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道教辟穀養生術!

?

道教辟穀養生術的產生與發展是社會局勢、道教信仰、養生實踐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主要類型有服藥(餌)辟穀、服氣辟穀、服(符)水辟穀、服石辟穀等,各有一套操作規程;撥開道教神學雲霧,辟穀養生之精要在於慎重選擇食材和適當節制食量。

辟穀又叫「斷谷」、「絕谷」、「卻谷」、「休糧」、「絕粒」、「卻粒」、「停廚」等,《大戴禮記·易本命》記載:「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這裡的「不食」即辟穀,不食五穀。《淮南子·人間》也記載春秋時魯國人單豹不食五穀,僅喝溪水,年屆70猶有童子顏色。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中有《卻穀食之篇》專門探討服氣辟穀。可見,秦漢時期,辟穀術已經相當流行。道教創立後,因襲並發展了這種養生術。

道教辟穀作為道教養生術中之別樹一幟者,已經引起國內外養生愛好者、醫學界、學術界的重視,許多人親身實踐,一些報刊對辟穀方法和效驗有所報道。不過有些報道不合事實,甚至過度誇大了道教辟穀養生術之功效,反而使人對其產生懷疑和誤解。本文擬就道教辟穀養生術做一比較深入的專題研究,釐清道教辟穀養生術產生、發展之深層原因及其基本類別與操作方法,並從典籍記載和養生機理等角度解析道教辟穀之益生作用,還其本來面目。

一、道教辟穀養生術產生、發展的深層原因

道教辟穀術的產生、發展與東漢中葉社會黑暗,糧食匱乏,民生凋敝有相當的關係。《太平經》認為行辟穀法,不僅可以養自身,還可以養眾生。從個人而言,「令人病悉除去,顏色更好,無所禁防。古者得道老者,皆由不食」。從國家而言,「此乃富國存民之道」,可以「助國家養民,助天地食主」,「君臣民足以安身心,理其職;富者足以存財,貧者足以度軀;君子行之,善樂歲,凶年不危亡」。《太平經》又從反面論述說,不修其辟穀術,習慣於一日三餐的人,遇到荒年就會餓死或出亂子,「日三食乃生,朝不食,一命絕;晝不食,二命絕;暮不食,三絕(此句「三」下當有「命」字,引文脫);絕三日不食,九命絕。……姦邪大起,悉從此始。由此,《太平經》倡導「用吾道,萬事自理,吉歲可以興利,凶年可以存民」。《太平經》造作於東漢順帝年間(125-144),當時統治集團日益腐朽,政治相當黑暗,豪強凌弱,時有凶年,民不聊生。《太平經》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提出辟穀,一方面是曲折無奈地進行抗爭,另一方面是有針對性的治國方略。應該說,《太平經》是抓住了「民以食為天」這一封建社會的關鍵問題的。可見,在早期道教中,辟穀術主要源起於個人節食養生以及社會長治久安之需要。

辟穀術在道門受推崇,還與道教神仙信仰有關。道教所有養生術的根本宗旨是長生永壽、不老成仙。道教飲食養生術和辟穀養生術同樣遵循著這一原則。講究順應自然、葷素搭配、有宜有忌的道教飲食,以現代的眼光看來是相當健康的飲食方式。可是,如果從長生不老、羽化登仙這個高不可攀的目標來看,道教飲食養生的效果則相當有限。道教飲食技術目的的無限性及其技術功效的有限性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於是,道教養生典籍中出現了許多質疑食用五穀雜糧養生效果的言論,並極力推崇辟穀術。如唐代王懸河所修之《三洞珠囊》卷三《服食品》引《天文上經》稱,「玄古之人所以壽考者,造次之間不食谷也」。不食谷,言下之意是辟穀。《三洞珠囊》卷四《絕粒品》引《太平經》的幾條材料表明了對辟穀的推崇態度,相當有代表性:

