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談生與死

月明星稀的中秋節,南懷瑾先生仙逝。南懷瑾生前曾用八個字自評:「一無所長、一無是處。」身後學界則公認他為:「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在中華文化圈,或許有不同意他書中觀點的學者,卻沒有不曾拜讀過他的著作的國學讀者。

2012年9月29日,我最敬仰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以95歲入滅,留下遺言,說他還會來的,要大家把太湖大學堂看好,他還會來大學堂,並留下了相應的預言。也許是先生幽默一生之最後幽默。「生死無端別恨深,浪花流到去來今。白頭霧裡觀河見,猶是童年過後心。」這是南先生中年時代的詩句,讀來感慨不已。

南懷瑾與彼得·聖吉上編南懷瑾與彼得·聖吉整理說明 《遠見雜誌》二○六年六月號

懷瑾先生談生與死

中國思想之偉大,孔子說:「明乎晝夜之道則知。」這是中國文化特殊的地方。我們知道世界的宗教,基督教也好,天主教也好,佛教也好,伊斯蘭教也好,都是追求人生——宇宙間生與死的問題,而在我們中國的儒家、道家素來不把這個問題當作問題,這都是根據《易經》來的。《易經》認為生死不是問題,我們如果在這句話上加兩個字:「明乎晝夜之道則知生死。」就是說明,人活著的時候,像白天一樣,像太陽出來了的時候、天亮了的時候;人死了,就是休息了,像太陽下山一樣,天黑了。不過有一點,他們卻承認生命的延續,等於印度佛教的輪迴之說。人活一輩子,終於死了,但並不是生命的結束,只是休息一個階段,等於天黑了,明天又要天亮的一樣,一個白天,一個夜晚而已。因此我們中國人講生死問題,禹王的思想:「生者寄也,死者歸也。」後來形成道家的思想,人活著是個人,是在這裡作客人,活了一百年,也只是在這皮包骨的血肉之軀中寄放了一百年,等到死了就回去了。可是西方的宗教把生死問題看得很嚴重。純粹的中國文化,根據《易經》認為不是一個問題,根本不去考慮它。了解了生死晝夜,只是在剛柔之間而已。

我們知道,生死是一個大問題。《論語》上提到過,莊子也說:「死生一大疑。」人類的問題,生與死是一個大問題。人為什麼生?生了為什麼活著?為什麼衰老?為什麼一定會死?人類是很可憐的,人生下來,讀書求學,學問到了最高處,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人的腦力、思想的功能,最發達的時候在五六十歲,真正成熟,可是成熟了也完了,像蘋果一樣,落地了,這也是《易經》終的法則:「原始反終」。世界各國對於生死問題,人類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離苦得樂。不但人類,凡是世界上的生物,都是希望脫離痛苦而得到快樂。但是人類同一切生命得到快樂沒有?沒有得到,因為生了一定有死,這個問題沒有解決。在宗教文化里,把生死問題當成一個宗教。研究宗教哲學,每個宗教都承認死後還有生命,不過每個宗教卻在為觀光旅館拉人。耶穌開個觀光旅館叫「天堂」,請人到天堂里來,招待周到,一切設備完全,價廉物美。佛教開了一個「西方極樂世界」,不過佛教本錢大,開的家數多,下地獄有地藏王菩薩在等著;既不上天亦不下地獄的,再生又有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萬一向東方去,又有東方藥師如來;它四面八方都準備好了,這個生意做得特別大。但不管如何?生死還是問題。而我們的文化,《論語》里記載子路曾經問起過,孔子答覆得很簡單:「不知生,焉知死。」所以人類的文化到今天不管發達到如何程度,生死問題仍沒有解決。中國人也有個結論,所謂「生者寄也」,活在世界上,像住旅館一樣,活一百歲,不過暫住一百年,沒有什麼可怕,活到最後一天,真正地退休了,移交都不必辦。人生就是這麼一個現象。這個現象在中國來講,就是「原始反終」。生命來了像早晨一樣都起來了,死了像到晚上,都休息了,如同他的開始,回去了又是回到那個地方,死沒有什麼可怕。「故知死生之說」,死生的道理就是這樣。以《易》來說,乾,我們生下來就同乾卦一樣,一爻代表十年,六十年作階段,六爻一變,成為坤卦,再變又是陽爻開始,陽極陰生,陰極又陽生,那麼死了又有什麼可怕!在學理來講,對於生死問題,我們中國的文化最偉大了,不必要宗教的那一套。

分享:

