做自己可以做的題,也就是基本的題——填空題、選擇題。不要求數量,要求質量,做到爛熟於心。

我說,嗯,要用磨的態度專攻某一模塊的知識,這樣才會有收穫。

一周後,她對我說,老師,我現在接受自己數學就是這麼差,做數學沒那麼煩躁排斥了,能夠靜下來做數學,學習效率也更好了。

所以,當一個人接受了自己的不足,他就不會與自己的不足對抗、抵觸,情緒平靜了,就有更多的力量放在行動上,行動才會更加的有效,當付出有收穫了,也會促使她繼續努力。)

2、對自己要有積極的信念。

  自卑的人往往對自己存在消極的認識,總覺得自己不好,看不到自己的長處。 

  同學們是否還有過這樣的體驗:認為某個特徵是不好的,但當你看到有些人並沒有因此而自卑,他們很開心很快樂,你會被他的情緒所感染,對他身上的所謂應該自卑的特徵也不怎麼關注了,也不覺得那是問題了。這是為什麼呢?是否是你自己覺得那是問題,以為別人也覺得那是問題,才害怕別人笑話你,所以,影響你的不是別人如何看你,而是你自己怎麼看自己。

  

故事:台灣著名畫家黃美廉,從小患有腦性麻痹者,以致顏面四肢肌肉都失去正常作用,上學對黃美廉來說是一場可怕的惡夢,上一年級時她無法拿筆,她媽媽總是握著她的手,花上大半天的時間教她寫字,經過努力練習,一年後,她終於學會寫字;十四歲時,她全家移民到美國,進入洛杉機市立大學就讀,之後轉至洛杉磯加州州立大學藝術學院,如今已取得博士學位,成為畫家。有一次,她在台南市的一次演講,一位學生問黃美廉女士說:黃女士,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你會認為老天不公嗎?在人生的旅途上,你有沒有怨恨?  

對一位身有殘疾的女士來說,這個問題是那樣的尖銳而苛刻,大家唯恐黃美廉因此感到難堪,因為,這個問題會刺傷她的心。

但是,黃美廉沒有這樣做,而是微微一笑,轉過身來,用粉筆在黑板上寫道:我怎麼看自己?  

爾後,黃美廉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一、我很可愛!   

二、我的腿很美很美!   

三、我的爸爸媽媽很愛我!  

四、上帝會公平地對待每一個人!  

五、我會畫畫,我會寫稿子!  

六、還有很多的生活方式讓我熱愛……

黃美廉轉過身來看了大家一眼,再次轉過身去,在黑板上重重寫下了她的那句名言: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同學們,你是關注自己沒有的呢?還是關注自己擁有的呢?現在建議大家完成一份作業,把你擁有的寫出來,貼在顯目的地方,並經常關注自己擁有的。不要誇大自己的不足,經常關注自己的長處和成功的體驗,以此激發自己的自信心。

3、不斷的嘗試、行動,體驗成功感受。

  我們前面說了「自信」是一種成功過後的「良性情感」,要先做事,先行動,在行動中體驗到成功了,才會促使你繼續行動,自信心就會被慢慢的培養建立起來。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曾經說過:「世界上惟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和我們所講的信心問題結合起來,意思就是說:「什麼東西能讓人缺乏信心呢,就是遇到困難你不去勇敢戰勝它。」英國首相邱吉爾曾經說:「面對危險,惟一的辦法就是去戰勝它。危險將會因為你的逃避而增加,將因為你的挑戰而減半。」對成功缺乏信心,惟一的辦法就是去盡全力獲得成功,信心將因為你的挑戰而增加,將因為你的放棄而減少。

所以增強自信有一方法很簡單,就是做事情。做你覺得能做的,稍加努力認真計劃就能做成的事情,做成以後,自信心才會增加。

同時,自信心的建立需要有一個過程,切不可著急。行動時,期望值不要過高,慢慢積累小小的成功,循序漸進地鍛煉自己的能力,逐步用自信心取代自卑感。

4、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

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是一種自助的方法。暗示與人的行為之間有很大的關係。消極的自我暗示導致消極的行為,而積極的暗示則帶來積極的行動。每個人的智力相差都不是太大,我們在做事的時候,就應不斷地暗示自己,別人能做的我也一定能做好。  

比如,在做題的時候,遇到做不出來的題的時候,可對自己說:「這麼難的題目,連我都做不出來,別人自然更做不出來。」遇到難題花了很多時間才做出來的時候,就對自己說:「這麼難的題目,居然被我做出來了,這麼巧妙的方法別人肯定想不到。」遇到很簡單的題目,很快做出來了,我就想:「哎呀,這麼簡單,看來這次考試我是非考高分不可了。」總之,每做一道題,我就這樣從各個方面鼓舞自己,這樣,一張卷子做下來,不論難易,我都自我感覺非常良好。

在進行暗示時,有一點要注意,我們先來做一個小練習:請大家「不要想紅色的大象」、「不要想紅色的大象」,請問你的頭腦中浮現出什麼呢?是不是紅色的大象啊。

所在暗示的時候要用肯定句式,而非否定句式,這樣效果會更好。

每天早上可照著鏡子,告訴自己今天會是一個美好的一天,我會努力讓自己進步,對自己的每一個進步(合理的期待)鼓勵自己一下,

每天晚上睡前,寫下十句「我喜歡自己……」或「今天我做了……,讓我很高興」,經常自我激勵,把它變成一種習慣,它才會對你產生影響。

5、提高人際交往水平,構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

自卑的人傾向於自我貶低,在與人相處時總是認為自己不好,害怕與人交往,人際關係敏感,與人在一起總是不快樂,於是逃離人群,這樣就更加的不喜歡自己,認為自己沒用,就進入了惡性循環狀態。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滿足個人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建立個人自我價值感的重要渠道。多參與社會交往,通過交往,可以抒發被壓抑的情感,增強生活勇氣,走出自卑的泥潭;通過交往,可以增進相互間的友誼、情感,在自己遇到困難、失落的時候會有朋友給予支持與鼓勵。使自己的心情變得開朗,所以,交幾個知心朋友,多與欣賞你的人在一起,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是建立自信的好方法。

總之,自卑,每一個人都會有,關鍵是你是怎樣去看待的.如果總是在想,我很自卑,不願走出去,那你就真的是自卑了,但如果你勇敢的走出去,多看自己身上的閃光點,你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人。

最後送給同學們一句話:

相信自己行,才會我能行;別人說我行,努力才能行;

今天若不行,明天爭取行;能正視不行,也是我能行;

不但自己行,幫助他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

推薦閱讀:

吳清源弟子林海峰23歲稱霸日本,少年聶衛平上山下鄉!
青少年出走呈上升快、低齡化、集體化的趨勢
關於青少年「古箏熱」潛伏問題的思考
什麼是少年感?能否舉例?
「貴族」蔡康永:回想少年時,常常殺氣很重

TAG:青少年 | 自信 | 少年 | 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