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冥想中養生療疾

冥想,又稱入定、靜慮,它是一種讓身心放鬆的方法,同時也是一種改變意識的形式。在冥想期間,我們通過調節自己的呼吸,並採取某些身體姿勢,致使外部的刺激減至最小,從而可使我們的大腦進入到一種深度寧靜的狀態。冥想,在佛教中稱謂「禪定」或「禪那」,道家則稱謂「守一」、「心齋」或「坐忘」。我國傳統養生學認為:冥想可緩解壓力、儲存能量,並可促使我們的身體氣血順暢、陰陽平衡、經絡疏通、身心愉悅,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養生之道。

冥想一詞雖來源於梵文,但此種養生功法在我國春秋戰國前就有,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據《莊子》一書記載,黃帝曾向名叫廣成子的人詢問學習長壽之道,廣成子說:「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勞汝靜,乃可長生。目無所視,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以上這段精闢的論述,實則就是在坐忘中的真實感受及長生之道。

現代醫學認為,冥想與其它心理過程一樣,都有其一定的生理基礎。在冥想時,大腦內的各種細胞以新的方式聯繫起來,對肌體和其它器官起到新的調節作用,從而可改變它們的功能活動。科學家研究發現,在冥想時由於思想和全身肌肉的放鬆,心率、呼吸及腦電波都會變的緩慢並高度有序。此時在身體里就會出現:耗氧量減少、基本代謝率降低、全身小血管舒張、免疫功能增強、血中腎上腺素與其他緊張激素下降、大腦皮層處於保護性抑制狀態、神經功能協調統一等一系列生物生理變化。而這一系列生理變化,對強身健體、防治疾病及延緩衰老均相當有利。

據英國《心身醫學》雜誌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在兩組牛皮癬患者接受紫外線治療時,其中一組讓他們聆聽專供冥想用的錄音帶,而另一組只接受紫外線治療。一段時間後,發現第一組患者治癒的速度,比沒有聆聽的快了4倍。美國頭痛聯合會在分析了十篇研究報告後發現,偏頭痛患者採用冥想的方法治療之後,發病頻率和疼痛程度降低了32%。專家們分析後認為:冥想可使疼痛不再那麼嚴重,這並不是因為疼痛消失了。而是這种放松的方式,可以降低血液中的壓力荷爾蒙,以此緩解出現疼痛時的高度緊張感。美國的另一項測試人體免疫功能的研究表明,冥想確實有增強免疫系統的作用。在實驗中,科學家們將一群志願者分為兩組,其中一組讓他們靜坐冥想,而另一組什麼都不做,然後再分別用感冒病毒侵襲他們,稍後再對他們進行血液測試。分析結果表明,冥想組志願者血液中的抗體,要明顯高於另外一組。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和馬里蘭州大學哈里博士經五年研究後說:「冥思靜坐可對視力、血壓、認識功能的激素水平提高大有好處,另可治療許多不治之症和心臟病、關節炎等慢性病。」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外科醫生伯尼·塞格爾也認為:「沉思冥想是鬆弛思想的行動,可治視為絕症的艾滋病和癌症。」美國的一個研究機構,曾經對一批高血壓患者進行過靜坐冥想的干涉療法實驗。結果發現,冥想訓練讓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降低了4.7毫米/汞柱和3.2毫米/汞柱。可見冥想對於降低血壓十分有效,從而可大大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且不會產生如藥物有的副作用。

據《世界科技譯報》報道:美國瑪赫里希處置大學自然醫學和預防中心主任,羅伯特·施奈德教授經多年研究後說:「超脫靜坐似乎能夠恢復身體的自我修復機制和自我平衡的機制,它對神經激素和部分神經系統都起作用,從而有助於緩解心臟病和其它一些疾病的癥狀。這種技術是一個自然輕鬆的過程,能使你達到舒適、安靜的機敏狀態。」羅伯特·施奈德教授還說:「如每天靜思兩次、每次20分鐘,這是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並可用做傳統心臟病治療的輔助手段。」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冥想靜坐可以使死亡率降低1/4。有輕微高血壓的老年人如果練習靜坐冥想,因各種原因而死亡的風險可以降低23%。這項研究結果已刊登在《美國心臟病學雜誌》上。

