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訓之「火」越燒越旺,為何物美價廉的少年宮「一座難求」?

  半月談記者近期採訪發現,隨著青少年社會教育需求不斷增加,校外培訓之「火」越燒越旺,與動輒年收費超萬元的民營培訓機構相比,一學期收費僅數百元的少年宮因其「物美價廉」讓許多家長趨之若鶩。但半月談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類似於少年宮這樣的公辦社會教育機構存在發展滯後、標準缺失、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等問題。

需求旺盛

超三成家庭社會教育年投入過萬

  廣州市民曲霞的兒子小豪今年8歲。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一直以來貫穿在她的腦海中。小豪4歲起就開始上音樂、跆拳道、鋼琴等興趣班。

  最終,生性安靜的小豪選擇了鋼琴班並堅持下來。

  據曲霞介紹,每周兩次鋼琴課時間雖然不長,但1年最少1萬元,「他們班上很多小朋友周末都排得滿滿的,上3門興趣班是常態。」

  曲霞的做法只是眾多家長的一個縮影。

  根據廣東省青少年社會教育協會發布的《廣東省青少年社會教育發展藍皮書2016》顯示,珠三角地區60%的家庭每年在青少年社會教育中投入超過5000元,其中35%的家庭投入10000元以上,更有近10%的家庭年投入達20000元以上。

  與此同時,社會教育的內容選擇也趨向多樣化。越來越多家長的青少年社會教育觀念正在發生轉變。

  藍皮書顯示,目前家長的選擇思路逐漸拓寬,在課程補習班和藝術特長班等傳統選擇之外,思維拓展與素質訓練、動手技能訓練、語言訓練等多樣性的培訓課程越來越受到歡迎。

  越來越多的家長將「培養孩子的品質」、「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與「培養孩子興趣」作為選擇培訓課程的標準。

供不應求

物美價廉少年宮「一座難求」

  1月7日,廣州市少年宮公布了2017年春季班的中籤結果,琴琴被分到了一個離家較遠的社區少年宮。

  「還是捨不得放棄名額,雖然遠一點,但比社會上的培訓機構要便宜很多。」琴琴媽媽告訴半月談記者,公辦少年宮裡舞蹈培訓班一學期的收費僅600元,而民營培訓機構1小時就需要上百元。

  廣東省青少年社會教育協會會長梅醒斌等人認為,當前青少年社會教育機構的發展面臨著結構性矛盾。

  公辦社會教育機構覆蓋面不足,需求難以滿足。

  來自廣東省青少年社會教育協會的數字顯示,目前廣東省縣級青少年宮覆蓋率僅為55.4%。

  有些偏遠地區的縣區青少年宮出現有編製無實體的尷尬狀況,個別地市至今沒有市級青少年宮。

  數據顯示,廣州市現有少年宮共計可提供22.4萬公益性學位,而廣州市3歲到14歲的少年兒童約為115萬人。

  廣州市黃埔區青少年宮主任鄭小紅表示,隨著民辦社會教育近年來加大投入,加強品牌建設,包括請教育專家研發整套課程體系,青少年宮作為公益性社會教育機構發展明顯落後。

破解難題

加快構建社會教育行業標準

  針對社會教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楊寧等人建議,加大公益性的社會教育機構投入,儘快構建行業標準,破除信息壁壘,進一步平衡各地區的社會教育資源。

  首先,應大力發展公益性質的社會教育機構,通過增加投入、整合社區、學校資源等多種途徑,加大公共資源的建設和開放力度,面向青少年群體,推出各種興趣活動。

  其次,加快社會教育行業制度建設,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可考慮支持公辦學校教師利用課餘時間前往青少年宮兼職代課。

  第三,儘快制定下發適用於社會教育行業教師的職稱評定辦法,頒發民辦社會教育機構教師資格證等。建議以行業協會為主導、民辦社會教育機構參與的方式制定行業標準,由第三方評估機構逐步對社會教育機構的辦學資質進行認證評級。

  最後,加快建設青少年社會教育行業共同體,將社會教育相對發達地區的理念和經驗帶到欠發達地區。廣東省青少年宮協會會長黃南冰建議,定期開展青少年宮評比活動,形成激勵和良性競爭機制,探索公辦青少年宮、民辦社會教育機構與相關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建立協同共育的合作關係。


推薦閱讀:

物美價廉的好藥品——大蒜
吃海參不如1天吃倆雞蛋 物美價廉蛋白質含量高
選擇一件物美價廉的衝鋒衣是必備的條件
名創優品葉國富:炫耀性消費終結,零售下半場是物美價廉|預告

TAG:少年 | 物美價廉 | 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