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CEO宣布「出櫃」對中國啟示

10月30日,蘋果CEO蒂姆·庫克發表文章稱,「身為同性戀者我感到很自豪。」這看似只是一條科技八卦,實際上對於中國人來說,頗有啟示。…[詳細]庫克宣布出櫃,是為了推動有關同性戀的公共議題庫克宣布出櫃了。這本身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雖然他是蘋果公司的CEO,科技界最受矚目的職位,來中國也來過許多次,但庫克畢竟不是喬布斯,知名度沒那麼高。況且這可能也算不上什麼新聞——庫克是同性戀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他自己也說,「多年來,我向許多人公開了我的性取向。蘋果的許多同事也知道我是一個同性戀者。」今年7月,庫克還在舊金山的一場同性戀者遊行中高調現身,當時已經是被認為等同於半出櫃。那麼為什麼說庫克這次宣布出櫃有頗有意義呢?不妨先說說同性戀者為什麼要出櫃。所謂出櫃,是指同性戀者公開宣布自己的性取向。但對於許多異性戀者或者說對同性戀不喜的人來說,出櫃這一行為頗為令人反感——如果認為自己的同性戀者身份沒有任何問題,過你的日子就是了,何必高調公開來冒犯不喜歡這一現象的人?如美國知名電視新聞主持人安德森庫珀,他在回應關於他是否隱瞞自己是同性戀者時的詢問時說到,「對於朋友、家人和同事,我對自己生活中的這部分一向非常坦誠,」但話鋒一轉,「在一個完美的世界中,我不認為這和其他人有什麼關係。」

庫克今年早些時間已經參加過一次同性戀活動的確,同性戀者沒有必要非得出櫃,安德森庫珀曾經如此,庫克曾經也是如此。但正如庫珀所言,這是在「完美的世界」中毫無必要,但在真實的世界中。主流社會文化往往預設了每個人應該是異性戀,這個異性戀預設在諸多層面壓抑著同性戀者的自我認同與人格發展,而因為恐同帶來的污名與社會壓力也使得同性戀在社會生活中須主動或被動的隱身而變得「不可見」,為了打破這種自身的壓抑,也為了打破對同性戀者長久以來的偏見、誤解,因此不少同性戀者選擇了出櫃。這次庫克的出櫃,明確就是為了推動有關同性戀的公共議題,希望幫助那些因同性戀傾向而陷入困境的人。「我不認為自己是個同性戀活動家,但我意識到自己從其他人的犧牲中獲益良多。因此,如果聽說蘋果CEO是個同性戀能夠幫助那些掙扎於性別困境中的人,或帶給那些感覺孤獨、渴望獲得平等權利的人以安慰的話,那麼這值得我用公開自己的隱私來交換。」他也提到了同性戀者具體面對的問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法律體系中,允許僱主僅以員工的性取向為借口解僱員工。在許多地方,房主甚至可以驅逐同性戀房客,禁止同性戀者探訪生病的伴侶或分享遺產。每天有無數人因為他們的性取向而生活在恐懼和虐待中,特別是孩子。」為此,庫克稱:「我為自己身為同性戀而感到自豪。我認為身為同性戀是上帝賜予我的最好禮物。」考慮庫克的身份地位,他沒有必要非得這麼說,說了甚至會對他個人以及蘋果公司造成損害——因此這真是一個了不得的表態。基於他的影響力,這勢必有助於推動有關同性戀的公共議題。而這一點,恰恰是當今中國社會最缺乏的。無論認同或不認同,同性戀現象都在那裡中國人對待同性戀現象,表面上可以說「並不苛刻」與異性戀佔據統治性地位的所有其他國家一樣,同性戀在中國是被視為另類現象的,基於一種文化傳統和生物學上的厭惡,許多人對待同性戀是一種敵視的態度,網路上有大量的人表達過對同性戀的譴責、謾罵甚至詛咒。但與有宗教傳統的地方相比,中國人對與己無關的同性戀現象基本不會有什麼干預,甚至有相當多的人認為「關你什麼事」,也有人認為同性戀確實是一種生理現象,性傾向如何是個人自由。一些同性戀者也認為相比起西方,在中國,至少在同性戀在生活作風方面,沒什麼約束,不會有什麼閑人真的來管你做了什麼。從流行文化的角度觀察,年輕人也從越來越戲謔的角度看來同性戀,例如在網路上把男性朋友稱為「基友」,現在也沒多少人覺得是一種冒犯。但一旦「同性戀者是與自己有關的人」,很多人就變得極為保守

