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要從俄羅斯購買蘇-35?有何戰略意義?

中國為什麼要從俄羅斯購買蘇-35?有何戰略意義?|

海軍航空兵的戰力倍增器

隨著第一架su35-sk的降落,各個軍事論壇內長期引來諸多討論的「中國到底買不買蘇35」的爭論被畫上了一個句號,讓很多人絞盡腦汁也沒想明白,為何要在在第五代戰鬥機殲20已近開始量產並且交付作戰部隊,殲10C、殲16等新銳戰機也已經逐步形成戰鬥力的當下繼續選擇購買蘇35?蘇35對中國具備哪些重大意義呢?

蘇35的加入,對中國空軍的意義還是較為巨大的。第一個方面,儘管現在中國空軍新銳戰機層出不窮,膽識需要注意的是全軍依舊保留有基數不少的第二代戰鬥機,而僅靠國內生產的產能有限,在戰鬥力上還有很大空缺。然而蘇35本身就已經是一個成熟的貨架產品,加之中國空軍對側衛系列飛機的使用時間很長,對蘇35這樣的側衛機型更為熟悉,購買蘇35能夠填補一定的戰鬥力空缺。從周邊環境分析,中國周圍的國家可以這麼說,有五代機的國家幾乎沒有,而多數國家所裝備的第四代戰鬥機在戰鬥力上不如蘇35,所以蘇35對於中國的第一個意義就是填補戰鬥力空白,作為國產戰鬥機數量充盈之前的過渡戰機。

第二個方面,我們不要忘了,蘇35項目,是一個中俄合作項目,而非單純的軍購貿易。從上個世紀引進蘇27以後,側衛系列在中國有了自己的分支。蘇35作為俄羅斯針對側衛的使用經驗總結改進而成的終極版本的側衛,在蘇35上使用的許多技術,包括相控陣雷達雷達,矢量推力,氣動改進都是對另一個側衛使用大國-中國,國產改進該系列飛機最好的示範,購買蘇35,通過對其的技術逆向,能夠促進國產側衛的改進。

第三個方面,蘇35的性能優異,看上她的買家不在少數, 儘早的購買蘇35能夠更早的摸清楚這個型號的優劣,這樣即使周邊有假想敵國家購買蘇35,中國也能早有應對,並且通過提前購買蘇35,佔用俄羅斯產能,使假想敵國家到手蘇35的時間向後推遲。

最近網上經常會看到殲16的信息,無論是八一閱兵還是央視報道,殲16不再躲躲藏藏,總是高頻率出現在公眾視野,這款基於殲11發展而來的第四代殲擊轟炸機註定將成為殲20最得力的助手,未來必是空軍中的一把利劍。其實這款戰機早在2011年就首飛了,現在已經趨於成熟。那麼有人就會說了,我們既然有了這款先進的戰鬥機,為何還要引進俄羅斯的蘇-35?殲16比美國的F-15E還有優勢,而且基於蘇-27的基礎之上研發,按道理和蘇-35屬於同一代產品,我們又何必引進蘇-35呢?

在2015年的時候,中國毅然而然的訂購了俄羅斯12架蘇-35戰機,而且每年分批按時交付,對於一年產量只有12架的俄羅斯實屬不易。所以,直到今天,很多人還在問為何殲20都有了還去引進俄羅斯的蘇-35戰機?而且已經趨於成熟的殲16已經在試驗中,按道理沒必要再引進一款同樣的四代機。為啥引進蘇-35,其實很簡單,2015年的時候,試問那時的殲20和殲16是否已經成熟?沒有吧,兩款戰機並沒有完成實驗,而且還沒有服役,在不斷的試飛,當時的蘇-35可是俄羅斯首屈一指的王牌戰機,在蘇-57沒有服役前,很顯然是直到現在依然是俄羅斯最先進的戰鬥機,而國內還沒有可以和它相抗衡的戰機!

說起蘇-35戰機,在世界上所有的戰鬥機中數一數,也只有幾款五代戰機能夠有足夠的把握戰勝它,這款四代半戰機可不是徒有虛名。那麼,對於今年參加閱兵的殲16來說,到底孰強熟悉?對於蘇-35來說,它的矢量推動無疑是殲16沒法相比的,而且整合了戰機本身的設備,穩定性相當了得,這也是殲20至今要學習的地方。蘇-35主要強調空中對戰,配有矢量發動機,屬於多用途戰鬥機,但是殲16屬於多用途殲擊轟炸機,殲16可以對空、對海、對陸進行攻擊。當然了,如果單純的空中格鬥,殲16肯定不是蘇-35的對手,兩款戰機雖有重疊的共性,但在定位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兩款戰機並不衝突!雖然在航電信息系統方面殲16已經足夠強大,但是面對蘇-35,還是很難佔據優勢!

