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愛心--《做最好的自己》

傳承愛心--《做最好的自己》代序(1) 選擇字型大小:大 中 小 鍵盤左右鍵(← →)可以上下翻頁 全屏閱讀

編者按:

今年7月19日,原微軟副總裁李開復博士跳槽到Google公司,引起了包括《紐約時報》等全球上萬家媒體的追逐報道,也在國內引爆了一場關於職業道德的大討論。如今,李開復博士親自撰寫的第一本中文圖書――《做最好的自己》將於9月25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在這本圖書中,李開復博士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和事業成功的經驗,提出了「成功同心圓」的法則,希望以自己的經驗來幫助中國青少年成為「一個做最好的自己」。本報今日特刊載前國務委員宋健同志專門為本書撰寫的《傳承愛心》代序,以饗廣大讀者。

宋健(前國務委員)

李開復博士,剛及不惑之年,已在信息技術領域教學、科研中取得了傑出成就,對信息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於1998年到北京創辦了微軟中國研究院(現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歷任世界多個著名信息技術公司的高級領導人,正值事業旭日東升之際,他不遺餘力地投身於中國的人才培養和科技教育事業。他為青年學子們寫了一系列文章――《我的人才觀》,《給中國大學生的一封信》,《科技? 人才? 教育》等,諄諄敘解科學技術對國家強盛和現代社會的重要,歷述親身經驗,指點事業成功的規律和達到卓越的途徑。他還開辦了「開復學生網」,在網上與中國青少年談心釋疑。

李開復說,人生最重要的事不是在特定企業,而是向青年一代傳承知識和經驗。這是因為他從旅美30多年的切身經歷和中外歷史的對比中,看到了 「一個理智、自信、充滿活力的亞洲大國的和平崛起和她開明的治國方針以及勤奮、向上、堅持不懈的拼搏精神」。對故土炊煙的眷戀和悌善愛心引發了他向青年學子傳授知識、經驗和指點津梁的激情。

記得那是2003年10月,中國工程院王淀佐副院長和我在出席美國國家工程院年會之後,順訪了位於西雅圖市的微軟公司總部。開復親自安排和陪同會見了當代青年IT英雄比爾?蓋茨和微軟奠基人之一的R?拉希德教授,進行了令人愉快的交談。開復還安排了與一批來自中國的青年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座談會。這都增加了我們對IT產業的了解。

在訪美之前的9月30日,我訪問了開復於1998年創辦的微軟亞洲研究院,傾聽過張亞勤、沈向洋和張宏江等院長關於微軟企業文化的訴說,有了初步印象。當親自看到在研究院工作的青年學子們寬鬆的工作環境、奮然向上的事業追求和愉悅的精神面貌,我真是被感動了。

20世紀末信息技術的出現,驀然改變了世界,迅速發展到信息化社會,出現了全新的信息文明。開始時這種變革是局部的,為完成特定任務而創造的。隨著應用範圍的擴大和網路的出現,信息技術中出現了大系統。像Windows這樣的大型操作系統,要控制程序、管理資源、聯結網路和人機交換等,規模之大,結構之複雜,從設計、編製、測試到可用產品,需數千人數年之勞作才能實現。今天的信息技術,和航天、三峽、粒子加速器等一樣,已變成大科學、大工程、大系統。人們習慣認為對大工程或大系統的管理需要的是鐵的紀律、細密的專業分工、堅硬的時間表和嚴明的階次服從(下級服從上級,局部服從整體)。提倡的是限制自我,以至用「自我犧牲」的精神去服從大局。

大自然啟示我們,世界的人口越多,個人所能分享的自由越少。例如,18世紀以前,當世界人口只有5.5億(1650年),中國人口1.9億(清,1757年)時,人們可以在地球上自由遷徙。到了20世紀下半葉,世界人口達到60億,中國12億,到處人滿為患,各國都採取了嚴格的管理制度,發明了複雜的簽證程序,限制人口的自由流動。同樣,在現代文明社會中,科學、工程和社會組織中,系統越大或工程越大,對局部組件的功能限制就越嚴格,子件的自由度就越小。這是不可避免的,否則系統的總體功能就會喪失、癱瘓而出現導致衰亡的混亂。動物器官的分工、不同細胞的功能特化就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最高啟示。在如今這樣一個人口眾多、文化多元和五彩繽紛的世界裡,在功能高度特化、組成極為複雜的科學工程系統中,為達到系統的優越性能,對局部、子系統、組件不能沒有制約,不能沒有紀律。紀律規範和制度是絕對必需的。另一方面,只講整體的需要,過分強調全局的性能又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引向總體管理的獨裁和專制,扼殺分系統、子系統和個人的些許自由和創造性,窒息了機體進步的動源,也必導致整個系統的停滯、腐朽、僵化和衰亡。在人類社會中,無論是近代社會組織或者工程科學史中都提供了無數的事實證明了這個規律。

