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丁口論 第三十一章之三 殺人之眾,以悲哀蒞之

中國人從前的禮節,殺牛的時候,都要念一番什麼請牛的靈魂不要怪罪自己。自己只是奉命而當殺手,實出無奈。還要祝福牛早超生為人。有神論者總是用神靈虛幻的真善美來洗滌人的靈魂,恫嚇人的惡行,讓老百姓安分守己,順應社會,不要反抗不要作亂,等待來生幸福。許多人也就真的信以為真受苦受難到死,只待來生了。像陳涉那樣敢於造反爭活命的人,為了號召群眾也只得藉助魚腹溝火之類的玩藝,取信於民,以代天行道為旗幟。不妄殺人妄殺生應該說是一種善良的願望,是人道的體現,是人類與萬物共有同一個地球的體現,是好的。是符合人類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的。因而也是人類文明的一種真實體現。然而階級鬥爭的現實又必然會導致戰爭,必然會以鬥爭雙方千百萬人頭落地為代價、才能夠換得和平、換得新的發展。當時的人碰上了,避是避不開的,也只能被捲入潮流和戰爭中,死裡求生。春秋戰國時代,在當今中國這塊土地上,有許多諸侯國,他們之間一直戰爭不休,打了幾百年,秦統一中國後,漢朝建立後,才逐漸趨於穩定、戰爭往後的規模和時間也就相對小多了。誰最害怕戰爭呢?就國內階級矛盾而言,優勢統治階級最害怕戰爭,老百姓特別是赤貧階層,總是在戰也死、不戰也死的情境下,採取不如戰死的手段投入戰爭,拚死掙扎,企圖殺出一條活路來。歷史上多次農民起義成功的事實,還真證明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有良心有正義感、有時代眼光的社會上層人物,總能夠與下層百姓在一起,通過戰爭改變社會面貌和規則、企圖建立新社會。成功後確實在一段時間內,能夠給老百姓以休養生息的機會。我同意人民和人民戰爭、人民和人民的勞動創造行動,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

老子在這一章指出: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右偏將軍尚左,上將軍尚右。就是說軍中的禮節是以凶事來對待的,站立的時候,也讓上將軍站立在右邊,提醒將軍不要妄殺無辜,不要以殺人為樂事。實行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五、只要能戰勝,豈在多殺傷的策略。然而在生死較量關頭,真正的戰士是顧不得那麼許多的,只能先殺死對方求得活命。那怕殺死對方後再如對牛禱告一樣讓靈魂暫時安寧一些。老子認為,這種上將軍站立在右邊的作法,言以喪禮處之。以喪禮對待戰爭中死去的人們。但請注意,戰鬥過程中,只有殺死敵人才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護自己的生命、保護自己一方的生命和主義。容不得一絲一毫同情敵人的想法。有一絲同情的雜念,自己的腦袋先落地。

老子講:殺人之眾,以悲哀蒞之,戰勝以喪禮處之。這一點容易作到,戰爭過後,最大限度的同情對方的死者、紀念祭奠自己一方的烈士,將軍們不張揚不誇功,低調一些。是得人心的,就是演戲給眾人看也是必須的。這是企圖站立在道德的置高點上,為再一次戰爭作準備,為追求持久和平作準備。甚至於年年都要設節日紀念烈士。讓人們懂得戰爭並不遠,突然就會降臨,和平來之不易,不保衛就很容易失去。

老子談兵,出於悲天憫人的心。

推薦閱讀:

超長的霸氣個性說說:配角永遠不懂主角的悲哀
漢語的悲哀 法律的無奈
悲哀 : 做好事 弄得一身腥
曹林 : 醫生成為弱者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鵬瞰五代:文人的悲哀,從落魄書生到萬人之上,卻自甘為奴

TAG:道德 | 殺人 | 道德經 | 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