殲20目前已經服役並且量產,實力比蘇-35強這是毋容置疑的吧!那麼,還去引進蘇-35是否多此一舉?有人說,是我們基於蘇-35發動機的研發需要,也有人說是給俄羅斯國防事業做點貢獻。其實不然,即使是送俄羅斯人情,引進蘇-35也是適應當前國情的需要,是適應我國空軍發展的需要。結合我國空軍的戰機分析,必須考慮到武器的進度和空軍的規模。殲20是好,但是即使是未來,數量也不會太多,不可能全面換裝,而且殲16也剛剛服役,到現在我們還經常看到黃色的殲16,要達到一定的規模,短時間內也無法做到。蘇-35雖然難比殲20,但是很明顯,比中國的其他戰機都強,而且蘇-35一直強調的矢量推進和自身穩定性,也值得殲20去研究。至於發動機,我們與俄羅斯和美國還存在明顯的差距,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趕上的,待渦扇-15發動機正式裝備殲20之時,那才是我們想看到的真正的殲20!

所以,引進蘇-35戰機總有人覺得不妥,畢竟已經有了殲20了,在他們眼裡,引進一款比殲20落後的戰機完全沒有必要!其實,這種顧慮完全沒有必要,國家會充分考量,而且未來你總不能指望著全靠殲20來戰鬥吧,那也不現實,你看看美國再強,F-22才190架,總不至於把美國所有戰機換裝F-22吧,完全不符合也沒有必要!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會看到殲20和蘇-35還有殲16協同作戰,守衛著我們自己的深空藍天!

圖註:蘇-35戰鬥機由於擁有優異的大迎角機動性能和矢量推力發動機,因此具有極佳的垂直指向能力,「陣風」戰鬥機與其相比略遜一籌

中國從俄羅斯購買蘇-35,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和意義。

第一,中國空軍近年來致力於新裝備的研發和生產,不但第五代戰鬥機殲-20已經實現小批量生產和裝備,而且殲-10A戰鬥機通過採用新技術改進和升級,推出了殲-10B和殲-10C新型改進型戰鬥機,達到了四代半戰鬥機標準;在殲-11B基礎上也推出了採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四代半多用途戰鬥機殲-16。但是從目前看,我軍尚缺少高水平的、先進的第四代改進型和第五代重型戰鬥機,而先進重型戰鬥機的缺口短時間內還很難補得上。畢竟殲-16生產數量和生產速度有限,殲-20尚未進入高速生產階段,而且目前服役的只是第一階段殲-20。在此情況下,直接從俄羅斯購買性能先進的,採用諸多第五代戰鬥機技術和子系統的蘇-35戰鬥機,對於短期內滿足我空軍對於重型多用途先進戰鬥機的需求,是非常有利的。在實際使用中,蘇-35的大航程能力和突出的掛載能力,有利於執行日常遠海巡邏任務,也可以為遠程飛行訓練的轟-6K和電子戰飛機保駕護航。

圖註:蘇-35在航電系統上大量採用T-50第五代戰鬥機研製的成果,技術性能先進,圖為蘇-35玻璃化座艙

第二,蘇-35戰鬥機作為「側衛」的最終改進型號,在技術上十分了得。首先是飛行控制系統的升級,早期的蘇-27SK採用了模擬式電傳飛控系統,而蘇-35採用了全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同時,採用全新的飛行控制系統和矢量推力技術讓其飛行性能比起蘇-27來脫胎換骨。其次,蘇-27SK在機體強度上略有缺陷,使得其在跨聲速等飛行狀態中不得不限制過載,這限制了飛機的性能發揮,而蘇-35則採用了全新的機體,內部的飛機結構進行了提升和加強,蘇-27上的許多結構連接件,在蘇-35上則用整體件所替代,整體件比起連接件減少了零件數,提高了維護率,提高了機體強度,同時重量卻輕得多。最後,蘇-35內部的許多航空電子設備也進行了大「換血」。蘇-27SK採用的是非常早期的玻璃化座艙,自動化程度較低,絕大部分顯示儀錶還是機械式,飛行員操作步驟多、駕駛工作量大,而蘇-35則採用全玻璃化座艙,飛行任務顯示界面與F-35相比也不遜色。同時蘇-35的機載電子通信系統等其他航空電子系統,也基本借鑒了T-50第四代綜合航電系統的相關技術,效能與蘇-27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在電子戰方面,蘇-35採用L波段襟翼雷達,此雷達屬於技術比較先進的主動干擾雷達,結合翼尖掛載的電子干擾吊艙,可以實現比較好的主動干擾能力,其電子戰能力在四代半戰鬥機中是名列前茅的。目前我軍保有數量相當大的殲-11A、殲-11B、殲-16和殲-15戰鬥機,都是由蘇-27衍生而來,而作為蘇-27的研製方,蘇霍伊公司在蘇-35上採取的一系列升級和改進措施,是極好的「他山之玉」,非常值得學習和借鑒,為我們理解和掌握殲-11系列飛機的升級改進提供了學習範本。蘇-35的引進,對於推動沈飛所和沈飛集團吃透殲-11系列,並進而對殲-11系列戰鬥機進行下一步全面深度改進,必將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第三,作為俄羅斯目前僅次於蘇-57的先進戰鬥機,蘇-35採用了許多先進的子系統技術,比如117C發動機、比如其先進機載通信系統,接觸過的不少業內人士都表示很有獨到之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圖註:蘇-35戰鬥機的117S矢量推力發動機,它賦予了蘇-35良好的大迎角機動性能和水平加速性能

