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顧:魏廣東讀榮格分析心理學1

我們人類對待很多事物似乎都是猶豫不決、捉摸不定的,在對待「神」這個觀念時尤其如此。人類作為一個整體,在其幼年時期也曾堅定地認為萬物神造,對神絕對信任;然而到了青年時期,人類又發出了「上帝已死」的呼喊,與「神」彷彿一刀兩斷。那麼現在,我們對「神」態度是什麼樣子呢?我看最大的特點就是表裡不一、心神不定。現代的人類一方面強調自己大腦的強大,強調物質的決定論,否定神的存在,另外一方面又去信奉和追尋那些改頭換面的「神」。比如,榮格就曾經說弗洛伊德雖然否定了「神」的存在,但是又把力比多、性描述成了不可動搖、不可懷疑的「神」,也就是「性」就是弗洛伊德的神。同樣的道理,對那些唯物論的人而言,「物質」就成了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神從未離我們遠去,而是一直在我們身邊,只是神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其實也沒什麼難以理解的,神本來就是我們人類內心世界向外投射產生的。如果不信的話,你可以想一想,為什麼中國人的佛像與印度的佛像相去甚遠?為什麼聖經中上帝懲罰人類被災難深重的猶太人所堅信,而羅馬人對此卻並不怎麼在意?我們縱便不敢說神本身就是人類創造的,但是可以毫不含糊地說,神與人類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而且,我傾向於認為,神就是人類內在心理部分對外界事物的投射。我們人類自身有神秘性、有莊嚴感、有超越自己的力量,我們便把這些心理賦予了神,用他們的形象來表達我們內心中的這些感受。如此說來,「神」從未遠去就更容易理解了。這樣也容易解釋人類為什麼始終不能徹底推翻「神」的存在,始終都在與「神」做糾纏,歸根結底,人類是在跟自己做糾纏,自然無法分出勝負了。

毛主席說,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在對待「神」的態度上,人們不是「有神論」壓倒「無神論」,就是「無神論」壓倒「有神論」。現代社會則處於「有神論」與「無神論」的膠著狀態,我們一方面從意識上否定「神」的存在,又不斷去深山老林、洞天古寺去尋找「神」的感覺;或者把神的需要轉向「仁波切」、「大師」、「高人」這些人身上。這種環境之下,人們對榮格的關注和好感度增加也就不難理解了,因為榮格本人儘管一再否定自己是神秘主義者,但是他卻將畢生的經歷投入到了神秘主義研究中,也正是他的研究相比於其他心理學家更容易將人們引入到靈性和神性的體驗之中。

由於榮格滿足了人們對靈性的需要,所以他的書在他去世五十多年之後仍然大行其道,在中國更是如此,各種版本的榮格文集和榮格分析心理學的理論層出不窮。不過,讓人略感遺憾的是,這些書多數都比較晦澀難懂,很多人難以抓住其要點。為了讓大家更為清晰地了解榮格其人、其事、其理論,我計劃用三五個月的時間,按照一定的思路把榮格的基本理論用通俗易懂的話語寫出來供大家一起討論和學習。希望大家能夠多提一些建議和意見,督促我一起把這件事情完成。

我擬定的計劃

1.榮格二三事

2.何為意識、個體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

3.意識、個體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之間的關係

4.夢和解夢

5.心理醫生的自我分析

6.如何看待病人

7.榮格心目中的弗洛伊德

8.什麼是象徵

9.自性的象徵

10.超越的象徵

11.英雄原型

12.成人儀式原型

13.陰影

14.阿尼瑪和阿尼姆斯

15.鍊金術與諾斯替教

16.曼荼羅的功用

17.共時性

推薦閱讀:

讀書筆記:《榮格與鍊金術》(上)
弗洛伊德與榮格:兩種釋夢技術的比較
卡爾·榮格名言
共時性原理:榮格關於神秘現象的一種解釋
我的榮格人生路:一位心理分析師的生命敘說

TAG:心理學 | 心理 | 榮格 | 分析心理學 | 回顧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