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游遍安徽省地質博物館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新館坐落於合肥市天鵝湖畔安徽省文化博物園。其總建築面積26500平方米, 陳列面積16500平方米;新館設有序廳、地球廳、生命演化廳、恐龍廳、礦物岩石廳、資源與環境廳六個常設展廳,附設中庭休閑區、4D科普影院、多功能學術報告廳、臨時展廳及室外景觀區。

地球廳揭多姿多彩的地球奧秘,以「地球——人類的家園」為主題,突出表現地球形成、演化的過程。位於北樓東一層,面積約1000平方米,大廳前半部分層高10米,後半部分層高2.6米(包括二層休息區)。地球廳以「地球——生命的搖籃」為主題,突出表現地球形成、構造、演化的過程,進而揭示地球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與生命起源和演化之間的相互關係。大廳進門以一個曲面LED地球(直徑達4米,目前國內最大)動態的介紹地球的演化歷史,並且四周以展板的形式輔以圖片文字說明。後半部分主要是運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以場景的形式模擬火山噴發、風化運動、冰山運動等地球的內外動力作用,並以多媒體結合圖片及文字說明的形式重點介紹了安徽大別山的造山運動和中國實時地震帶分布圖。

多媒體觸屏---地層萬卷書生命演化廳聽沉睡億萬年的化石訴說生命進化的神奇,以「生命之旅」為主題,以地質時間為線索,按生命演化的各個階段分別介紹地球上生命起源、發展和演化的過程,使人們了解生命從何而來、怎樣發展的問題。位於北樓西一層,面積約1800平方米,以生命演化為主題,地質時代為主線,採用實體化石標本、模型標本、圖文展板、復原場景景觀和互動多媒體等展示形式,按生命演化的各個階段分別介紹地球上的生命起源、發展和演化的進程。精選的651件化石珍品是本廳的展示亮點(其中藍田生物群、巢湖魚龍及帶毛恐龍等化石尤其珍貴),不僅選擇了各個時代具有代表性的化石,而且在陳展中注意保持主要古生物化石群的完整性。

晉寧環飾蠕蟲。這個蟲可以說是澄江群里最常見的東西之一了,大體樣子和現在的蚯蚓差不多,但是分類上的差異是灰常大的,至少在門一級別就不一樣了。這個東西和其他幾種比較接近的蠕形動物的區別在於這個蠕蟲的身體上,沿著腸道有一對一對的小的骨板構造,肉眼可見。刨除尾刺,翻吻的區別,這種蠕蟲的個體算是相對中等的。這種蠕蟲可以算是澄江群最早被發現的古生物之一,70年代在馬龍納章,海口耳材村(當時還沒有澄江群這個概念)都有發現這種蠕蟲的化石。

迷人林喬利蟲。這個東西可以說是澄江群裡面名字最多的東西,包括始蟲,林廓爾蟲,利安喬蟲等等,更不說那些現在被認為是同物異名的東西。基本上鑒定特徵很簡單,這個東西造型和今天的河蝦有點類似,個體也不大。頭甲底下有一排4個眼睛。頭甲靠前的位置有一對爪子,爪子的末端是鞭子一樣的鬚鬚,常常被誤認為是觸鬚。身體分為11節,向後變窄,尾巴尖,小。附肢細長,一對附肢對應一個體節基本上。不過目前這個種名底下很可能代表了許多種不同種類的節肢動物,甚至還有一些大型節肢動物的幼蟲,因為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被叫做了林喬利蟲的蟲子其實許多的個體差異非常大,但是由於現在木有做更多研究,所以暫且都叫林喬利蟲吧。

