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經濟政策錯在那裡...?

政府的經濟政策錯在那裡?

作者:黎亞彬

首先,所謂政府經濟政策的錯誤並非指其政策沒有一點效果,也不是具體那項政策的錯誤,而是指在宏觀整體上沒有出台真正有效,可以從根本上挽救中國經濟、避免更嚴重經濟危機的爆發、避免爆發蘇東劇變式社會動蕩的經濟政策。

  不知政府以後的經濟政策會怎樣。筆者認為,迄今為止,習李新政出台的所有經濟政策都存在一種重大的方向性問題,都趨向於一種資本主義經濟與制度的完善與發展,卻並未依據中國的真實情況,開拓出一種獨立自主的,可以科學、有效、合理地解決中國根本問題的的經濟政策來。我想這根源於政府對一種正確經濟理論的認識不足,同時又被另一種存在人為缺陷的經濟理論所誤導的結果。

  從習李新政以來的一系列經濟政策上來看,政府完全是按照現代西方經濟理論思想來制定各項經濟政策,應對和解決各種問題的。政府解決問題的決心和深化改革的魄力很大,但似乎並未認真對待西方經濟理論思想中存在的嚴重缺陷和問題。完全按照這種有缺陷的理論思想來制定經濟政策,中國最終將步入一種無法挽回的災難性局面,不但問題解決不了,反而會為中國帶來一種萬劫不復、甚至亡黨亡國的後果。

  其實很簡單,看看現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現狀,就知道西方經濟理論思想存在什麼樣的不足和缺陷了。這種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和結果,是西方經濟學所不能解決也不願去解決的問題。如果這種問題發生在中國,那意味著什麼相信大家都會心裡明白的。中國有13億人口,中國社會不可能以西方的那種方式發展到西方的那種富裕水平,簡單的一個原因就是地球資源承受不起。基於資本主義本身的特點和要求,資本主義的中國必然是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巨大、貧窮與失業現象嚴重的。現在西方發達國家可以承受幾百萬人的大規模遊行示威,而在中國這是不堪設想的、災難性的。長期而言,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只能讓中國變為一個貧窮動蕩的落後國家。我想,政府以及主流經濟學家對此應有清醒認識,中共黨的十八大確定中國不能走邪路的政策宣示是正確的。

  但從當前中國的這些經濟政策上來看,似乎政府仍在繼續這種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方式和道路。別無選擇是一個很好的借口,但無疑是以中國的未來和前途,老百姓的日趨貧窮痛苦為代價的。在這種發展道路上,無論政府怎樣竭力避免中國經濟的一種悲劇性結局,而經濟規律卻都是要以人的意志所無法轉移的方式來發揮其影響和作用的,至少定期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巨大的貧富差距和龐大的貧窮與失業是無法避免的。顯然,我們不能讓權貴和資本家們為了自身的私利而葬送了整個中國和所有人民的前途和未來。我們必須揭露真相,向人民和社會展示另一種真正客觀和公正的經濟理論科學。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早就向我們展示出另一種社會發展的方式和道路:「在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先是單個國家實行)的基礎上組織生產」(恩格斯《致奧托?伯尼克》)。我們只需在歷史實踐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客觀經濟的基本原則要求結合起來,就可以成功開拓出一條嶄新的社會發展道路來。人類根本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在弊端重重的資本剝削的道路上走到頭、直到死!

  當前政府持續錯誤經濟政策的一個證明就是:在當前經濟疲軟,增長乏力,社會生產嚴重過剩的情況下,依然要以強化投資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卻並不出台任何可以真正解決問題的社會主義經濟政策。即使西方的經濟學家們也早就指出中國經濟增長的不可持續性。在社會生產嚴重過剩的情況下,繼續以投資來刺激經濟增長,無異於一種飲鳩止渴,只會讓經濟矛盾和問題更加突出,讓問題更加難以解決。最近,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在其《中國模式遇到了大麻煩》的文章;路透社7月30日報道《中國可能步日報後塵,陷入經濟停滯局面》;英國《金融時報》及美國《華爾街日報》同時頭條刊登林毅夫在外交部媒體吹風會上回答記者的提問內容等,都充分表達了這一觀點。

  這種不斷飲鳩止渴的行為,無異於中國經濟的一種慢性自殺。但也許這種自我滅亡正是政府某些人的目的所在。不進行這種經濟上的「倒逼」,如何讓共產黨政府繼續「改革」,以完成他們的社會轉型目標,讓中國轉化為一個純粹資本主義國家?顯然,為了少數權貴和資本家們的私利,這些人是不會顧忌中國是否會爆發「蘇東劇變」的,不會顧忌在嚴重危機中,中國的國家和人民會遭受怎樣的災難與不幸的。

  實際上,今日的中國經濟已經與以往不同。現在的中國經濟已經成為典型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在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之後,以往的廉價勞動力、廉價資源、低人權等特殊優勢都已不再,面臨著一種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一樣的局面:無力促進經濟增長,無力提高就業;一方面是消費不足;一方面是生產過剩。這實際上就是馬克思所說的根源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經濟危機的前夜。

  對於這種生產過剩、消費不足的問題,西方經濟學界公認的解決辦法就是去槓桿化,「放緩信用擴張的步伐非常重要」。也就是說,只有通過經濟危機的方式才能解決這個問題。顯然,這種認識是正確的。對於生產過剩、消費不足,解決問題的出路只有兩條:一條是提高勞動者的收入,以提高社會消費。這隻有改變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才能做到,否則勞動者的收入增加將提高私有生產的人力成本,經濟增長更加困難;另一條就是降低勞動者的收入,以降低企業生產的成本。這隻有通過去槓桿化,以某種形式和程度的經濟危機的方式才能做到。歐美國家執行的是第二條策略,因此2008年的經濟危機至今沒有解決。中國呢?顯然,中國只有走第一條路,否則老百姓不答應。

  如果政府拒絕執行以上兩種政策之一,仍是以加大投資的方式來維持經濟增長,其結果就是一種「滯脹」狀態,就陷入一種「中等收入陷阱」。按路透社《中國可能步日本後塵陷入經濟停滯局面》中的說法,這「可能導致問題產業苟延殘喘,從而阻礙實現更加可持續成長的努力,並造成吸走日本經濟元氣的那類『殭屍』銀行和企業」。

  怎樣提高勞動者的收入?怎樣解決資本主義生產過剩的問題?真正正確的方式和道路在於在市場經濟的前提和條件下,改變不平等的僱傭勞動生產方式,變僱傭勞動為聯合勞動,從而化解資本家與勞動者之間本不該存在的巨大收入差距。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生產相對過剩的問題,人類社會的一系列缺點弊端也將因此而解決,人和生產力都將獲得巨大解放。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顯然,這是正確的,也是現實可行的,我們只需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確立一種合理的勞動者自主聯合生產方式,並逐步在社會上推行即可。這既簡單、有效,又安穩、妥當,我們的政府為什麼不去實行呢?

  為了應對經濟危機,採取增加投資的經濟政策作為一種權宜之計是可以的,但卻不去採取措施解決生產過剩問題,顯然又是不可理解的。這突出體現了政府經濟政策制定中人為、故意的錯誤因素。

推薦閱讀:

日本反制,三招便讓中國經濟深陷泥潭,無法自拔!!
為什麼美國經常打仗經濟還是這麼好?
日媒:政治不作為 經濟才沉淪
自由的阿甘 2016 年 12 月 17 日的文章
(經濟篇)這是一個你我都未經歷過的漫長的寒冬......

TAG:經濟 | 政府 | 政策 | 經濟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