《太平經第一百二十》云:是故食者命有期,不食者與神謀。食氣者神明達,不飲不食與天地相卒也。

第一百四十五云:問曰:上中下得道度世者,何食之乎?答日:上第一者食風氣,第二者食藥味,第三者少食裁通其腸胃。

又云:天之遠而無方,不食風氣,安能疾行,周流天之道哉?又當與神吏通功,共為朋,故食風氣也。其次當與地精并力,和五土,高下山川,緣山入水,與地更相通,共食功,不可食谷,故飲水而行也。次節食為道,未成固象,凡人裁小別耳。故少食以通腸,亦其成道之人。次《道基經》云:服藥食麥為善!昔有甘始道士,御氣食麥而度世也。

對日常飲食養生功效的不滿足,導致了辟穀養生術的出現。這其中除了神仙信仰因素,有科學理性的蘊含。道教養生家對去三屍九蟲格外關注,他們認為驅除三屍九蟲是養生的先導。「三屍九蟲」是道教對人體內部寄生蟲的稱謂。唐代《太上除三屍九蟲保生經》中繪製有三屍九蟲的形狀,其中有的與我們現代觀察到的蛔蟲、蟯蟲基本一致。道門認為三屍九蟲作祟會使人速死,為了除去三屍九蟲,求取康強長壽,道教養生家探索出種種方法,形成了中國古代道教醫學的寄生蟲學。關於三屍九蟲對於人類健康的危害,《太上洞玄靈寶五符序》卷中引葛仙公云:「諸修長生之道,當先去三蟲,下伏屍,乃可將服食,休糧絕谷耳」。

同經所記之「仙人下三蟲伏屍方」也認為,三屍與人俱生,上屍喜好寶貨千億,中屍喜好五昧,下屍喜好五色,常欲令人死。道士、醫師,如果只知道按方治身,而不知伏屍在人腹中,去之固人藥力,那麼藥物就起不到療效。還有《三洞珠囊》卷三《服食品》引真人涓子云:「必欲服食者,當先去三屍。三屍不去,雖斷谷絕五味,蟲猶不死,人體重滯,所夢非真,顛倒翻錯。邪欲不除,由於蟲在其內,搖動五神故也。」⑤基於這些認識,道教養生家們積極探索,曾嘗試用各種方法去除三屍九蟲。辟穀法就是其中之一。《太上除三屍九蟲保生經》中的「造雲芝英法」就是屬於此類:

造雲芝英法

雲母粉,五兩;雄黃,篩令極細,秤四兩。右二味合著銅器中,微下火,令葯色小變。畢,內竹筒中,以松脂急塞其口,慎勿令泄氣。懸於飯甑下,蒸熟一碩米飯,畢。拔視令三物相合,如凝脂。更以松脂重和之,都合,和藥用十兩松脂也。屋上懸二十四日訖,搗一萬杵,於是雲芝英成也。先齋三日,合之雲芝英成。後更齋七日,乃合制蟲。……昔修羊公、禳丘子、東方朔、雀文子、商丘子、俱服此葯以辟穀,皆得仙也。

基於上述考察,我們可以發覺,道教辟穀養生術之發生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社會及民生需要促成了辟穀術的產生;作為道教養生術的重要種類之一,其發展歷程中也有神仙信仰的力量在推動。我們不否認,道教養生術有其宗教信仰底蘊,不過它們也有科學探尋的成分,道教辟穀術之進步同時離不開道教養生家科學觀察、試驗等實踐活動。

二、道教辟穀養生術的基本種類與操作規程

《太平經》是比較早主張辟穀的道教經書之一,如上文《三洞珠囊》卷四《絕粒品》徵引《太平經》第一百二十雲「食者命有期,不食者與神謀,食氣者神明達,不飲不食與天地相卒也」。但該經由於殘缺,現存論及辟穀的經文相當簡略,《太平經合校》卷120-136(引《太平經鈔》辛部,曰:「比欲不食,先以導命之方居前,因以留氣。服氣葯之後,三日小飢,七日微飢,十日之外,為小成無惑矣,已死去就生也」。