形體似蝦,體較長,頭、胸部呈寬卵形,腹部窄,柱椎形。動物體外骨骼由頭、胸、腹三體部及1個頂節和1個尾節組成,頭、胸、腹部共13節。頭部寬而短,亞三角形,前端向前突出,由3個體節和一個頂節癒合而成。胸部較寬,亞長方形,中部略凸起,由4個寬大的體節組成,中部向後延伸一三角形的短刺,肋節兩側平伸,後側端呈尖角狀,胸節相互疊覆。腹部較胸部窄,呈長柱形,由前向後收縮,6個體節,每一體節中部向後延伸呈一中刺,腹節兩側向後延伸呈一短刺。尾節呈長橢圓形,較平,末端向後伸出一長的尾刺。簡單介紹一下澄江群的概況。澄江群的地質年代屬於下寒武統(=寒武紀早期)筇竹寺階黑林鋪組玉案山段帽天山頁岩層,是一個以保存了軟軀體古生物化石而聞名於世的布爾吉斯頁岩型古生物化石群,年代距今約5.3-5.2億年。該化石群發現於1984年7月1日,由雲南大學侯先光教授在雲南省玉溪市澄江縣帽天山發現,當時他那幸運的一錘錘出了一個納羅蟲(長尾納羅蟲),於是乎就錘出了這個震驚世界的澄江古生物化石群。隨著挖掘工作的進行,澄江群目前已經發現了包括滇東地區大部分在內的許多剖面,其中以澄江,海口(昆明海口鎮),安寧等三大產地為主。之後的這幾十年間,澄江群不斷的發現了許許多多,門類差異巨大的古生物,目前發現的古生物種類已經超過了300種,它們來自大概15個門類,而且每年都會有新的物種被發表,比如刺鉗里拉蟲(其實就是N年前已經被發表的奇異滇池蟲),以及酷愛cosplay海膽的威瓦西蟲等等,可見這個生物群是多麼的龐大。而這裡面最受人矚目的是脊索動物(準確應該叫原脊索動物)的發現,比如最早的雲南蟲,後來的海口蟲,神物海口魚,昆明魚,它們展示了目前坐在電腦面前碼字的我和看這個帖子的你,以及我們周圍所所有有長了脊椎的動物的祖先的造型。同時,完整奇蝦在Asia area的第一次發現也成為了澄江群轟動世界的一個重要因素。澄江群之所以能夠保持這些軟軀體生物化石,得益於其特殊的埋藏原理。咱們不說那些難看懂的語言,通俗說這些遠古的倒霉鬼是被風暴等因素帶來的細膩的稀泥漿流活埋了,而且稀泥漿里沒有氧氣,所以在這樣的bug的情況下,外部的細菌無法讓這些生物的遺骸發生腐敗作用,於是乎泥漿變硬了,埋進去的東西就這樣完好的保存下來了。插一句啊,但是根據一些研究測定,目前澄江群很多東西顏色發紅的原因正是因為細菌的作用,這可能是動物體本身攜帶的細菌造成的,而缺氧環境最終也導致這些細菌GAME OVER,於是乎就形成了這樣的奇葩的動物群。

山旺生物化石是指產出在中國山東省臨朐縣山旺村硅藻土地層中的中新世化石。山旺古生物化石形成於1800萬年前,是世界罕見的在中新世保存完整、門類齊全、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地層古生物化石遺迹。已發現各類生物化石十幾個門類600多屬種。植物化石有真菌、苔蘚、蕨類、裸子、被子植物及藻類,以枝葉最多,多數保留原有顏色,花、果實和種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動物化石有昆蟲、魚、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山旺化石藏於硅藻土頁岩內,該處的硅藻土沉積厚度約為25米,由於層薄如紙,稍加風化即層層翹起,宛若書頁,古人形象比喻為「萬卷書」。而其中的大量古生物化石無異於萬卷書中的文字,是中國中新世遠古生物世界的最好記錄。山旺化石的發現和研究,提供了探索中國華東北部地區中新世動物群,古地理古氣候,以及地層對比的重要依據。

山旺生物群 山旺化石藏於硅藻土頁岩內,該處的硅藻土沉積厚度約為25米,由於層薄如紙,稍加風化即層層翹起,宛若書頁,古人形象比喻為「萬卷書」,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已成為國際上中新世生物建階的重要依據。山旺化石產地,位於臨朐縣城東北22公里處的山旺村東,是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因地下蘊藏著大量形成於1800萬年以前的稀世珍寶古生物化石而馳名中外,被稱為「古生物化石的寶庫」。

在距今1000多萬年前後的中新世時代,地球上出現了一種十分特化的象類。它的下頜極度拉長,其前端並排長著一對扁平的下門齒,形狀恰似一個大鏟子,故得名鏟齒象。鏟齒象生活在河湖邊,用鏟齒切斷並鏟起淺水中的植物,再靠長鼻子幫助把食物推入嘴中

同時展出來自和政的化石和政縣位於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交匯地帶,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豐富的古動物化石,其數量之豐富、種類之繁多、保存之完好世界罕見,佔據了六項世界之最,是人類社會一筆不可替代、不可複製、無法再生的寶貴遺產。