地球史上中生代侏羅紀、白堊紀中恣意橫行、統治過地球1.5億年之久的恐龍,正是由於它們那龐大笨重又僵化了的機體不能適應變化了的環境而進化,所以走向了衰亡滅絕,不管地球環境大變動是由小天體撞擊地球,還是火山爆發或者由於宇宙環境變化而引起的。這在地質學界和生命科學界已是無可爭議的事實。現代系統工程始終處於兩難之中,很難找到既保證系統整體功能優化,又能使子系統和組分發揮進步的能動性,這個問題至今是系統科學中的難題。

2 境界三、無師自通:掌握了自學、自修的方法,可以在沒有老師輔導的情況下主動學習;

2 境界四、融會貫通:可以將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於生活和工作實踐,懂得做事與做人的道理。

作為父母,希望你能夠把握每一個機會,幫助孩子提升學習的境界,從死背升華到融會貫通。

鼓勵孩子去圖書館和網路學習和獲取知識。網路雖龐大精深,有最好的學習英語的互動工具,由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所有課程,有「開復學生網」的學生互助社區,但是也有很多負面的誘惑,所以最好家長幫助誘導孩子在網路上的學習。

鼓勵孩子為了學習而學習,不只是為了分數。比如有一次我女兒考試時,有一題她認為對了一半但是被算全錯。我要她去問老師,但是他說老師不會給她加分。我就用這個機會解釋給她聽去問老師的目的是學習,不是加分。

鼓勵孩子自己動手,而不是只要考試成績好就可以了,要鼓勵他馬上用到學過的知識,讓他知道學這些知識對他自己的生活是有用的,而不是為了考高分才學。你應該記得,死背歷史年代、數學公式,是多麼地枯燥呀!如果沒有使用,那些我們當年死背的東西早就還給老師了。我建議你再不影響學業的前提下,和你的孩子一起做一些「實踐」的學習。例如,在我的孩子學指數的概念時,我們就拿她的銀行存摺,一年一年的複利累計下,她將來多麼富有呀!當我的孩子在學美國歷史時,我教她了一個生動的作業,用電腦動畫和我們倆「生動」的配音,重現了美國歷史的一個片斷。有一句格言說:「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就是這個意思。

最重要的是要啟發孩子主動地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我會和老師配合幫助孩子自己立定學習的目標,自動自發地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我大女兒上的中學,每半年會要求學生立定一個學習的目標,半年後衡量有沒有達到。以前我女兒比較害羞,有些問題上可是沒有聽懂但是也不發問。所以他就訂了一個目標,每天上課時一定要發問,把不懂得問題問懂,每天下課時衡量自己有否做到。後來達到了這個目標,但是除了發問,她上課不參加討論。在下一個目標,她就訂了要自己每天至少一次舉手參加討論。

培養自主獨立的孩子

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特別的深,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害。所以他們對孩子更多的是保護。放不開手腳。這樣導致了孩子有很大的依賴性。也有些父母會幫助孩子設計人生規劃,但是這通常會使很多人忽視了自己真正的興趣和選擇的能力。

但是,二十一世紀將是「自主選擇」的世紀。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Peter Druker)指出:「[因為信息時代取代工業時代、世界無邊的競爭、放權自由的管理模式] 未來的歷史學家會說,這個世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術或網路的革新,而是人類生存狀況的重大改變。在這個世紀里,人將擁有更多的選擇,他們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進入了社會後,孩子必須自己決定自己的行業,自己的老師,自己的老闆,自己的公司,創業還是加入公司,學工還是學商,。。。每一天面臨的都是選擇。孩子需要獨立性、責任性、選擇能力、判斷力。一個孩子如果長大了還是只會背誦知識,聽話被動,等著別人幫他作決定或做事情,那他進入社會就算不被欺負,也不會被重視。你的孩子要在這樣的社會裡生存、競爭、成功。所以他必須學會自主選擇的能力。

當Google的創始人賽吉?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在電視上被訪問時,記者問他們的成功應該歸功於哪一所學校,他們並沒有回答斯坦福大學或密西根大學,而回答的是「蒙台梭利小學」自由自在的學習沒有任一消極輸入的方式。在蒙台梭利教育的環境下,他們學會了「自己的事,自己負責,自己解決」是這樣的積極教育方式賦予了他們鼓勵嘗試,積極自主,自我驅動的習慣,因而帶來了他們的成功。