這就是說,辟穀之前,要先服食一些具有滋補元氣作用的藥物。服氣葯之後,三日內感到有點飢餓,七日內稍微更餓一點,十日之後就初步適應,疑慮不安之感也去掉了,已經脫離死籍,歸就長生了。辟穀不是什麼都不吃,是慢慢節食,少食;不吃通常之食物,至於「特殊」食物還是要吃的,「服氣葯之後,諸食有形之物堅難消者,以一食為變,食無形之物,節少為善。……少者為吉,多者為凶,全不食亦凶,腸胃不通」。這段話反覆說明辟穀過程中當節少進食,硬食以每天一次為最合適,流質食品盡量少食;但都不吃會造成腸胃不通,即腸胃沾連,影響健康。《太平經》關於辟穀的記述不多,但基本上闡明了辟穀的要點。由於對辟穀的記載比較簡練,從《太平經》中我們無法了解當時道教辟穀的詳細狀況,當然,也不能窺見道教辟穀術的類型與具體操作方法。

東晉著名道教學者葛洪(283-363)雖然力主養生首推金丹大葯,認為「斷穀人止可息餚糧之費,不能獨令人長生也」。但其《抱朴子內篇》卷15《雜應》很好地總結了道教辟穀的種類,反映了當時及此後道門辟穀的主要方法,是記載道教辟穀術的一篇重要文獻。在《雜應》篇中葛洪以問答的形式,總結了他對辟穀術的見聞:

近有一百許法,或服守中石葯數十丸,便辟四五十日不飢,練松柏及術,亦可以守中,但不及大葯,久不過十年以還。或辟一百二百日,或須日日服之,乃不飢者。或先作美食極飽,乃服藥以養所食之物,令不消化,可辟三年。……或用符,或用水,或符水兼用。或用干棗,日九枚,酒一二升者。或食十二時氣,從夜半始,從九九至八八七七六六五五而止。或春向東食歲星青氣,使入肝;夏服熒惑赤氣,使入心;四季之月食鎮星黃氣,使入脾;秋食太白白氣,使入肺;冬服辰星黑氣,使入腎。……或思脾中神名,名黃裳子,但合口食內氣,此皆有真效。

從上文看來,道教辟穀術主要有服藥(餌)辟穀、服氣辟穀、服(符)水辟穀、服石辟穀等四種類型,本文擬遵循葛洪對辟穀術基本類別的概括,聯綴道教歷代辟穀經書,對辟穀操作規程、方法作一番討論。

第一,服藥(餌)辟穀。

服藥(餌)辟穀是服食高營養、難消化的藥物或食物以代替穀物。這是辟穀術最主要的做法,道經中與此相關的記載很多,《太清經斷谷經》收有三十七種服藥(餌)辟穀方。我們以服食黃精為例:「黃精細切一石,以水二石五升,一雲六石,微火煮,旦至夕,熟出使冷,手授碎,布囊竹榨取汁二烈之,滓曝燥搗末,合向釜中煎熬,可為丸,如雞子。服一丸,日三服,絕谷,除百病,身輕健不老。少服而令有常,不須多而中絕,渴則飲水。雲此方最佳,出《五符》中。」由此,我們大略可以窺見道教服食藥餌辟穀的一般做法是將一些「堅難消者」的具有藥效的植物果實根莖等製作成團狀取代日常飲食,此後減少進食,饑渴時可飲水。實際上,辟穀者日後想恢復正常飲食也是可以的。因此,辟穀不是不食,而是基本上不食五穀;不是斷然絕食,而是逐步減少進食,以至於長時間可食也不飢餓。現在,我們對服藥(餌)辟穀集成性著作《太清經斷谷經》作一番梳理,看看道教辟穀養生家大抵用一些什麼原料來製作辟穀藥餌。

