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別再讓童年的傷,在你心裡停留一輩子

內在傷痛,像手上遲遲未癒合的傷口。你用繃帶,層層包覆。想偽裝、防護。但每當有人觸碰,心就再一次經歷痛楚。——Lise Bourbeau

僵硬的身體,發出求救訊號1、兩周前,先生和我,借著上海、杭州工作坊的間歇,帶著我的父母去旅行——一路上都還好,大家相處愉快。可是,我慢慢覺察到——自己有好幾次,看到先生做的事情,不「符合」我父母的行事風格。我會忍不住提醒他:不要「亂花錢」,不要「磨蹭」,不要點太多菜……生怕他一不留神,惹他們生氣。提心弔膽之下,終於,我的身體也開始變得「僵硬」。這個「僵硬」,讓我當下警覺——老天,作為幾乎天天覺察自己、療愈別人的故事療愈師,我的內在小孩,居然還是這麼害怕惹父母生氣,害怕被責罵。於是,我停下來,閉上眼睛,告訴心裡的「她」:「我的先生,不是由我們的父母養大的,所以,他有權利按他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如果父母失望了,那也是他們自己的事。不要為了『照顧』父母的感受,而『壓迫』老公。這是界限。」我的內在小孩,經過今年九月那次激烈的情緒衝撞,「她」大約也懂得了一些,慢慢放鬆下來。於是,我的身體也「松」了下來。這個故事,現在回想,都讓我感慨良久——療愈了這麼久,我的內在小孩,居然還殘留「看父母臉色過日子」的模式。(當然,我對此的覺察力也在提升)2、記得早在十月份,就聽到我的一位學生在感慨——每當想到過年回家,要面對父母的各種「叨叨叨」,就莫名緊張。「哇,你這擔心也來得太早了吧。」我驚訝。話雖然這麼說,可是我知道她的「緊張」,不是無緣由的。我也知道,會被「叨叨叨」包圍,搞得驚慌失措、垂頭喪氣或暴怒的,一定也不是她一個人。那麼,春節前,讓我們再來創造一場,以「療愈內在小孩」為主題的,喚醒你內在的女神能量的,三天深度療愈工作坊吧。別讓童年的「傷」,一傷一輩子。

有中國特色的「叨叨叨」1、「你今年收入多少啊?你看人家那誰誰誰都買房買車了……」「你二姑也說你能考上公務員……」「你表妹都結婚了,你怎麼還不抓緊啊,別挑了,再挑年紀更大,更沒人要……」「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和你爸離婚了……」「你們打算什麼時候要孩子(或二胎)啊,年紀不小了……」「你可得孝順你父母啊,他們為了你犧牲太多了……」「別瞎折騰了,湊合過吧……」「女孩家的,別拼事業了,找個好男人嫁了是正經……或是:你一個男人沒事業沒房,誰家的姑娘能看上你……」「心理學(或心靈成長),有病的人才去學那個呢……」我們的父母,以及七大姑、八大姨,圍繞著把頭埋得越來越低、逐漸低到塵埃里的,那個自己。接下來,你要麼被打擊得生不如死,要麼忍無可忍、拂袖而去……2、這樣的春節即景,這樣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你也並不陌生吧。這些評判,並不因你已經努力把自己奮鬥到某個階層,又或是落魄到什麼地步,而會發生改變。也就是說,無論你對自己的生活是否滿意,看在他們的眼裡,只要不符合他們的三觀,他們就永遠能找出「滅」了你的理由。無意識而熱衷於評判的人,總能找到一切機會來評判。「挑錯文化」,大概也算是我們國民性里的一種根深蒂固。那一聲聲「叨叨叨」,如同那「小李飛刀」。每一刀,都戳中我們內心的那個內在小孩:「你不夠好」,「你不夠好」,「你還是不夠好」……2015這一年,我在「女神的花園」,款待了形形色色的女性駕臨。有些人,真的是那種、若我在外面的世界見到她,也忍不住想要「仰視」的,然而,這並沒有什麼「用」。三句話之後,她們心裏面的痛,一樣會伴隨著「情傷」洶湧而來,然後直指童年那些不被接納、不斷被挑剔、一直被嫌棄的傷痛。別讓童年的「傷」,一傷一輩子。埋藏在情緒背後1、聽著評判長大的我們,心裡都藏著一個,害怕父母不喜歡自己的內在小孩,想要被父母看見、欣賞、接納的內在小孩,想被無條件接納生命價值的內在小孩。內在小孩,TA藏得如此之深,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TA的存在。然而,TA不斷用「情緒」的方式,表達TA的存在:為什麼又評判我,把我和別人比較,我生氣了!為什麼還不接納我,我不斷在討好你們了,我很委屈!求你們「看見」我的存在,我感覺很無力!你們不能給我愛,我要把自己封閉起來!請讓我做自己,我要窒息了!每一種情緒的背後,都藏著一個,卡在過去某個事件里的內在小孩。那些事情,發生在童年,甚至更久遠的過去世。伴隨著靈魂的輪迴,類似事件或模式,不斷在重複出現,直至我們真的學會有關於靈魂的功課,它才會終止。2、我聽說,對於「要不要療愈內在小孩」,許多老師有不同看法,尤其一些研習宗教的老師,會避而不談。可是,我知道:有些事情,需要在誠實面對自己的前提下,才是可以對其加以評論的。像「內在小孩到底存在與否」,只要你輕輕閉上眼睛,往心裏面看一眼,就知道TA在不在那裡了。只有用心去感受,才會知道;單單用頭腦,是感受不到的。而且療愈內在小孩的工作,並非軟弱者的無病呻吟。恰恰相反,只有勇敢接近了自己的心的人,才有機會看到內在小孩的存在。我聽到過很多這樣的評價,「明明事情早就過去了,你又沒有怎樣,幹嘛一直緊抓著不放?」。可是啊,人的感受,只有TA自己清楚,誰都無法替代TA,去決定到底痛還是不痛。如果TA說痛,那一定就是痛的。痛感,與事件本身並無多大關聯。一切,來自於我們的心。別讓童年的「傷」,一傷一輩子。

