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移動能源2.0時代的先行者

文/張媛、伍妍妍、田銘、喬誌冬

民生新三板研究中心

鋰離子電池核心鏈全分析!

移動能源2.0時代勢在必行

鋰離子電池核心鏈面面觀:負極材料、正極材料、隔膜、電解質、電芯製造和整裝

鋰離子電池全球格局中日韓「三國演義「

新三板鋰離子電池相關企業已掛牌共42家。待掛牌+申請中鋰離子電池相關企業20家

細分行業中,電池管理系統(BMS)相關企業在營業收入增速和凈利潤增速一馬當先

負極材料推薦貝特瑞,正極材料推薦杉杉科技,隔膜推薦鴻圖隔膜。BMS重點推薦科列技術

感謝實習生馬冬林對本文的貢獻

壹移動能源2.0勢在必行1

移動能源1.0:走到哪,「燒」到哪

移動能源的定義是指能夠隨著使用者任意移動而移動的可攜帶能源,而非固定場所或特定線路供應的能源。18世紀40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革命」標誌著人類正式進入移動能源1.0時代:通過攜帶大量煤炭為蒸汽機不斷提供能量,蒸汽機將化學能轉化成機械能驅動機車前進。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內燃機的出現擴大了初始化石能源的種類,石油相關燃料成為新的能量來源。時至今日,我們周圍的汽車、飛機、輪船等主要移動工具依然通過攜帶的化石能源的燃燒獲得動力。我們依然處於1.0時代。

然而20世紀50年代左右,世界接連發展多起嚴重的環境污染事件,如洛杉磯光化學污染事件、倫敦煙霧事件等,人們認識到化石燃料的燃燒給環境帶來極大的破壞,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存環境。汽車等交通工具的燃燒尾氣排放是重大污染源之一。雖然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不斷發展清潔燃燒技術以及廢氣處理技術,但是依然無法徹底解決這一弊端。

2

移動能源2.0:走到哪,「電」到哪

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的深入認識,清潔的新能源正逐步擴大比例,不斷挑戰傳統化石能源的統治地位。常見的新能源種類包括核能、風能、水能、地熱、潮汐能等等,但通常這些新能源有極大的空間限制,很難成為移動能源等。但是隨著19世紀末20世紀初電池技術的發展,可儲存的電能走入人們的視線,成為移動能源的新可能。儲電設備作為移動能源的最大優勢是使用過程中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電轉機械能的效率(電動機)比熱轉機械能(內燃機)的效率更高。移動能源2.0時代即以電池為代表的儲電設備代替傳統的內燃機成為主要移動能源。但是與傳統的化石能源相比,目前儲電設備的能量密度與輸出功率仍達不到化石能源的級別,無法撼動化石能源的主導地位。但是進入2.0時代的趨勢已然形成,我們正在這樣這一浪潮中。

貳鋰離子電池:奔向移動能源2.0時代的領跑者1

鋰離子電池已深入日常

據預測,2016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總需求量達到950億Wh,市場規模將達到239億美元。鋰離子電池已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例如手機、筆記本電腦、電動交通工具等。

與二次電池領域傳統的鉛酸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使用壽命長,比體積能量密度與比重量能量密度都優於鉛酸電池。更為重要的是,鋰離子電池是綠色環保電池,對環境基本沒有污染。

2

隨著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電動汽車市場迅速擴大

在2014年,全球主要國家電動汽車銷量超過20萬台。中國銷量45048輛。而這一數字在2015年激增至247482輛,增長5.5倍!在2015年,國內電動汽車銷量以30%的複合增長率快速增長。其中第四季度銷量210400餘輛,佔全年85%以上。第四季度銷量的激增可能與9-12月份密集出台的新能源汽車鼓勵政策密切相關。

3

以鋰電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得到政策支持

4

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將供給側改革

今年1月23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表示將嚴厲打擊騙補行為,2020年後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將退出,2017-2018年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標準將在2016年的基礎上下調20%,2019年-2020年下調40%。對這一「利空」消息,周一鋰電池指數(861057)高開1.02%,上午持續上行至1.68%,午後逐漸下行至-0.9%,尾盤半小時拉升翻紅至0.45%。說明市場對於該消息反應中性偏多。我們認為,從中長期來看,這是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利好。原因有三:1、正如樓繼偉所說,長期執行消費補貼會讓企業患上政府依賴症,缺乏技術研發和產業升級的動力;2、「鬍子眉毛一把抓」式的補貼政策導致低水平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盲目擴張,形成產能過剩,雖然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依舊火熱,但必須防範於未然。3、恢復新能源汽車行業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淘汰技術落後、質量低下的小企業,讓技術先進、質量優越的企業的市場更大,提高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集中度,更利於中國企業與國際新能源汽車巨頭在國際市場競爭。

