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CBM大本營 | 劇院探秘:馬林斯基歷史劇院

劇院探秘馬林斯基歷史劇院

文/責任編輯:謝佩潼

攝影:謝佩潼,徐珺

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從2013年起,連續到中國進行巡演,是中國舞迷最熟悉的劇院之一。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就像一座「劇院博物館」,在這裡,我們看到的道具,布景,以及每一樣簡單的物品都可以稱為「文物」。今天小蕾就帶領大家走進這座充滿厚重歷史、古老又神秘的歷史劇院。

劇院概況

馬林斯基歷史舞台(Mariinsky Theater)全貌

(2015年拍攝)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在1859-1860年建立,1860年落成,由Albert Cavos 設計。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劇院以當時的皇后馬利亞·亞力山羅夫娜命名,稱為「馬利亞劇場」。從此,舞團也被稱為「馬利亞劇院芭蕾舞團」。後來幾經易名,較長的時間裡以「基洛夫劇院芭蕾舞團」聞名於世,簡稱「基洛夫舞團」。蘇聯解體後,於1991年重新改回原來的名稱。由於早期翻譯根據劇院英文譯名「Mariinsky」直譯,所以國內對劇院的譯名一直使用「馬林斯基劇院」。

馬林斯基劇院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海軍部區劇院廣場1號(1 Theatre Square)。

公交站指示圖(Google Map)

交通方面,馬林斯基劇院和馬林斯基Ⅱ一樣,附近沒有地鐵通行,但有不少公交線路與市中心連接。此站的站名為「Mariinsky Theater",大型公交經過此站都有英文報站。

購票

馬林斯基劇院的演出經常會出現被提前團體預定,以及熱門場次提前售空的情況,所以,如果跨國觀看演出,需要提前在線上訂票,並根據取票單,在票房取票或列印電子票入場。當然,演出當天也會出現臨時放票的情況,可以在劇院票房購買。馬林斯基歷史劇院的票房在劇院內部,從上面圖示的大門進入劇院右轉即可看到。

走進劇院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 (2015年拍攝)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只有一個廳,就是這個金碧輝煌的大廳。歌劇和芭蕾演出都會在此廳上演。歷史劇院的座椅就是傳統的椅!子!並且,劇院池座的傾斜度不大,所以小個子的亞洲觀眾最好選擇前排或者靠近走道位置,防止被人高馬大的俄羅斯觀眾遮擋視線。但是歷史劇院的視角很好,在劇院的各個位置都能清晰的看到舞台。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皇家包廂視角(手機拍攝)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中小蕾最喜歡的位置就是「皇家包廂」,當然皇家包廂除了第一、第二排以外,視野都不是很好,但是前排確實是觀感最好,最舒服的位置。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的大幕,拍攝於「山頂」 (2015年拍攝)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天花板 (2015年拍攝)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座位模型(手機) 拍攝:Violet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共有1600個座位,劇院的在票房旁有座位模型以便觀眾選座。

關於馬林斯基每年的芭蕾活動,請詳見上一期馬林斯基新舞台介紹:

Wed.CBM大本營 | 劇院探秘:馬林斯基劇院(新舞台)

劇院內部探秘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節目冊及票卡(手機拍攝)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進門卡(手機拍攝)

2015-2016季是馬林斯基歷史劇院的的第233演出季,這一天在馬林斯基歷史劇院演出《火鳥》(午場)及晚場的《福金三部曲》(肖邦風格、火鳥、天方夜譚)。小蕾在午場演出《火鳥》之前進入了馬林斯基歷史劇院進行一番挖寶式的探秘。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後舞台

小蕾們首先進入的是馬林斯基歷史劇院後舞台,在這個狹小的空間堆放著各種布景,頂上的大鐘已經有很多年歷史,根據劇院PR介紹,這個鐘在有些時候還會使用。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後舞台

後舞台右側的這面牆並不是承重牆,而是布景牆,在某些演出中還會使用。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後舞台

一百多年前沒有大型機械,布景都是通過這個軌道,依靠推車和人力進行運送。小蕾們實在無法想像,在這麼狹小的空間中,是如何在2010年進行《斯巴達克斯》這樣劇目的世界首演。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後舞台

後舞台還擺放著道具箱,箱子上疑似中文的字,應該是日語,相信這些箱子也曾在巡演中漂洋過海。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後舞台

