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學體制內轉體制外什麼時間節點最完美?如何操作才最溜?

孩子上學體制內轉體制外什麼時間節點最完美?如何操作才最溜?

暑假到了,家長們紛紛按奈不住躁動的錢包準備給孩子瘋狂報補習班了。

走體制內教育路線的家長通常都很明確孩子需要報什麼補習班,應該報什麼補習班;

但對於準備讓孩子從體制內走向體制外教育的家長來說,

「要不要報班?」

「為什麼要報班?」

「報什麼班?」

成為困擾他們的三大靈魂終極拷問。

儘管「從體制內教育路線,轉體制外教育路線」是個比較小眾的話題需求量也比較小,但只要讀者們有需求口袋君就會盡量滿足;當然也能給一些暫時還搖擺不定的家長們一點小建議、小啟發。

接下來的文章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什麼」,大家常說的體制外教育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體制內教育和體制外教育有什麼區別?

第二個部分:「為什麼」,如果決定從「體制內」轉「體制外」在什麼時間節點轉是比較合適的,為什麼合適?

第三個部分,「怎麼做」,決定轉「體制外路線」後,應該如何準備、如何規劃?

第一部分

是什麼?

常聽大家在說「體制外教育」;有人說,就是素質教育、個性化教育;有人說,就是不高考,走「國際路線」以後出國讀書的;也有人說,體制內教育孩子壓力太大,體制外輕鬆……這些說法到底對不對、準不準確呢?

口袋君利用「體制內教育」與「體制外教育」做對比,讓大家有個更直觀、清晰的概念。

體制內教育

體制內教育,又被稱為「應試教育」,就像前面有人說的「要參加高考的那種」;這就要求學生通過「題海戰術」、「刷題」等方式,高強度、反覆的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深化知識技能。也得益於這樣的訓練使得學生的基礎教育知識非常紮實。學生在學業上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就意味著花費在興趣愛好上的時間可能會減少,甚至被暫時擱置。

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學生在經歷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考試之後,以中考和高考為導向,取得高分為目的,唯有通過這樣的考試訓練才能與其他學生競爭數量較少的優質教學資源,從而躋身985、211名校之列。

教學模式上以老師主導教學,學生接受為主;特別在高中階段,許多學生容易因為壓力過大產生厭學情緒;學生比較缺乏想像力、創造力、自我思考的意識和批判性思維。學校也相對不那麼注重學生個體特色的發展。對學科能力的要求上,主要追求學習的深度;同時對學生英語水平的要求主要停留在會考試即可。

體制外教育

體制外教育,也被稱為「素質教育」,成績是利用等級劃分的,學生只要達到一定區間即可,不存在「1分差千人」的情況。素質教育雖然不要求學生在學業上取得很高的成績,但要求學生髮展自己的特長以及興趣愛好,要能兼顧學業和愛好。看重對學生邏輯思維、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志在打造社會需要的全方位人才。以大學錄取標準為導向,學生通過科學全面的自我提升方式,進入理想的學校;因為理想學校可以是世界範圍內的,可選擇性也更豐富一些。但若因此下定義說,走體制外路線就比體制內輕鬆,那是絕對錯誤的;不管什麼路線,想進入理想院校都絕非易事。

教學模式上以學生為主導,老師給予啟發;但學科基礎可能因此不夠紮實。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必須充分利用主觀能動性去思考和探究,與他人合作,在小組中表達自己的觀點;當然這對學生的創造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會有極大的提高。凡事都沒有標準答案的原則,也對學生培養批判性思維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在學科能力要求上,追求知識的廣度而非深度,課程內容也更豐富。因課程為全英文教學,教材也都是全英的,因此對英語能力的要求很高

第二部分

為什麼?