除《太清經斷谷法》外,南朝靈寶派所傳之《太上洞玄靈寶五符序》、唐孫思邈《攝養枕中方》、《備急千金要方》卷82《養性·服食法》、北宋張君房《雲笈七築》卷75、卷77,南宋陳顯微校正之《神仙養生秘術》、清葛雲夢所傳之《成仙秘方五十種》還有許多記載服藥(餌)辟穀的資料,此處不一一列舉。綜觀這些經書,我們發現,服藥(餌)辟穀開始時用以取代日常食物的主要有:松根(或松針、或花蕊、或松實、或松脂)、柏葉(或柏實)、茯苓(去黑皮,或用茯苓末、茯苓屑)、成治術、黃精、萎蕤(葉或根)、天門冬(去心、皮)、巨勝、稻米、粳米、黍米、小麥、青梁米、秫米、大麥、大豆(或黑豆)、蠟、棗、黑桑椹、甘菊、地黃、杏仁、枸杞、何首烏、菟絲子、紫河車、蒺藜、龍眼等植物性原料,牛蘇、羊蘇、白蜜等動物性原料,還有雲母、赤石脂、雄黃、水銀等礦物質原料。這些原料的搭配、分量不一樣,衍生出多種多樣的服藥(餌)辟穀方。另外,從字面上看,辟穀是斷絕食用穀物,這也是研究者認同的說法。但據我們認真考察史料,辟穀者並非穀物顆粒不沾,至少在辟穀開始階段,辟穀者也是有服用五穀的,雖然五穀大都只是用作配料。五穀是穀物的統稱,並不限於五種,一般指麻、菽、麥、稷、黍、稻等,從上表可見,辟穀並不禁食穀物。《太清經斷谷法》中有服雜米麥一法,甚至以五穀雜糧為主要原料製作辟穀丸、散、末等,其中還說「若遇飯菜蔬,便食之,無禁」。

第二,服氣辟穀。

大體說,辟穀與服氣的關係可以從兩個維度把握:一方面,服氣功夫深時,自然會出現辟穀的現象;另一方面,辟穀者如果不服食藥餌或其它東西,就必須靠服氣維持生命活動。在養生實踐中,這兩方面往往又交織在一起。為了方便闡析,我們將服氣辟穀區分為服外氣辟穀和服內氣辟穀兩種。北宋《雲笈七箋》卷36《食氣絕谷法》云:「向六旬六戊,從九九至八八、七七、六六、五五而飽,或念天蒼,或思黃帝,或春引歲星之羆,以肝受之(其餘四方皆然)。初為之,頗有小瘦,行四旬已上,顏色轉悅,體力漸壯,白髮更黑,落齒更生,負重履嶮(通「險」),勝於食谷時。余見十餘人,為之皆七八十歲,丁健體輕而耐寒暑,有真驗,非虛傳也。」

從上引行文看,這是一種服五方清氣辟穀法,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證明服外氣辟穀的有效性。《中華道藏》第23冊《幻真先生服內元暴訣法》則談及胎息辟穀術:「凡欲休糧,但依前勤修,三年之後,正氣流通,髓實骨滿,百神守位,三屍遁逃。如此漸不欲聞五味之霖,常思不食,欲絕則絕,不為難也。但覺腹空,即須咽熙,無問早晚,何論限約,久久自知節候,無煩其言,何用藥物!」幻真先生認為服內氣到了一定的程度,腹空時就咽內熙,無須藥物,這是服內氣辟穀術。上已經討論過了,服外氣與服內氣並非涇渭分明,同樣服外氣辟穀與服內氣辟穀也沒有明顯的界限。服氣辟穀者都相信他們可以從氣中獲取生命能量,服氣卻谷。

第三,服(符)水辟穀。

道經《太玄寶典》卷下《服水章》言及服水辟穀術:

真人服水,所以益真氣元也。……停廚者,居山或山荒之地,欲絕粒,服水益脾,不贏不弱者,先存脾元作黃氣繚繞,次令火力下行透骨,閉息三百六十,握固,咽氣真津亦三百十,乃服水。水一盞向日傾一半,擎之以左手,葯叉印擎水,右手緊拳,向東念輕元法,水流入吾心,化白光,白光溢脾,脾化為石,急急如律令!七遍,吹入水,存白兔入水,每日清旦服之。七日外不飢,初服先數目少少飲粥,服水未得力可服棗栗,少少以助神力。

該《服水章》所講的停廚也是辟穀的異名,從上面引文來看,服水辟穀還伴隨著存神、行氣、握固、咽津、祝由、飲粥、服餌等養生術,同時還帶上了宗教因素。服水辟穀中的宗教色彩還體現在服符水辟穀。唐代道士朱法滿撰《要修科儀戒律鈔》卷14《服符水斷谷》說:

書此六甲陰陽符,皆各隨其日支幹書內方中也,可豫口內函中,至其日取以祝水而服之也。服此陰陽符,平旦東向,左手持符,右手持水器,祝曰:『真人某甲好樂真道,服食中和之氣。甲子太玄玉女承翼給侍某,用行廚所在,去所當得,無令饑渴,軍無大小,人無多少,皆當得飽。畢,以符著口中水送之,唯在人多耳。若欲斷他人谷,千人、百人,皆東向

列,再拜自稱名,各為書符與之,共飲一器水耳。甲子旬,太玄玉女承翼。甲戌旬,黃素玉女飛廉。甲申旬,太素玉女瓊石。甲午旬,降宮玉女雲齡。甲辰旬,拜精玉女靈素。甲寅旬,青要玉女惠精。此六旬玉女名,當其呼之,勿誤也。」

這種服符水辟穀術有時是用水送服符,有時是化符於水中飲服,有時是在水上畫符再飲水,此「符」是符號性的。為什麼服符水呢?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卷15《雜應》說:「符水斷谷,雖先令人贏,然宜兼知者,倘卒遇荒年,不及合作藥物,則符水為上矣。」《雲笈七鬣》卷57《服氣精義論·符水論》有另外的說法:「夫符文者,雲篆明章,神靈之書字也。書有所象,故神氣存焉,文字顯焉。有所生,故服用朱焉。夫水者,氣之津,潛陽之潤也。有形之類,莫不資焉,故水為氣母,水潔則氣清;氣為形本,氣和則形泰。雖身之榮衛自有內液,而腹之臟腑亦假外滋。即可以通腸胃,為(疑為衍字)益津氣,又可以導符靈,助祝術。」司馬承禎大大彰顯了符與水的地位與作用,為服符水辟穀作了比較充分的論證。值得注意的是,服水辟穀養生者往往將水與氣(元氣)連結在一起,認為「水為氣母」,服水益真氣元,氣又是構成人體及萬物的基本物質,那麼服氣的意義不言而喻,應該說這是服氣辟穀術的理論基點。

第四,服石辟穀。

服石辟穀不是辟穀術的主要方面,道經中記載比較少。葛洪《抱朴子內篇·雜應》談了一些服石辟穀的方法:

洛陽有道士董威輦,常止白社中,了不食,陳子敘共守事之,從學道積久,乃得其方,雲以甘草、防風、莧實之屬十許種搗為散,先服方寸匕,乃吞石子大如雀卵十二枚,足辟百日,輒更服散,氣力顏色如故也。欲還食谷者,當服葵子湯下石子,乃可食耳。又赤龍血青龍膏作之,用丹砂曾青水,以石內其中,復須臾,石柔而可食也。若不即取,便消爛盡也。食此石以口取飽,令人丁壯。又有引石散,以方寸匕投一斗白石子中,以水合煮之,亦立熟如芋子,可食以當谷也。張太元舉家及弟子數十人,隱居林慮山中,以此法食石十餘年,皆肥健。但為須得白石,不如赤龍血青龍膏,取得石便可用,又當煮之,有薪火之煩耳。