來自山旺的化石

這麼大的象牙應該是猛獁象的吧

當然不乏來自本省的化石

各種各樣的龍引人入勝

二十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遼西熱河群地層中發現了數十個重要的以鳥類和恐龍為代表的脊椎動物化石點:1988年,遼寧省朝陽縣勝利鄉發現三塔中國鳥;1990年,周忠和在朝陽波羅赤九佛堂組中發掘出燕都華夏鳥;1993年,在遼西的北票縣上園鎮尖山溝義縣組下部發現了原始鳥類——聖賢孔子鳥和原始哺乳類——五尖張和獸……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遼寧西部地區陸續發現了20餘個門類,數以千計的精美古生物化石。化石分布之廣、數量之大、種類之多、保存之好、信息之全轟動了世界。特別是以保存許多生物的軟體組織特徵而聞名於世,包括恐龍、鳥類、翼龍和哺乳動物中發現的羽毛、毛狀物和毛髮,以及許多生物中都保存的軟組織結構如皮膚印痕、軟骨結構、角質喙等。因此,熱河生物群被稱為被譽為「20世紀全球最重要的古生物發現之一」,世界級化石寶庫,中生代的龐貝城。

羊圈幻龍幻龍屬代表了一類目前僅發現於中-晚三疊世特提斯生物區的中等適應水生生活的海生爬行動物,其生物學分類位置位於雙孔亞綱鰭龍超目幻龍目幻龍科,屬於鰭龍類的基幹類群,與鷗龍屬關係最親近,構成姐妹群。傳統上,幻龍類化石主要發現於西特提斯生物區(歐洲、中東等)中三疊世及晚三疊世早期石灰岩地層中,多為分散保存的頭骨骨骼或零散的頭後骨骼。

海百合在每個地質博物館都很顯眼。

無齒翼龍

鎮館之寶貴州魚龍

貴州魚龍,猛然見到這麼個大傢伙,很震撼。 魚龍(拉丁語學名:Ichthyosauria,來自希臘語ιχθυ?,「魚」和σαυρο?「蜥蜴」)是一種類似魚和海豚的大型海棲爬行動物。最大超過20米,體重可達80噸以上。它們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數時期,最早出現於約2.5億年前,比恐龍稍微早一點(2.3億年前),約9000萬年前它們消失,比恐龍滅絕早約2500萬年。在三疊紀中期今天還未能確定的陸棲爬行動物逐漸回到海洋中生活,演化為魚龍,這個過程類似海豚和鯨的演化過程。在侏羅紀它們分布尤其廣泛。在白堊紀它們作為最高的水生食肉動物被蛇頸龍取代。

走廊牆壁上鑲嵌著的創孔海百合群板

細部非常清晰

同樣面積大小的胡氏貴州龍 幻龍

礦物與岩石廳礦物岩石廳位於南樓西一層,面積935平方米,層高6米。展廳分為礦物學基本知識展區、常見礦物展區、寶玉石展區、觀賞石展區等幾個部分。展廳是以「精美的石頭」為主題,以礦物岩石學基礎知識的介紹為起點,從美學角度出發,讓觀眾欣賞自然界中各種精美的礦物和岩石。

走廊上的巨型礦石

展廳內更吸引人

奇怪的頭髮石

藝術品一樣的孔雀石

寶玉石展區

詳見「精美的石頭」---安徽省地質博物館礦物岩石廳礦石覽(一)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004/16/2153789_503238759.shtml「精美的石頭」---安徽省地質博物館礦物岩石廳礦石覽(二)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004/17/2153789_503250675.shtml

展館二層走廊,空間寬闊。資源與環境廳位於南樓西二層,面積約1695平方米,該廳為躍層式分三個展示層面。資源環境廳以「富饒美麗的安徽」為主題,重點圍繞安徽省的國土資源和地質環境進行展示,突出展示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及測繪成果等安徽國土資源情況,以及安徽地質環境包括地質遺迹、地質公園、地質災害的情況。使用先進的現代化手段建立安徽省礦產、土地等資源的電子演示大沙盤(長約12.5米,寬約9.5米),集中展示安徽省地質、地貌以及礦產等。同時還有4D電影放映。