如果孩子還小目前還處於「體制內路線」,但是將來決定讓孩子走「體制外教育路線」,那什麼時候轉軌最合適

美國有句名言這樣說:College Starts in Kindergarten.(贏在起跑線),所以應該從大學倒推高中、初中、小學和幼兒園,應該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口袋君先跟大家分享幾個數據。

將來大學時留學美國,如果要申請到全美排名前10的學校,托福語言成績(滿分120分)要達到110分以上,新SAT美國高考成績(滿分1600分)要達到1520分以上;

如果申請前30的學校,托福成績要達到105分以上,新SAT達到1460分以上;

如果申請前50的學校,托福成績至少要95分以上,新SAT成績也要1400分以上。

將來大學時留學英國,G5(英國5所超級精英院校)中牛津和劍橋大學要求學生的A-Level(英國高考)成績達到A+,A+,A+A+,A+,A,雅思語言成績均分要7-7.5分,單項不低於7分(單項滿分9分);

其他G5學校:倫敦大學學院、帝國理工學院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A-Level都要求至少A,A,B以上的成績,雅思成績均分不低於6.5分,個別專業對學術和語言成績會有更高的要求。

現在越來越多家庭傾向於低齡留學,如果要申請海外頂尖高中,托福成績至少要達到105-110分,甚至是110分以上;比較好的海外高中托福成績也要達到80-90分左右

申請頂尖的美國初中或英國初中,托福成績都要達到70-80分;小托福成績要達到820分以上(滿分900分)。

從數據就可以看出,頂尖名校對孩子的成績要求都非常高,不光是學術成績還有語言成績;能達到這個成績的孩子至少在英文水平上已經可以談得上是出色了。這就意味著:想要讀名校,英語這關是必須要過的,不僅要過還得要出色,否則免談。

許多家長會在孩子學習階段的重要時間節點來考慮轉軌,比如: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時候。

有些家長認為,越小的孩子,語言學習的能力就會越強,適應能力也會越強;孩子越大,由於受母語思維定式的影響,反而不利於學習其他語言。

也有家長認為,孩子讀小學時候家長也還沒有考慮好將來走什麼路線,而且基礎教育異常重要,一定要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體制內教育更能滿足需求。

還有些家長認為,既然以後要出國讀書,那初升高的時候再走體制外路線就好了,反正兩種路線主要區別也是在高中,一個讀高考課程,一個讀國外課程

為此口袋君請教了一些業內專家、牛娃家長,綜合各方觀點考慮之後告訴大家:最佳轉軌時間應該是在孩子小升初的時候。

雖然每個家庭情況不同要依自己而定,但這個時間節點一般來說比較適合大多數中國家庭。理由呢,請聽口袋君細細道來。

如前面所說,年紀越小就越容易適應國際化教育,英文的用法和口音也會更地道。但有很多家庭在孩子小學時候還搖擺不定是否接受國際化教育,在給各家庭充分的時間考慮後以及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小升初轉軌是最合適的。

目前上海絕大多數的雙語學校都是採用「雙軌融合制」的課程設置,國內課程加國際課程並行,即九年義務教育內上海教委規定必須開設的二期課改課程,加一套國際課程。開設中外兩套課程的好處在於,學生能接觸到更豐富的知識;以及國際課程的補充,很好的填補了國內課程在培養學生探究能力上面的空缺。

雙語學校還會開設豐富的興趣愛好選修課程,如體育類的高爾夫、擊劍、芭蕾舞等;文學類的戲劇、演講課程;還有現在非常熱門的STEM課程。不要小看這些選修課程,它們對孩子的學習和發展都有極大的好處。有些學校要求學生每學期都要更換選修課,其實是希望學生能嘗試各種不同的領域,從而選出自己喜歡的課程

比如有的孩子對機器人比較有興趣,學校開設了STEM課程,他就可以在這方面充分發揮才能,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不是空想出來的,是試出來、體驗出來的,假如學校提供了豐富的選擇,是不是更有利於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呢?