如何培養獨立自主選擇的能力呢?我下面提出五個「要」和五個「不要」:

n 要教孩子「自己想辦法」的習慣。從小讓孩子自己去解決自己的事務,讓他們明白,任何人都別想推卸責任,讓別人替他們收拾殘局。讓他們經過失敗學習,不要什麼都想幫孩子做。可以幫助分析自省,可以告訴他你會怎麼做,以幫助增加孩子的判斷力。

n 要把選擇權給孩子,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雖然你很確定該怎麼做,但是你應該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學習獨立決定。他從自己錯誤的學習得比從你正確的指導還要多。讓孩子知道有些事情父母提供意見,但是最後決定在於你,而且隨著你的長大,這些事情會越來越多。我記得我5歲時,父母要我讀幼兒園,但是我想讀小學,於是他們把選擇權給了我:「考上了就讓你讀。」這件事我回終身記得,因為那時我的一次理解我一個5歲的小孩居然有選擇。我特別珍惜這個選擇,於是我自主地讀書,真的考上了。要培養孩子的負責心。多指導,少批評。劉墉說:「以前我也對兒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後來我發現這其實培養了他做事不負責任的習慣。而且父母的過度包辦,也讓孩子變得沒有禮貌、不懂得珍惜。」不要事事指使孩子,最好有大方面的溝通和同意(例如:「你的責任是把自己的房間整理乾淨」,而不是「你房間又亂七八糟樂」)。當孩子沒做到時,讓他自己理解自己負責的重要性。

n 要培養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麼都教他們。讓他自己去試,失敗也沒關係。

n 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懲罰更能夠激起責任心。童欣在微軟亞洲研究院中以負責著名。他小時在學校犯錯後,媽媽甚至沒有一句責備。「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她看著兒子驚恐的眼睛,語氣溫和:「你過去是一個好孩子,以後還會是一個好孩子。」 童欣說:「那個晚上,媽媽給了我最好的禮物。讓我一輩子都受用不盡。」

n 不要用太多規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讓自己的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讓自己有一片發揮的天地。如果你有顧慮,用「共同決定」的方法誘導他:例如孩子喜歡玩電腦,不要說「不準玩」,告訴他,如果你的成績夠好了,或是功課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至能玩兩個小時。把每一個「否定」變成「機會」,把自主權從你身上轉移到孩子身上。這樣不但能培養獨立能力,而且孩子還會為了自己的興趣更努力做那些「必須做」的事。

n 不要懲罰失敗。可以懲罰懶惰、依賴、逃避、不負責任等不良行為,但是不要懲罰失敗,失敗是讓人進步的學習過程,懲罰失敗可能會挫傷孩子創造的動力,要鼓勵孩子在失敗中成長、堅強。

n 不要說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說教,他可能失去判斷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說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

n 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辦代替,放手讓孩子自己做。除了培養獨立能力,也可以增加責任感和自信。

n 不要過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務,剝奪孩子自己的選擇權,覺得自己為孩子安排的路是通向成功最直的路,孩子只有服從。不要什麼事情都說「不」,給孩子一個機會。

培養自信積極的孩子

自信心是孩子的潛力的「放大鏡」。正如范德比爾特所說:「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的門檻。」

成長在一個期望高,只有批評沒有誇獎的環境的孩子很難得到自信。相對來說,一個積極誇獎、正面回饋的環境會激發孩子的自信。我剛來美國時,因為背數學公式的能力讓老實說我是「數學天才」。雖然我心裡知道,自己並不是什麼數學天才,只是把以前死記硬背的東西搬了出來,但自信的力量是無窮的,我開始在自信心的驅動下努力學習英文和數學,並真的在全州數學競賽中拿到了冠軍。

給孩子正面的回饋。讓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一件好的事情。我小女兒小時常跟我說「我好笨」,其實她一點都不笨,只是惡意的同學中傷。於是,我慢慢培養她的自信。我看她的日記寫得很好,就誇獎她,鼓勵她再多寫一點。她寫出興趣後,居然自己寫了一本「自傳」,到處給人看,還放到了我的網站上的《個人背景》里。(這個時候我覺得她該學點謙虛了!)