這道斑駁的鐵門後面是什麼?跟著劇院的姑娘過去看看。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進景平台

看到遠遠的光亮了嗎?原來這裡就是馬林斯基歷史劇院的進景平台,從劇院外運送的布景就是從這裡推進舞台的。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後台

這時中午場的《火鳥》正在進行最後的舞台調試,為了不打擾工作人員,小蕾們進入了後台區域進行探索。推開上場口旁邊的一道門,這裡就是通向化妝間方向的小路,歷史劇院幾乎所有的道路都十分窄小,從過道中還可以看到一些懸掛的演出道具。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化妝間區域

歷史劇院的化妝間分布在一樓二樓,同時一些排練廳也與化妝間相鄰。化妝間和排練廳外有一些椅子供演員休息。

舞劇《火鳥》中公主的服裝

舞劇《天方夜譚》和《肖邦風格》(仙女們)中的服裝

服裝間也在排練廳與化妝間附近。過道中還能看到服裝師們在緊張的工作。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的服裝師在工作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化妝間區域的過道

穿行化妝間區域的過道,我們往劇院公示牌方向探索。劇院公示牌是演員們重要的信息來源,每日的演出,排練,以及卡司和替補名單都在公示牌上顯示。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公示牌

公示牌有電子屏和紙質版各一,電子屏上的卡司以及替補人員名單可以隨時進行調整。電子屏的信息量非常大,能看懂演員俄語名小夥伴的可以點擊放大好好研究一下:)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員工食堂

隨後又來到了小蕾2號最喜歡的地方——食堂。經常翻看馬林斯基演員社交平台的小夥伴會不會覺得很熟悉?很多演員都在這個色彩斑斕的食堂拍過照片。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舞監台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舞台

回到舞台,這時大幕已經降下,《火鳥》中金色的蘋果樹閃著光。舞監蜀黍就位,第一遍開場鍾已經敲響,馬林斯基歷史劇院的三遍鍾分別是演出前20分鐘,10分鐘,以及5分鐘。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側台

側台的牆上掛著舞台工作人員的外套,馬林斯基劇院金光閃閃的Logo的和劇院斑駁的牆面形成鮮明的對比。馬林斯基的側台也十分狹窄,小蕾們進行了測試,3-4人並排站立就能把側台擠滿。在大型演出時也不知道是怎樣的擁擠場面。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側舞台

常年在國內混跡舞台的小蕾2號在劇院側台發現一台「怪物」,正在迷茫中,看到舞台工作人員把旁邊一桶東西倒進機器,機器開動,陣陣「白煙」開始在舞台上漂浮,連劇院的PR姑娘都興奮的叫起來「它開始工作了!」 原來這是一台乾冰機。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側舞台

側舞台還擺放著供芭蕾大師落座的椅子,中間的那條開口也便於芭蕾大師隨意挪動。

馬林斯基芭蕾舞團的演員

演員們陸續走上舞台熱身,圖中是《火鳥》中飾演公主們的群舞姑娘。這時主演火鳥的演員也走上舞台。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舞台,芭蕾大師在指導演員

這時,一位身著便裝的Ballet Master(芭蕾大師)從化妝間通道推門而入,大師修長的身材,強大的氣場都讓小蕾們回過頭去,隨即嘴張成了"O"型,原來站在小蕾身邊的大師是馬林斯基的前輩資深首席Yulia Makhalina。

演出開始10分鐘後,小蕾們依依不捨的離開這座像博物館一樣的劇院,走齣劇院,馬路的對面有一個名為「Teatro」的義大利餐廳,是個演出前後喝茶吃飯的好去處。

溫馨提示:該餐廳營業到晚上12:00以便觀看演出的觀眾用餐,持當日演出票可享受用餐9折優惠哦!

馬林斯基歷史劇院斜對面的義大利餐廳(googlemap)


推薦閱讀:

悉尼歌劇院:一座建築一座城
開票 | 斯卡拉歌劇院芭蕾舞團:努里耶夫版「堂·吉訶德」
國家大劇院舞蹈節芭蕾GALA《鑽石》雙人舞劇照
莫斯科大劇院名宿Vasiliev和Maximova夫婦簡介(上)

TAG:歷史 | 歷史劇 | 劇院 | 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