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孩子和你「親不親」,十二歲前「定一生」

親子是否「親」取決於12歲前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2-05/16/content_1703955.htm

大洋新聞 時間: 2012-05-16 來源: 廣州日報 作者: 李妍、黃蓉芳

孫雲曉

青少年教育專家孫雲曉:今天的父母比以前更需要學習

  文/圖記者李妍、黃蓉芳

  今年57歲的孫雲曉,從事青少年教育與研究的時間長達40年之久。1993年7月,他采寫的報告文學中日少年《夏令營中的較量》震撼全國,反思中日青少年素質教育,引發一場各界參與的大討論。作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孫雲曉的一系列教育觀點受到廣泛關注,如:「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健康人格」、「兒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發現兒童、解放兒童」、「21世紀是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世紀」等。

  昨天「國際家庭日」來臨之際,孫雲曉成為家庭期刊集團評出的「推動中國家庭文明十大致敬人物」之一。他在廣州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影響最大,今天的父母比任何時代父母都需要學習。目前早期教育容易陷入誤區,過於關注知識化、技能化,這個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談父母:父母要多陪孩子

  本報記者:您為何專註研究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問題?

  孫雲曉:孩子年齡越小,環境對其影響越重要,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離孩子更近,現在有孩子殺母親等極端事件發生,說明在家庭教育方面出了問題。

  理論上,父母與孩子親密關係能否建立,取決在孩子12歲之前。所以在孩子12歲之前,父母一定要多陪陪孩子。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很容易出問題。

  現在很多人把孩子交給老人、保姆帶,會出現問題。12歲以前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會產生安全感、幸福感等方面的缺失。等孩子過了12歲,家長很難彌補這個缺失。

  談早教:應培養親情和性格

  本報記者:早教有必要嗎?

  孫雲曉:孩子需要早期教育,但要看早期教育教什麼?孩子在零至6歲的階段,接受的教育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在這個時候,沒有人能代替父母的責任。但是目前有的早期教育卻陷入誤區,過於知識化、技能化。其實,早期教育應該更多培養親情、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培養好的習慣性格,加強運動。

  談學習: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

  本報記者:有不少年輕父母與孩子相處時會有困惑,您有何建議?

  孫雲曉:好的父母要與孩子一起成長,父母需要好好學習。今天的父母比任何時代父母都需要學習,要讀懂孩子這本書,了解今天的孩子不容易。現在有很多父母是無知的,隨便問他們一個問題都答不出來,比如怎麼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孩子對異性的身體感興趣該怎麼辦?中國父母普遍缺少相關方面的教育,憑過去的經驗不能解現在的問題。

  談家教:讓孩子憑興趣做事

  記者:作為青少年教育專家,您自己家的孩子教育和成長情況如何?

  孫雲曉:我的孩子快30歲了,從來沒上過重點小學和重點中學,但是他很愛學習,後來考上了復旦大學,畢業後實現自己的夢想,當了一名記者。我的孩子目前是中國新聞社的一位駐日本記者,因為採訪日本地震海嘯,剛獲得中國新聞社社長的特別獎。我的孩子小時候,沒有上過什麼興趣班,沒有學習壓力,但是他參加的社會實踐非常多,國際交流也比較多。他現在成家了,但因為駐外工作任務繁重,還沒考慮要小孩。


推薦閱讀:

不要再讓孩子跟著老人睡了,這背後的傷害你知道多少?
平舌音、翹舌音 孩子傻傻分不清!
梁浩《了凡四訓》第二十九講: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中國人太多了嗎?》:中國人可以多生孩子嗎
在孩子面前吵過的架,會變成什麼存在於他們生命中

TAG:孩子 | 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