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不開的清明丨孩子,我要跟你聊聊死亡……

清 明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

  在西方節日的影響下,很多中國人逐漸喜歡上過洋節,有些人甚至對中國傳統節日失去興趣。家長如此,更別說受父母影響很深的孩子了。很多年齡小的孩子對清明的印象就是放假和旅遊,對清明節的由來和日期都不甚了解。

  所以,在清明節到來之前,除了學學相關的習俗和典故外,小編也希望爸爸媽媽們在清明時跟孩子談談感恩和生命的話題,讓孩子在這樣的節日氣氛下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義,對生命充滿感恩和期待。

-1-

孩子,我要跟你聊聊死亡

在祭奠親人或祖先時,孩子可能會問到和死亡有關的敏感話題。這時,爸爸媽媽千萬不要刻意迴避這樣的話題。

心理學研究發現,兒童對死亡的了解分為三個時期:

3-5歲的孩子覺得死亡就像睡覺或旅行一樣,是一個可逆的過程,我們可以告訴他,逝去的人到天上去了,變成了一顆星星,在天上守望著地上的人。

5-9歲的孩子已經能夠接受死亡的觀念,但不知道死亡會發生在每一個人或自己的身上。

而9歲以上的孩子已經知道死亡無法避免,甚至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童話式的解釋顯然不能使他滿足。

因此,在跟孩子聊死亡等生命教育的話題時,要特別注意孩子的年齡、心理特徵。

去年7月,老公領回一隻被遺棄的小貓。

剛領回家時,它剛滿月,毛髮很少,身上還有大片的貓癬。

一開始,我和孩子很嫌棄它,覺得它不好看,還有些吵鬧,可老公那麼堅持。

在悉心照料後,它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們也在朝夕相處中逐漸建立了感情且彼此親密。

它很粘人,走哪跟哪,上廁所也扒著門非要進來;

它很乖巧,睡覺時,它會輕輕走到枕邊用頭蹭蹭我們的手;

它也調皮,總是會抓壞床單,打翻家裡的綠植,把假花都咬碎。

它是寵物,但我們愛它、寵它,像親人一般。

但一切都結束在那樣稀鬆平常的一天,

它不小心從陽台掉下去了。

死亡就發生在墜樓的那一秒,

也是我沒有及時抓住它的那一秒。

在變化多樣的世界中,

意外往往就是這樣讓人措手不及。

於是,內疚、懊悔、悲傷、眼淚、思念.....

但現實會告訴你,

死亡是無法挽回的。

這就是死亡,不會眷顧誰,也從來不會同情誰。

作為父母,我們可能都親見過死亡,並在親見一次次死亡後,我們會一點點成長,我們會開始思考死亡的本質和生命的意義。

所以,孩子,關於死亡我要告訴你:

生和死都是無法挽回的,唯有享受其間的一段時光是最重要的。我們要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珍惜當下你正經歷的每一刻時光。

-2-

孩子,我們仍要期待生命的絢爛綻放

死亡的黑暗背景也會對稱出生命的光彩。在整個生命的長度中,出生和死亡都只是很短暫的片段。既然死亡是必然的,生命卻是充滿無限可能,無限精彩的,為什麼我們不期待更加美好的生命呢?

清明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老早就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這個時候,也正是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種花養草的最佳季節。

孩子在參與種植、照料花草等小生命的過程中,會加強他們對自然的認識。如果爸爸媽媽能夠教育孩子像對待朋友那樣來熱愛樹木、花草和昆蟲等,孩子對生命和自然的愛會增強並植根於心中,並形成一種相互同情、相互依賴的情感和責任感。

在這種情感和責任感的支配下,孩子會逐漸跟自然融合為一體,從而更好地尋找生命存在的意義。

在清明,緬懷先輩,感恩父母,敬畏生命固然重要,但這一切也都是為了讓我們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珍惜眼前的人和事……

來源:青雲端

推薦閱讀:

國家人文歷史新刊推薦 | 清末新政:變革中的突然死亡
競爭慘烈!2017上半年餐飲死亡名錄盤點
流年死亡應期到底有多少種七柱絕斷
請問河魨毒素真的有電影中說的那麼牛嗎?可以讓人進入假死狀態?
如何看待死亡宣告直播打女朋友,因為一個遊戲?

TAG:孩子 | 死亡 | 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