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宗教和哲學 (上)

一、說說宗教

1、什麼是宗教

宗教是一種文化,宗教是一種社會規範,宗教是通過一種特殊的形式流傳一種思想和習慣,宗教是對絕對精神的追求。宗教是一套邏輯推理的學說或想像,且是一套有待於證明或否定的學說或想像。宗教是人類童年時期的產物。

2、宗教的類別

世界歷史中有許多宗教,並不是所有宗教都是一個樣,宗教也有許多類別。不說古埃及和馬雅人的宗教,單說對當代還有影響力的宗教。宗教可分為多個層次,第一層的宗教是最高層次的宗教,天主教、伊斯蘭教這類政教合一的宗教是這類宗教的代表。這類宗教的宗教權力和僧侶地位與世俗政權的權力和官員的地位相等,甚至高於世俗政權。第二層次的是准宗教性質的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新教等是這類宗教的代表。這類宗教的宗教地位沒有世俗政權高,只是政權的輔助,但組織體系和嚴密的程度與第一層次的宗教相近,這類宗教的寬容性則高於第一類宗教,能與其它教派和平相處。第三類宗教就是基礎性質的原始宗教,原始宗教只是少數幾人做為部族首領的輔助參與事務,其地位、權力都不如世俗權力,原始宗教的組織程度也遠不如前兩類宗教。中國的儒教是一種特殊的宗教,是界於第一層與第二層之間的宗教,儒教的教權雖然略低於皇權,但皇權也離不開教權,且儒教的教義無所不在。

3、基督教

同是基督教,天主教與基督新教有本質的區別,二者間最大的區別在於寬容性不同。中世紀天主教會統治的時期被說成千年黑暗時期,其原因教會的不寬容,打擊異端,燒死布魯諾,迫使哥白尼不敢生前發表自己的學說,科學同其它一切學說都嚴密的被禁止。基督新教則不同,新教有一定的寬容,可容忍科學的存在。科學的存在和發展是世界進入近現代必不可少的條件。如果沒有能容忍科學的基督新教搶佔天主教原有的部分地盤,如果沒有對科學的寬容,世界就不可能進入近現代。

中世紀雖然說是天主教對歐洲的統治是歐洲的千年黑暗時期,但其黑暗一旦被認識,則其黑暗也就不過如此。基督教雖有其不是,但也有其特點。基督教積極高度的界入社會,其界入社會的方式主要有二。一是文化界入,教會向世界宣揚基督文化,希望所有的教眾或社會人員都了解基督文化,文化對社會發展能發揮重大作用。古埃及就是實行文化和宗教壟斷,因壟斷文化和宗教的集團被消滅而文化和宗教都被中斷。其二是規則界入,基督以教義的內容做為上帝的準則要求教眾尊守,有規則的社會比無規則的社會好,這是基督教最為特色的特點。歐洲正是由於有獨立於個人之外的教會準則,為歐洲進入法制社會提供了社會基礎。當然,基督教的性惡說也是其特點,性惡說的基礎上,去救人,認為人可以得救,惡人可以變為好人,這對改善人性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4、儒教

基督教在中世紀對歐洲黑暗統治已被認識,其黑暗也就已差不多結束了,世界還有一個宗教對另一個地方進行了二千年的黑暗統治還沒有被認識,也就是說,結束另一個宗教對另一個地方的黑暗統治警鐘還沒有敲響,這另一個宗教就是儒教。