另外媒體報道,在該論壇「動力電池的發展與突破」主題峰會上,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明確表示,出於對動力電池安全問題的考慮,目前暫停三元鋰電池客車列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這對國內布局三元體系的正極材料研發廠商有一定的影響,我們有幾點評論:1、媒體報道有兩個口徑,一種說法是三元電池客車被暫停推廣,另一種說法三元材料商用車被暫停推廣。目前尚未有正式文件出台,但顯然前後兩者對三元材料的影響程度差別很大;2、這一政策或許要在樓部長講話的基礎上理解。正是由於補貼政策導致鋰電市場魚龍混雜,更容易出現安全事故,這對行業和社會都將構成威脅;3、從某種程度來說,這是對國內電池企業的「保護措施」。因為中國與日韓在電池技術路線上差別較大,國內大部分電池企業以磷酸鐵鋰為主,而日韓主打三元材料。4、對該政策我們持保留意見。技術問題交給技術解決,安全問題要靠規範和監管來解決。通過政策來干預技術的發展是值得商榷的。

叄鋰離子電池ABC1

鋰離子電池主要由電芯與外部保護電路板構成

電芯是電池的核心部件,主要結構包括四部分: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通常正極是插鋰化合物,如鈷酸鋰、錳酸鋰等,負極一般採用層狀的石墨。電解質為溶解有鋰鹽的有機溶劑。隔膜通常使用聚合物的微孔膜。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本質是鋰離子在正負極材料嵌入和脫逸的過程。充電時,鋰離子從正極脫出,經過電解質,穿過隔膜,嵌入負極,負極處於富鋰狀態,正極處於貧鋰狀態,同時電子的補償電荷從外電路供給到碳負極。放電過程中,鋰離子從負極脫出,通過電解質,穿過隔膜,嵌入到正極材料中,正極處於富鋰狀態,同時外電路電子從負極流向正極,同時對外做功。隔膜的主要功能是阻止電池內部正負極之間電子傳導(自放電現象),同時還要保證鋰離子可以在正負極之間傳導。

2

鋰離子電池≠鋰電池

值得說明的是,我們目前常提到的鋰電池通常是指鋰離子電池。但是在嚴格意義上,鋰電池與鋰離子電池並非完全相同。鋰電池通常負極為金屬鋰。實際上,金屬鋰的能量密度是遠大於目前通常採用的石墨材料,但是金屬鋰作為負極最大的問題是在充電過程中在金屬鋰表面會產生枝晶現象,會穿刺電池隔膜造成安全危險。所以鋰電池也通常被稱為鋰原電池或者鋰一次電池,禁止充電。鋰離子電池也是基於此問題而開發出來的,由於採用了層狀石墨電極,避免了鋰枝晶問題,實現了充放電循環使用。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是開始鋰一次電池的研究,在60年代鋰一次電池快速發展,70年代成功商業化,今天鋰一次電池依然廣泛應用,如我們常見的紐扣電池就是鋰一次電池。而鋰離子電池原型最早在20世紀80年代由電池領域著名專家——Armand教授提出,在1990年日本SONY公司正式推出鈷酸鋰作為正極,石墨作為負極的第一代鋰離子電池,克服了鋰二次電池循環壽命短、安全性差的缺點,成功實現了鋰離子電池的商業化,是電池工業的一次革命。

肆鋰離子電池核心價值鏈

鋰離子電池的核心價值鏈主要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質、電芯製造與電池封裝5個環節。

1

正極材料

正極材料的性能是制約鋰離子電池容量的關鍵因素。這是因為鋰離子電池的容量主要由正負極材料的短板來決定。目前商用的正極材料的實際容量最大在200 mAh/g左右,而成熟的石墨負極材料可以達到300 mAh/g。所以正極材料的研發是鋰離子電池行業發展的重要領域。目前已經市場化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包括鈷酸鋰(LCO)、錳酸鋰(LMO)、磷酸鐵鋰(LFP)和三元材料等產品。鈷酸鋰是國內小型鋰電領域正極材料的主力;磷酸鐵鋰、三元材料目前主要使用在電動汽車領域。