恐龍廳看中生代時期陸地霸主的興衰存亡,以「恐龍的世界」為主題,介紹恐龍起源、演變、滅絕的歷史,更有許多互動遊戲項目,通俗生動,寓教於樂。位於北樓西二層、西三層迴廊、西四層迴廊,布展面積4326平方米,大廳中央二——四為中空部分,層高近18米。以「恐龍的世界」為主題,利用現代的空間美學元素將恐龍知識介紹、標本展示、生態景觀復原和互動多媒體等有機結合分專題展示恐龍起源、進化、發展、滅絕的歷史。二層是恐龍基礎知識、大型恐龍骨架和生態復原展區,大廳中央展示了有代表性的9具恐龍骨架;三層是恐龍專題知識展區,設置安徽尋龍、恐龍食性、恐龍生殖、恐龍飛向藍天、恐龍近親、恐龍滅絕事件等專題;四層是恐龍互動展區,設置恐龍大合影、恐龍復活大猜想、魔幻小屋、與恐龍賽跑、恐龍小樂隊、畫出我心中的恐龍等13種互動展項。

這是小朋友們最喜愛的地方了,既能看又能玩。

恐龍廳是本館的主要展廳,縱跨二、三、四層。二層主要介紹恐龍分類、恐龍化石形成等知識,並在中央大廳再造中生代生態場景,精選九具恐龍骨架供大家觀賞;三層重點介紹安徽恐龍,涵蓋恐龍的鑒定、恐龍的食性與繁殖等方面的專題知識;四層利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為觀眾開闢多媒體互動區、閱讀區和兒童趣味活動區。

中國恐龍的研究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古生物學家楊鍾健院士是我國恐龍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中國的恐龍化石十分豐富,涵蓋了恐龍中幾乎所有主要類群。目前中國命名的恐龍屬種已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安徽省時我國恐龍化石主要產區之一,著名的恐龍化石有黃山龍和皖南龍。

有沒有《侏羅紀公園》的感覺?

看看這血盆大口。

四樓的展廳一部分為始祖鳥類「渤海鳥」生活在距今約1.25億年前的白堊紀,是「熱河生物群」反鳥類的一個新屬種,也是如今鳥類的祖先。

孔子鳥(Confuciusornis,或根據拉丁文音譯作孔夫子鳥)是一種古鳥屬,化石遺迹在中國遼寧省北票市的熱河(即四合屯和李八郎溝等白堊紀時期的沉積岩)中發現。在已公開的化石標本中,孔子鳥的骨骼結構十分完整,並有著清晰的羽毛印跡。這一切使得孔子鳥成為最出名的中生代鳥。根據出土地點的地質形成史推斷,這種鳥生活在距今約1.25億年到1.1億年,即西方學者所稱的白堊紀早期或中國學者所稱的晚侏羅紀。孔子鳥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擁有無齒角質喙部的鳥類。鳥類的起源是個謎。一般認為鳥類起源於恐龍,但也有觀點認為鳥類是恐龍的近親。恐龍起源說以在中國發現的帶羽毛的恐龍和孔子鳥、以及在德國發現的始祖鳥為根據,但這一說法並沒有被普遍接受。

馳龍的樣子古怪——只有1米長,兩條腿很細,中間靠內的腳趾上長著鐮刀形的爪,尾很長,有成束的棒狀骨,使尾巴變得僵硬。但是,真正讓這個生物不同尋常的不是它的身體框架,而是外覆的東西:它從頭到腳都覆蓋著鬆軟的絨毛和原始羽毛。

簡介(Brief Introduction),會鳥是早白堊世最大的鳥類。通過三種鳥類翅膀的比較,會鳥、始祖鳥、和孔子鳥,做一個翅膀長短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鳥類比始祖鳥的個體還要大很多,但是比孔子鳥還要大得更多,這實際上就說明到早白堊世這個時期,鳥類不光在形態,生活習性,系統發育方面出現很大分化,在它個體的大小方面也出現了很大的差異。那麼這一件比較完整的會鳥標本,我們可以看到,它的翅膀上還保存了爪的構造,另外它的尾巴,但是已經十分縮短,這一點特徵已經和其他進步的鳥類非常相似。

恐龍蛋化石四層主題是恐龍互動展區,設置恐龍大合影、恐龍復活大猜想、魔幻小屋、與恐龍賽跑、恐龍小樂隊、畫出我心中的恐龍等13種互動展項。適合小朋友。本文文字部分引用了:無所不知的百度還有:雲南下寒武統澄江生物群所有古生物種類介紹(不定期持續http://tieba.baidu.com/p/3482204309
推薦閱讀:

中國傳統中的家規之十四:安徽績溪章氏——崇文重教 禮義相傳
安徽女同性戀婚禮現場圖曝光 「新郎」激吻新娘!
安徽省2017年三支一扶待遇及期滿政策
探訪安徽桐城六尺巷:百年老巷傳承「和」文化|六尺巷|六尺

TAG:博物館 | 安徽 | 地質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