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談專題集郵的編組

淺談專題集郵的編組

崇陽縣城關中學青少年集郵協會校外輔導員:朱湘雲

一、專題集郵的定義和特點

專題集郵是產生在傳統集郵、郵政史集郵、郵政用品集郵方式之後的一種新穎的、廣泛的、富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創造性的集郵方式。這種集郵方式是圍繞某一中心思想和目的而收集、研究、編組郵品、創作郵集。一切與專題有關的郵品,不論國別,不論發行時間,也不論郵品種類,都可以選用組編郵集。

專題郵集和傳統郵集、郵政歷史郵集、郵政用品郵集、航空郵集、航天郵集,極限郵集,集郵文獻、青少年郵集等一樣,已被列入國際集郵聯合會(FIP)競賽級郵展之中。

專題集郵的定義: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集郵名詞審定委員會定義為:專門收集與所選專題密切相關的適合的郵票及集郵品。專題集郵注重研究郵票圖案內容,凡是圖案內容與所選專題密切相關的郵票,不論古今中外,亦不論成套與否,都應盡量收集、選用。集郵者進行專題集郵,應先擬定專題,根據自己掌握某一學科的知識,再收集有關郵票,通過郵票及簡要說明,組成專題郵集,相當於用郵票闡述和開發一個研究課題。

要創作出一部高水平的專題郵集是非常困難的。對傳統類郵集,有錢買全珍郵,就可事半功倍。而專題郵集,僅有豐富的郵品還遠遠不夠,創作不得要領仍然前功盡棄。

專題集郵中的主題和題材博大精深,如動物、植物、音樂、體育、建築、美術、人物、民俗、宗教、科學、教育、歷史、地理天文、服飾、武器、童話、傳說、古迹、名勝等。

按專題郵集的編排方式,對主題和題材分為三種:

1、按照圖案編排,如車、船、馬、花、魚、亭、台、樓、閣等;

2、按同一發行目的編排,如亞運會、奧運會、紅十字、生肖、名人等;

3、按所選主題編排,如革命史、戰爭史、生物的進化等。

前兩種可採用資料性、目錄式編排,後一種則多採用敘事性編排。隨專題集郵的發展,前兩種也多採取故事式的敘事性編排。

要做到專題集郵的「專」,需兩個實力,一是郵品的實力。郵集越專,對郵品的要求越高,相對地收集難度越大。專題集郵內容專、細,並且跨國收集。二是知識的實力。郵集越專,對郵識、知識的要求越高,要求郵集的創作者有豐富的、全面的、獨到的知識和研究水平。一些專題郵集,之所以水平較差缺乏問鼎郵展的機會,關鍵是郵品的實力、知識的實力不足。因此,專題集郵要從一開始就走「專」的正路,確定「專」的主題,把握「集」的方向,作好郵品和知識的積累,堅持數年,必成「專」集。專題集郵要發揮集郵者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去設計、構思和創造。對於專題集郵說,總是相對完整,郵品多少,珍郵多少,都屬專題,只是水平高低之別。因此,初集郵者也可以在專題郵集中的創作中起步、進步。由於專題集郵郵品選擇範圍廣,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相對較強,所以特別受到集郵愛好者的歡迎。

二、專題集郵的優越性

專題集郵是當今集郵的主流,從近年來國內各級郵展來看,專題類佔大多數。具有以下四大優勢:

1、最能體現個性、藝術性、創造性及趣味性。郵品的豐富性,可謂浩翰無限,這為專題集郵提供了豐富原料,使專題集郵者有條件各顯才華,盡情傾注自己的個性。能淋漓盡致地體現專題集郵者豐富的想像力和淵博的知識。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這是其他集郵類別所不能體現的最大優越性。如我國優秀的專題郵集《鷹》、《昆蟲》、《風》等。