葛洪這裡以生動的事例講述服石辟穀法,讀來饒有趣味。他所說的服石辟穀術歸結起來有兩種:一種是先服藥餌,再服石,以葯護食,使之不被消化,腹中自然不飢;一種是用藥物化石子,這裡的「化」就是化學反應,使石子柔軟可食。服石辟穀法,看起來荒誕不經,但孫思邈也認可,他在《備急千金要方》卷82《養性·服食法》中所收的《西嶽真人靈飛散方》就是一種服石辟穀方,其主要原料為雲母粉、鍾乳粉。

上面介紹了了辟穀的四種主要類型,辟穀者通過如上方法使自己保持生命活動,如果辟穀者不辟穀了,也可以重新正常飲食,道教辟穀經在收載辟穀方時也記錄還谷方。服藥(餌)、服石辟穀者,應先用葵子、豬膏、大麻子、酪蘇等下藥、下石。《抱朴子內篇·雜應》說:「或先作美食極飽,乃服藥以養所食之物,令不消化,可辟三年。欲還食谷,當以葵子豬膏下之,則所作美食皆下,不壞如故也。」《太清經斷谷法》總結了好多種還谷法:「後欲下藥,飲葵羹汁則去也。」「欲去之,服熱粥二升,豆即下。」「後欲去,當服葵莖灰方寸匕,即服豬膏及酪蘇,亦下。」「欲還食谷者,當先服葵子湯下藥,乃可食也。」葵子湯等下食葯的製作法如下:

葵子一升,豬膏一斤,以水五斗,煮取二升,去滓,稍稍服之,須樂(當為「葯」字)下盡乃止。亦可合米作薄粥飲之,蜀蘇亦佳。

又法

葵子、消石分等末,以粥清服方寸匕,日再,十日葯去盡,乃可食谷。亦可各取一升,以米三升煮取一升,日三服

又法

大麻子研碎,煮令熟,飲五升取下。亦可合作薄飲,每令食肥滑物為善。

辟穀者製作下食葯鍾愛葵子、豬膏、酪酥等物,因為它們有滑腸之作用。腹中舊食去盡後,進食講究和緩,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辟穀法,剛剛恢復飲食都不能一下子就飽食,《太清經斷谷法》云:「初食日作一合米粥,日三。二日後日二合米,又三日後日五合,又三日後七合,又三日後日一升,如此一月後,乃可復常」。這種審慎的做法,是考慮到腸胃功能的鮮明體現,說明了道門養生家諳於實踐,並善於從中總結經驗。

三、道教辟穀術功效的典籍記載及其養生機理

道教辟穀經中有很多關於辟穀功效的記載,其中大多認為辟穀使肌體強健,延年長生。《神仙養生秘術》輯錄了七種辟穀延年方,其中《神仙餌生地黃延年法》稱日服三丸如梧桐子大,「百日顏如桃花,至三年令人長生矣」。《神仙餌蒺藜方》稱蒺藜細末:「日進三服,勿令斷絕,服之長生。服一年後,冬不寒,夏不熱。服之兩年,老返少,頭白再黑,齒落重生。服至三年,身輕延年」。《辟穀方》記載永寧二年(351)二月十七日黃門侍郎劉景先進表言:「臣聞京師米糧大貴,宜以此濟之,令人不飢,耳目聰明,顏色光澤。如有誑妄,臣一家甘受刑戮。」劉景先以身家性命擔保他所獻給朝廷的辟穀方有效,說明它對該辟穀方效驗的強烈自信。其它經書對辟穀效果的記錄大抵如此。道經中所載辟穀養生功效有些地方是虛妄不可信的。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正史對辟穀養生的記述。《三國志》卷29《魏書》第二十九《方技傳第二十九》云:「余嘗試郄儉絕谷百日,躬與之寢處,行步起居自若也。夫人不食七日則死,而儉乃如是。然不必益壽,可以療疾而不憚饑饉焉。」《梁書》卷第51《列傳》第四十五《處士》云:「弘景善辟穀導引之法,自隱處四十許年,年逾八十而有壯容。」《魏書》卷114《志》第二十《釋老十》云:「(寇謙之)辟穀,氣盛體輕,顏色殊麗。」