鈷酸鋰是最早被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鈷酸鋰具有工作電壓高、充放電電壓平穩,適合大電流充放電,比能量高、循環性能好等優點,目前是小型充電電池正極材料的主流。但鈷資源日益匱乏,價格昂貴,且鈷酸鋰電池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鈷金屬本身具有很大的毒性。所以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尋找鈷的替代品。

磷酸鐵鋰是目前國內動力鋰離子電池的主流正極材料。動力電池與小型便攜鋰離子電池相比,更加要求批次一致性與安全性。磷酸鐵鋰該類材料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低廉的價格、優異的安全性等特點,特別適用於動力電池。國內最大動力電池製造商比亞迪公司主要研究和生產磷酸鐵鋰電池。但是目前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已經逐漸接近其理論極限,發展空間受限。磷酸鐵鋰電池理論能量密度大概在160Wh/kg,比亞迪的單體電池目前能量密度已達到130Wh/kg,幾乎觸碰能量密度的天花板。人們逐漸將目光投向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材料。

三元材料是動力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方向。三元材料指的是Ni、Co、Mn或Ni、Co、Al三種金屬元素為核心元素的正極材料。目前最常見的是鎳鈷猛酸鋰(NCM)和鎳鈷鋁酸鋰(NCA)。三元材料電池能量密度比磷酸鐵鋰要大,即同樣的電池重量續航時間更長。國內2015年2月16日,科技部發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其中明確要求了2015年底轎車動力電池能量密度要達到200Wh/kg。

美國特斯拉Model S系列的電池組就採用以NCA為正極材料的18650電芯。其電池組的能量密度約156 Wh/Kg。比國內廣泛使用的磷酸鐵鋰電池組的能量密度( 80-100 Wh/Kg)高出約60%。但是其缺點也是明顯的:三元材料晶體結構在充放電過程中不夠穩定,與磷酸鐵鋰、錳酸鋰等材料相比對碰撞更為敏感。以特斯拉的Model S為例,松下生產的單個NCA18650電芯能量密度已經達到252 Wh/Kg,但是為了保證電池組的安全,特斯拉Model S在電池組外圍安裝防衝擊的保護裝置,這個裝置貢獻了整個電池組50%以上的質量,將電池組比質量能量密度降低一半。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雖然磷酸鐵鋰在能量密度上無法與三元材料比擬,但以磷酸鐵鋰為電芯所組成的電池較為簡單,安全性更高。所以在目前市場上各有側重:磷酸鐵鋰電池越來越多的活躍在電動客車市場。2015年11月,磷酸鐵鋰電池的電動大巴裝機量佔到了64.9%,三元鋰電池裝機量只有27.6%。相反,在純電動乘用車市場,三元鋰電池在去年11月的裝機量超過76%。

2

負極材料

目前鋰離子電池的負極基本都採用碳材料。從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歷史來看,負極材料的研究對鋰離子電池的出現起著決定性作用。前文提到,鋰離子電池最早研究的負極材料是金屬鋰,由於電池的安全問題以及循環性能不佳,鋰二次電池未能實用。90年代SONY公司首次將碳材料用於鋰離子電池負極,實現了鋰離子電池的商業化。

大能量密度的非碳負極材料是目前負極材料的研究方向。碳材料當中,石墨類碳材料目前被研究得比較透徹,應用範圍最廣。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鋰離子電池都是採用石墨類的碳材料作為負極材料。但是,碳材料的局限性也是明顯的:比容量與一些非碳材料相比較低,並且還存在首次充放電效率低,有機溶劑共嵌入等問題。所以人們在開放碳材料的同時也在積極研究非碳材料作為負極材料,如硅基負極材料、鈦基複合材料等。

3

隔膜材料

常見的隔膜材料是聚烯烴多孔膜,例如聚乙烯、聚丙烯微孔膜等。隔膜材料必須具備良好的化學、電化學穩定性,良好的力學性能以及反覆充放電過程中對電解液保持高度浸潤性。隔膜材料與電極之間的界面相容性、隔膜對電解質的穩定性對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性能、循環性能有著重大影響。

