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施氏補益溫通方對脊髓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

施氏補益溫通方對脊髓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關鍵詞:施維智 補益溫通方 脊髓型頸椎病 施維智是國務院首批頒布的全國500位名老中醫之一,位列上海傷科八大家之內,其一生著述較多,如《骨折三期分治法》、《陰陽學說在傷科臨床實踐的體會》等在中醫骨傷界影響深遠。施老寢饋清代名醫費伯雄之學日久,其宗費氏《醫醇義》「溫經養榮湯」之意創設的補益溫通方,臨床用於治療以癱瘓為主的痿證患者,療效卓著。筆者運用該方治療了以下肢功能減退為主的脊髓型頸椎病患者15例,取得滿意療效。 補益溫通方組成 桂枝5g,白芍9g,紅花5g,生地9g,砂仁2g,熟地9g,鹿筋5g(先下),當歸9g,川芎9g,蓯蓉9g,杞子9g,川斷9g,党參9g,雞血藤9g,三七粉4g,陳皮5g。上藥水煎之前,先將桂枝與白芍互炒,紅花與生地互炒,砂仁與熟地相拌,然後取水500ml煎煮。每日1劑,每劑2煎,煎後總量約300ml,分早晚兩次口服,連續用藥8周。 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15例均為門診病人,其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年齡最大73歲,最小42歲,平均56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2年。有6例完全不能行走,日本整形外科協會(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下肢功能評分為0分;在地上行走需手杖或幫助者5例,JOA下肢功能評分為1分;上下樓梯需手杖或幫助者4例,JOA下肢功能評分為2分。 診斷標準:根據1993年全國第二屆頸椎病專題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1)具有頸脊髓損害的臨床表現;(2)核磁共振顯示頸脊髓受壓。 病例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所有患者都有下肢功能減退癥狀,且JOA下肢功能評分在0~2分之間。 病例排除標準:(1)排除肌萎縮側索硬化、椎管內腫瘤、末梢神經炎等其他疾病;(2)屬脊髓型頸椎病,但JOA下肢功能評分在3~4分之間。 治療結果 療效評定標準:按《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治癒:下肢無力、不穩、發抖、腿軟、易摔倒等癥狀消失,行走完全正常,不需扶杖或幫助,JOA下肢功能評分4分。好轉:下肢無力、不穩、發抖、腿軟、易摔倒等癥狀減輕,能夠行走,JOA下肢功能評分在原有基礎上增加1分以上。無效:癥狀無改善。 結果:共治療15例,治癒5例,好轉7例,無效3例,治癒率33.3%,總有效率80%。6例癱瘓病人中有5例已能行走,其中3例JOA下肢功能評分增加了1分,2例評分增加了2分。療效滿意。 討論 脊髓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最為嚴重的一個類型,臨床上以頸脊髓損害的臨床表現為主,中晚期大部分患者都會影響下肢運動功能,甚至引起癱瘓。根據現代醫學研究,該病系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發育性頸椎管狹窄,頸椎的退行性改變,機械動力因素,脊髓的血供障礙和交感神經作用。好發於四、五十歲以上中老年人,西醫多採用手術方法治療。但筆者覺得大部分患者在接受中藥治療後癥狀多會改善,甚至治癒,從而避免手術之苦。施老認為以癱瘓為主的脊髓型頸椎病中醫應屬「痿證」範疇,由於督脈循行於脊里,與脊髓相合,同時督脈又屬腦絡腎,為陽脈之海,故督脈空虛,則脊髓失養,從而導致下肢痿軟無力,甚至癱瘓。故本病病機當為肝腎不足,督脈空虛,病本屬虛或虛而偏寒。治療上以補益肝腎,溫通督脈為主,兼益氣活血,祛風通絡。方中鹿筋配以肉蓯蓉可共奏益腎壯陽,溫通督脈之功,為本方要葯;川斷、杞子溫養肝腎,強壯筋骨;桂枝溫通疏風,白芍養肝血,兩葯相炒可使疏風直接作用於肝經;紅花活血,生地養血補肝,兩葯相炒後可去生地之滋膩;砂仁理氣和胃,熟地補血益肝腎,相拌則使熟地補肝腎而不呆胃;党參補氣扶正;當歸、川芎活血消腫;雞血藤補血行血,疏筋活絡;參三七活血化瘀止痛;陳皮理氣和中。 參考資料 1孫宇,陸琪宏.第二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紀要.中華外科雜誌,1993,31(8):472. 2馬利傑.脊髓型頸椎病發病機制研究的進展.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2,4(2):167~168.
推薦閱讀:

頸椎腰椎病人,你該怎麼睡?
最實用的頸椎保健操
頸椎病的診斷與治療
八個妙招緩解白領頸椎病

TAG:頸椎 | 頸椎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