2、素材的廣泛性:一部優秀的郵集,除了有票、封、片、戳等常規素材外,還應包括那些非常規素材,如郵票印樣、設計圖、變樣票以及特殊郵政傳遞功能特殊類型郵政品。如免資郵業務、軍事郵政、海運郵件、鐵路郵件、航空郵件、航天郵品、戰俘營、集中營郵件等。根據自身財力,有針對性,選擇質量好的珍罕品,無疑能使專題郵集更上一個台階。

3、參展的群眾性:專題集郵備受歡迎與其通俗性、直觀性有關。一方面看得懂,另一方面有均等機會參與。很多集郵者起步晚,藏品少,可投入資金不多。而專題集郵不一定要有很多郵品,不一定要有較長的集郵歷史,不一定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可以從今天開始,不會使人望而生畏,具有強大生命力和群眾基礎。

4、最少財力能獲滿意的獎別:工薪階層雖然資金有限,無法攀多,摘桂無望,但這是相對的。運用自己的文化修養、編組經驗,花少量金錢,也能參加郵展,只不過是參展級別高低的問題。要參加高級別的郵展,當然需投入一定的資金,有人花幾萬元錢,編組一部專題郵集也能參加全國郵展。

三、如何編組專題郵集

編組郵集就是用郵票和集郵品寫文章,組集參展是富有趣味的挑戰,也是對集郵的一種升華,也是一種藝術創作的過程。需要具備一定的郵識,對集郵參展的規則的了解,還要有一定耐心、毅力,且不能急於求成。

1、專題集郵的選題:所謂專題就是收集和研究哪一個題目之內的郵品,組編什麼專題的郵集。

(1)怎樣選擇專題郵集的專題(主題)?:①要選擇與自己職業有關的主題,首先具備了專題集郵所需要的知識底子(如本人選擇「紅十字」專題),不至於出現知識性錯誤。二是有知識的底子,容易在研究水平,編排處理上有創造;三是用其所學,用其所長,能突出優勢,易把握收集方向,四是因是本人專業,起點高,避免了外行人集外行主題的劣勢,能做到事半功倍;五是能促進業務素質的提高,集郵與工作不矛盾,相輔相成。②要選擇與自己的愛好有關主題目,因愛好,對本領域有比較豐富的知識。③要根據已有的郵品確定專題集郵的主題。④選擇有意義或有紀念性的主題,如:中國航天等。專題郵集有題目、綱要、素材和外觀四大要素,綱要是根本,素材是關鍵,外觀是環節,題目是基礎。在現實中,有的人由於選題不當或失誤,阻礙了集郵水平的提高,導致了展品未能獲得理想的成績,甚至失去了組集參展的信心。

(2)確定專題郵集的選題,應遵循的原則:

①國際性原則:集郵是一項國際性的文化活動。如果專題展品僅限於中國事物,很顯然,這樣的選題屬於區域性,如《長城》、《長江》等,極難編組出高水平展品,註定不能參加高級別的集郵展覽。因此,應盡量避免編組這種區域性郵集。

②新穎性原則:專題郵集要體現創新,即選題要創新,素材要創新,編排要創新。國內具有創新選題的專題展品有《風》、《夜》《疼痛》、《旋轉》等。

③獨特性原則:一部專題郵集要凸現它的個性,展示它獨特的魅力。如:《水》、《煙草》、《足球》演繹成《喝水》、《吸煙》、《投籃》、《守門員》。這種獨特選題,能受到評審員的好評,在一些高級別郵展中獲獎。

④久遠性原則:用一個歷史但並不長久的事物選題,雖可編組成集,但一般很難獲得較理想的成績。如選《激光》、《艾滋病》,由於早期珍罕郵品的限制,要編組獲高獎的展品較難。

⑤操作性原則:應避難就易,就是選郵品比較容易收集的選題。收集郵品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來說,從確定選題、收集郵品到編組成集,只需二至三年時間為最佳,時間太短,難出精品,時間太長,則易失去興趣和信心。