認識你的內在小孩1、為呵護個案隱私,以下人物皆為化名。薔薇,兒時被父母送回老家,以便接受先進的教育。但是,童年就要獨自面對與父母分離的痛,卻讓她一直以為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所以媽媽不要她了」。長大後,她的內心很沒有安全感,總有一種不被愛的孤單相隨,即使在她結婚生子後,內心也總是覺得孤獨。藉由這位內在小孩,她今生要學習的功課是:重建對人的信任,以及愛自己和支持自己。小婷,因為家裡姐妹眾多,而被過繼給親戚撫養。內心感受到巨大遺棄感的她,從小就要努力去掩蓋自己的身世,很怕被旁人發現。而且,族中長輩曾經說她的八字顯示,她的命不好,會克父母,害父母身體不好。長大後的她,在人群中總是擔驚受怕,很擔心會惹周圍的人不高興,害怕被評判。透過這個內在小孩,她今生要學習的功課是:信任自己的生命,信任自己的珍貴。雨兒,有一對非常嚴苛的父母,從小對她的學習成績看得無比重要。在父母眼中,一個孩子只要學習好,其他的事情什麼都不需要考慮。雨兒所有的業餘愛好都被剝奪,甚至連寫日記,都不被允許,日記本被媽媽撕碎。她說在父母眼中,她就是個學習機器,根本不是一個人。她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把成績搞好,讓父母覺得臉上有光。長大後的她,對於工作、對於人際交往,都有很多恐懼,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做什麼。這個內在小孩的存在,是要令她學習:如何透過「限制」「控制」,長出自己的力量;以及,不再為了獲得父母的愛,而放棄自己的生命。菲菲,生在一個極度重男輕女的大家庭里,母親因為自己沒有生齣兒子,而覺得在妯娌間抬不起頭來,於是對菲菲多有抱怨,抱怨她不是兒子、不能傳宗接代、不能為他們養老送終……菲菲對於自己的生命,難以找到價值感,從小到大都活得非常卑微。菲菲,今生要療愈的是:內在小孩,對於身為女性的限制性信念。文穎,曾經受到熟人的性騷擾,對自己的身體和男性,有很深的厭惡感,卻又極度渴望愛,不斷在禁忌的親密關係里尋找安慰。少女時代,她在完全懵懂的狀態下懷孕,被母親逼著自殺去自證清白……怡然,生長在一個充滿暴力的家庭,從小目睹父親毆打母親,她經常被嚇到躲進大衣櫃里。孟琴,則在母親的毆打和辱罵聲中長大,耳朵里充斥著「笨豬」「傻逼」「沒用的東西」的罵聲。徐徐,童年驟然喪父,一夕之間從父親手心裡的小公主,跌落到痛苦的深淵,不再相信自己能夠幸福,患得患失。霧娜,掙扎在父親出軌、母親的眼淚中,感覺自己被拋棄了,她怨恨父親的「背叛」,也怨恨母親的「懦弱」,她不相信婚姻。……2、這樣的真實生命故事,我可以講幾百個。如果不是親眼看見、親耳聽到,她們或哽咽或號啕著,講出這些生命里最痛最痛的記憶,我真的不敢相信,眼前這些鮮活、珍貴的生命,曾經在童年時代,經歷過心靈的「煉獄」。所有發生在過去的痛苦經歷,都會在我們的內在,留下傷痕。因為那個傷太痛太痛了,當時的那個小孩子,只能選擇麻木自己的感受,或是逼迫自己遺忘。於是,曾經的自己,就被一層一層埋藏到內心深處,成為我們的內在小孩。Lise Bourbeau,在她的著作《五種傷,五種假面》中寫道:「內在傷痛,像手上遲遲未癒合的傷口。你用繃帶層層包覆,想偽裝、防護。但每當有人觸碰,心就再一次經歷痛楚。」所以,無論是面對外面那些叨叨叨的聲音,還是在關係中一再遇到類似的境遇,我們的內在小孩,總是會一次又一次,被戳到很痛很痛。就這樣,童年的創傷記憶,不斷被「投射」到現實中。別讓童年的「傷」,一傷一輩子。

