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青瑤婚俗

荔波瑤麓青瑤民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隨著社會發展進步,其婚姻習俗也不斷向文明過程演變,從遠古的「搶婚」至「姑舅表婚制」(即九牛婚姻),到 「鑿壁談婚」,形成了今天這種風格獨特的婚姻習俗。

夜深人靜之時,小夥子帶著自製的獨弦胡、笛子等樂器,用衣服蒙著頭,三五成群或獨自一人到姑娘廂房外,通過「談婚洞」表達愛慕之情。

在姑娘廂房外鑿壁談婚。

鑿壁談婚是瑤麓地區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締結良緣的一種戀愛方式,至今仍保留著這一古老的習俗。隔著板壁談情說愛。

女子十五歲以後,父母特地讓女兒搬到廂房獨住,並在女兒房間靠床頭的板壁上鑿一小孔,謂之「談婚洞」。

到寒冷的冬季時,姑娘可以開門讓小夥子進入家中火堂燒火取暖擺談,又稱火堂談婚。

若姑娘喜歡某一個小夥子,便約他第二天晚上再來唱歌。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和了解,當感情趨於成熟,雙方認為可以託付終身時,便相互交換定情信物。男將銀項圈或手鐲贈給姑娘,姑娘亦回贈精綉頭巾或腰帶等。之後雙方將自己意中人告知父母及親友,在徵得同意後,進入了擇吉結婚的階段。

結婚時間在每年農曆十月至次年二月之內,日子一般選在丑、卯、午、未日,多為男方父母擇日結婚。吉日深夜,新郎一人戓請房族兄弟一人陪同到女家接親,新娘便跟隨新郎於夜間天亮前趕到新郎家。

迎親路上

走進新郎家門

新郎母親盛情款待新娘,次日清晨,母親便挨家挨戶通知寨上族親,說明新人到家了,族親們家家備辦飯菜,簇擁新娘去吃「開口飯」

第三天新娘回門,男方寨上年輕姑娘陪同前往女方寨家吃「認親飯」。當晚新娘回娘家住,新郞家婦女一人陪同。

新娘到新郎家住十天半月後,才擇日辦結婚酒。女方家房族兄弟為姑娘送去禮品和嫁妝,到男方家吃「認親酒」。禮品主要有:糯米粑一個,糯米飯、酒、肉、牛皮一塊。嫁妝有木桶、木箱、木櫃、棉被等生活用品。隔幾日後,新郎家抬著糯米粑、糯米飯、酒肉等回門,女方家才辦酒。酒宴之後,整個婚禮方告結束。

吃迎親飯後,新娘要到石碓旁舂米,碓聲越響越快表明媳婦勤勞能幹。

碓聲一響,全寨人都知道新娘到家了。

第二天天蒙蒙亮,新娘還要到水井挑水進屋。

本文轉載自夢龍的博客!

編輯:辰煜君


推薦閱讀:

武漢婚俗
獨具特色的普米族婚俗(珍藏版)
秦巴山區現女娶男嫁婚俗:女人當戶主 孩子隨母姓|婚禮|迎親
【蘇丹】你所不知道的蘇丹婚俗
滿族婚俗

TAG:婚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