經常聽到家長們之間互相抱怨自家孩子「做事三分鐘熱度」,「學習提不起幹勁」,「不愛學習就貪玩」。真的是因為「知識難度太大」,或者「學習太枯燥」的原因嗎?其實不然,歸根結底是因為孩子的眼界不夠

古人早已教導我們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因為孩子沒有見過世面,眼界不夠開闊,挖掘不出知識內在有趣的部分和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無法激發自己的求知慾

帶孩子在博物館、美術館中穿梭,看著琳琅滿目的精美藝術品,向孩子解讀每幅作品中「黃金分割理論」的體現,告訴孩子知識之間的關聯性,他就會從心底深深的感嘆到「原來知識還能這樣學!

知識不僅存在於書本,還存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當孩子發現,想擁有更好的生活,就必須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時候你無需多說,孩子自會加倍努力。

在雙語學校中總是會提供這類活動讓孩子擴展眼界,同時培養和保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避免「填鴨式」和打壓式的學習方式,但這是絕大多數體制內學校無法提供的。畢竟對於有些體制內學校而言,提高分數比擴展眼界重要的多;但卻忽略了「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繫。

說回到學科知識上面來,眾所周知,雙語學校課堂除了語文課,其他都以全英文教學為主。全英文教學什麼概念?課本,教材,老師授課語言都是英文;這就不同於體制內學校僅僅要求孩子會考試而已了,而是要提高孩子運用英文的綜合能力。如果孩子沒有儘早接觸、適應這樣的英文教學環境,很難在一進入雙語高中或海外大學時,一邊既要面臨語言挑戰,另一邊又要面臨學科難度雙重挑戰的情況下應對自如。

好的雙語學校能很好的對接海外的高中、大學;因為從課程設置、課程理念、課程體系、授課方式和學習方法基本都和海外高中、大學別無二致。

分享一個案例,經驗分享者從小學到高中一直在體制內學校就讀,本科時候申請上了美國Top30名校,但發現自己輸在了起點。原因在於,讀大學之前沒有接觸、適應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和同學合作一個項目,其他同學得心應手,而對作者來說,就是全新的知識,還得反覆斟酌、學習、試錯,一方面效率低,另一方面在合作中顯得很被動。

所以如果孩子在初中時候已經適應了這樣的學習方法,在將來的學習中就會事半功倍,讓孩子更早適應中西文化,做到真正中西結合

第三部分

怎麼做?

接下來就到了最關鍵的方法論——怎麼做、如何做?

首先,家長一定要對孩子有清晰明確的認識;其次,選擇什麼樣的教育路線要與孩子達成共識。比如:你家孩子的性格特點不適合走國際教育路線;或者孩子願不願意出國等情況。畢竟是孩子要讀書,選擇什麼樣的教育路線也應該由他自己決定;否則,即使家長把路線規劃得多麼完美,孩子不配合甚至抵觸,一切都白搭。

雙語學校在小升初考試中一般會著重考察數學和英語這兩個學科。關於如何準備,口袋君可以給大家提供一個「萬變不離其宗」的基本思路。

英語考試

英語,要考察孩子在:聽、說、讀、寫,方方面面的綜合能力。基本的英語交流無障礙是必須保證的,其次還要考察孩子學術英語的能力。

閱讀考察孩子的辭彙量總結歸納和信息提取的能力。聽力則考察孩子對重點信息的抓取能力。還有英語試卷中的寫作題,就是很考驗孩子英文綜合素養的題型。寫作,老師從遣詞造句不僅可以看出孩子的辭彙量水平,英文語法水平還有是否掌握使用長難句表達的水平;從敘事方法、思路布局可以看出孩子行文邏輯,推斷是不是個有條理,論證有理有據的人。

在面談交流時,孩子的回答是否地道,回答有沒有深度,是不是具有批判性精神;甚至有沒有禮貌,回答問題時是鎮定自信還是緊張靦腆,跟考官有沒有眼神交流等等,都是對孩子的綜合表現的全面考察。