當然,從更高的角度來看,蘇-35作為引進蘇-27SK多年後的又一次重要的軍貿合同,必將加深俄羅斯和中國在航空工業技術領域的合作,這對於中俄兩國而言,也是雙贏之舉。

我空軍目前擁有第四代空優戰鬥機殲10A、殲11A、殲11B、蘇27SK等戰鬥機,擁有第四代戰鬥轟炸機蘇30MKK,擁有四代半戰鬥轟炸機殲16和四代半中型多用途戰鬥機殲10B等種類的飛機。

蘇35的空氣動力設計非常優秀。

但是我們作為一個軍事強國,卻沒有裝備一款多用途、重型的四代半戰鬥機,在重型四代機和重型五代機之間缺乏一個填補空白的型號。重型戰鬥機對於空軍伸展作戰半徑,發展進攻能力具有很大的意義,但是如果我們沒有重型的四代半戰鬥機,只能靠四代機遠程作戰,那麼難免在面對較強大的敵人時,難以深入到其縱深作戰,畢竟轟炸機也是需要護航的,從我國公開的幾次轟炸機遠程奔襲訓練來看,為轟炸機護航的多為蘇30MKK戰鬥轟炸機,著更加突顯了我國缺乏遠程、重型、多用途四代半戰鬥機的缺陷。

而在我國空軍2018年2月7日發布的消息中稱,我空軍蘇-35戰機飛赴南海參加了聯合戰鬥巡航任務,這是空軍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開展實戰化軍事訓練的務實行動。空軍表示,蘇-35戰鬥機是多用途戰鬥機,具備制空作戰和對地、海面目標精確打擊能力。蘇-35戰機開展實戰化軍事訓練,有助於增強空軍遠程遠海作戰能力。

憑藉強大的矢量發動機,蘇35可以作出機動過載非常大的動作。

此次我國空軍公開蘇35戰鬥機,並且公開其參加了聯合軍事演習和空中巡航,說明這款戰鬥機已經不僅僅是確定引入了我國,更是確定形成了作戰能力,可以隨時加入保家衛國的戰鬥之中,這可真是一補空白。另外,蘇35戰鬥機也是我國空軍第一款裝備了矢量發動機的戰鬥機,他對於我國了解矢量技術戰鬥機,發展矢量技術戰鬥機戰術,學習對抗這一類戰鬥機都有巨大的價值,也對於我國研發自己的矢量發動機有著很大的借鑒價值,畢竟殲20還在等一款合適的矢量發動機。購買蘇-35戰鬥機,不論是從訓練、模擬對抗、技術借鑒還是實戰角度而言,對於我國都是物超所值的選擇。

圖為蘇35戰鬥機的矢量發動機。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即然扯上戰略兩字,閑扯一下也不仿。

中國是個善學習的民族,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總結失敗原因是中國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不敗的主要優勢。

即然中國自己能造四代(俄稱五代)機了,為何還要引進俄自稱4+蘇-35?

從數字看,24架對中國體量來說並不算多,說白了也就是說,有它不多沒它不少。我分析以下幾點:

一、蘇-35除自用外,也是出口型的戰機,除中國外,印度和越南也要購買。

二、熟悉戰機參數最為重要,印度和越南不說大家也知道。

三、有人說,出口中國的蘇-35發動機是焊死的,其實有點搞笑,俄方的地勤人員也不會答應吧。中國的航空發動機一直是中國的短板,雖然有WS-10、WS-10B等型號,解決的只是有無問題。如何解決壽命問題,蘇-35也有可能起個參考作用吧。

四、政治也是一方面,進口蘇-35也是一種政治姿態。俄羅斯原先估計中國會進口80架左右,但中國只答應進口24架也就是這個原因。

五、中國的殲-20造價很仰貴,單價超過了6個億,在沒有大量裝備前,小量購置一些蘇-35,起一些過渡作用吧。

每日點兵為您解答:

首先引進蘇-35的主要原因,就是該機使用的推力矢量技術,使得咱解放軍從傳統的「空氣動力飛行」模式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動力飛行」模式。我們知道在感測器技術和超視距武器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空戰要領已變為:在達成先敵發現的同時,迅速將機頭轉向敵機的大致方位,要做到指向即瞄準、瞄準即攻擊、攻擊即擊落。而矢量推力技術支撐的超機動能力,大幅度提升了戰機的指向能力,戰機的作戰效能也必然大大提高。

相比於傳統的空氣動力飛行,動力飛行的好處都有哪些呢?在空氣動力時代,由於超臨界迎角的氣流分離,所產生的諸如失速、失穩、偏離、非可控等飛行的死亡禁區,成為飛行員生命的巨大威脅;而在動力飛行時代,超臨界迎角只是一個數據概念,在矢量推力的操控下,在飛控系統-發動機一體化技術支撐下,失速、失穩、偏離和非可控等問題都一一化解,全迎角、全姿態下的穩定、精確操控易如反掌,而大角速度的機動飛行也變得得心應手。此外,由矢量推力技術所提供的動力操控,為機動飛行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口,任意狀態下、任意方向的機動成為現實。

蘇-35所採用的軸對稱推力矢量噴管初始研製時間,稍晚於F-22採用的二元矢量噴管,但發展較快。比較而言,軸對稱矢量噴管比二元矢量噴管功能更為優越,技術難度更大,所以現在各國的研究發展重點已經轉移到了軸對稱矢量噴管上。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高速能量空戰時代不會隨著三代戰機的淡出而結束,而「推力矢量」技術,正是為了進一步實現高速能量空戰的理念發展而來。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在未來,誰佔據了「推力矢量」技術的制高點,誰就掌握了空中優勢的決勝力。然而,中國作為軍事航空技術、特別是航空動力技術的後發國家,在矢量推力技術研究的起步比美國和俄羅斯要晚許多年,我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實現該領域的決定性突破,這或許是我們引進蘇-35戰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蘇-35戰機飛行控制軟體編程,也非常值得我國借鑒。目前蘇-35的座艙已經完全實現玻璃化。機載電腦依任務需要改變信息的選取與顯示方式,只顯示有用的信息與策略建議給飛行員。這一點對於中國空軍來說,是十分值得學習的一點。如何有效顯示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經驗問題,是在長期實踐中磨出來的,俄羅斯正好就有更多這樣的實踐,我國在這方面技術就要更加努力的探索與發掘。

再有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彌補本國先進戰機產能不足,而引進蘇-35戰鬥機。另外,現有三代機性能與殲-20等尖端戰機差距較大,這就意味著以現有的裝備陣容,無法有效對抗周邊國家日益蔓延裝備的F-35系列戰機,所以就需要引進這樣一款在作戰性能上承上啟下的機型。此外,在用慣了蘇霍伊戰機的老部隊都比較熟悉俄系戰鬥機的保障性,對部隊儘早實現成建制、成體系形成戰鬥力有著巨大助益。

通過上述幾點,小兵兵認為我國引進蘇-35是值得的,所以我國引進蘇-35沒有失策。最後我們回望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國購買蘇-27戰鬥機時的境況,今天我們引進蘇-35同樣也是出於外來的安全威脅,在當今這個年代上我們不僅有亮劍精神,更有精良的兵刃在手,相信未來共和國的天空上永遠都會閃爍著和平的光輝。

直接給毛子塞錢不好向美帝交待,毛子臉上也不好看,所以就買點什麼吧,石油,天然氣都簽到20年後了,坦克,裝甲車火箭炮防空導彈也不稀罕了,軍艦潛艇毛子自己都快沒有的用了,核導彈這個太過分了,就蘇35還行既不太招搖,也不牽動美帝神經,買來也能用不會閑著,合適。

中國現在雖然殲20服役,但是數量不多,戰機的中堅仍然是三代機為主,而且還有很多老舊機型需要替換。蘇35在非隱身戰機裡面算是頂尖的了,而且是雙發重型戰鬥機,對於我們也很適合。另外有一點,俄羅斯現在面臨西方的制裁,經濟什麼的都不景氣,中國購買蘇35也算是對其的一種支持。


推薦閱讀:

新車購買上牌全攻略
困擾的難題 初學攝影應該購買什麼器材?
秘【深度好文】公盤原石從購買到加工全過程,帶攻略!
貧窮並沒有限制我的想像力,它只是讓我有點焦慮
華為目前最值得購買的3部手機,都要開始大降價了

TAG:中國 | 俄羅斯 | 意義 | 戰略 | 購買 | 蘇35 | 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