《隋書》卷77《列傳》第四十二《隱逸》稱:「時有建安宋玉泉、會稽孔道茂、丹陽王遠知等,亦行辟穀,以松水自給,皆為煬帝所重。」《北史》卷27《列傳》第十五云:「皎為寇謙之弟子,遂服氣絕粒數十年,隱於恆山。年九十餘,顏如少童。」《舊唐書》卷192《列傳》第一百四十二《隱逸》云:「(潘師正)清凈寡慾,居於嵩山之逍遙谷,積二十餘年,但服松葉飲水而已。……師正以永淳元年卒,時年九十八。高宗及天后追思不已,贈太中大夫,賜謚曰體玄先生。」《宋史》卷457《列傳》第二百一十六《隱逸上》云:「(陳摶)服氣辟穀歷二十餘年,但日飲酒數杯。移居華山雲台觀,又止少華石室。每寢處,多百餘日不起。」《宋史》卷459《列傳》第二百一十八《隱逸下》云:「(劉庭式)絕粒不食,目奕奕有紫光,步上下峻坂如飛,以高壽終。」這些文字自三國及宋,或言道士因辟穀身康體健、年壽高邁,或言帝王君主對辟穀道士的推崇,語言樸實,並無誇張虛妄之處。那麼,辟穀有效可行的養生機理是什麼呢?

道教辟穀不等於絕食,其精義在於節食和慎食,所以辟穀術與一般的飲食術並非截然兩分。道士辟穀時往往以藥餌、符水、玉石等物代替五穀,如孫思邈《枕中記》服食藥餌以當諸食法:

夫欲服食,先草,次木,次石,此將葯之大較,所謂精粗相代,階淺以至深也。

凡人從少及長,體習五穀,不可一朝而遣。凡葯為益遲微,無充饑之驗,唯積之不已,方令骨髓填實,則五穀居然而自斷也。五穀之中,大麥為上,盛冬不死,故可食也。次椽子,非果非谷,而最益人,服食未能斷谷,啖之,為佳,無氣而受氣,無味而受味,消飲而止痢,令人強健不極。次有棗、栗,亦佳。

由此觀之,辟穀並非一物不食。一般來說,辟穀開始時,是逐步減食,為了避免過飢,中間也有食用一些東西,飲用一些流質。辟穀進行一段時間後,如果不辟穀了,也可以恢復正常飲食。但辟穀術畢竟不同於一般飲食,其創新之處在於節制食量,此其一;其二,選擇一些高營養、難消化的物品來取代日常五穀,如大麥、橡子、大棗、栗、靈芝、松根、茯苓、成治術、黃精、巨勝、大豆、黍米、粳米、胡麻子、天門冬、地黃、萎蕤、桑葚、牛羊蘇、蜂蜜,等等。我們認為,辟穀養生可供時人借鑒之處有二:一是慎食益生,即慎重選擇食物品種,以素餐為主。二是節食長生,即適當減少食量,不終日飽食。

