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乾貨4:有關高效閱讀的一種簡單方法,看看是否適合你!

最近寫的兩篇《拒絕碎片化信息,保住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系統化學習的方法,現在弄懂了也不晚!》文章,都是有關建立知識體系和學習方法的心得,字裡行間反覆提及了閱讀的重要性。

我們如果要對某一領域展開系統化學習,通常都是以閱讀基礎教材開始,在此基礎上針對各要點進行理論知識的擴展閱讀,如有必要還要研究專業論文,以進行前沿探索,最後再運用到實踐中,以此來驗證我們的所學。可見,在知識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對於文字材料的閱讀是至關重要的。

但是,各位在看書時,是否有時會感覺雖然眼睛一目十行,但是腦子裡面對看到的內容卻無動於衷,這實際上就是我們的大腦對這些信息的處理速度跟不上眼睛捕捉這些信息的速度,從而喪失專註力,如同走馬觀花一般。但是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可以通過專註力訓練或者是閱讀技巧訓練來解決它。

閱讀難題

前面我已經在《循序漸進,訓練自己長時間保持專註的能力!》一文中分享了專註力訓練的方法,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關於閱讀技巧方面的心得,這也算是在上一篇基礎上的細化。


1 高效閱讀的技巧

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獲取書中信息的過程,而閱讀的目的是獲取新知識,其中的關鍵則在於對新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即納入到我們的知識體系中)。這一過程基本上包括三個階段

1.1 第一階段:準備工作

每當我們拿到一本新書的時候,特別是那些教材類的書籍,由於對其中的內容、定位完全不了解,而且書中大量的專業術語和詳細解釋也總是那麼晦澀難懂,僅憑這點兒問題就能讓我們產生畏難、頭脹甚至是恐懼等負面情緒。為了避免我們對書中未知的領域產生負面情緒,導致無法繼續有效地閱讀,我通常會做如下的準備工作:

(1)快速瀏覽全書,了解內容範圍

通過快速的瀏覽全書,簡單了解其中的專業術語,並對全書的主旨有一個大體上的認識,並界定出全書的內容範圍,讓未知變得明朗;

(2)梳理邏輯脈絡,明確通往每個知識點的道路

接下來,我們可以通過結構化的思維模式,將全書內容和知識點的邏輯關係進行梳理,並記錄到紙上,這能讓我們迅速了解全書的內容定位,明確通往每個知識點的道路,從而便於將其與我們現有的知識體系進行關聯,也讓我們能夠跳過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

關於讀書的邏輯示意

通過以上兩步的準備,能夠讓我們對一本書的內容產生「掌控感」,並帶動積極情緒的產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建立閱讀的信心,進而形成良性的神經反射。

1.2 第二階段:獲取信息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大腦處理信息的效率主要取決於我們的閱讀效率。但是高效率≠高速度,過快的閱讀速度不僅無法提高整體閱讀效率,反倒會產生負面影響。對此我們通常:

(1)主動思考,激活知識體系

要想理解一個新的知識點,最有有效辦法就是把它與我們已有的知識體系關聯起來,我們的知識體系就像一個立體的網路一樣,網路越密集的地方,也是我們相對越熟悉的領域,與其相關的新知識點,也越容易被關聯起來。

通過主動思考,首先明確自己的現有知識體系,搞清楚自己在哪裡領域已經有積累,哪些領域比較薄弱,一方面可以讓我們更加有效的理解新知識,另一方面還能有針對性的補充欠缺的知識。相當於在大腦中建立起高效有序的文件系統,能夠隨取隨用。

(2)帶著問題閱讀,避免被動

很多人都認為閱讀只是通過眼睛看,在傳輸給大腦這樣的一個單向獲取信息的過程,但是如果我們長期消極被動地接受信息,大腦會一直處於簡單思考的狀態,反倒不利於我們對知識的理解。

通過帶著問題的閱讀,讓我們的思維始終沿著作者的邏輯,並將每一個新信息與我們已有的知識相比較,這樣我們的大腦會經常處於關聯思考的狀態,進而將兩者融合以實現深刻的理解。

(3)規劃閱讀順序和進度

為了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主動的地位,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根據全書的邏輯脈絡和自己的興趣點,把整本書劃分為幾個部分,計劃好閱讀進度, 同時,我們還要基於自己的時間安排,計劃好每部分內容所需的閱讀時間,這一步的目的就是把大目標劃分成小目標,把讓閱讀的難度下降,並讓自己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會產生更多信心。

主動思考

1.3 第三階段:處理信息

這一階段主要是對信息的理解和記憶。我們的大腦在處理信息的過程中,傾向於遵循其自然的運作方式,我在《欲善其事,首先掌握科學思維及其分析方法!》也提及過,那就是「結構化思維」模式,另外,大腦對圖形化信息的處理效率通常也會高於對純文字信息的記憶。所以我們通常可以使用如下幾種方法,

(1)文字筆記

通過記筆記,能夠以線性的方式把書中的重點,記錄下來,同時也能引導我們把注意力集中起來。

(2)圖形筆記

結合邏輯結構圖更容易記憶,而這也更為主動的一種方式,不同於文字筆記,圖形筆記將全書的所有信息都有序地羅列在一個邏輯結構圖中,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係一目了然。

(3)複述

也就是用自己的語言把你對某個知識的理解複述出來,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講給不懂的人聽,也就是深入淺出的講出來(這也算是一種知識的實踐應用),這可算是閱讀最後的精華了,只有經過這一步,知識才能真正的為你所用。

最後提一句,真正的理解並記憶,並不是在閱讀的時候完成的,而是在我們思考重現其全貌以及和原有知識體系的關係時完成的。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為止。鑒於不少關注我,支持我的朋友私信希望我分享系統化思維方法,所以近期分享的這相關心得,或多或少都跟系統化思維有所關聯,之所以我沒有專門寫一篇關於系統化思維的分享,是因為我認為學習這一過程,本來就應該循序漸進的,一來就整些晦澀難懂,或者跨越式的內容,反倒不利於大家對系統化思維方法的掌握,所以我會陸陸續續,點點滴滴的把一些比較重要的學習方法和手段分享給大家,最後水到渠成之時,再作總結性的分享。

最後請大家繼續積極地把你們的想法和需求,通過留言告知給我,同樣歡迎大家積極討論、轉發、拍磚!


推薦閱讀:

力氣很大卻做不了引體向上?練好這四個動作,讓引體向上變得簡單
啤酒鴨--原來做法這麼簡單,請馬走
有些愛,其實很簡單
(11)【哚?手作】簡單好做又可愛的寶寶猴褲/大屁屁褲(過程+裁剪圖)
簡單8招教你改變客廳風水 好風水好未來

TAG:閱讀 | 方法 | 乾貨 | 簡單 | 高效 | 是否 | 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