自信是需要逐步培養的,所以你可以幫助你的孩子做一個長期的可衡量的計劃。就像我前面提到女兒發言的例子。我和她制定了一個可衡量的、實際的目標:她每天舉一次手,如果堅持一個月就有獎勵。然後,我們慢慢增加舉手的次數。一年後,老師注意到,她對課堂發言有了足夠的自信。

首先,你要先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在美國小學做過一個針對18個學生的試驗,讓老師先入為主地認為一個孩子是有「最佳發展前途」的(雖然孩子是隨機挑的)。因為相信孩子出色,老師常給孩子正面評價。結果真的激發了他的自信,讓這18個學生表現得比原來的期望高。所以,你如果希望孩子有自信,首先你要相信他的能力。

如果你想培養自信的孩子,最好留意你用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多做肯定性評價:「我相信你做得到的」、「我對你有信心」、「你做得真出色」。。。卡耐基在他的人際交流課程中曾提過這樣的一個例子。。。如果要改變一個孩子讀書不專心的態度,我們可能會這麼說:「約翰,我們真以你為榮,你這學期成績進步了。『但是』假如你在代數上再努力點兒的話就更好了。」在這個例子里,約翰可能在聽到「但是」之前,感覺很高興。馬上,他會懷疑這個讚許的可信度。對他而言,這個讚許只是要批評他失敗的一條設計好的引線而已。可信度遭到曲解,我們也許就無法實現我們要改變他學習態度的目標了。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困難,只要把「但是」改成「而且」,就能達到我們的目標了:「我們真以你為榮,約翰,你這學期成績進步了,而且,只要你下學期繼續用功,你的代數成績也會很出色。」

培養快樂感性的孩子

有位學生問我「是不是要把孩子培養成我的接班人?」我對這個問題很訝異。我的回答是:「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快樂,能夠發揮他們的潛力。」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要找到自己的興趣,發揮自己的潛力,才能夠成為「最好的自給」。成績不是很突出但是進入哈佛的湯玫捷說:「不要相信成才公式,因為我們是野生植物,不是園林植物。每個人獨特的優點就是自信的源泉。」去幫助你的孩子發覺他的獨特的優點吧!

一個人的快樂和他是否能做他有興趣的事是有相當大的關係的。根據美國對1500名商學院的學生長達20年的追蹤研究發現:追逐興趣並發掘自身潛力的人不但更快樂,而且更容易得到財富和名利的眷顧,因為他們所從事的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他們更加有動力、有激情將事情做到完美的狀態――即便他們不能從這件事中獲取財富和名利,他們也會得到終生的快樂和幸福。

作為家長,我們會鼓勵孩子花更多的時間在她的興趣上。比如,我大女兒喜歡看小說,我們就每周挑一本有意思的但是也有教育意義的書給她看,這些年她已經看了上千本書,而且她的英語總是靠滿分。我二女兒喜歡寫作和畫圖,我們就教她用計算機寫他喜歡寫的東西,然後加上圖片、照片,變成一本書,印成漂亮的彩色版,送給親友。

對孩子沒有興趣的課,我們只要求儘力地準備,儘力地學習,對成績沒有特別的要求。

很多家長讓孩子去學鋼琴,練跳舞。我認為有一些嗜好是很好的,可以幫助全面發展孩子,但是要適量。有些學習是很苦的,所以我都會用「讓孩子有選擇」的方和孩子約法三章。當我的兩個孩子都對音樂表示興趣時,我們對他們說:儘力學三個月,三個月後,他們如果盡了力,他們可以決定要不要再學。結果,他們對音樂都沒有興趣,但是一個畫畫有興趣,一個對戲劇有興趣。於是,我讓他們朝他們的興趣發展。

多讓孩子有與人相處的機會。戴爾?卡耐基(Dale Carnegie)說:「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只有15%取決於他的專業技能,另外的85%要依靠人際關係和處世技巧。」從小就不會與人相處的小孩,長大很難成功也很難快樂。

不要壓抑孩子的情緒。除了喜與樂,怒和哀也是正常的反應。讓孩子有機會散發他們的感情。如果孩子一哭,你不分青紅皂白就是喝斥他:」不要哭!再哭、處罰就來了!」孩子表面會變聽話,內心其實是掩藏了更多的恐懼──他怕他哭了,會失去父母的愛、會被處罰。成長的經驗一再以壓抑、否定自我的情感出現時,你可能可以教出一個聽話的孩子,卻很遺憾的,也是一個缺乏自信、無法體諒別人情緒的孩子。所以,接受人世間的一切吧──正面的、負面的;生、死;哭或笑。因為,這些體會對我們的生命都一樣是有於優勢地位的孩子,也不會從這種片面強調競爭的教育方式中獲益,因為在學習過程中,他們作為天之驕子處處受到褒獎,這很容易讓他們產生異乎尋常的優越感,並因此忽視了人際交往和團隊合作方面的鍛煉。

