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佛之人不應該求人間十樣東西

學佛之人不應該求人間十樣東西,佛經上說:

一、念身不求無病

身無病,則貪慾乃生。

貪慾生,必破戒退道。

知病性空,病不能惱,

以病苦為良藥。

經常「求菩薩保佑我不要有病」,實際上,如果一個人身上沒有毛病,慢慢的慾望貪心就會來了。哪一個人不是吃了苦之後才來學佛,想找一條求生之道?

有的人年輕的時候不學佛,因為身體好,從來不生病,吃喝玩樂。身體沒病,就會有貪慾生出來,慢慢的就會破戒退道,戒律不遵守,道心散去。

家裡有個精神病的孩子,爸爸媽媽不會退道的,因為他們知道孩子還沒救好,所以天天念,等孩子好了,什麼都好了,身體好了,接下來就會覺得「可以了,我念好了」,就是退道。

知病性空,要知道身體上的病都是空的,身體的病會好。本性才是真的,身體是外圍的,內心不能生病。生病的人不要煩惱,因為苦了才知道要修心,佛法界在叢林制度的時候提倡苦修行就是這個道理,不苦的人不會好好修行,吃過苦的人才知道好好珍惜人生。

二、處世不求無難

世無難,則驕奢必起。

驕奢起,必欺壓一切。

體難本妄,難亦奚傷?

以患難為解脫。

處世不要求沒有難,這個世界上,沒有難的事情不要求,不可能的,一波三起。如果沒有難的話,這個人就會驕傲,做一件事情成功一件,一定會驕傲。

西遊記中當年唐三藏取經,觀世音菩薩天天在唐三藏頭上照看著他,還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世界上如果無難的話,就會驕傲、奢侈,驕奢心生起,就會去欺壓別人。

一個做什麼都能成功的人經常會罵人「你這個人真笨,你怎麼都不懂的……」體難本妄,身體就會發難,本性就會忘記。難亦奚傷,難,連傷口都無法癒合。以患難為解脫,當一個人有難再去努力,最後得到成功的時候,才是真正的修成佛。

三、究心不求無障

心無障,則所學躐等。

學躐等,必未得謂得。

解障無根,即障自寂,

以障礙為逍遙。

研究自己的本性,希望求到沒有障礙。實際上,如果心沒有障礙,所學道業就會慢慢失去,躁進,急躁,必定會沒有得到法益而自稱得到法益。

心中如果沒有障礙的學佛,就會覺得自己都是對的。師父讓你們問問題,就是讓你們有疑問,然後幫你們解決,又有疑問再解決,你們就不會貢高我慢,不會覺得自己什麼都懂、什麼都能和別人講。

四、立行不求無魔

行無魔,則誓願不堅。

願不堅,必未證謂證。

究魔無根,魔何能嬈?

以群魔為法侶。

不求心中沒有魔障,人的一生魔障不斷,只要有佛的地方就會有魔,只要有善心的時候就會有魔心出現,想去幫助別人的時候就會有阻礙出現,道理都是一樣。積累功德如果沒有魔障,誓願就會不堅固;誓願不堅固,必定未證得正果。

不能說魔性沒有,因為魔性雖然有,但魔性沒有根,在我們的八識田中、九識田中,般若心中是沒有魔能夠種扎在自己的內心,而只有佛種扎在自己的心中,所以魔沒有根,佛有根。

……

五、謀事不求易成

事易成,則志存輕慢。

志輕慢,必稱我有能。

成事隨業,事不由能,

以事難為安樂。

做任何事情,不求容易成功。如果事情很容易成功,你的志氣就會存驕慢心。很多人修心,看見了菩薩,馬上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學師父給別人看圖騰了,最後圖騰沒看好,自己頭痛了。

志意輕忽驕慢,一個人很驕傲,貢高我慢,必定會誇耀自己很有能耐,考量事情的成敗,也會隨著宿業而銳減。

一個人驕傲之後不會有很多成功的因素,因為他不當心了。出事的都是不當心的,剛學車的時候不會出事,等到自以為開的很好,很神氣,聽聽音樂,思想不集中,就撞車了。

六、交情不求益我

情益我,則虧失道義。

虧道義,必見人之非。

察情有因,情乃依緣,

以弊交為資糧。

做人的交情、和別人相處,不要求別人一定對我好,給我受益,經常讓別人給自己受益,就會虧欠道義。和人打交道,整天想佔人便宜的,就是小人;整天想付出的,就是聖人。

不要去看別人的不好。要看到任何事情的因緣,人間不管交情和親情,都是依緣分而起,有緣人才能布施道義。以虧己利他的交情才能得到真正的資糧,讓自己吃虧的人,別人才會真正幫助你,你才會吃小虧佔大便宜。

七、於人不求順適

人順適,則內心自矜。

內自矜,必執我之是。

觀人妄為,人但酬報,

以逆人為園林。

與人交往不求隨順適應自己,不要佔人便宜,否則容易引發傲慢心。內心傲慢,必定會執著我的正確。

一個人以為自己正確,才會做出很多虛妄的行為,所以很多人難以理喻。人只是在酬還業報,不管對誰,不管別人是否適合做你的朋友,都要做功德圓滿林。

八、施德不求望報

德望報,則意有所圖。

意有圖,必華名欲揚。

明德無性,德亦非實,

以施德為棄屣。

幫助別人不要等待別人給你回報。有意圖等待別人回報,會活得很辛苦,整天為名,等別人給你面子,慢慢會缺乏道德,把很多好的東西廢掉。

你對一百個人好,不求回報,等有二十個人對你很好的時候,你會感覺「我怎麼這麼幸運,怎麼有這麼多人對我好」,因為你布施的時候沒有想到回報。

如果你對二十個人好,等待二十個人的回報,哪怕回報了十八個,你心裡還是不開心,「這兩個小氣鬼,我對他們這麼好,他們都沒有回報我」,兩個人就會讓你把十八個人對你的好全部去除。所以,不要圖回報,也是一個境界。

九、見利不求沾分

利沾分,則痴心必動。

痴心動,必惡利毀己。

世利本空,利莫妄求,

以疏利為富貴。

見到人家的利益錢財,不要想著自己去 分,一想到這裡有自己的份,痴心會蠢動,痴心蠢動必定爭奪財利,毀損己德。所以不要去爭利益。

十、被抑不求申明

抑申明,則人我未忘。

存人我,必怨恨滋生。

忍抑為謙,抑何傷我?

