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葯神》:你的存款夠生一場什麼病?

《我不是葯神》:你的存款夠生一場什麼病?

來自專欄裝腔作勢的李老狼10 人贊了文章

前段時間,農村老家傳來消息,表哥由於長期酗酒過度,被送進了醫院,具體什麼病我記不太清,但預計十幾萬的治療費用真真切切地印在了我腦海里,因為表哥一家都是生活自給自足的貧下中農,十萬,簡直是天文數字。

原以為醫保能報銷不少,但讓我心涼地是,表哥為了省幾百塊錢的醫保費用,一直都沒有交醫保。很多農村人在花錢方面是一根筋的,只看到眼前身體沒病,把錢交出去短時間看不到好處,所以不願意花小錢抗大風險。好在搶救及時,表哥撿回了一條命,要是病情惡化,面對十幾萬的治療費用,多少貧困家庭傾家蕩產,可能也只能等死。

我自己也一直拖著沒買商業保險(本文絕對沒有保險廣告),總以為自己年紀經得起折騰。但現實打起年輕的人臉來,也從不手下留情。

微博上一個博主「卡卡」分享了她的「鬼門關幾日游」:和多數年輕人一樣,卡卡熬夜成癮,長期半夜1點多睡覺,周末睡到中午,只吃兩頓飯,飲食作息不規律,潛伏的傷害終於有一天爆發,卡卡獨自在家時,先是感到脖子劇烈疼痛,後腦勺又突然像針扎一樣陣痛,渾身冒冷汗,好在第一時間找到醫保卡,掙扎著到了醫院,一檢查,竟然是腦出血。要知道,這種病多發於中老年人,死亡率很高。

不幸的是,我高三那年,奶奶也突發了腦出血,雖然搶救成功,但還是留下了嚴重的語言障礙和行動障礙後遺症。奶奶曾經是村裡出了名「狠人」,意思是年紀雖然大但是身體很好,甚至還有力氣下地幹活兒。但病從天降後,一句完整的話說不全,走路顫顫巍巍,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當時我還在念書,前期幾萬塊錢的治療費用也不堪重負,都是靠親戚朋友伸出援手。

所以《我不是葯神》中,最戳我淚點的一幕,是患病的老婦人哀求警察:「我生病吃藥這些年,房子被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誰家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是啊,誰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誰又怎能保證,生了病以後治得起?老婦人不想讓警察去抓藥販子,是因為正版葯要價4萬元一瓶,一瓶只能吃一個月,而藥販子走私來的印度仿製葯只要5000元一瓶,沒有正版葯有保障,但在天價葯面前等死,和靠仿製葯續命之間,窮人,沒有第三種選擇

對於中產來說,家庭幸福與破裂之間也不過是隔了一場大病。前段時間刷屏的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作者岳父因為不經意間的開窗舉動,患上了感冒,再從流感演變到肺炎,最後住進ICU,每天的費用高達8000-20000元。▼

「人工費開機費用6萬,隨後每天2萬起。」《我不是葯神》里,4萬塊一瓶的葯只能吃一個月,已經逼得走投無路的病人自殺,而每天2萬起的治療費用,也不是只發生在電影劇本里。家庭看似堅固,生命看似頑強,但也脆弱得經不起一場病痛。▼

在一個公眾號的評論區,我還看到一個網友留言,她也正在承受現實生活中的天價葯之痛:母親卵巢癌晚期的藥費,一個月12萬,便宜點的也要一個月6萬,但可惜並沒有電影中的「葯神」能救贖她,其實也沒有誰是普度眾生的「葯神」,不過是看人能在絕望面前死撐多久罷了。▼

在電影《我不是葯神》中,這種現實生活中的「絕望感」真實到讓人窒息,赤裸裸地展現貧窮,血淋淋地直面生死,但金錢、慾望、善惡的展現又是克制的,演員堪稱出色的演技,加上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彷彿都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所以觀眾的情緒很容易被帶入其中,讓人難忍淚點。

如一個評價所言:《戰狼》愛國,而《我不是葯神》愛民,普通人都能在其中找到有生活「煙火氣」的情緒共鳴。

徐崢飾演的「程勇」,貢獻了「讓人忘記他本人是禿頭」的演技。剛開始賣仿製葯,不是為了當救世主,只是為了賺錢,而他本人,肥胖,油膩,笑起來很猥瑣,靠賣壯陽葯為生,是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市井中年人,在兒子要200塊錢時會面露難色地逞強,也在父親的醫藥費面前束手無策。▼