喜歡

0

贈金筆

網頁新聞貼吧知道音樂圖片視頻地圖文庫

進入貼吧全吧搜索吧內搜索

02月26日漏簽0天

南懷瑾吧 關註:64,108貼子:379,695

  • 看貼
  • 圖片
  • 精品
  • 視頻
  • 玩樂
  • · 5回復貼,共1頁

  • <返回南懷瑾吧

    生死--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一

    只看樓主收藏回復

  • 隱於邊城
  • 初級粉絲

    1

    所以講到佛既然是為了了生老病死,結果為什麼八十一歲走了,人的生命,是不是有自己可以作主使他活到呢?古書上很多,現在沒有啦,你們不知道,當年我學佛、學道的時候,常常碰到人說,你不知道,我那個師父三百歲了,在哪裡,在某一個地方,反正亂吹一頓,很多。你看道家的書,晉朝那個抱朴子書,他說,道家的人最亂,抱朴子,是葛洪是神仙,他那個書上就說,修道的人,扯謊話亂扯的很多,他還親自看到過,有一個老先生,說活了晉朝到……活了八百多歲了,他說這個人跟抱朴子講,孔子生的時候,還在媽媽抱著,我就抱過他,而且我還摸摸他的頭,你將來一定作聖人,你看從古到今扯謊的人很多的,生命這個東西,生老病死,怎麼樣去解決,尤其禪宗標榜,參禪是了生死,生死怎麼了。我們先拿自己來研究,一般人學佛,都想打坐,身體健康的活長一點,為什麼《金剛經》上教我們,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要認為學了佛以後,壽命就無量無邊永遠活下去的,這個觀念先要拿掉,事實上我們念《金剛經》,念是念,絕對相信,念到無壽者相的時候啊,老實講,我們嘴裡是念心理不甘啊,還是要壽者相,多活一點,你看你們翻開舊的舊本的《金剛經》,上面兩個偈子,是唐朝那個女皇帝,武則天作的,金剛不壞身,願佛開微密,微密,我一下也記不得了,你記得嗎,你記得,你寫,這些老學生,比我老多了,老師不會,他一定記不得,不是,也可以,這個也武則天,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個也是武則天寫的,每一本金剛經上面都印,什麼金剛不壞身……,五個字一句的,想起來再告訴你們,沒有關係,不是我們的本題,《金剛經》里有提到無壽者相,我們現在作科學研究,先介紹,我們倒轉來生與死的問題。人怎麼死的,只講人,千萬注意這個是科學,不是我說的,都是佛經上有的,可惜你們讀的佛學,佛經裡頭沒有找出來,我們現在幫你們好好找出來,將來還是要你們自己去研究的。我們這個人,一生下來,就死掉了,你信不信,你決不信,道家有一個人,講得比佛講得痛快,莊子,莊子是道家的,《莊子》在道教裡頭這一本書不叫《莊子》,叫《南華經》,《老子》這本書在道教裡頭叫《道德經》,《莊子》叫《南華經》,《列子》這一本書在道教裡頭叫《清虛經》,這是道家的三經,重點的三經,莊子怎麼說呢,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他說,當一個人的生命,宇宙萬物的生命,當你剛剛生出來,那個時候就是死亡的開始,方生就方死,你剛剛生的時候就是死亡的開始,你認為是死亡的時候,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是方生方死,莊子在別一個的地方,有借用孔子告訴他的大弟子顏回一句話,孔子怎麼告訴顏回,傳道給他的大弟子,回也,是顏回的名字,回也,交臂非故。就這麼一句話,我現在帶領你們,刺激你們年輕的同學們,好好學國文,國文學不好,你研究佛學、中國文化,影子都沒。怎麼叫「交臂非故」?我們兩個對面走過來,你走過來,我走過去,兩個人走到一排的時候,兩個膀子靠都沒有靠,兩個膀子靠一下,你向這頭走,我向那頭走,你的……原來的這一剎那,兩個膀子靠在一起已經沒有了,早過去了,所以,交臂非故,這兩個手那麼擦一下,一下就沒有了,就是佛說的,諸行無常,世界上一切的東西沒有一個永恆的存在,佛法叫做無常,我們中國舊文化《易經》叫作變化,世界上的東西沒有一樣不變,沒有一分一秒不變,沒有一件事不變的,所以它無常不是永恆存在,這個生命是方生方死,當我們一歲的時候已經老了,比你生下,媽媽生下,坐滿月的時候老得多了,當我們十歲的時候比兩、三歲已經老多了,所以每一天都在小死亡,今天的不是昨天的,明天的也不是今天的,都在死亡,隨時在死亡。現在,我告訴你,我常常問人,你看那個生過孩子的太太們都知道, 那個嬰兒生下來,有些人做過爸爸的都不大負責任的啦,很少看孩子的,那個嬰兒躺在床上玩什麼,你知道嗎?有些人大概知道,嬰兒兩個手不大動的,那個指頭是這樣抓到的,大指頭放在裡頭,所以道家後來打坐就用這個手印,叫做握固,嬰兒這個指頭放在裡頭的,很少有嬰兒這樣,這個嬰兒也許健康有問題,大部份是這樣,都是放裡頭的,嬰兒在床上玩什麼,蹬腳,蹬腳,特別愛踢,他生長在成長,所以七歲、八歲的嬰兒狗都討厭,那狗睡覺他都跑去踢它一下,他兩個腿,等於那個狗長牙齒的時候不咬不舒服,我們人長牙齒小孩子的時候,不咬東西也不舒服,發癢發脹,他兩個腿發脹生命在成長,等到慢慢中年以後,大家坐起來就喜歡這樣了,兩腿交起來,已經不行了,到老年就坐成這樣了,根本沒有生命,生命的死亡從足底下開始,所以一般人說,養精蓄銳,精力也從足底下開始,精從足底生,換句話,一個人發冷,寒也從足底生,所以我常常告訴人,喂,穿襪子,你上面的衣服拿皮包起來,下面光腳,沒有用的,你把下面兩個腿一保護好了以後,上面少穿一點沒有問題,兩個腿,你看老了以後,這個人呢,大家,我們看到,你看男的女的,到了中年什麼呢,中年有一個東西很快就出來,每一個人家裡都種西瓜的,到了中年都出去賣西瓜了,走路這個樣子了,肚子都大了,屁股都向前面挺了,慢慢以後老了呢,走不動了,兩個腿不行了,死了一半,小心啊

