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甄士隱與林如海:好人沒好報,我們還要不要做好人?

  按  甄士隱慷慨資助賈雨村進京赴考,賈雨村遇到甄士隱被拐子賣掉的女兒,卻坐視不救;林如海熱心把賈雨村託付於內兄賈政,賈雨村卻為了攀附賈赦,不惜製造冤案,害得石獃子家破人亡。這不由讓讀者心中糾結:好人沒好報,我們還要不要做好人?本文就是談論這個話題,歡迎讀者朋友發表意見。

  一  紅樓夢中有兩個大大的好人,一個是甄士隱,一個是林如海。  甄士隱,書中說他「家中雖不甚富貴,然本地也推他為望族了。」跟賈府那樣的大富大貴之家相比,甄家也就算中產階層。這個「家中不甚富貴」的甄士隱,卻慷慨贈給一個無親無故的窮書生賈雨村五十兩銀子兩套冬衣,資助他到京赴考。  「五十兩銀子」是什麼概念?三十九回,劉姥姥聽說賈府的太太小姐們一頓螃蟹宴花去二十多兩銀子,驚訝道:「這一頓的錢,夠我們莊家人過一年的了。」五十兩銀子夠一戶京郊人家過兩年,這可是不小一筆錢,怎麼也得相當於今天十萬八萬的吧。

  何況甄士隱於五十兩子之外,還給賈雨村準備了兩套冬衣。兩套冬衣值不了多少錢,但是這個細節很感人。甄士隱給賈雨村贈銀時是中秋佳節,會試明年春天才舉行,賈雨村要在京城裡熬過一個漫漫冬天,過去成衣業不發達,人們穿的衣服,尤其是家常棉衣,大都靠親眷們縫製,賈雨村孤身入京,人生地不熟,天寒風驟起,他上哪弄棉衣去?凍病了,也沒人照顧他。所以,甄士隱贈銀時天氣尚暖,他卻給賈雨村預備了冬衣,還怕賈雨村一套冬衣沒得替換,給他準備了兩套冬衣。  賈雨村拿著甄士隱贈的銀子進京,一舉考中進士,從此踏上仕途,不幾年做到知府。只是做了不到兩年知府就被革了職。他安頓好家屬,到全國各地漫遊,游著游著沒了盤費,去鹽政林如海家做了家庭教師。過了一年多,他聽說朝廷起複革職官員,心中又喜又憂,喜的是有機會,憂的是沒門路,去跟林如海商量。林如海說,算你小子走運,我給你安排好了。  林如海沒這麼說。他的語氣真誠而謙虛:  「弟已預為籌畫至此,已修下薦書一封,轉託內兄,務為周旋協佐,方可少盡弟之鄙誠。即有所費用之例,弟於內兄信中已註明白,亦不勞尊兄多慮矣。」  原來,林如海得知朝廷新政策,已經給賈雨村寫好推薦信,他還想到賈雨村孤身在外,身上沒錢,打點人情的花費都給賈雨村準備好了。路費也不用賈雨村出,賈府派船來接林黛玉進京,賈雨村就跟著去了。賈雨村把信交給林如海的內兄賈政,就沒事了。賈政上下奔波,甚至動用妻子家族的關係,幫賈雨村辦好手續。賈雨村官復原職,又做上了知府。

  賈雨村的運氣真是好得沒法說,這要去買彩票,頭獎穩穩的。  受人點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甄士隱和林如海對賈雨村有天高地厚之恩,賈雨村是怎麼報答他倆的呢?  賈雨村拿著甄士隱贈的銀子進京,像一棵芝麻開了花,一路凱歌。甄士隱家卻厄運連連,女兒丟了,家產燒盡,夫婦二人流落岳父家。甄士隱看破紅塵出了家,妻子做針線維持生計,苦盼著丈夫和女兒的消息。  賈雨村做上知府以後,在知府衙門召見甄士隱岳父,答應幫他尋找外孫女的下落。上天彷彿特意給他一個機會似的,他官復原職,遇到的第一個案子就與甄士隱之女有關。原來甄士隱之女英蓮被拐子拐了去,養大了,賣給別人做姬妾,兩個買家搶奪,打出人命,苦主到衙門告狀,審理案件的官員正是賈雨村。

  按說,賈雨村不該喜出望外?趕快給甄士隱娘子捎信去,花錢贖出甄英蓮,送她回家與母親團聚?  賈雨村沒這麼做。那個奪走英蓮的惡霸薛蟠家的勢力太大,他舅舅王子騰是京營節度使,姨夫賈政是工部員外郎,別的權貴親戚還有一大把。賈雨村得罪了他,輕則丟官,重則丟命。賈雨村哪個也不想丟,於是,他把良心丟進風裡,眼看著英蓮母女天隔一方,永不相見,他裝聾作啞,一聲不吭。  林如海,賈雨村倒是報答了。  奪走英蓮的惡霸薛蟠是林如海內兄賈政的妻甥,本來,薛蟠既要賠錢,又要坐牢,賈雨村循私舞弊,放跑薛蟠,只讓薛家賠了筆錢。賈政夫妻聽到判決結果,一顆心放到肚子里。賈雨村報答了賈政,即相當於報答了林如海。  可是,林如海希望這樣的報答嗎?  何況賈雨村為了攀附賈政之兄賈赦,竟然誣陷石獃子拖欠官銀,抄了石獃子的家。從脂批來看,正是這個案子,為賈府以後抄家埋下了伏筆。很可能這個案子讓賈府的政敵得知,他們大做文章,由外及內,把賈府扳倒。

