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科學算命」靠不靠譜?

「網癮基因檢測」:「科學算命」靠不靠譜?□新華社記者 皮曙初

中南醫院體檢中心主任鄒世清說,「網癮基因」這一說法在醫學上是說不通的。

基因檢測(資料圖片)從口腔黏膜提取DNA作基因解碼分析,就能知道孩子是否有網癮傾向?連日來,武漢中南醫院體檢中心一個全新的檢測項目在網上引起熱議,許多網友對所謂的「網癮基因檢測」質疑,普遍認為這是「偽科學」、「科學算命」。記者調查發現,醫學上根本沒有「網癮基因」這一說,所謂「網癮基因檢測」不過是一個以偏概全的「商業噱頭」。1 核心網事 「基因檢測網癮」是「跳大神」引起網友關注的是一篇題為「神秘的網癮基因檢測:一場正在上演的斂財鬧劇」的文章。文中稱中南醫院體檢中心在湖北省首次推出網癮基因檢查,用類似牙刷的海綿刷在口腔內輕輕擦幾下,便能拿到一份自己基因密碼的檢測報告,就能知道是否有網癮傾向。據文中披露,這個項目由武漢聯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具體操作都是由聯合基因公司負責的,但是檢測並不在武漢進行,武漢聯合基因公司只是總部在上海的聯合基因科技集團公司的授權代理公司,負責採樣,寄送上海檢測。公司工作人員稱聯合基因集團基因檢測已運作了很多年,準確率一直高達99.99%。文中稱「網癮基因檢測」套餐需要8980元,除此之外,還提供4000多元到2萬元多種價位的多項基因檢測。「網癮基因檢測」的消息受到了網友的廣泛質疑。有網友說:「小孩子出生的時候還沒網路啊,哪來的網癮基因?」更有網友戲謔:「如果有網癮基因,一定就有貪污基因了,錄用公務員時測一下,沒準避免錄用一批有貪污傾向的人。」「有公務員基因檢測嗎?」「有沒有買房基因檢測?」還有網友直斥「科學被中國磚(專)家拿來跳大神」了。2 記者調查 「網癮基因」不過是個炒作噱頭中南醫院體檢中心主任鄒世清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網癮基因」這一說法在醫學上是說不通的。所謂的「網癮基因檢測」,實際上是通過基因檢測,綜合分析兒童的行為特徵、行為方式以及其他方面的特徵,判斷孩子是否具有某些容易引起上癮傾向的先天特質,再結合孩子的教育狀況、社會交往等各方面因素,來尋找相對科學的解決方案。他說,網癮的形成涉及心理學、社會學、行為學等多個學科領域,不是僅靠基因檢測就能斷定的,但是通過基因分析,可以看出一個孩子是否具有執著、好動或者自閉等先天特質,以此作為判斷是否易染網癮的輔助手段。鄒世清說,基因檢測實際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部分與遺傳基因相關疾病的確診;二是通過基因檢測分析可以判斷一個人是否好發某些疾病,即疾病的風險預測,從而可以提前做好預防;三是對兒童基因的解讀,發現孩子的行為特徵和某些方面的能力,為家長的教育提供一個輔助的指引。他說,體檢中心的確為武漢聯合基因公司提供了一個平台,讓他們在這裡接受患者的諮詢和檢測。「我們今年4月開始跟聯合基因公司開展合作。」鄒世清說,他已經讓他的一些朋友先進行檢測,目前作了十幾起,在與基因相關的疾病確診方面,表現出了較強的可靠性。「我們還會繼續觀察下去,看它是否具有可靠性。」鄒世清說,「我們與聯合基因公司還不是正式合作,我還需要繼續觀察。」不過他也承認,所謂「網癮基因」是聯合基因公司運作中的一種宣傳方式,公司要尋找一種能夠被大家所接受的說法,達到吸引一部分人來諮詢的目的。3 延伸閱讀 「基因檢測」,早就被人質疑的「科學算命」在武漢聯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宣傳資料中,基因檢測分為疾病易感基因檢測和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兩大類。疾病易感基因檢測為人們對疾病早知道、早預防、早治療提供了依據,也為人們個性化用藥提供了科學依據,可以有效避免臨床誤診,為人們健康管理、科學保健提供了客觀條件。而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包括了對兒童學習能力(包括智商、情商)、藝術能力、運動能力的檢測,每種能力方面又包含若干個方面的特長、能力和素質,如智商類的認知能力、語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情商類的性格類型傾向、成長激勵、意志力等,檢測價為3650元。宣傳冊中稱:「運用科學的天賦潛能檢測加上專業心理測評,系統地對家庭全部成員進行心理、教育環境分析,通過各種參數測評掌握孩子(各項潛能)的實際發展情況,綜合各方面的信息後,準確定位孩子的天賦,出具詳細的個性化教育培養指導方案。」在聯合基因集團的官方網站上,記者看到了不少眼花繚亂的宣傳口號,如「復旦大學一批教授創立」「11年來致力於中國人的生命健康事業,迄今資產規模已超60億元」「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大規模人類基因資料庫」「擁有國內最大規模的基因技術平台」等等。但是,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事實上,早在幾年前,恰恰就是這家聯合基因集團打著發現下一個「郎朗」、「劉翔」、「貝多芬」、「比爾·蓋茨」的口號,推齣兒童天賦基因檢測時,人們對於其所謂音樂基因、舞蹈基因、運動基因甚至早戀基因等,就已經普遍質疑,認為這就是打著科學旗號的「算命」。相關鏈接基因檢測所謂基因檢測,是指從血液或其他體液和細胞檢測一個人的DNA的技術。早在20世紀上半葉,遺傳學家就提出了「基因」概念,即基因是決定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基礎。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創立後,進一步從本質上證實基因是決定人類生、長、老、病、死和一切生命現象的物質基礎。可以查閱到的文獻資料是,2006年5月18日,解讀人體基因密碼的「生命之書」宣告完成。美國科學家發現,通過基因檢測可以發現引起遺傳性疾病的突變基因,因此,基因檢測可以診斷疾病,也可以用於疾病風險的預測。事實上,哪怕是疾病易感基因,基因檢測的結果也往往是以患病的高低風險表示出來的。檢測結果的高風險人群,僅表示該類人群屬易感人群,在有害環境因素的影響下,比正常人群更有可能患上該種疾病,並不代表一定會患該疾病。衛生部規定基因檢測只有20多項根據2007年國家衛生部出台的《醫療機構臨床檢驗項目目錄》,基因檢測已被明確列入臨床檢驗項目目錄,但是基因檢測內容被限制在一定範圍內,只能進行包括大腸癌易感基因的基因檢測,家族性乳腺癌基因的基因突變檢查,血友病A、B基因突變檢查等在內的20多項。業內人士表示,國內目前還缺乏基因檢測方面的行業規範,市場上一些公司宣稱可以作100多項,絕對無科學依據,也不準確。 (據新華網)
推薦閱讀:

靈異的算命事故三則,很神奇!
《相學精義》劉恆註解,耳朵面相篇(二)
是命理八字決定了一個人是否信佛還是信佛能改變人的命運?
傷官格的孩子如何教?
桃花運旺盛手相5個特點可以看出

TAG:科學 | 算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