受益三元材料發展,高耐熱性的濕法隔膜將成為主流。干法由於工序簡單,固定資產投入比濕法小。目前中國三分之一以上產能使用干法雙拉工藝,產品在中低端市場佔據較大比例。目前我國濕法隔膜仍以進口為主,國內動力電池廠商濕法隔膜國產化需求迫切。對於動力電池隔膜,最重要的是耐熱性問題。因為動力電池與小型電池相比,輸出功率大,熱效應明顯。如何避免隔膜在高溫環境發生微孔道關閉與膜收縮等問題,是動力電池隔膜的核心問題。目前干法使用的原料是流動性好、分子量低的聚烯烴,所以耐受高溫只能達到135度(熱關閉溫度),遇熱會收縮(<>

4

電解質

電解質是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通過電池內部在正負電極之間傳輸離子的作用。用於鋰離子電池的電解質應具有高的離子電導率,保證正負極之間的離子傳輸速率。更重要的是,電解液必須高的熱穩定性、化學及電化學穩定性,保證在電池工作條件下電解液不發生分解。另外,電解液還需對環境無毒無污染。根據電解質的形態特徵,可以將電解質分為液體和固體兩大類。

目前液體電解質(電解液)主要由溶質、溶劑以及添加劑三部分構成。溶質即電解質鋰鹽,是電解質中鋰離子的提供者,同時也對電解質的物理化學性能有重要影響。目前鋰離子電池電解質中廣泛採用的鋰鹽是六氟磷酸鋰(LiPF6),它在導電率與電化學穩定性上都滿足鋰離子電池的要求。溶劑基本選用碳酸乙烯酯(EC)為主,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輔助的混合液。實際上,溶質與溶劑的選擇在各種類型的鋰離子電池中基本類同,各個電解質生產廠家的配方也基本相同。

電解質添加劑是電解質的核心技術。在有機電解質中添加少量的某些物質,能夠顯著改善電池的某些性能,如電解液的電導率、電池循環效率、使用壽命等,這些少量物質被成為功能添加劑。通常,添加劑的種類和配方是各個電解質生產廠商的核心技術,對外保密。優質電解質廠商有較明顯的技術壁壘。

固體電解質是鋰離子電池未來發展方向。所謂固體電解質就是將傳統的液體電解液替換成無機固體或者聚合物當做正負極之間鋰離子傳遞的介質。採用固體電解質,特別是聚合物類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具有塑性靈活性,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製備薄膜、任意形狀的鋰離子電池。儘管聚合物電解質的室溫電導率不高,較液體電解質的低2~3個數量級,由於可以加工成很薄的膜,使電池內阻大大降低,從而可通過提高面積/厚度比值來補償電導的偏低。隨著最近動力電池的需求增大,對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的研究更具前景:採用有機電解液的傳統鋰離子電池,因有過度充電、內部短路等異常時可能導致電解液發熱,有自燃或甚至爆炸的危險。而固態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其安全性可大幅提高。雖然目前固態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存在導電率不高,機械強度不夠等問題,但是許多專家認為固態電解質及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是鋰離子電池的終極方向。從這個角度看,一旦全固態鋰離子電池實現大規模應用,現有的電解液和六氟磷酸鋰產品乃至隔膜材料產品的市場份額會大幅萎縮。

5

電芯製造與電池封裝(pack)

動力電池的BMS技術是核心競爭力。電芯製造是指將正極、負極、隔膜、電解質等初步組裝起來形成電芯。而電池pack是指在電芯的基礎上加上保護電路板,使之具有沖放電功能,形成可以供給下游廠商使用的電池。目前電芯製造與電池pack技術已經較為成熟,特別是小型3C電池。而動力電池的pack技術要求較高,涉及電子技術、電工技術、微電子及功率器件技術、散熱技術、高壓技術、通信技術、抗干擾及可靠性技術等等,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例如全球電動汽車企業的標杆特斯拉公司,其最大的優勢就是其獨有的電池管理系統(BMS),最大程度的發揮了7000多顆松下18650電池的整體效能。這是其他電動汽車難以跨越的技術壁壘。所以有評論稱,最後動力電池的PACK拼的一定是BMS,拼是BMS的整個方案的解決實力和服務能力。

伍鋰離子電池行業全球"分蛋糕"1

負極材料

全球負極材料行業集中度較高,生產企業主要包括日本的日立化學、JFE化學、三菱化學日本碳素以及中國的貝特瑞、杉杉股份等,2014年這五家企業的市場份額之和達80%以上。其中人造石墨負極材料以日立化學、杉杉股份為主,天然石墨負極材料以貝特瑞、三菱化學為主,MCMB負極材料以JFE化學、杉杉股份為主。