2、專題郵集郵品的收集

郵品收集的廣度和難度是決定專題郵集水平高的重要方面,專題郵集的郵品包括郵票、封、片、簡、戳、籤條等,絕大多數人在集郵之初都帶有求全心理,伴隨郵齡的增加、郵識的增長,開始自我否定,逐漸向集研型、組集型等發展。

第一、郵品要對「路」,即所選郵品必須是和所選專題相關的郵品。專題郵集的主題一經確定,就要圍繞主題去收集。自1840年英國黑便士問世以來,已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330萬種郵票,且每年還有很多新郵不斷問世,要想收集齊全,是絕對不可能的。這就需按專題進行選擇,定向收集。國際郵展解審員、新加坡集郵家陳為樂曾談創作經驗時講:「我要做一部展集,確定標題後,就到圖書館(現在可通過網路)查找資料,列出完整提綱,然後根據提綱找郵票去。」而不能「有多少票,說多少事」。要根據主題要求,做到「小」、「全「、「新」、「奇「,以完整的郵集取勝。最好能結合自己的工作、愛好特長選擇收集。收集目的一經確定,就不要見異思遷,輕易改變,圍繞目的多讀書、多看郵刊資料。

第二、收集相關封、片、簡、戳:在收集郵品的過程中,一定要克服重郵票,輕封片的偏見,要圍繞自己的選題,去全面尋找,收集與選擇有關的各種票、封、片、簡、戳以及小本票,小型張、郵政單據、錯變樣票等素材,這些都是組集必不可少的。實際封片對專題

郵集是至關重要的,國際郵展規定,專題郵集中封、片的比例不得少於四分之一。

收集相關實際封片應注意的問題:①必須與收集主題有關。如果選用貼有多枚郵票的封片組集,應用小巧的紅箭頭標明專題選用的郵票。②「慎用剪刀「,一般講集票容易,集封難。因一種郵票,印量幾十萬、幾百萬,不難收集。而自然實寄封,獨此一封,各具特色,有的通過封貼的郵票、郵戳、郵路,成為研究郵政史的資料,有的則是成為專題郵集中收集難度很大的珍品。③首日封、紀念封、首航封等要實寄。④郵資封、片、簡(如普通郵資封片、紀念郵資封片、賀年郵資明信片、風光明信片、普通航空郵簡等)可以不實際,直接編入郵集。⑤在收集難集上下功夫 。郵集水平和郵品的收集難度成正比。要體現難度,一要追求早期、古典的郵品,力求縱向上的更大時間跨度;二是拓展橫向的寬度,多吸收多國、多地區、多種和多人的素材,切忌採用清一色、同一時期、同階段,甚至同一收(寄)人的郵品。⑥恰當使用極限明信片。專題郵集中禁止使用空白美術明信片(開放性郵集除外),因它是非郵品,極限明信片可以不實寄,但票、片、戳、必須「三位一體」「,三者達到最大可能的一致。極限明信片上所貼郵票必須是有效郵資憑證,郵戳時間必須在郵票的有限使用期內,並儘可能地接近郵票的發行日期,最好是首日極限明信片,以體現收集難度,明信片一般是郵票發行前,愈旱期,愈珍貴。⑦選用封、片、簡,主要以封、片、簡上的郵資圖案說明問題,而不能主要以封、片、簡的圖案說明問題。

第三、選擇好專題郵票:一部專題郵集,郵票要佔到全部郵品的70%左右。一是專題郵集,注重研究郵票圖案,而不是研究郵戳,從郵集類別和美學觀點來看,專題郵集要求選用新票。若經濟力量或收集渠道有困難,可以選用信銷票。但盡量要求品相要好,圖案清晰。