儒教又有什麼特徵?首先、是文化界入社會,儒教以儒家學說為基礎,以孔子為偶像,通過宗教的形式強化一種文化並以此文化界入社會。這種文化在不同的層次的人中流行,也就也就出現的不同的流派特徵。在書生和士人為主的中層人士中流行的文化流派,是較為接近儒家學說的流派;同時還有以鄉紳所掌控的以下層人員為主體的下層文化,以官員和富豪為主的上層文化。其次、是多層的道德標準部分的界入社會。中間層的道德標準自然是書上所說的當時流行儒家學派的標準,由於儒家學說本身就只是一種學說,而不能真正的運用於社會,中間層的道德標準無可避免的帶上書生氣,書生氣的道德標準能在社會上存在就不錯了,根本不可能真正執行。上層流行的儒教道德標準是典型的儒教標準,其標準的內容有上層文化中的詩文那麼美麗,但那只是理想化的完美主義的聖人標準,現實中沒有聖人,聖人標準也無法實際執行,上層實際流行的是表面上的彼此尊重和沒有標準的潛規則相結合的行為,這種行為標準永遠停留在初始發展的個人認識水平上,且是各人各異雜亂無章的暗標準,這是一個極端標準掩蓋下的無標準社會。儒教社會以道德為社會標準,道德本身就沒有強制力,陽奉陰為的道德更是不能對社會發揮真正的作用。歐洲中世紀通過神而強化的社會準則雖然有許多不是,但比東方的無標準的社會就進步多了。儒教區的下層倒是有個標準,那只是輕視下層人生命的吃人的禮教。除以上之外,儒教的聖人思維及其思維下所形成的習慣則是儒教最應重視的特徵。

對儒教區危害最大的不是其實質上的無規則社會,也不是吃人的禮教,而是其造就的思維和習慣。人的思維和習慣是一個無形的東西,往往被人忽視。儒教體現的是聖人思維。聖人思維有什麼特點?其一、聖人代思代言。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聖人的思維能力比自己強,聖人的言論比自己正確,不用自己思考,一切聽聖人的。這就造成了絕大多數人放棄自己思考,思維能力低下,難以分辨是非。如某個小學的某個人被入另冊,許多同學都參與了對那人的打擊且體現很高的積極性。那人有罪嗎?沒有,十歲左右的人什麼都還沒幹,能有什麼罪。同學們有錯嗎?按聖人說的,對階級敵人的後代表示反對似乎不是錯,且人人都是這麼干,到處都是這麼干。有錯的是長期歷史中形成的聖人代思代言的習慣,如果同學們有自己的思維,能認識所打擊的人還沒有罪,且能自己選擇的話,絕大多數同學可能選擇不打擊。

聖人思維之其二、頂峰思想。儒教之偶像聖人代表著最高水平,所有人和所有的後人都不可以超越。這就限制了人的努力和限制了思想的向前發展,因為再努力也達不到聖人水平,即然聖人不可超越,何必去做超越前人之事。即然聖人已造就了最高水平的絕對精神思想,後人就不必再去發展思想了。儒教這類思維特徵即室息了人的思維能力,又阻礙了社會思想的進一步發展。到現代,在這種思維習慣下,同樣只敢對偉人思想註解,而不敢超越,不敢站在偉人肩膀上以更高的視角看問題。

其三、極端化思維。儒教思維就是把事物分為好與壞兩類,不去區分各具特色的即可能複雜也有可能簡單的事物。如對人的分類,也是簡單分為好人和壞人兩類,不區分各類人的特點,不正視好人也會有缺點,壞人也會有優點。對人的肯定就必須百分之百的肯定,不能揚棄其缺點或不足之處後的肯定,對人的否定就必須絕對否定,不能有任何保留,不能吸收其優點。

其四、完美主義思維。好人好事必須完美,不能有一點缺點。這種思維的發展就是求全責備,九十九分的正確,只要有一分的不對就有可能因這一分的不對把此事或此人的分數全扣至零分。在這種思維引導下,不去分析人或事總體是以好的為主還是以壞的為主,百分之外的所有人和事都可能被否定或打倒。百分的人或事幾乎不存在,也就是說,所有人或事都可能被打倒或否定。即然所有人或事都可能否定或打倒,則社會事實上失去了是非標準,社會處於無標準無秩序的混亂狀態。

