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哲學家學育兒

跟哲學家學育兒

——讀周國平《寶貝寶貝》有感

在看本文之前,不妨先做一個選擇題:

如果某天你在主席台上正襟危坐,你的孩子舉著一個氣球想進會場找你和你分享他玩氣球的快樂,卻被服務員攔住並喝令離開會場,孩子無助地委屈地哭了。你會如何處理這件事?

兩個答案:A、衝下狗屁主席台,抱起孩子並安慰他;B、覺得會場是一個莊嚴的地方,小孩子不可以隨便出入,否則就是亂了規矩,主席台更是萬眾矚目,不能自毀形象。如果你選擇A,你的育兒觀便是哲學家式的;如果你選擇B,你的育兒觀便是教育家式的。

周國平選擇了前者,正是他這個舉動,使我對他的敬仰更增加了一倍,也使我不知不覺地接受了《寶貝寶貝》傳達的育兒觀。他不僅是一個哲學家,文學家,更是一位真正懂得教育的好父親。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盧梭說得很清楚,教育即生長,除了生長,沒有其他目的。是否給教育加上一個功利的目的,是哲學家式育兒與教育家式育兒的顯著區別。

哲學家式育兒,首先是希望孩子成人。所謂成人,就是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人,從心所欲不逾矩。

教育家式育兒,首先是希望孩子成功。所謂成功,就是讓自己的所作所為符合公眾的標準,贏得生前身後名。

哲學家式育兒,篤行熏陶,認為「熏陶是不教之教,熏陶是最省力也最有效的教育」。

教育家式育兒,篤信訓練,認為一切行為習慣都可以通過科學的訓練習得,並且堅信勤能補拙是良訓。

哲學家式育兒,揚長避短,認為「性格無所謂好壞,發揚性格本身的長處便是抑制其短處的最佳方法」。

教育家式育兒,取長補短,認為人如木桶,成就大小取決於那塊最短的木板。

哲學家式育兒,強調順應天性。紀伯倫這樣告誡父母:「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以給他們以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們可以庇護他們的身體,卻不可以庇護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居於明日之屋宇,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教育家式育兒,強調定向培養。所謂定向培養,就是把孩子培養成自己希望的那種人。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各種精確到分的作息制度,各種目標明確的宏偉藍圖,無非就是要孩子在自己設計好的路線圖上按部就班。

哲學家式育兒,教育孩子追求個體的幸福快樂,在成為自己的過程中體驗人之為人的尊嚴和快樂。教育家式育兒,教育孩子讓別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在與人的相處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一句話,哲學家式育兒,尚美,更多時候表現為一種藝術。教育家式育兒,求真,更多時候表現為一項技術。

再想想盧梭「教育即生長」的闡述,會發現父母和老師把教育的目的定義為成功,是非常可笑的。

且不說成功都是個案,育兒經驗不可複製。即使有一勞永逸的育兒秘籍寶典,但什麼又才算是成功呢?考取清華北大或者哈佛就算成功?君不見,一流的大學裡比比皆是三流的大學生;賺了很多很多錢就算成功?君不見,福布斯排行榜上風雲變幻,可是比爾·蓋茨只有一個;或者發表了幾篇文章寫了幾本書就算成功?君不見,司馬遷當時命途多舛而《史記》彪炳千秋……一個人成不成功,不是自己說了算,甚至也不是別人說了算,而要歷史說了才算。

我仔細看了《寶貝寶貝》,始終沒有發現周國平的育兒有「成功」這個目的。這是一本清新的小書,真實地記載著啾啾這個普通女孩的點滴成長。我想,周國平寫作的初衷,首先是為女兒成長留痕,而不是教天下父母育兒。如果順便有什麼其他目的的話,那就是他通過女兒的成長,以哲學的眼光思考了人之為人的基本意義。

新課改的鮮明理論,「好學校是一方池塘」和「教育即生長」,前者來自梭羅,後者來自盧梭,兩個人都是哲學家。

哲學家往往比教育家更懂教育。因為哲學即人學,哲學就是研究人的,是更純粹的教育。


推薦閱讀:

一種偷懶且省心的育兒策略 | 當瑜伽遇見育兒
二胎媽媽蔡少芬還要再生兩個?是誰給她的勇氣
新生兒:嬰兒皮膚起紅疹?教你如何護理寶寶嬌嫩的皮膚
酷!倫敦精子庫為女性做了個App「定製一個爸爸」,像網購一樣簡單|毒創新
寶寶成長孕育:寶寶在11—12月時對的體能和智能有什麼變化呢

TAG:育兒 | 哲學 | 哲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