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元瓷倉現太倉

 

 

本報記者 徐志強 攝影報道2016年1月中旬,太倉市樊涇河北延溝通工程施工,開挖河道取土時發現大量瓷片堆積,經蘇州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實地踏查、勘探,判斷此處存在一個以元代中晚期龍泉窯青瓷為主要遺物的大型遺址。

  太倉樊村涇元代遺址是新發現的一處極為重要的瓷器倉儲遺存遺址。經過2016年初至2017年底近兩年的搶救性考古勘探、發掘工作,遺址發掘面積約13000平方米,出土以龍泉青瓷為主的遺物150餘噸。

  發現了目前除龍泉窯址考古之外規模最大的一處龍泉窯青瓷遺存,出土數以噸計的元代中晚期精美龍泉窯青瓷器、瓷片,數量驚人,在全國範圍稱得上獨具特色。對補充元代龍泉窯青瓷標型器和建立元代龍泉窯青瓷標本庫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此次發掘出土的數以噸計的殘瓷器,估算95%以上沒有發現使用痕迹,且部分器物燒制時所使用的墊餅等窯具尚未分離。太倉是元代新興的一個港口城市,沒有大規模的制瓷手工業的記載。大批量、同一窯口、未使用過的瓷器在當時彙集於此的唯一目的即是作為商品販賣,推測其主要為外銷瓷器,同時兼顧內銷。遺址所發現的殘瓷器應當為其在運輸、轉運過程中的損耗品。

  考古發掘出土的瓷器器形紋樣與20世紀70年代韓國新安沉船出水的龍泉窯瓷器高度一致。出土瓷器與倉儲、河道碼頭、生活建築等遺存,填補了本地區元代海外瓷器貿易相關遺存的空白,從物的角度實證了太倉是元明時期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之一,瓷器曾在此集結,遠銷海內外。遺址為太倉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以及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具有重要科研、歷史價值,是一次極為重要的考古新發現。

  鑒於遺址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和文物價值,太倉市政府初步計劃在遺址所處區域建設遺址公園、遺址博物館及配套歷史文化街區,希冀在對遺址全面保護的同時,使其歷史價值和社會效益均得到充分發揮,讓公眾能夠進一步走進遺址,感受古今變遷,了解太倉歷史。


推薦閱讀:

太倉州橋——太倉日報
歷史文化古跡——江蘇蘇州太倉石拱橋【圖文】
集類《晉潘黃門集》魏滎陽潘岳著 明太倉張溥閱議
記住鄉愁——太倉日報
太倉之月季

TAG:太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