撫養自己,再長大一次1、一位覺悟大師說,每個人的一生,都要出生兩次。一次,是從父母那裡出生。一次,是從自己的心靈出生。第一次出生,是身體的這個「我」。第二次出生,則是作為內在小孩的「我」,重新被撫養長大。2、2010年的夏夜,我第一次遇見我的內在小孩。面對著一段看起來奄奄一息的愛情,一顆絕望得不能呼吸的心,以及不敢設想的以後,鑄成沉重的鉛塊,堆在我的胃裡,翻滾然後墜落。我對自己喊話:沒關係,誰不會遇見失戀,你要堅強。可我的心,卻像被揉搓成團的宣紙,柔弱到似乎再也無法展平。朋友欣,深深看進我的眼睛,問,「你怎麼了?」我強作歡顏:「沒事啊,我很好」。我怎麼能夠告訴她,在來程的地鐵上,我偷偷把臉埋在臂彎里,任淚落盡,才敢抬眼面對世界。我怎麼能夠告訴她,我絞盡腦汁想留住那個男人。如同宿命般,他吸引了我整個靈魂,不顧巨大的年齡差距走到一起。然而,遇到外界一點風吹草動,他立刻要丟下我這塊燙手的火炭。我該怎麼辦?我怎麼能夠告訴她,我的心碎了碎了碎了。我的心真的碎了。她注視我:「寶貝,你的內在小孩在哭呢。」瞬間,情緒爆破按鈕被按下,我再也綳不住,開始嚎啕大哭。周圍人不斷勸慰,「失戀有什麼了不起的」「沒事,再找一個比他好的」……我根本聽不進去,你們不懂我。我真的心好痛,像海洋一樣無垠的悲傷,都化作眼淚。欣說:「你要學會跟你的內在小孩說話,去表達你的愛,給TA安全感。把你的左手放在肚臍之下的丹田,把右手放在心臟的位置,用這樣的姿勢,去擁抱你的內在小孩,然後對著TA溫柔地說話。當你醒來後、睡覺前、覺得有情緒的時候,就這樣去連結你的內在小孩。」那天晚上,我回到家,躺在床上,絕望地擁抱著我的內在小孩。我說:「寶貝,我在這裡,我和你在一起,我願意看見你,我願意愛你。我再也不會拋棄你了,我會永遠陪著你,我會24小時陪伴你,不離不棄。」「不離不棄」四個字,一說出口,我就聽到TA用受傷小獸一般的哀嚎,從內心深處,狠狠地哭出聲來。這一哭,兩個小時沒有停過。我真的不知道,原來TA有這麼多悲傷,這麼多委屈,會這樣害怕被丟下。TA藏在孤單、黑暗的角落裡,那麼多年,卑微地等待一個人來愛TA。想要的就是「不離不棄」,對嗎?才8個月大,就被送到託兒所,一歲多,又被送去奶奶家……對於拋棄和分離,我早早就感受過那其中的絕望了。第二天的早上,我從睡夢中,睜開哭腫的眼睛,再次左手丹田、右手心臟地擁抱TA,無法抑制的傷痛,再次噴涌而出。「我陪著你。我再也不會讓你一個人。我跟你在一起,生生世世,不離不棄,24小時都陪著你。」從那時候起,五年了,我都陪著TA。那個孤單的,一絕望就想要切斷愛的聯結的內在小孩。那個沒什麼自信,總覺得自己很差勁、平凡的內在小孩。那個善良到,不敢說不、不敢拒絕的內在小孩。我抱起她,再未放下。別讓童年的「傷」,一傷一輩子。

療愈內在小孩,創造萬般可能欣教我的這個方法,我每天每天都在繼續用,也不斷分享給更多人。抱起自己的內在小孩,把自己養大。不要再讓你內心深處的那個自己,孤伶伶地在那裡,等待一個人來愛TA了。請你,成為那個你一直在等待的人吧。像深入古堡、拯救公主的王子,像誓死保衛蘇哥哥的飛流,像你渴望的父母、愛人那樣,來好好愛自己吧。別再讓童年的傷,在你心裡停留一輩子。療愈內在小孩,讓TA感受到愛,感受到陪伴,感受並創造生命的萬般可能吧。讓傷痛,變成神可以把光照進你靈魂的縫隙。讓傷痛,變成我們學會在人間行慈悲的劇本。讓傷痛,終於可以開出生命那朵最美麗的花。別讓童年的「傷」,一傷一輩子。內容來源於微信公眾號:女神的花園,微信號 thegardenofgoddess。編輯:高今頤
推薦閱讀:

一個人其實永遠也走不出他的童年
(3)張愛玲的童年生活:可憐之人必有可厭之處
那兒時的記憶啊
童年創傷
有哪些味道是你「童年的味道」?

TAG: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