截止2014年底,中國從事鋰電池負極材料生產的企業達50家以上,大部分是2010年之後新進入該行業。2014年中國鋰電池負極材料產能前五的企業分別為貝特瑞、杉杉股份、深圳斯諾、江西紫宸和江西正拓,產能之和達6.7萬噸。其中貝特瑞和杉杉股份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達60%左右。

2

正極材料

中日韓三國佔領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市場90%以上份額,中國處於全球第一位置。但是在14年中國企業的正極材料產品市場佔有率開始下滑,從接近50%的市場佔有率下降到43.77%,甚至低於2012年47.37%。韓國企業佔有率迅速上升到30.56%。專家認為,這是因為韓國電池巨頭開始自己生產正極材料來降低電池成本。同時,日本企業也在積極布局三元材料體系,針對動力電池需求增長。對比來看,中國企業依然集中生產小型3C電池的鈷酸鋰(LCO)材料。從出貨量看,正極材料全球前五名是韓國L&F,日本日亞化學,韓國優美科(umicore),湖南杉杉,湖南瑞翔。目前國內動力電池正極材料(LFP,NCM,NCA)嚴重不足,幾家主要國內企業總出貨量不及日本日亞化學一家。

3

電解液

總體來講,電解液技術門檻不高,國產電解液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成為四大材料中技術最為成熟的品種,目前已經大量出口,全球份額佔比超過50%。預計2016年全球電解液需求7.1萬噸。但國內電解液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業內人士認為,我國鋰電池電解液行業正出現明顯分化,已進入產品技術升級和集中度提高的整合期。2014年國內電解液主要企業總產能已經達到7.1萬噸,而實際銷量只有4.15萬噸,產銷率不足六成。

4

隔膜

受益於2014年動力電池市場的拉動,全球鋰離子電池隔膜產量快速增長,2014年全球鋰離子電池整體產量為11.85億平米,產值20.75億美元。預計2017年將達到35.5億平米,總產值達42.6億美元。從隔膜生產企業來看,主要集中在日韓中美。2014年,日本旭化成(Asahi Kasei)以16.88%的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其次分別為美國Celgard、日本東燃化學(TorayTonen)和韓國SKI。中國企業新鄉格瑞恩(Green)和星源材質(Senior)的隔膜產品在2014年的出貨量全球市場佔有率分別為6.75%和5.06%。宇部化學(UBE)和金輝高科各佔4.22%。雖然目前中國薄膜總產量較大,但是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干法拉伸薄膜。隨著動力電池市場的增長,濕法薄膜的需求日益旺盛。金輝高科是國內濕法薄膜的龍頭。

5

電芯製造與電池封裝

2014年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達到249億美元。產業主要集中在中、日、韓三國,三者佔據了全球95%左右的市場份額。2014年中國已經佔有40.7%的全球市場,位居全球第一。但是我們也注意到,這40.7%的份額是由眾多中國鋰離子電池企業貢獻的,行業集中度遠低於日韓。中國鋰離子電池行業前三名:天津力神、ATL和比亞迪的市場份額之和仍不及三星SDI。在目前鋰離子電池技術較為成熟的情況下,企業的規模將決定製造成本,成本決定了市場競爭力。

陸鋰電三板掛牌忙,風景這邊獨好1

做市轉讓比例高於新三板整體

經過梳理,新三板鋰離子電池相關企業已掛牌共42家。在這42支企業中,11家屬於做市轉讓,佔比26%,剩餘31家為協議轉讓,佔比74%。而新三板整體做市轉讓企業佔比22%。

2

營收、凈利潤漲幅高於新三板整體

據去年年報統計,2014年新三板5499 家掛牌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15%,凈利潤同比增長31%。相比涉及鋰離子電池的42家公司去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約22%,平均凈利潤同比增長率高達228%。從成長性來看,鋰離子電池行業仍處於高速發展期,未來發展前景看好。