後面「程勇」的轉變,也很自然,避免劇透不細說。老戲骨徐崢向來演什麼像什麼,是真正的演技派,對他這次的演出,我只想說:配得上國內任何一個獎項的影帝。

如果說徐崢是「一如既往」地優秀,那麼貢獻了「驚喜」的角色,一定是王傳君飾演的白血病人「呂受益」。第一次出場,摘下口罩的一瞬間,因為「關穀神奇」的搞笑形象太過於深入人心,電影院里發出一陣小小的鬨笑,但幾分鐘後,沒有人再記得「關谷」,甚至讓人忘記了演員本身,因為他就是活脫脫的白血病人:滿臉被病痛折磨的苦,滿眼向命運求生的欲。▼

為了演出「病人對食物的渴求」,王傳君拍一場吃飯的戲,吃了44個包子,5碗面,吐了3次;▼

為了讓「病重卧床」的形象更加真實,他專門住院體驗生活,讓自己兩夜不睡覺,第二天整個人脫相。至於呈現出來的效果,網上有網友說:「看完電影,特別想去問問王傳君身體還好不好……」。▼

在《我不是葯神》後,王傳君已經攢足了不去演《愛情公寓》大電影的底氣,因為他已經成為真正在用生命演戲的演員。

《我不是葯神》中,我認為其中不輸「呂受益」的一個角色,是由於生病不想拖累家人、進城打工的20歲小子「黃毛」,由36歲的演員章宇演出來,不僅沒有違和感,反而增添了將少年曆經磨難後的「滄桑感」,為影片最後貢獻了最大的催淚彈。▼

每個配角都有不同的個性、喜悲和無奈,各自成一條線,構成了一副有血有肉的底層中國人群像。從演員、題材到所反映的現實,都配得上「有良心的電影」。▼

電影展現的是生與死的對立,是富與窮的衝突,但在對立與衝突之間,沒有一方是絕對有罪的,是非善惡都難一刀切。

正版葯為什麼4萬元一瓶?定價合理嗎?也合理。製藥行業投入的研發成本極高,要做到讓所有病人都消費得起,就會讓製藥廠家生存不起、研發不起,長遠來看,對病人和廠家都不會是好事。

窮人買不起葯,只能等死,是殘忍,是悲劇,但正如賣假藥的藥販子所說:「最難治的病是窮病。」你是葯神,你也治不了窮病。另一方面,窮是絕症,但窮人購買違禁藥品,為了活命,又有什麼罪呢?窮就該死嗎?窮是原罪嗎?在天價葯面前,多少人又不窮呢?▼

當然,我認為也沒必要把《我不是葯神》吹捧得太過。雖然現實題材的電影能過審很難得,但我國目前的審查制度,註定只能把已經解決的問題搬到熒幕上再講一遍,這叫政治正確,但對「尚未解決」的問題,推動作用有限。

如果因為《我不是葯神》的上映,才讓電影中的天價葯「格列衛」受到重視,進而被納入醫保,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同樣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韓國電影《熔爐》,被稱為「改變韓國國家的影片」,主題是校園兒童性侵。因為電影的上映,百萬人簽名要求重審當年敗訴的案件,最終讓罪犯得到了應有的懲罰,甚至改變了法律,讓兒童權益得到了進一步保護。▼

我們不是沒有類似的新聞事件,只不過往往都會很快被和諧,更不要說被拍成電影,去質問真相。

再比如,更廣為人知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由」印度電影的良心「阿米爾汗主演,是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的真實故事改編 ,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的故事。要知道,女性在印度的地位一直很低,這部電影,挑戰的是印度傳統觀念里對女性根深蒂固的歧視。▼

我國的女性被歧視也並非新聞,但影視作品裡最受歡迎的還是大女主瑪麗蘇題材居多。

早在2009年,阿米爾汗的另一部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就大膽抨擊了印度陳腐的教育制度。雖然我們的高考制度也被討論了很多年,但要被搬上電影院應該是不被允許的。只有當」政治不正確「也能被允許,才是更大的進步。▼

《我不是葯神》有品質、有良心,但對於現實的揭露,其實還只是邁出了第一步。


推薦閱讀:

陳慧琳跟范冰冰比起來,誰更成功?
揭秘:娛樂圈十大富婆超級奢侈的私生活(圖)
那英得罪刀郎、王健林,王思聰喊話:那英滾出娛樂圈!封殺那英!
娛樂圈分道揚鑣的「金童玉女」
一問一答|胡歌、焦俊艷、李現、劉昊然歐陽、喬欣張若昀、金鷹VS白玉蘭

TAG:存款 | 我不是葯神電影 | 娛樂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