關於新舊票混貼的問題:1992年制定的《FIP專題集郵展品已評審指導要點》:從視覺效果上看,收集一部展品全部使用新票或全用信銷票,由於集郵上的原因或收集上的困難而無法統一時,則至少應當避免在同一貼片上混合使用新票和信銷票。但現行的專題集郵的評審規則和指導要點已經不再有這樣的規定(《中國集郵報》,2006年2月14日),取消專題郵集對新票和信銷票混用的限制是和諧的體現,也是集郵大眾化的體現,使我們在製作專題郵集時有了更大的素材選擇餘地。二是把專題郵票的圖案按主題分級,盡量選擇A級圖案(一般分A、B、C三級),即郵票的主體圖案和郵集主題相吻合。三是分辨純郵票與准郵票合理選用。純、準是就專題而言。純郵票,即狹義的專題郵票,其圖案是用寫實的手法,準確地描繪出來的。准郵票,即廣義的專題郵票,它的圖案多是象徵性、寫意性、抽象性、裝飾性的。專題郵集要以選用純郵票為主。如徐悲鴻的潑墨寫意馬,對於《馬——人類的助手》專題是准郵票,而對《丹青一絕——中國畫》專題則是純郵票。四是注重郵票的重要性:其一是選題涉及到的國家、地區的郵品在世界上的位置和郵政史上的重要程度。如《郵票之父》專題,必須以郵票發明者:羅蘭·唏爾的祖國——英國的有關票、封、簡為主,其它內容的,在重要性上遜人一籌。其二郵品發行和使用的時間越早,相對來講重要性越強。其三反映該國的事物最好用該國的郵票。如《熊貓》選用中國票。五是專題郵集可以根據內容選用小本票、改值票、變體票和樣票。一般不選用四方聯、大方聯或整版票,也不必專門選用帶版銘、過橋的票。對一些對專題有重要作用過橋票可慮選用,一套多枚同圖案郵票只選用一枚,不必全套都上。同一枚郵票,不能在幾個部分、幾個貼片上反覆出現;如發行的郵票帶附票,除非附票上的圖案或文字很重要,否則沒必要把郵票連同附票一起收入郵集。第四精心收集專題郵票:郵票市場、郵友公平交換、郵票公司購買、個體郵集、郵商選購、廣泛結識郵友互換等。第五要警惕假郵品,包括假票、假封、假片、假戳,也包括那些花花綠綠鍍金嵌銀的商業化封、片、折卡等。

3、寫好綱要:寫綱要如同寫書的目錄,應分為若干章、節, 必須考慮如下幾方面:①對所選題目的專題知識進行廣泛學習、研究,使寫出的綱要能完全拓展專題,且能夠在編排上有所創新。②綱要需界定展品結構,並涵蓋與題目有關的所有方面。③要符合邏輯性,按事物的發展的順序寫,按歷史的順序寫,④要按科學分類寫,不能違反科學規律⑤要按重要性的分類寫,如講聯合國:先講總部,再講維也納、日內瓦,⑥要有均衡性。章與章,節與節間要考慮到均衡,如同樣重要章節,不能一章佔2個貼片,而另一章由於郵品多卻佔20多個貼片。要考慮故事的主次。

4、郵集拓展:是專題郵集製作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來源於專題集郵者個人學習和對該專題的了解的深度,來源於個人的研究和橫向的思考。專題的拓展應該確定想要達到的程度,專題的拓展必須符合歷史,符合科學,要讓郵品多說話,所以拓展需要相當多的好的本專題郵品。郵品說不上的地方,要用文字來表達。

拓展應該做到:①選用最確切的郵品,來描述每一個專題的細節。②根據專題細節的重要性,均衡地展示出每一件郵品。正確地確定郵品在每張貼片上的編排和定位。③對同一貼片上的郵品,要作精確的專題文字處理。④文字說明簡練,以清晰地表現所選郵品的適用性,並使郵品明顯地互相關聯。⑤不要使用與本專題無關或關係不大的素材。