3

新三板掛牌的鋰離子電池相關企業

新三板鋰離子電池相關企業已掛牌共42家。

4

待掛牌+申請中鋰離子電池相關企業

待掛牌+申請中鋰離子電池相關企業20家。

5

鋰離子電池板塊細分行業

根據相關公司2014年年報的數據,我們對鋰離子電池細分領域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進行對比:第一梯隊的是正、負極材料加工企業和電池整裝企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規模都較大,盈利能力強;第二梯隊是電池檢測、電池管理系統以及鋰電生產設備製造相關企業,盈利能力中等;第三梯隊是電解質和隔膜企業,其營業收入等同甚至略高於第二梯隊企業,但盈利能力較差,目前行業整體處於虧損狀態。但是從成長能力來看,第二梯隊中的電池管理系統(BMS)相關企業在營業收入增速和凈利潤增速都是最快的。而電解質行業不但處於虧損狀態,並且未能看到扭虧為盈的跡象,凈利潤以9%的速度下滑。

6

A股鋰離子電池相關上市公司「落子」新三板

三板已成中小企業聚集的大本營,就連A股上市公司也紛紛拆分子公司備戰新三板,目前擬申請掛牌的企業也在逐漸增多。根據Choice分類,A股共68隻鋰離子電池概念股。平均市值137.5億元,平均PE 76.9倍。我們注意到有5家A股公司加一家港股公司已經或計劃拆分子公司在新三板上市。

柒新三板「鋰」鑒金眼

負極材料、正極材料、電解質行業關注規模大、效益好的龍頭企業。因為目前這三大材料製備技術較為成熟,其生產規模很大程度影響產品的成本。隔膜材料關注技術領先企業。隔膜材料國產化較晚,特別是濕法薄膜。目前國內市場很大程度被國外企業佔領。國內隔膜技術有所突破的企業或能替代國外隔膜所佔據的市場。我們認為電芯與電池整裝行業未來存在收購兼并行情。目前各個廠商生產的電芯尺寸和材料體系各種各樣,但隨著電池整裝技術已然成熟,競爭將會更加劇烈,行業集中度必將提高。大規模企業將在成本上更具優勢,小企業或將被淘汰。鋰離子電池的電池管理系統是我們重點推薦的細分領域。BMS技術複雜,有較高的技術壁壘。一旦企業技術突破,將佔有國內大部分市場。

1

新三板藍籌股:貝特瑞

貝特瑞,中國第一大、世界第二大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供應商。公司成立於2000年8月,在2015年12月28日掛牌上市。是中國寶安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2014年總資產23.2億,營收12.3億,處於新三板前100名,同比增速32.04%。2014年凈利潤1.09億,處於新三板前60名,同比增速43.34%。其營收佔新三板負極材料細分板塊整體的85.6%,處於絕對龍頭地位。目前貝特瑞總股本8700萬股,流通股本2857.92萬股。協議轉讓,至今尚無交易。2015年兩次定增,以同樣35元價格定增400萬股、100萬股,共募集1.75億。按此價格估計,貝特瑞市值約30.45億,PE約27.9X。

貝特瑞是我國鋰離子行業標準制定者。根據公司簡介,貝特瑞參與起草編製《鋰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國家標準制》,獲得編製「鋰離子動力電池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國家標準制定權。其龍頭位置較為穩定,2015年招股說明書中引用:「2012年全球鋰電池市場份額中有約90%集中在三星、松下、LG、天津力神、比亞迪等全球前十大鋰電池廠商中,而全球主要鋰電池廠商均是貝特瑞的重要客戶。鋰電池廠商對原材料供應要求十分嚴格, 各個鋰電池廠商均有各自的原材料認證體系,為避免出現較大的質量波動風險,鋰電池廠商一般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因此中長期看好貝特瑞發展。

2

正極材料龍頭:杉杉科技

杉杉科技,中國第一大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提供商。2003年11月成立,目前待掛牌。其母公司是杉杉股份。2014年總資產17.6億,營收14.7億,同比增速13.51%。2014年凈利潤2206萬元,較2013年4688萬元有較明顯下滑。2014年凈利潤大幅下滑的原因是2014年公司有重大資產重組,公司決議投資建設「萬噸級高能量密度動力型鋰電正極材料」項目。該項目是公司布局三元正極材料的重大舉措。投資方式是為公司設立全資子公司「湖南杉杉新能源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億。並在同年7月份向子公司增資1.5億,註冊資本擴大至2.5億。公司布局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已收到成效。但2015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收已10.3億,凈利潤2856萬元,預期2015全年較2014年大幅增長。

