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國興廢的真相

大國興廢的真相
日期:2012-08-28 10:52:00   作者: 來源:湖北日報
  

2012年07月21日《湖北日報》作者陳華文 

湖北日報訊 □ 陳華文

有人說:歷史是一個被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真實的歷史到底是怎樣的?這是每一個歷史學家孜孜不倦探求的問題。中國幾千年以來,曾經興盛輝煌過,曾經衰敗沒落過。《許倬雲說歷史:大國霸業的興廢》,以口述談話的方式,深入淺出地闡釋了獨特的歷史觀,對國家的成興敗亡作了學理上的探討。

許倬雲以學貫中西的學識素養享譽海內外,近二十年來致力於歷史知識的普及工作,本書中,他對中國歷史上的王朝興衰進行梳理,認為導致一個王朝崛起與崩潰的原因,不外乎是管理國家的制度、多民族文化的交融、經濟發展的力度、選拔人才的方式等等。在中國民間,評價一個王朝興廢,

人們喜歡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來概括。許倬雲在本書中認為:能否有效地調配全國各地的的資源,決定了大國的命數。中國歷史上每個朝代興盛之時,都是在大亂之後。一個新的王朝出現,各個區域的人、財、物重新「洗牌」,形成互補,重新分配資源成為新政權面臨的首要任務。隋朝雖然短命,但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情——開挖大運河,而大運河就是為重新整合南北資源分配而建。

中國歷史上,英雄豪傑的出現似乎有一個周期:新王朝剛剛建立時,遍地都是人才,但朝代結束時,人才都「失蹤」了。許倬雲在書中指出:這並不是說天地生才在不同的時段有不同的分布,而是人才能不能被有效吸納到國家的管理機構中,以維持一個有效的管理體系。

王朝建立之初,英雄將相來自各地,經過打天下的歷練,經驗非常豐富,他們之間的合作可以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管理團隊。但是一代、兩代、三代過了之後,功臣後代成了貪圖享樂、不會辦事的庸人。封建王朝有皇權傳嫡子的慣例,這樣可以從中選擇的領導人才庫,就非常的狹小。

許倬雲在本書中認為:一個朝代的盛衰,公共權力的核心是否開放尤為重要。這個核心如果以為自我凝聚是為了保護自己,不斷地保障自己團體成員的利益,以至於關閉門戶,反而是自找滅亡。

任何一個歷史學家,任何一部史書,都不能把歷史上的每個人物、每個事件、每個細節原原本本地記錄,對歷史真相的探究和對歷史準確的評述,並不簡單。這本書對於我們如何學習歷史、如何思考未來提供了借鑒作用。

推薦閱讀:

真相大白---"原價498元現價59.9元"
歷史的真相:譚嗣同是如何就義的,又是哪位義士收殮了他的屍首?
時間會告訴你一切真相
海昏侯墓,藏著廢帝真相
正法:【緣生法】 十真言句

TAG: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