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以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作為春秋和戰國時期的分界線?

因為: 第一,三家分晉,田氏代姜,標著著禮樂制度的顛覆。周王朝以禮治天下,制定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如諸侯只能由諸侯的兒子繼承,大夫由大夫的兒子繼承。公元前481年,齊國大夫田常殺死國君齊簡公,取得齊國大權,天下無人來管。所以晉國的「篡臣賊子」們在奪取晉國權利的道路上越來越肆無忌憚,終於由六卿分權逐漸演化為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卿滅智氏瓜分其地,三分國權。晉國國君名存實亡,以至於公元前403年韓趙魏終於取得周天子的承認,立為諸侯而各其國。田氏也終於於公元前386年得周天子承認,立為諸侯,沿用齊國國號。三家分晉,田氏代姜不尊禮樂制度,打破了禮樂規則。從此諸侯各國不再遵守制度,恃強凌弱,相互兼并,戰火紛爭。第二,周天子因承認了三家分晉,田氏代姜的既成事實,威信掃地,失去了號召力,由天子變成了小小的諸侯王。周天子封趙韓魏田四家為諸侯王,從此諸侯不再聽周王室號令,周王室只管轄著國都周圍的幾塊封地,並隨時受強國的威脅瓜分。第三,標誌著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台,推動了封建制度的確立。大夫取代了諸侯王,為了擴充實力,各國國君不得不改革政治經濟制度,來緩解階級矛盾,增強國力,慢慢向封建社會過渡。第四,霸權政治結束,戰火紛爭開始!春秋時代,各諸侯國無非是想稱霸一方,但還要遵守規則,受周王朝的約束。三家分晉,田氏代姜之後,春秋五霸之一的晉國滅亡了,戰國七雄中的韓、趙、魏三國產生了,各諸侯國失去了約束,他們想的不再是稱霸一方,而是代周而立,因此大國兼并小國,許多小諸侯國都被吞併了,大國之間相互征戰,最終走向統一。第五,《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481年正好是田齊代姜齊的那一年,因此,將《春秋》所記載的歷史叫做春秋,以《春秋》記載的歷史結束為分界線,後面的叫戰國。
推薦閱讀:

被測日辰也可作為參考
作為一個好男人必須學會的幾個小技巧
[簡訊] 一些語句,作為聊資讓她感覺你很了解她!
作為一個理性派,為什麼我信星座
善用這些鑽石法則,孩子將來更有作為

TAG:戰國時期 | 和田 | 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