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家長必讀:三招應對孩子幼小銜接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是人生的一大轉折,有教育家甚至認為這種轉變的跨度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要比高考[微博]、中考[微博]的轉變都要巨大。的確,如果「幼小」銜接得不順利,孩子身上往往會出現睡眠不足、身體疲勞、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等現象;心理方面也會表現出精神負擔重、情緒低落、自信心不足,甚至會導致社會性方面的人際交往不良、怕學、厭學,以及學習成績不理想。那麼,怎樣才算做好幼小銜接呢?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微博]又該做些什麼呢?

  幼兒園和小學生活截然不同,孩子們要在家長的培養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同時,孩子的學習能力也要培養,這樣更有利於孩子儘快地適應小學生活。

  習慣養成關鍵是讓孩子去做

  人們常說: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良好的習慣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它不僅是自身素質的表現,更會影響孩子自身的發展。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說,養成良好的習慣比獲得知識重要得多,所以家長應該配合學校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

  小學的作息時間和幼兒園並不完全一樣,家長應該利用入學前的暑假幫助孩子調整生物鐘,從而保證孩子開學後能夠順利地適應小學的作息時間。讓孩子樹立時間觀念,訓練孩子早睡早起,在規定的時間內吃完飯,並改變無節制看電視的習慣。

  家長在培養孩子學習習慣中,特別要注重閱讀習慣的養成。上小學後隨著孩子識字量的擴大,自主閱讀便可水到渠成,聽說讀寫這些基本的學習能力孩子就會較好的掌握。教孩子學會學習自理,一是要學會記作業,二是做到獨立完成作業,家長既不幫忙也不要在一旁監視。要督促孩子養成正確的坐姿、握筆姿勢和書寫習慣,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比賽拼圖、下棋等遊戲來培養。要培養孩子傾聽的習慣,家長可以通過平時給孩子講故事之類的方法來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

  習慣養成教育主要是讓孩子去做,訓練不用很強硬,但必須持之以恆。

  ——余偉(北京凝愛兒童教育諮詢中心首席諮詢師)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孩子逐漸遠離家庭的保護,只有讓孩子具備了自我成長的能力,學會在這個全新的世界裡更好地掌控自己、更好地與人交往,才能讓孩子真正做到自信地銜接。

  提升能力才能自信銜接

  上小學之前,每個孩子都應該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這樣才能很快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進入小學,老師的主要精力都會放在孩子們的學習上,不可能再像幼兒園老師那樣細緻入微地照顧每個孩子的生活。這就要求每個孩子從入學開始就應能自己照顧自己。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讓孩子學會穿衣、穿鞋,會保管自己的學慣用品,懂得保護自己。

  孩子的能力,還應包括獨立交往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如果孩子與同伴間發生了小矛盾,家長千萬不要出面,應引導孩子自己解決,並鼓勵孩子多與其他孩子交流,鍛煉與同伴交往的能力,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打下基礎。

  鍛煉孩子的生活技能,目的是讓孩子逐漸學會管理自己,以便進入小學後能忙而不亂、有條不紊地生活。很多父母不願意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如果孩子太小讓孩子做事,可能不僅事情做不好,還把事情做錯了,給大人增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沒有人天生就會自己做事,孩子的自理能力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試錯中學會的。

  ——付小平(親子教育專家)

  家長需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創設一個獨立的家庭學習空間。通過打造全新的學習天地,可以讓孩子在入學之前就感受到小學和幼兒園的許多不同。

  給孩子創設學習的小天地

  帶領孩子參觀小學,引導孩子觀察小學生的一些在校生活情景,讓孩子熟悉小學並激發孩子入學的願望,讓孩子從思想上,情感上做好入學的準備。

  做好學前兒童入學的物質準備,在家裡準備一個固定的地方給孩子學習,並準備桌椅、檯燈、書包、文具等,讓孩子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學習天地,使孩子喜歡並珍惜這個小天地。

  家庭是孩子生活、學習的第一個場所,家庭的結構和氣氛,家庭成員的整體素質,家庭成員的道德水準及言行,決定著孩子今後生活中的品德和行為習慣。

  隨著孩子正式進入小學以後,家長的角色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首先,家長要清楚認識自己的角色,提醒自己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的家長,從而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發生相應的變化。其次,盡量調整好自己的生活節奏和作息時間,為孩子入學做充分的準備。可以根據學校的作息時間,制定一份新的家庭作息時間表,以身作則,帶頭按新的作息時間安排自己的生活,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周曉音(碧桐書院雙語幼兒園院長)

  幼小銜接班到底上不上?

  現在已經進入六月份,好多幼兒園大班的孩子都快畢業了,七八月的暑假孩子們做什麼?要不要上個幼小銜接班?成為很多准一年級新生家長最關注的話題。

  孩子放暑假了,但是我們做家長的卻沒有暑假,給孩子報個幼小銜接班,一是有人照顧孩子,二是讓孩子能夠完整地延續幼兒時期的生活、學習習慣,同時能在時間、習慣等多方面為小學一年級做好準備。不為學知識,只為讓孩子能有個緩衝期,提前適應小學的紀律和管理。

  ——丰台區幼兒家長 王強

  現在幼兒園與小學的教學模式仍有很大不同,孩子如果沒有經過一定的幼小銜接教育,很容易產生脫節的現象,無法適應突如其來的小學生活。同時,上幼小銜接班,還可以讓孩子和同齡人多接觸,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北京某培訓機構 黃女士

  所謂幼小銜接,不僅僅是指孩子在數學、拼音、技能上和一年級接軌,最主要的是孩子的習慣培養和心理情緒的關注,而且銜接會一直持續到小學一年級的上學期。這不是報一個銜接班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最重要還是要家長重視「幼小銜接」這個問題,無論是在孩子的心理上,還是習慣養成及能力培養上。

  ——朝陽愛綠藝術幼兒園教師 常歡

  去年這個時候,我也曾為這個問題糾結過,但最終沒有給孩子報班。入學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孩子依然各方面都很優秀。同時,因為孩子沒有上過幼小銜接班,對知識感到新鮮,很是期待,學習非常認真。如果家長平時注重了孩子相關習慣和能力的養成,完全可以不必報班,暑假本來就是讓孩子休息的時間,我更傾向於給孩子多留一些自主安排的時間,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昌平某小學學生家長 李女生


推薦閱讀:

原來媽媽在這些地方越「懶」,孩子長大越有出息
家長孩子齊陷「開學恐懼症」 如何應對
女友懷了別人的孩子,去醫院打掉,我原諒了她
冬天怎麼穿,孩子不生病?收下這份寶寶穿衣秘笈
假如孩子見了你就哭,不要急於下結論「孩子不喜歡我」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