英國《BBC新聞》報道: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冥想可以使大腦的部分功能,以及免疫系統功能得以加強,它對某些人來說是一種強有力的治療方法,而其中的奧妙在於心理對生理產生的積極作用。當你冥想時大腦會產生一種激素,使細胞按照冥想對象不斷地加以調整。它不但使控制肌肉、軟組織甚至骨骼形態的信息碼發生相應變化,還可引導內心激發出越來越強大的自信和自我修復力量。研究人員在18年里,曾對202名老人進行了兩項試驗,在研究對象中,有些人練習冥想靜坐,其他人則練習漸進式肌肉放鬆等方法。其結果是,在練習冥想靜坐的小組中,心臟病死亡人數減少30%,癌症死亡人數減少49%。

荷蘭科學家研究表明:沉思冥想者比不善此舉者的發病率要低50%,在染上威脅生命的重病率方面要低86%。另外科學家還發現,即使是健康的人,經常沉思冥想也可以消除疲勞,並有益於左右腦的平衡,及給人的機體健康「充電」。據美國俄勒力岡大學,尤金分校的唐逸遠教授指導的一項研究顯示:以40名中國籍的大學生分兩組為觀察對像,其中一組連續5天,每次持續20分鐘練習身體與思想結合的靜坐冥想;而另一組,每天只練習放鬆訓練。比較之下,前者在專註力和整體情緒控制方面有更顯著的改進。同時還發現,前者血液中被稱為「疲勞素」的乳酸濃度,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而另外一項實驗還表明,只要達到深度冥想入定5至10分鐘,人的大腦耗氧量就會降低17%,而這個數值相當於深睡7個小時後的變化。

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壓力是在所難免的,而壓力感會讓人體在血管中,分泌出一種嚴重損害健康的乳酸鹽和醇類物質。而冥想則有幫助人們減輕壓力的作用,它可以疏通腦部的血液循環,使腦部反應從「對抗或逃避」轉為「接受現實」,讓處於壓力下的大腦得到放鬆,從而增進一個人的幸福感。因此,冥想者較一般人更容易達到平靜而快樂的狀態。冥想同時也是運用想像,創造你所想要生活的一項技術。日本著名醫學博士春山茂雄,從大量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中證實:進行利導思維的人,大腦能分泌出一種類似嗎啡的「內啡呔」物質。這種物質不僅能改善大腦使其保持腦細胞的年輕活力,而且能使人產生心情愉快的感覺使免疫功能增強,並可提高防病和人體發生疾病時的自愈能力。

冥想簡單的說,就是關閉左腦,停止意識對外的一切活動,而達到「忘我之境」的一種心靈自律行為。冥想其方法很多,不勝枚舉。其中有靜坐式冥想、站姿勢冥想、休閑式冥想、慢走式冥想、音樂式冥想、祈禱、誦經式冥想,甚至躺在床上都可冥想。但不論你採用何種方式,姿勢一定要以舒適為準,這樣可堅持長久不易疲倦。在做冥想練習時,一定要選一個不受外界干擾的幽靜環境,這樣更容易集中精力。練習前,首先要集中思想、排出雜念,然後做幾個緩慢深長的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這樣容易進入冥想狀態。如果實在靜不下來,你可以在冥想時重複聆聽一首簡單的,或錄著自然環境聲音的音樂,大自然平靜的氣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覺,可洗滌聽你的心靈,並幫你進入一種全新的忘我境界之中。而冥想所需要的時間,也可以根據個人的習慣從幾分鐘到一個小時都可以。


推薦閱讀:

番茄工作法和冥想
內觀冥想:如何從痛苦中解脫
如果你聽膩了風聲雨聲,那快來試試這款別樣的減壓 APP 吧
清醒夢(Lucid Dreaming)與靈魂出竅(Out of Body)
入定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TAG:養生 | 冥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