其五、唯心主義思維。治世思想是儒家的主要思想,儒教思維思考治世問題不根據社會的特點而採用相應方略,而是根據自己心理的需要或心理的願望制定治世方案。即今的許多政策方針還是在儒教思維下,不是根據當今的歷史特徵採用相應的有效措施,而總是說,要怎樣,要怎樣——號召式的管理。現代歷史上找不出一個振臂高呼而應者雲集的英雄,帶有權力的號召也只有少數人聽從,號召式的管理對經過人員挑選的組織內也不是很好的管理方式。號召式的管理應用於社會則完全是錯位。當代許多人在進行理論創造,但許多人都沒有走出儒教的唯心主義思維的局限,思考問題還是從自我的願望出發,認為言之成章就是理論,而不思索社會現狀怎樣,應怎樣才能走向目標。

其六、半人地位式思維。認為下層人員是人,但又不當人看,只一半的認同下層人員是人。儒家思想面對中上層人士的思想,對下層人員不以顧及,下層人員也幾乎沒有人的權力。羅馬社會公開的認為奴隸不是人,中國社會雖然沒有公開認定下層人員不是人,但下層人員和其它動物一樣除了沒有保障的生存權外也和奴隸樣沒有權力。儒家治世思想是除開了下層人員而思考問題,也就是說只是面對社會部分人,而不是面對社會所有人,實際社會治理又不能除開或殺盡下層人員後再治,因而在實際治世中,治世者只得任意而為,下層人員的所有權力被無視。儒教對下層者的生產生存也是公開的不主張掌握,學生問孔子種地術,孔聖人公開說不知,問及生產之道則被斥為沒志氣沒前途的行為。儒家有仁政思想,但仁政思想用在下層人員前面時則與牧民愛護牧群一樣沒有區別。順民是統治者的財產,在順民前面君子可以牧野人;民有不滿之心,輕則是因不可教也而遺棄,重則是刁民、亂民,留給統治者的方法就只剩下鎮壓和屠殺。

其七、性善說。在人性方面或倫理上,性善說和性惡說本來沒有明顯的區別,說不上誰好誰差,但在治世上則不同,善人對社會不構成危害,惡人則對社會有害。對待惡人,必須有相應的治理之策,惡人變成好人則應提倡,善人變成壞人則應避免。性惡說直接面對治惡問題,性善說則忽視惡人問題,並導致放任惡人的結果。

其它的宗教,如佛教、道教是避世的宗教,其擁有一定的寬容性,能與入世的儒教相處並相互滲透,但難以與前述第一層次的宗教和平相處。佛、道二教主要體現的不是其宗教性而是其思想性,其宗教形式主要是起到流傳其思想的作用。佛教有許多流派,每個流都保存有佛教的一些典籍和思想,也流傳著佛教的某個方面。佛教流派是一個社會存在,而不是佛理的展示,佛教流派可以與佛理不一致。如魯智深時期的五台山,魯智深只因座了別人固定的位置而被借固打出山門。佛理是眾生平等,五台山連同修的僧人都做不到平等,更談不上人類平等,眾生平等,現代平等觀念下,高官和總統若後來也要自己找座位。佛教的要處理好普渡眾生與佛渡有緣人的關係,除魔降妖與寬容一切的關係也許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悟。

宗教即是一種思想,也是一種文化,這種思想和文化相對原始的無文化社會是一個進步,相對人類的未來則是一個落後,是一個發展過程和歷史。宗教有其合理和有待於證明的內容,也不其不正確的和歪曲的內容,特別是那種強化後的絕對精神是人類的精神鴉片。宗教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會永遠存在,宗教是人類發展之初的產物。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佛教認為女身是一種罪?
在物理學和生物學可以解釋宇宙起源和人類起源的情況下,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信仰上帝?
《壇經》里的佛家傳袈裟為什麼危險?
佛教梵音、道教仙樂和基督教聖歌分別有哪些特點?
在法國恐襲後談談穆斯林和恐怖主義

TAG:哲學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