另外,杉杉科技的資產總額及營業收入占母公司杉杉股份相當比例。2013年杉杉科技站母公司資產總額的13%,這一比例在2015年提升到21%,營業收入佔比從2013年的32%到2015年的55%。利潤佔比在2013年達到30%。在2014、2015年利潤佔比降至7%和5%。我們認為隨著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生產部署完成以及動力電池市場進一步擴大,未來公司凈利潤將快速增長。在母公司的利潤佔比也將反彈擴大。並且與貝特瑞類似,正極材料行業也存在客戶粘性,杉杉科技的大客戶結構逐步形成和穩定。中長期看好杉杉科技發展。

3

濕法隔膜實力派:鴻圖隔膜

鴻圖隔膜,國產濕法隔膜最具潛力的公司。公司成立於2005年3月。2014年總資產2.4億,營收2647萬元,同比增速91.3%,凈利潤410萬,從2013年-691萬元扭虧為盈。原因是2014年公司鋰離子電池隔膜項目正式投產,實現快速盈利。2015年中報顯示營收2264萬元,凈利潤542萬元,已超過2014年全年凈利潤,預計2015年凈利潤增速將達到164%。另外,公司在2015年底投建年產4500萬平方米鋰離子電池隔膜生產線,加上現有生產規模能使遼源鴻圖總規模達到年產6300萬平方米。規模擴大將進一步提高公司市場份額。

鴻圖隔膜的技術團隊與先進設備是核心競爭力。公司從韓國聘請了專家技術團隊,全套引進國外鋰電池隔膜生產和檢測設備,進行技術突破和研發,成功開發了5微米、7微米超薄單層隔膜與動力用高孔陶瓷塗層膜,填補國內空白。產品通過了三星、LG、住友、帝人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認證,與松下、力神等一線電池廠商建立了穩定的供應關係。

4

喧鬧中專註的力量:科列技術

科列技術,電動汽車電池管理系統(BMS)第一股。公司成立於2010年3月,2015年7月新三板掛牌上市。公司2014年營收2511萬元,同比增長501.9%,凈利潤792萬元,由2013年-287萬元扭虧為盈。2015年中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65萬元,同比增加3735萬元,同比增長2862.19%;凈利潤1250萬元,同比增加1398萬元,較上年同比增長947.36%。根據公司業績預增公告,公司2015年凈利潤將增長500-600%,即凈利潤將達到3960-4752萬元,實現跨越式增長。從公司2015中報來看,用於客車和乘用車的產品收入都大幅增加,乘用車增幅大於客車。明公司可能從新客戶深圳比克接到大額電動汽車訂單。公司在2014年乘用車產品營收首次大於客車產品,說明公司客戶已經從以電動客車企業為主到以普通電動汽車企業為主。

從公司2012年鎖定動力鋰離子電池BMS業務以來,公司集中力量研發關鍵技術,不動搖,不改變,專註堅持。這才實現了科列技術國內領先的BMS技術已經快速增長的市場份額。董事長張泱淵稱,未來三年科列技術市場佔有率將由目前10%左右提升到30%。目前科列技術是行業內首家開發並批量應用主動均衡技術的公司,主動均衡技術能共實時調整電池組容量差異,實現電池組能量均衡,能夠增加電池組20%的容量,延長動力鋰離子電池組25%的使用壽命。另外,科列技術還掌握「無線傳輸」「功能安全」「容量管理」等全球領先的電池管理技術。目前國內鮮有公司掌握主動均衡技術,大部分使用的是被動式均衡。據報道,被動均衡技術的BMS價格在2000-3000元每套,而主動均衡BMS系統售價在1萬元左右。隨著對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越來越高的要求,主動均衡BMS將逐漸淘汰被動均衡技術,成為市場主流。

科列技術第一次定增在2015年7月,定增6021萬元,發行價格33.45元,主承銷商國信證券。在2016年1月第二次定增新三板,目前已經通過股東大會批准,增發預案價格上下限分別是40元,60元。預計募集資金不超過1億,用於加大研發和市場投入,補充流動資金和擴大經營規模。我們預計,公司營收將在2016-2017年翻倍增長,公司凈利潤將超過1億。建議重點關注。

來源:清友會

-------------------------

免責聲明:北京國際能源專傢俱樂部轉載上述內容,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為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推薦閱讀:

摩登舞基本功、身體移動
重心移動
移動的電影院
跳摩登舞時怎樣練習向前移動及向旁移動
博客豎排移動文字技巧

TAG:鋰離子電池 | 能源 | 電池 | 動能 | 時代 | 行者 | 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