5、專題郵集中的文字表述

一部好的專題郵集不能忽視文字的規範要求。說明文字在專題郵集中佔有一定地位,它是在專題郵集中貫穿始終的。

①標題:是一部郵集中最大的字體,做到精練、醒目、響亮、突出,引人注目。專題郵集的標題具有文學性和藝術感,不僅高度概括出郵集的主題,而且能顯示郵集的分量。字體宜用黑體、宋體或楷體,因這些字體,顯得有力、穩重、大方。有的標題,除正標題外還加有副標題,這樣做的目的是能產生好的效果。除注意字體大小形成比例外,字體種類不應區別。

②前言:反映作者對這部郵集總體的構思和拓展的總說明,因此必須達到文字精練。前方包括集郵的內容、構思、框架;它可以清楚地表現郵集的主題思想和專題特徵及創新之處。郵集中前言與標題必須一致,前言字數一般不超過300字。前言是整部郵集的中心思想,用詞一定要恰當、切題、突出。

③章節:專題郵集每張貼片上的章節都應表示出來,結合郵票的內容進行敘述,表達恰當,不能出現空白無章節的貼片。在郵品的上下左右均可用文字措辭,但從頭到尾應保持一致。通常在郵品上下措辭較多,上面的文字稱專題知識,下面文字稱集郵知識,兩者應與郵品保持一定距離,不宜與郵品離得太遠。文字說明與郵品畫面的內容應符合,語言精練,表達恰當。凡文字里提到的要有郵品來表示,決不可形成文字內容豐富,而郵品稀少貧乏。

四、專題集郵注意事項:

1、增進知識,提高基本功:郵票知識反映在對郵票的了解上,我們收集某個專題,必須對這個專題的郵票範圍、數量、價格等有所了解,否則就無從入手或盲目收集。會對以後編組郵集帶來很大影響。最有效方法要勤翻郵票目錄,懂得世界古今郵票,最好能通讀世界郵票目錄,通過郵票目錄來了解本專題的郵票資料。熟練郵票目錄,就能在市場上尋得價廉質高的好郵品。集郵必須要研究,不研究就體會不到集郵的樂趣和獲得集郵的成果。郵識重於一切。

2、注重品相,廣開收集渠道:在郵品的收集過程中,郵品品相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越是高檔郵品,品相的價格差異越大,選購郵票要色艷、居中,齒孔完整,封、片的郵戳要清楚,票貼正面,郵資要符合郵政要求等。收集渠道,要提高收藏品質,重要的出路是積极參加各類拍賣,網路拍賣可試試。

3、熟悉規則,多參加郵展

《FIP專題集郵評審專用規則》是一個指導性文件,對如何參展和對展品的要求都有詳盡說明。如果我們能對照原文,吃透精神,全面深入理解,就能編組出一部好的郵集,且能少走彎路,避免不必要的重複勞動。所謂「重複勞動」指不符合要求郵品的替換,不符合規則和邏輯性錯誤貼片的重新組編等。這些問題通過理解《規則》,可以避免。

此外,還要多參觀或多觀摩各類郵展。目前,互聯網上也開展有網路郵展。通過互相觀摩,互幫互學,相互捕捉漏洞,研究爭論,才能共同提高。

4、端正思路,不急於求成:郵集是一個知識的積累,郵品品質的積累,作為一個集郵者,一定要量力而行,要打好基礎,練好基本功,積累是關鍵,如過了積累關,郵集必能水到渠成,所以在組集過程中,一定要端正思路,切不可急於求成。

5、正確認識,避免誤區

覓配郵品要對路,不能只求所謂的「高價格」,要有一些世界公認的、衡量水平的郵品。不要買進商品化「印樣」,這類加不了分。對戳記類郵品的收集要引起重視,戳記類郵品絕對比郵票重要,尤其是對實寄封片上的一些特殊的戳記要盡量去購獲。


推薦閱讀:

古典詩歌鑒賞專題六表達技巧
國博新入館文物專題展(下)
心語音樂專題:鄭源情歌金曲精選
遊戲專題:家有萌寶,記錄成長每一刻!
專題 | 小時候吃過的那些國民零食,長大了我都要自己做出來!

TAG:集郵 | 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