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筆記(上)-今日頭條

《哲學》 (英)斯蒂芬·羅 著 呂律 柯群勝 譯

來自:青島二中圖書館

2015.9

一、哲學簡介

1、人是伸展在禽獸和超人之間的一條繩子----橫在深淵上面的一條繩子。---尼采

2、哲學家---被無法抗拒的誘惑來用科學的方式提出並解答問題。-----路德維希

3、最睿智者具有最大的權威。---柏拉圖

4、哲學思考是一場冒險----一條挑戰思考和理解力外延的旅程。

5、哲學是我們藉助於語言對我們的智力魔力進行的一場戰鬥。----路德維希

6、未經審視的生活不值得度過。---蘇格拉底

7、哲學和宗教之間有重疊之處,一個區分哲學與宗教的方法就是它們對理性角色的強調。

8、我們不準找借口來做哲學,而要真正地去做;因為我們需要的不是一種健康的假象,而是真正的健康。-----伊壁鳩魯

二、哲學史

1、古典時期

亞里士多德說過哲學開始於奇蹟,如果確實如此,它的源頭就要回溯到人性本身。但是據我們所知,在公元前600年之前,人類對生存環境各種謎團的反應是神秘和宗教性的,包括對傳統和超自然的看法。

(1)古希臘

被公認為第一位進行哲學思考的是公元前585年的泰勒斯。對可觀察到的理解尋找自然解釋中來調配理性。核心觀點就是宇宙是由物質構成的。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重要意義在於他們認為數字包含了解現實本質的金鑰匙。

公元前5世紀,留基伯可能是第一位「原子論者」,他的觀點是,宇宙是由無數微小但堅不可摧的實物顆粒組成,它們之間彼此聯繫和運動,從而產生了世間萬象。

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對此又有所發展。

古希臘的雅典,哲學進入一個黃金時期,蘇格拉底是其代表,他致力於讓大家融入討論,以期獲得道德概念方面的知識,他的對話體問答方式影響深遠。

柏拉圖在寫作採用他老師蘇格拉底的對話體形式,他因「理念論」而著稱----這種觀點認為,一個具有永恆理念的世界遠比環繞我們四周不斷變遷中的物理世界要真實得多。

人皆生而欲知。-----亞里士多德

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是第一個嘗試用真正系統的方式來闡述哲學思想的哲學家,並且也是第一個處理邏輯問題和對論點的各種有效形式進行分類的哲學家。

(2)古代東方思想

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奠定了西方哲學基礎,孔子和老子則開創了中國哲學的古典時期。

四大基本學派:

儒教:孔子,強調傳統社會角色和結構的價值,認為規則制定者需要在觀點中扶植自然道德感。

道家學說:老子《道德經》,莊子, 希望政府最小限度地干預,從而使社會走向與大自然和諧一致的自然狀態。

墨子學說:基於相互支撐幫助的民團政治社團,與儒教思想一樣,都認為必須要允許挖掘和繁盛人民本身固有的道德優點。

法家:韓非子,強調嚴苛法律的必要性,確保在一些本質上不道德的民眾中間,將他們的行為控制在道德範疇中。

(3)從希臘到羅馬

公元前146年,羅馬將希臘大陸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最終結束了希臘文化的黃金時代。但希臘人依然取得了勝利,因為羅馬將希臘文化定為自己的標杆和準則。

「學院時期」:犬儒流派(第歐根尼----吾乃世界公民);

斯多葛學派(芝諾)

伊壁鳩魯學派和懷疑論者:

新柏拉圖主義:(普羅提諾)

2、中世紀

所謂中世紀是從古典時期異教徒文化的衰退持續到文藝復興,在此期間的哲學以在猶太教、基督教和穆斯林思想家之間將古希臘和羅馬哲學與正統宗教融合為特點。

教會幾乎控制了整個知識界,哲學思想必須要與教會信條保持一致。

3、現代早期

隨著中世紀的結束,在歐洲,人們開始重新崇尚知識和藝術。在這個創新的、發現的時代,歐洲出現了很多創新型思想家,他們向歐洲中世紀的正統觀點提出了挑戰,對宇宙、社會的運行提出了全新的觀點。

(1)人文主義和科學的崛起

文藝復興代表著在藝術領域,出現了一種新型人文主義,在科學領域,人們開始再次重視探索精神。最早開始於義大利。

培根---著名的歸納法,建議科學家從事研究時,先要對世界進行觀察,然後在此基礎上得出一般性的理論。

伽利略用自己製造的望遠鏡進行觀察,發現了太陽上有一些黑點的位置會發生變化,這表明地球是圍繞太陽轉的。而此之前的教會、亞里士多德物理學和新柏拉圖宇宙學都支持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伽利略在一系列觀察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非常具有說服力的太陽中心模型。早在70年前,哥白尼已經提出過這一觀點。

馬丁·路德質疑天主教的教義。天主教認為,信徒只有通過教會組織才能和上帝建立聯繫,新教反對這種觀點,強調信徒個人和上帝的關係。教會因而發生分裂。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我思故我在。

(2)啟蒙運動

18世紀,啟蒙運動開始,歐洲的知識、社會發展達到頂峰。擺脫了中世紀思想的束縛,不再需要像過去那樣嚴格遵循傳統觀點,完全聽命於權威人士,聽命於迷信的觀點。科學成為人們反對中世紀天主教哲學家所宣揚的教條、教義的最重要的武器。

法國啟蒙主義者,如伏爾泰、盧梭、狄德羅編出《百科全書》,向人們介紹大量的知識。

英國經驗主義者:洛克、貝克萊、休謨。

德國思想家康德,認為他的觀點綜合了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類似於哥白尼的天體運轉理論,即認為思維是獲得知識的核心方法。

4、現代

康德於1804年逝世,他的死去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在那個時代,人們視科學與理性為獲得對世界與社會進步認知的途徑。隨著政治和技術變革加劇,同時崇尚理性的精神削弱,西方思想將進入另一個發展方向。

(1)19世紀

啟蒙運動之後,隨之而來的是浪漫主義運動。他們不再局限於用理性解釋世界,而是在情感與精神層面尋求對世界以及對人在世界中位置的認識。

絕對理想主義:代表人物費希特、謝林和黑格爾。他們三人都是新教牧師,研究過神學,他們認為人類的意識是最形而上的。

另一個重要哲學思潮的代表是叔本華、尼采和克爾凱郭爾,他們反對理性,反對科學。

(2)20世紀

現象學:胡塞爾回歸到笛卡兒的思想,主張哲學應該從思維主體開始。創造了「現象學」一詞,用這個詞來描述一種哲學思考方法,即只是描述意識能直接感受到的現象。

海德格爾通過對胡塞爾進行批評,發展出了一種存在理論:此在。此在是抽象的人類及其存在於世界上的方式的中心點。

馬克思主義:認為哲學是改變世界的一種工具,而不是對世界的客觀描述。

推薦閱讀:

《西方哲學智慧》1
視頻 | 郝貴生:列寧《哲學筆記》及其現實意義
投資哲學
值得學習的處事哲學 - Qzone日誌
干春松:哲學是什麼?

TAG:哲學 | 筆記 | 今日頭條 | 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