    人生的起點和終站(南懷瑾講述)

    《人生的起點和終站》 我們將去往何處  生與死之間,南懷瑾先生看得最為通透。胡松年等名人都曾向南懷瑾先生求教有關生死的問題,而《人生的起點和終站》所記錄的就是先生對生死問題的解說。作者運用佛法原理,從死亡講起,解釋人的出生,結合現代生命科學的知識,闡釋生死大事,幫助人們建立正確的生死觀。南先生還隨機提示修持重點,使求學者易於把握關鍵,進入修持正途。

    · 這本書是南懷瑾老人,修鍊以及博覽群書以及自己的感悟而合成的一本對人生相當有價值的書,讀完後你會知道生從哪裡來,死往哪裡去,你心裏面就會有一個底,還有關於火葬的問題,南懷瑾先生也很細的說明了,還有人生的無常,以及很多的東西,都包含在裡面,以及有關中陰身的變化,還有什麼叫陽神,什麼叫陰神,什麼叫作阿賴耶識,都講的十分地清楚,看完這一本書以後,你可以看透了人生,站在更高更遠的地方悟道人生,人生的起起落落原來都是命運所造,什麼叫命,什麼叫運,這一本書裡面都有講過,人生的時間很短暫,更天人佛相比,只不過是一隻小蟲的生死過程而已。

  • 人是怎麼會生的,這個問題迷惑了許多的人,生其實是一場大夢,什麼叫夢呢?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天都在做夢,只是有一些記得有一些記不得,這是為什麼呢?人在睡覺的時候,腦神經還是沒有休息的,因為他還是在轉動的,這為什麼會轉動呢?這又要從五行上面說起了,《易經》講,宇宙的所有的生命,每時每刻每秒都是在轉動的,什麼叫轉動呢?這就是《易經》上所說的卦象的變化,由陽變成陰,由陰變成陽,一天有十二個時辰,又分為天干地支,天干又是什麼呢?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等,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穴亥。奇數代表陽,偶數代表陰。每一個時辰生命的變化都是不一樣的。生從哪裡來呢?先要談到死的問題,死是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五大的變化,也可以說人的身體上的細胞,每一天都在死亡,每一天都在變化,就是一股隱形的氣,也叫力量在動,這個隱形的力量如果動的弱了,人就會死亡,死不是什麼都沒有了,,死只不過是人體方面的死,靈魂是永遠不會死亡的,死也叫中陰身,佛上也講叫中有也叫中止,也就是說明這一段的生命暫時的停止了,人死的時候是變化的,七天一個變化,但是並不是呆板的就這樣定,他每一個變化的境界又是不同的,人死了並沒有死,當他中陰身的時候醒來,大概要十個鐘頭的樣子,這時候他就是具有神通了,他可以看見他的親人在那裡哭什麼的,他都可以聽見,他比如說,他有個朋友在美國,他幾秒鐘就可以到美國,去勸那個朋友,這是真的哦。但是你們是看不見的。
  • 南懷瑾大師在此書中精彩地論述了人死亡(正常死亡)之後,其神識是如何發展、流轉、變化、再由精神化出物質的過程。這個過程在佛家叫「輪迴」,在道家叫「生生不息」;總之,不管你信還是不信,這就是人和其它無數生命體生生死死流轉不休的必然規律。當年,孔子的學生問老師人死後會是個什麼情形時,孔子說:不知生,焉知死;這句話的意思也可以解讀為:生死一如,生前和死後其實是一樣一樣的,連活著的事情都不了解,那就更不能了解死後的事情了;換句話說,如果能了解死後是怎麼回事,也就能知道活著的時候是怎麼回事了。所以,讀完這本書,我忽然領悟到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若知死,即知生。如果人類都能把死後的事整清楚,也就不會糊裡糊塗地生在世上了。
  • 推薦閱讀:

    讀《莊子》看透生與死
    談錫永居士:生與死的禪法(2)
    生與死一念之間
    人生不可避免生與死
    生與死的思考--人生感悟

    TAG:南懷瑾 | 先生 | 生與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