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上的酷吏

中國古代酷吏的起伏人生酷吏有哪些特點

   酷吏一般都比較廉潔。《史記》中酷吏第一人郅都為人「公廉」,熟人饋贈不受,親戚請託拒絕,在任不拆私信。張湯死後遺產不到五百金,王溫舒連五十金都沒有。《後漢書》記載酷吏董宣死後,只有匹布覆屍,大麥數斛、敝車一乘,妻子相對痛哭。

   其二,酷吏作為皇帝爪牙,受到皇帝重用喜愛。漢武帝多次稱讚酷吏張湯為「能」,連續提拔他,升為御史大夫,位居三公,僅次於丞相。他們辦事能力往往不負所托。郅都上任一年多,濟南「郡中不拾遺」。他守邊時,匈奴害怕,不敢進犯,被稱為「戰克之將,國之爪牙」。

   三是不畏豪強,執法嚴酷。郅都敢在朝堂上訓斥大臣,不避親貴。他在濟南做太守時,捕殺當地豪強,豪強對他又恨又怕,稱之為「蒼鷹」。張湯專治諸侯王,誅戮富商大姓。王溫舒治廣平時也大肆「打黑」,捕殺「郡中豪猾」,「相連坐千餘家」,「至流血十餘里」。東漢董宣更厲害,皇帝妹妹的家奴殺人受其庇護,董宣硬是在路上攔住了公主的車將兇手當場格殺。公主投訴,皇帝要董宣道個歉算了,董宣寧死不從。【詳細】

酷吏分好幾種類型

   司馬遷所列兩漢「酷吏」是有特定含義。舊史記載,所謂酷吏乃是制約宗室,壓制功臣,取締貴戚,誅殺豪強大姓,為皇帝辦事的。這些人乾的活都不是普通官員能做。兩漢酷吏一般有理想主義的人生抱負,很多具有敬天保民思想,他們整肅地方往往受到群眾的歡迎。這些酷吏往往因為殺人太多太濫讓人無法原諒和同情,但其操守廉潔和不畏權勢的精神還是得到了讚賞。司馬遷、班固就在他們的傳記中表達了這種肯定。

   上有所好,下必盛焉。地方上的一些酷吏對普通百姓構成直接威脅。他們的苛酷無情只施之於平民百姓和弱勢群體,至於對上,且不說笑傲王侯搏擊豪強,就是對他的同僚,只要在一個利益集團內,他辦起事來也會方方面面都妥為照顧,乃至徇私枉法也在所不惜。魯迅所說的「對強者是羊對弱者是狼」正好是其活畫像。在這種新型「酷吏」治下的司法,必然是勢利至極的司法,他們用最冷酷最不講人情的苛刻條款壓得老百姓沒法說理,還美其名曰「秉公辦事」,而對上面的「場面上的人」,他們就會無限寬縱,法律的底線被一次次突破,而最終成為一紙空文。【詳細】

漢唐酷吏略有區別

   漢唐兩朝是中國歷史上酷吏興盛並見著於史的朝代。漢朝時期的酷吏大多廉潔奉公,貪贓枉法的遠少於唐代。唐代的酷吏幾乎是無一不貪。貪污受賄的手法往往是赤裸裸的,收了被告的,再收原告的。凡被卷進案子中的人,最後幾乎無一不是傾家蕩產,性命還是不保。而這些酷吏一個案件辦下來,就可以一夜暴富。事後還有皇帝的賞賜。

   從酷吏身上我們不難得出一個這樣的認識:低薪不一定貪,高薪不一定不貪。清代搞養廉銀,但有清一代貪官污吏遍地不絕。明代是低薪制,有明一代貪官污吏遠較有清一代為少。特別是在明代前期100年左右,吏治遠好於清朝前期。高薪養廉只是當局一廂情願。沒有一個好的制度,再好的政策、再完善的法律也難落實。 【詳細】

酷吏的下場一般都很慘

   酷吏們「好殺行威」,使得官員人人自危,搞得地方雞犬不寧,這些皇帝都是知道的。只要還沒威脅到皇權統治,皇帝就會放任其行事。如果酷吏的作為搞得民怨沸騰,人人自危,皇帝只有將酷吏斬殺,用來安慰眾心。漢景帝庶長子劉榮因侵佔宗廟地修建宮室犯罪,漢景帝召劉榮覲見。劉榮被傳到中尉府受審,酷吏郅都對待皇帝的兒子也是毫不留情,劉榮面對刑訊驚恐不已,便在中尉府自殺身亡。竇太后得知長孫死訊後大怒,在她的干涉下,郅都被殺。

   作為酷吏,得罪的人太多,稍不留意就會被統治者拋棄,被同僚構陷出賣。著名的「請君入甕」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武則天時期的酷吏周興,他當到司刑少卿這個高位的時候被告謀反。他的老部下來俊臣請他喝酒,向他討教如何收集「謀反」證據。周興滔滔不絕,說置火燒瓮,將犯人置入瓮中即可。來俊者把兩手一攤說:請君入甕吧。周興嚇得立刻屈服。周興雖然沒有被處死,但是他得罪的人太多,還都是血海深仇,在流放的路上,很快就被仇家殺死。


推薦閱讀:

酷吏政治的罪魁:張湯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酷吏
酷吏張湯:遊走在規則和慾望邊緣
酷吏為什麼都死得慘?
一百零三、就喜歡你振振有詞的樣子!

TAG:歷史 | 酷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