首先,慎食益生。道教辟穀固然有服藥(餌)辟穀、服氣辟穀、服(符)水辟穀、服石辟穀等類型,但其中以服藥(餌)辟穀為主,且服氣辟穀、服(符)水辟穀、服石辟穀常與服藥(餌)結合進行。從上文《太清經斷谷經》辟穀藥餌一覽表中可見,辟穀藥餌大多是高營養的植物性食物,比如巨勝,即黑芝麻,含脂肪油約60%、葉酸18.45%、煙酸0.48%、蔗糖0.64%、卵磷脂0.65%以及戊聚糖、蛋白質、鈣等。脂肪油中含油酸、亞油酸、棕櫚酸、花生酸、廿四酸、廿二酸等甘油酯、甾醇、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維生素E等。食用巨勝能補肝腎,潤五臟。動物性食物如蜂蜜,含果糖、葡萄糖約70%,尚含少量的蔗糖、麥芽糖、糊精、樹膠、含氮化合物、有機酸、揮髮油、色素、蠟、植物殘片、酵母、酶及無機鹽等。飲用蜂蜜能補中潤燥,緩急解毒。礦物性原料如赤石脂,性甘、澀、溫,入胃、大腸經,能澀腸,止血收濕,生肌斂瘡。

辟穀的原料很多,我們不一一介紹藥性,它們大多具備養生防疾的功效。辟穀養生家取這些原料以蒸熟為主要辦法粗放製成的丸、散、末狀物代替日常飲食,自然既能防飢餓,又健體魄。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道教辟穀方也用到蜂蜜、赤石脂等動物、礦物原料,但道士辟穀基本上是素食的,提倡素食的文章近年來常見諸報刊,醫學界認為人類的腸子較長,比較適宜食素;如果肉食過多,其殘渣在人體內停留的時間長,會產生毒素,給肝臟等器官造成負重。另外,肉食為主容易誘發高膽固醇、癌症等各種疾患;而素食為主,則少有這些問題。生活中,我們確實可以見到許多的人因為有健康的飲食習慣,即葷素配合、以素為主,而獲健康長壽。

其次,節食長生。瀏覽一下辟穀典籍,我們就可以發現,辟穀者並非一物不食,他們以辟穀丸、散、末來充饑,往往是日服一次或三次,等等;一次一丸或三丸,等等;這些丸大小不一,有的如梧桐子大,有的如雞子大,有的如李核大等等。例如,《太清經斷谷法》服食巨勝辟穀方法之一「取成蒸者一斗二升,茯苓二十四兩,澤瀉八兩,搗三萬杵。每服如潭(疑為「彈」字)丸,日三。亦可密丸,可預作從軍。入山涉水,不令疲瘦,遇食便食。無所禁忌」;有時用方寸匕取散、末服用,例如,《太清經斷谷法》服食天門冬辟穀法「干天門冬十斤,杏仁杏升搗末,蜜溲,服方寸匕,日三夜一。甘始所服,名日仙人糧」。

方寸匕是古代量取葯末的器具,其形狀象刀匕,大小為古代一寸正方,一方寸匕約等於2.74毫升。總之,辟穀者所服食的食物在數量上是不多的。適當少食有益健康,據現代醫學研究,多食導致死亡率增高。多食使人體重增加,引起肥胖,肥胖的人易患冠心病、高血壓等。統計數字表明,超過標準體重30-50%者,死亡率高出一倍。科學實驗表明,攝取低熱量的食物,自發性腫瘤和腎水球腎病的的發生率減少,壽命延長。低代謝的生命活動,減低了有絲分裂的頻度,可使生命延長1/3。特別是老年人儲存熱量能力有限,如果攝取過量,將罹患高血脂、高血糖。

「仲夏齋戒月,三旬斷腥膻。自覺心骨爽,行起身翩翩。始知絕粒人,四體更輕便。初能脫病患,久必成神仙。」在研讀、整理、詮解辟穀經文中,我們會情不自禁地佩服道門中人對長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態度以及另闢蹊徑的開拓精神,而且,辟穀中慎食、節食的養生理念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值得今人取資的地方。

關注道緣,從這裡遇見你的信仰!



推薦閱讀:

辟穀養生的十八種調理作用
辟穀總結:初學辟穀者都會面臨的幾個問題
『桃源·養生』辟穀是五臟修鍊
總結辟穀後的10條壞處?條條驚人啊
「辟穀」等於變相自殘!為什麼減肥一定要吃好?

TAG:養生 | 道教 | 辟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