  兩個恩人,哪個也沒有從賈雨村那裡獲益。  二  近年,媒體上經常爆出扶老人反被老人訛的新聞,以至於現在「扶老人」成了一個自帶黑色屬性的詞語。  媒體沙作時,我跟我女兒討論過這個話題。  我說,看到老人摔倒,還是要扶的。這首先是,每個人都有年老體衰的那一天,現在十七十八,終有一天,會七十八十,腿腳不靈便,摔倒爬不起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無論何時都是一種美德。其次是,扶老人反被老人訛的事例並不多,媒體上報道,恰是不多見,如果每個扶老人的都被老人訛,反而不是新聞了。  但是,這給我們提了個醒,不是好心都有好報。  我們扶老人的時候,要考慮到可能存在的風險,最好有路人或錄像做證,如果老人情況嚴重,可以叫救護車或報警。如果不幸被缺德老人訛上了,就要積極尋找證據,一般情況下,是能夠給自己洗刷冤屈的。  也會有特殊情況,無論如何,都無法證明自己清白。這時,也不要哭得死去活來,自此對別人失去信任,哭喊著再也不做好人。  「好心」與「好報」並不一一對等。就像「做生意」與「賺錢」不一一對等。只是,好人有好報的機率遠大於做生意賺錢的機率,人們常常忘記了其中的風險。  事實上,做好人也是有風險的。  對於無法規避的風險,不如淡然接受,畢竟沒人逼你做好事,你做事是因為——這件事不做,你的良心會受譴責。  吃飯都有可能被噎著呢,我們不照樣吃飯?  三  回頭說甄士隱和林如海。  甄士隱資助賈雨村並不是一時頭腦發熱,他的資助行為是比較理性的。賈雨村在他隔壁的小廟住了三年,兩人經常聊天,賈雨村賣字作文為生,寫的字,作的文,甄士隱都見過。甄士隱對賈雨村有比較足夠的了解,知道以賈雨村之才學,考個進士有把握。五十兩銀子雖說是不小數目,甄家拿出這筆錢也不難,為何不破費一筆,幫助一個大好青年實現他的人生願望呢?

  賈雨村考中進士以後,不是沒想報答甄士隱。他送給了甄士隱娘子一些銀物,還答應幫助尋找英蓮的下落。他許諾時,是真誠的。  只是,命運陰差陽錯,用一種極端方式考驗他,讓英蓮落在了一個家族勢力盤根錯節,並且與他的另一個恩人有親戚關係的人手裡。  賈雨村的內心是掙扎過的,某一刻,他或許有過想法:豁出這個官兒不做了,也要告訴甄士隱娘子英蓮的下落。轉而又想,告訴甄士隱娘子有什麼用?她也沒能力把女兒從薛家奪回來。我幫她?我也沒能力啊!再說我豁出官兒不做,命不要,幫甄家把英蓮奪回去,又怎樣呢,一個女孩兒被人拐出去七八年,先後賣了兩戶人家,沒人相信她是清白女兒了,英蓮就是回到母親身邊,也不好嫁人,還不如在薛家做個小妾呢,吃香喝辣,多好。這樣一想,心中的負罪感就輕了。  再後來他沒了良心,一點負罪感也沒了。  林如海,在賈雨村離開後不久就病逝了,女兒林黛玉自有賈府的人照顧。賈雨村要報答,只能報答賈政。

  賈政這個人,人品端方,生活儉樸,兒子腳上穿了雙精緻鞋子,他就不滿意,認為鞋子實用就好,為什麼要弄那麼多花樣,虛耗人力,作踐綾羅。  賈政的不幸在於,他家族親眷太多,他人品端方,別人可不端方。  他的妻子有個頭腦簡單行為莽撞的外甥薛蟠,跟人打架,不溜神就把人家打死。  他有個性情冷漠執拗的哥哥賈赦,看上眼的東西,不論是人是物,非弄到手不哥。  他有個行為舉止沒下限的堂侄賈珍,通姦兒媳,曖昧姨妹,酒肉朋友一大堆。  這些人,他都沒辦法約束。  賈雨村的不幸正好相反,賈雨村家族人煙凋零,一無所靠,他為了在官場立住腳,不得不依附於權貴豪門。一個人像藤蘿依附於大樹一樣依附於別人,他怎麼可能有骨氣?沒了骨氣,他怎麼會有良心?沒了良心,他還談什麼知恩回報?

  甄士隱與林如海好心沒好報,在於他倆的資助對象賈雨村處在一個扭曲環境中,這個扭曲環境把他本性中惡的一面放大,終至天良盡喪。
推薦閱讀:

好人往往嘴賤,壞人往往嘴甜!
成功在於有好人脈
你別緊張,我又不是什麼好人!
鄭板橋的困惑:好人為什麼沒好報?
反對好人主義 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TAG:好人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