北京兩個老年男同性戀舉行婚禮,結果其中一方兒子砸場然而,一旦發現有同性戀者是跟自己關係密切的人,許多人就坐不住了。最典型的,是父母發現子女是同性戀者後的反應。一位匿名男同性戀者就遇到過這樣典型的經歷——「在中國,你知道的,很多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迫於家庭壓力,他就要結婚的。所以我父母也拚命給我相親。2006年的時候,因為我表兄只比我大四個月,他結婚了,我父母就又把 (結婚的)話題提到日程上。這種情況下,我就和他們說了實話。」「春節的時候他們沒有反應過來,他們可能是很難過,可能這個打擊很沉重。然後,5月1號勞動節以後,他們開始反應過來了,一開始想用異性婚姻,把這件事情永遠蓋住。」這樣的異性婚姻就是所謂「形婚」。而青島大學的醫學教授、同性戀研究學者張北川稱,很多女性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嫁給了同性戀。他估計,約超過90%的中國男同性戀者屈服於壓力和女性結婚,而隱瞞了自己的同性戀身份。「有超過1000萬名女性嫁給了男同性戀,甚至可能有1600萬人。」除了來自家庭的歧視,中國同性戀受到的在職場等地受到的歧視,也很嚴重。一位學者指出,「還有些人就直接被解僱了,或者被拒絕錄用。還有學生因為有同性傾向被勒令退學、因為搞『同志倡導活動』被記過等等。」張北川曾對1259名同性戀者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8.7%的被調查者在公開自己的同性戀傾向後,被迫辭職或遭遇解僱;4.7%的被調查者則表示,自己的加薪或升遷受到了影響;另有62%的被調查者,在單位隱瞞了自己的同性戀傾向。人們不想自己的身邊出現同性戀者,原因可以很簡單,就是把同性戀者視為異類,很多人就是不能容忍跟性傾向與自己不同的人打交道,哪怕他也認可同性戀者應該享有自己的權利。因此,同性戀作為一種公共話題,中國人實際上是在迴避不管對同性戀是怎麼樣的態度,按國際通行的估計,男同性戀者占人口的比例是全球人口的2%到5%,按張北川的說法是中國有3.5%人口是男同性戀,這就意味著,數以千萬計的同性戀者在中國真實存在著。然而在中國,同性戀很大程度上只有文化範疇的探討,除去跟艾滋病有關的內容外,基本還沒進入公共政策的討論空間。國外已經爭論了幾十年的同性戀者是否可以結婚,是否該享有跟異性婚姻同樣的權利,是否可以領養孩子等等,一直沒怎麼成為公共議題。以至於法律對同性戀現象幾乎沒有任何規定,也沒有任何保護,這也是許多同性戀者遭遇歧視待遇後無法伸張自己權利的一大原因。迴避的一大緣由在於政府,在有關部門看來,支持同性戀結婚或者相關權利要冒很大風險。因為同性戀人群本身就不少,與他們有關而又堅決反對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只會更多,因此不會輕易碰這個主題。這也造成了嚴肅討論同性戀現象、把同性戀作為公共議題探討的太少,社會的能見度不夠,教育、傳媒裡面,也沒有這些東西。這也為同性戀成為熱門公共話題造成了障礙。同性戀作為公共話題需要得到更多切實關注對同性戀現象缺乏足夠的公共討論和認識已經造成了不少問題,如前面提到的「形婚」,造成的結果就是「男同性戀者之妻」即「同妻」的問題,如前所述,中國可能有1600萬「同妻」,這必然會造成問題。2012年6月,四川「同妻」、 女博士羅洪玲跳樓自殺的新聞,就使得中國同妻問題,浮出水面。還有,認為「女同志」可以通過和男性發生性行為而調整自己的性取向的人,在中國並不在少數。一位專家稱「有一位女同,她父母很錯誤地認為,她是女同,是因為她沒有和男性有過性關係。所以她父母慫恿一個他們看上的一個男孩子,把這個女孩子給強姦了。」這種方式有用嗎,國外的醫學界和精神學界討論了很多年,答案是沒用,但絕大多數中國人似乎對此一無所知。而形形色色與同性戀歧視有關的法律問題,更是亟待解決。結語同性戀現象有必要進入中國的公共議題,美國有庫克這樣的名人發聲,中國卻罕見這樣的名人,這是個問題。
推薦閱讀:

蘋果不值錢!iPhone 7降價 沒人買?
得了糖尿病,還能吃蘋果嗎?
庫克為什麼說世界上所有學校都應該把編程當必修課?
揭秘蘋果手機盜改銷「產業鏈」:分工明確 層層牟利
蘋果釀

TAG:中國 | 出櫃 | 蘋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