以受抑為行門。

一個人被人冤枉,不求去申辯。申明冤屈,則人我未能忘懷。心存人我,必定會滋生怨恨。安忍冤屈為己謙德,去怨恨自己怨恨別人,你去跟別人講的時候,心裡很難過,越解釋反而會傷自己,舉一個例子就是傷自己一次。

佛法界說「忍辱精進」,一個人忍辱了,也能精進。

有一個法師,托缽乞食,到一個珠寶商家裡化緣,太太在家,請法師進門給他化緣,請他吃飯。

吃到一半的時候珠寶商回來,將一顆價值連城的珠子放在桌子上,自己去換衣服了。過一會兒有一隻鳥飛進來,看見這顆金光閃閃的珠子,一口吞進肚子里。珠寶商換好衣服出來一看,怎麼價值連城的珠子不見了?

「家裡沒有別人,只有你這個和尚在,我們好心好意給你化緣請你在家吃飯,你居然還偷我們價值連城的珠寶?」拿起棍子打法師,打得他皮開肉綻,說「是不是你偷的?」

法師不講話,就再打,打得血都出來了。鳥聞到和尚身上的血的味道,又飛回來了,沒想到珠寶商打和尚的時候不當心一棍子把鳥打死了。和尚才告訴他,是鳥把珠子偷吃了。結果把鳥剖開一看,果然珠子在鳥肚子里。

珠寶商非常吃驚地說:「你為什麼不告訴我?讓我這麼打你,你還要忍受?」

和尚說:「如果我告訴你,這隻鳥就沒有命了,你一定會把它活活剖開肚子取出珠子。現在這隻鳥已經死了,把它取出來我沒有犯殺戒。」

想一想,怎樣的忍辱才能讓自己提升?為了救一個生命,情願自己忍辱,才能精進。

不管怎樣,要吃盡天下苦,要成佛。發願容易乘願難,很多人在菩薩面前發了很多大願,最後全部都忘記了,有什麼用?好好用自己的心把願力完成,才能真正超脫六道,進入四聖道。

--【2016.10.05台灣台北】

忍辱波羅蜜功德很大

wenda20140808 01:05:47

聽眾:我們說的「六度般若波羅蜜」,其中一個是忍辱,忍辱可以成就功德。這個人如果忍辱了,心會比較清凈,比較容易放下我執,所以他再做這些功德成就會比較大,可以這麼說嗎?

師父:對啦,如果能夠修忍辱波羅蜜的話,這個人功德肯定很大,因為他能夠忍耐,菩薩就會慈悲他、會可憐他。你看唐僧到西天取經,觀世音菩薩一直心疼他,一直在救他。如果唐僧今天跟孫悟空一樣罵罵咧咧的,看見妖鬼就說:「你們這些人怎麼怎麼……」搞來搞去的話,你說觀世音菩薩會像《西遊記》裡面這麼關心他嗎?(了解,就是忍辱可能有更多功德了。我們有兩個人同樣都是做功德,一個人的心比較清凈,所以他的功德成就更加大)對了,就這麼簡單。同樣兩個人做好事,一個人做了好事之後,蹦蹦跳跳地到處去講,做事情的時候嘴巴里罵罵咧咧,和一個人不聲不響地做好事,一件事情做好了,你說哪個人功德大啊?(後者,呵呵。謝謝師父)

忍辱是境界的提升

wenda20150102 38:07

聽眾:我們在學baihuafofa的時候談到了忍辱,師父說忍辱的功德大,持戒和苦修都不及忍辱,因為忍辱就開始消業了,這個「辱」本身就是以前的一種業,能夠忍的話就開始消了。後來自己就突然想,忍辱在六度中是處在一個微妙的地位,從忍辱之後才可以精進,是不是一個轉化?

師父:對啊,一個境界的提升。我問你,在社會上如果能夠忍下來的人,是不是他有修養啊?(是啊)好了,有修養的人是不是比正常人要水平高啊?一個教授就能忍耐,一個開大卡車的人為什麼動手就打人呢?為什麼?因為人家有修養。修養是怎麼來的?那是靠著自己有一種崇高的境界。那麼這種境界怎麼來的?就是不斷地轉化為人對一些事物理解的正確性,還有學習一些正能量,還有自己懂得因果關係,那麼懂得忍辱,他才會慢慢地讓這些正能量懂得這些因果關係的悟性才會出來。有了這些悟性,那麼這個人才能克服他自己身上一切的習慣,所以他才不會打人、不會罵人、不會說下流話,明白了嗎?

修心修行·改變命運

微信號:Lotus-Flower99

【最新錄音節目平台】

推薦閱讀:

東西方對《中庸》注反思
我能給孩子的兩樣「東西」
這些東西被扔掉,太可惜了!很珍貴!!!
廚房小東西 盡然可以搞定腳氣喲
這東西吃一口等於10斤韭菜, 5斤羊腎, 不服不行

TAG:學佛 | 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