做孩子的朋友

如果你問我的孩子:「你最喜歡你父親的什麼地方?」她們會說:「風趣甚至瘋狂、沒架子,就像我的朋友,讓我許多話都願意和他說。」

雖然我的為人處世很多是學自我父親,但是父親在世時,他沒有和我很親近。在他過世之後,我只能從我的母親、兄姐出來理解他的想法或為人。我想這是中國常見的父子關係。因為這份遺憾,我盡量花時間陪我的小孩,而且儘力做一個可以和她們說心裡話的父親。

在你心裡你的孩子可能永遠長不大,但是很多孩子在15歲或更早的時候就願意把自己當作大人來考慮,這時家長完全可以用成人的談話方式和孩子討論問題,而不再是完全的「家長」作風。比如理想、學習動力、玩耍、事業心、為人處事、愛情、交友、處理家庭問題。

在這方面,我有四個建議:

(1) 和孩子打成一片,甚至和他一起胡說八道。不要擺起架子,做個「高高在上」的長輩。我的孩子小時每天聽了我的「胡謅」的故事後才願意睡的。

(2) 對孩子說心裡話,不要把話悶在肚子里,也希望他也這麼做。做一個好的聆聽者。

(3) 讓孩子知道他對你多重要,告訴他你多麼愛他,慷慨地把你的時間分享給他,但是對物質上不要「有求必應」。

(4) 花些時間理解那些流行的東西。無論是歌星、青少年偶像、新電腦遊戲,我都會花一些時間理解。這樣一方面可以給你更多的話題,另一方面告訴孩子你「在乎」。而且還可以讓你覺得年輕些!

把孩子當作朋友,和他談心。可以告訴他你每天經歷的事,也可以問他他一天經歷的事。如果他告訴他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情,不要訓話,不要生氣,多聽少講。當他認為和你聊天沒有「被懲罰的威脅」時,他才會無所不談。剛開始時,如果他有點不敢講時,先對他保證不要生他的氣。

如果你要做孩子的朋友,那只有你學習他的語言,而不是要求他學習你的語言。如果你 不學新知識,不接觸新的思想觀念,知識匱乏,思想陳舊,你就不能理解現在孩子的所思所想。家長應該盡量多接觸點流行的東西。比如流行的思想,流行的服飾,流行的技術,流行的音樂,以減小代溝,創造彼此信任溝通的渠道。

中國的家長:多陪陪孩子,無論多麼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的談心。不要以為把孩子送到學校了,一切都是老師的事情,然後回家了就督促做作業。當孩子做了不和自己期望的事情的時候,不要馬上發火,先聽聽孩子的理由。

總結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首詩.它闡述了我的教育理念。在此和中國父母分享:

你給孩子什麼?

By Dorothy Law Nolte

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責難他人。

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喜歡吵架。

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憂慮。

嘲笑中長大的孩子,個性羞怯。

猜忌中長大的孩子,容易妒嫉。

羞恥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

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寬容中長大的孩子,能夠忍耐。

稱讚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認可中長大的孩子,喜歡自己。

分享中長大的孩子,慷慨大方。

誠信中長大的孩子,理解真理。

公正中長大的孩子,極富正義。

尊重中長大的孩子,懂得尊敬。

信賴中長大的孩子,不但信任他人也信任自己。

友善中長大的孩子,不但愛他人也愛自己。

中國青年的父母:我們的責任重大。今天中國的青年:

。。。非常優秀,但是非常困惑。

。。。非常聰明,但是不夠自信。

。。。是多年來第一代能夠在平安的社會、完整的教育成長的一代。

。。。出生在被信息剷平的世界中,他們必須成為融會中西的精英。

。。。有幸出生在擁有選擇的時代,但是時代並沒有傳授他們選擇的智慧。

當然最重要的:中國的青年是我們的骨肉,我們的最愛,我們的一切。這一個理由就足夠讓我們共勉,讓我們各自成為「我能做到最好的父母」。

如果有回饋或意見,歡迎到我為家長特設的網址 (http://bbs.kaifulee.com/index.asp?boardid=51)

推薦閱讀:

你唯一可以把握的就是變成最好的自己
八月奮起,活出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 >目標來自想法
最壞的日子,成就最好的自己
精妙話語: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TAG:傳承 | 自己 | 愛心 | 最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