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時論: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

  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②

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

  我們要堅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牢固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預計「十三五」末期,我國大中小學總和毛入學率將超過85%,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而作為存量指標的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也會從目前10年左右增至11年以上,各類人才服務國家、服務人民和參與國際競爭能力顯著增強,將為我國從人口數量紅利向人口素質紅利轉變做好充分準備。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以「提高教育質量」為主題作出了新的部署,這是繼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著力提高教育質量」以來,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明確的又一重要方向,集中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十三五」時期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

  從宏觀政策角度把握「十三五」時期提高教育質量的重大意義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按照《建議》的新部署新要求,必須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將五大發展理念融貫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布局之中,這些都需要「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高」,都需要進一步發揮我國人力資本豐富的優勢,才能為如期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總體上處於發展中國家較好水平。「十三五」時期將是我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的攻堅期,《建議》以「提高教育質量」為主題,對教育事業發展和綜合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2020年「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的奮鬥目標下,要求包括教育在內的「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高」,提出「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明顯提高」的總目標。我們要堅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牢固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預計「十三五」末期,我國大中小學總和毛入學率將超過85%,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而作為存量指標的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也會從目前10年左右增至11年以上,各類人才服務國家、服務人民和參與國際競爭能力顯著增強,將為我國從人口數量紅利向人口素質紅利轉變做好充分準備。

  著力開闢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建議》提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作為重點任務貫徹到國民教育全過程」。這是繼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來,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明確的又一重要步驟。

  這是「十三五」時期「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客觀需要。黨的教育方針所蘊含的總方向、根本途徑、培養目標,具體落實到國民教育全過程,都對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不僅重點闡釋了樹立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的極端重要性,而且強調要與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緊密結合。因此,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將作為重點任務貫徹到國民教育全過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機結合,落實到教育各個階段各個環節,意義非常深遠。

  這是「十三五」時期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奠基工程。在「十三五」時期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的進程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任何領域的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這就需要在不斷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基礎上,使學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也能儘快提高。為此,面向全體學生,堅持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適應學生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從宏觀政策導向層面深入落實到教材、課堂、實踐活動和相關政策制度之中,推進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加強學校之間、校企之間、學校與科研機構之間合作,更加註重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有機結合,不斷培養學生興趣,釋放學生潛能,激發學生活力,以便為億萬學生謀生髮展和參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造更好的條件,使教育在適應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方面做出基礎性的貢獻。

  

推薦閱讀:

11個分部工程168項質量通病,終於全了!
導遊員服務質量
精子質量
賓士質量工程師眼中的S5S
安全質量知識競賽試題

TAG:教育 | 發展 | 高質量 | 提高 | 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