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生入學:認知準備排第一,用品準備在第二

本文作者:霧夜木偶,去年參加完高考的小學長,現就讀於廣州。以過來人的經驗回望來路時候,對學弟學妹及家長們最真誠、最中肯、最良心的建議:大學新生入學,認知準備排第一,用品準備在第二!

親愛同學,家長們,大家好!我是祁喵喵,這裡是平涼家長之家頻道,感謝您來,感謝您對我們的認可。不同的決定,不同的收穫,不同的結果。希望我的看法能夠對您有所幫助。今天是2018年7月12日,我們的第146期。

本期主題大學新生入學:認知準備排第一,用品準備在第二

在上一期節目中,我們深入分析了,沒有考上理想大學的同學們是否應該去復讀。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考上理想大學的同學們,應該做出哪些準備來防止因為一些小小失誤,而使美好大學生活產生瑕

一、物質準備

1、文件材料

人生在世無非衣食住行四字,這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是人無論走到哪裡都需要去考慮的,將進入大學的新生們自然也不例外。

但說起物質準備,首先要考慮的卻並不是衣食住行。新生們最需要準備的,其實是上大學所必須的文件材料。包括錄取通知書、學籍檔案,、准考證在內的多種文件材料,是上大學前一定要準備好的。這比其他一切物質準備加在一起還要重要。

畢竟,其他物質準備可以決定你的大學生活是否舒適,而文件材料的準備卻決定你是否能順順利利上大學。哪個更重要一些,一目了然。

2、生活用品

在準備好了一切上學所需要攜帶的文件材料之後,就該考慮日常生活用品了,什麼被子褥子牙具、水杯、毛巾等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對象。這些東西在學校也可以買到,並沒有什麼必須要攜帶的理由,攜帶它們的唯一理由就是方便。也許帶這麼多雜七雜八的東西,反倒會給路上添麻煩,很不方便。但是,在到達學校後,帶這些瑣碎物品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在這一方面,我是有過親身經歷的。我大學新生開始時候,圖了省事兒,貪了方便,於是只背了一個雙肩包,還是在家長強烈要求下背的。之前說的那些生活用品,包括鋪蓋在內一律沒帶,都準備自己過去買。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首先,你需要在將近半個市區那麼大的學校里,找到你的宿舍,你報到的地方。即使是有熱心的同學幫忙,我也花了將近兩個小時,才解決完這些問題。

報到之後還要去體檢。人生地不熟,坐不上校巴也拿不到共享單車。只能靠雙腿連蹦帶跑自己過去。趕過去之後,又要排很長的隊,進行一系列檢查。

等把這些事全部弄完之後,我才發現:哎呀,怎麼已經這麼晚了。

當我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宿舍時,發現床上沒有鋪蓋,柜子上沒有洗漱用具,就算想泡個速食麵都沒有碗,真的是有種『「熱淚盈眶」的感覺。

所以說,大學報道其實是件挺麻煩的事兒,尤其是離家很遠的大學。如果家長沒有陪孩子一起去的話,還是讓孩子多帶些東西吧。

衣服可以少帶,但日常生活用品一定要帶。

二、精神準備

1、保證平和的心態

在我們準備好一切物質方面的東西之後,就需要來談談精神方面的準備了。

首先,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抱有太大太高的期待。尤其是不要試圖僅僅只憑著學校的宣傳片來了解這個學校,那樣等你真正在學校生活過一段時間後,就會對學校產生不小的失望。

雖然提前了解學校的狀況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這僅僅只限於了解。因為無論是圖片還是文字,都很難概括一個學校真正的樣子。無論你是看了學校的宣傳片,還是聽了往屆畢業生對學校的評價。時刻保持這個學校在你心中「中正平和」的形象。學校的宣傳自然是會將學校宣傳得很好,才能招收更多的學生。而畢業的往屆學子們,有的在這裡收穫了許多,那麼他們的評價自然就是很正能量的,而有的在這裡受到了些挫折,那麼他們的評價也就會傾向於負面。

所以說,一般能了解到學校信息的渠道都不會給你一個公平公正的評價,這就需要你自己有足夠的判斷力。從許許多多主觀色彩濃郁的信息中獲取真正的信息。

我的建議是:無論說的多好,或是多壞,都不要太過於相信,儘可能的讓自己對學校不抱任何期待,那麼當你到達學校之後,如果學校真的一般,那麼也不會太過於失望,而如果學校非常不錯,又何嘗不是一種驚喜呢?

2、改變固有觀念

大學總會給人一種很清閑、很輕鬆的固有印象。這個印象不是對的,但某種程度上也不是錯的。大學與高中不同,高中會有老師逼著你去學習,你只要跟上老師的步伐,那麼一定可以獲得一個很好的成績。而大學沒有人會去逼著你學習,如果僅僅只跟著老師的節奏去走,那麼很難得到一個不錯的成績。

需要特彆強調的是,大學最需要的就是主觀能動性,或者說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大學裡,你若是積極主動的想要從各方面提升自己,那麼你就會覺得大學的生活無比忙碌,比高中還要忙很多。但若是只想混混日子度過每一天,那麼你就會覺得大學生活的確是無比清閑的。畢竟,課程又不算太多,課後作業也不算太多。只要想,總是可以找出大把遊玩的時間。

當然,若是真的玩了四年,那後果可是非常的不堪設想。在入學的時候,同一所大學內的人們差距並不算太大。而畢業的時候,學生們的差別,也就可以說得上是天差地別了。

這種變化的最主要原因,就在於日常的積累。平時,你總是在玩,而別人總是在學習。四年積累下來,結果自然是了了分明。

喵喵曰:轉變固有認知,才是王道

在上大學前,一定要做好思維定勢和固有認知方面的轉變、升級工作。千萬不要認為大學是遊玩的,是清閑的。大學實際上並不是結束,而僅僅只是個開始。

前12年所有的煎熬與拼搏,都只是為了你能夠擁有進入大學的入場券。而大學中的學習,才真正決定你在社會上能有多高的成就。

霧夜木偶:專註於家庭教育、親子關係、作文輔導、好書評讀、語文綜合素養提升。

原創版權:任何形式的轉載,都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並註明出處。(plqiyun)


推薦閱讀:

我步入學禪的歷程---李淑君
從「廣平兄」談起:傳統禮儀應進入學校教育
一些民辦學校不規範辦學「悄悄」進行 入學考試考家長
男孩最佳入學年齡不是6歲,而是這個年齡
美國非法移民的孩子能就近入學嗎?

TAG:大學 | 認知 | 大學新生 | 新生 | 入學 | 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