數學考試

說完英語再說數學,無論在什麼年齡段都流傳著「得數學者得天下」的金句。雙語學校小升初的數學考試,不會像奧數那樣難,出各種偏題、怪題;但也絕對不簡單,千萬不要掉以輕心。雙語學校的數學考試著重放在考察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說白了就是考察孩子是否能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和解決問題;考察孩子做題是不是細心,具不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所以建議孩子在考試的時候,把每個步驟寫清楚,讓閱卷考官能清晰地跟上孩子的思路;即使最後沒有算出答案數字,但思路方向是對的,老師也會基本默認這題正確。

如果已經決定讓孩子在小升初的時候轉軌,一定要密切關注孩子3年級下學期到4年級上學期的學習情況,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間節點,因為學科上英語和數學的難度陡然增加,這個時候優秀的學生和普通的學生之間就會拉開差距。

英語學科上閱讀和聽力的難度會大大增加,因此家長在這個時候要讓孩子多聽、多看、多閱讀。多聽,磨耳朵,抓重點信息;多看,培養英語思維,模仿文章的行文邏輯;多閱讀,提高辭彙量,學會歸納總結回答問題,多問為什麼,培養批判性思維

口袋君推薦一款教材——美國加州的Wonders教材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如上圖,就是這款教材。推薦的理由在於它的課程設計能很好的填補體制內課本中缺失的文學素養培養和思維模式拓展;還有雙語學校和海外名校看重的孩子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Wonders教材中每一篇文章前後都有若干個小問題讓學生回答,這就迫使孩子必須去思考分析,在文章中找答案,無形中也在培養孩子歸納總結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體制內學生轉體制外教育普遍感覺「壓力山大」的一點在於寫英文的短回答和小論文。

再分享一個案例,小A一直在體制內學校學習,小升初時以優異的成績插班考進滬上某造船廠背景的名校;但一開始學習就懵圈了,英語考試熟悉的ABCD選擇題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主觀題,回答問題和小短文;平時的作業也經常要求寫主觀題。當小A覺得學習英語特別吃力跟不上的時候,他的同學大多早已對這樣的題型覺得稀鬆平常,而且遊刃有餘、應對自如了。

所以在3年級升4年級的關鍵時期,應該加強孩子英文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試著回答主觀題;必要時候可以送到靠譜的英語培訓機構,讓老師輔導督促孩子閱讀,平穩度過這個瓶頸期。

數學方面,3年級到4年級開始從形象思維轉為想像思維。這個時候,對孩子想像力的要求就變高了,因為難度變大,很多孩子在這個時候會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這才是最要命的。因此口袋君建議,這個時候以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主要落腳點,不要一味的讓孩子刷題,要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讓他主動去思考生活中的數學。可以給孩子買一些類似《趣味數學》或者《生活中的數學》這類型的書,鼓勵孩子多問為什麼,並且與孩子一同探索數學的樂趣與奧妙。

每個家庭有各自的想法,每個孩子也有自己的發展成長軌跡,從來都不能一概而論。

沒有最好的方法,

只有最適合的方法。

更多教育方面的見解歡迎留言交流

版權歸家長口袋所有

作者: 越哥,家長口袋小編中內心柔軟的「鋼鐵直男」,專註國際教育研究。家長口袋提供最權威的升學信息,網羅真實家長的經驗智慧,直擊升學過程中存在的普遍痛點,為當代家庭提供綜合的升學服務。歡迎大家關注家長口袋(ID:jiazhangkoudai)

轉載請在後台回復「轉載」二字,並按照轉載要求來轉載,否則違者必究。

想了解2019幼升小最新信息(如面試真題、政策解讀、學校信息等): 添加口袋小助手(微信號jiazhangkoudai2018)備註:幼升小 即可!


推薦閱讀:

作為新老師開學第一節課該說些什麼可以贏得學生的喜愛?
家長與孩子的「戰爭」,家長應該這麼做!
如何評價法國作文提高了民族智商而中國作文降低了民族智商的觀點?
職場如何與別人高效溝通?
選擇默迪之後,後來的我們

TAG:體制內 | 兒童教育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