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一類二類疫苗的必要性,二類疫苗究竟要不要打?

上一篇《我給疫苗平個反,扒一扒疫苗究竟要不要打》科普了疫苗是怎麼回事兒、探討了疫苗的風險問題並對網傳的不實謠言進行了抨擊,篇幅很長,悉心看完的寶貝們我要麼么噠,沒耐心看完或是沒來得及看的也沒關係,說那麼多其實就是想告訴大家,疫苗還是要去打的!

基於上一篇的基礎,我們再來談談大家比較關心的話題,有關一類、二類疫苗的問題。

根據《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規定,疫苗可分為第一類疫苗和第二類疫苗。第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主要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腮風疫苗、白破疫苗、甲肝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在某些重點地區還有針對重點人群接種的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和鉤端螺旋體疫苗)。

圖為大榮的疫苗接種症上一類疫苗的接種程序表,像咱們普通城市裡的孩子,需要定期接種的一類疫苗就上以上這些,按照打鉤的時間預約去就成,如果遇上孩子發燒頭疼身體不適可以適當往後順延,這個時間不是絕對的,但最好按照月齡打,因為誰也不敢保證順延的這段時間裡孩子不被這些疾病感染。

第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的其他疫苗。目前常用的第二類疫苗有流感疫苗、水痘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口服輪狀病毒疫苗、肺炎疫苗、手足口疫苗、狂犬病疫苗等。

圖為依姐接種證上記載的一部分二類疫苗的免疫程序時間表,上面羅列這幾項基本算是代表了官方的一種指導意見。雖說都是綠本本,但兩個孩子的綠本兒還是有點不同,16年出生的依姐就比14年出生的大榮多了一頁關於二類疫苗的時間表,大榮的本就只有一類表,這從側面也可以說明國家對於二類疫苗的宣傳力度和重視程度是在滾動提升的。二類疫苗的劑型有很多,本兒上這幾種是最常規最推薦孩子們打的,更多具體事宜還是要諮詢當地醫療機構。

在探討一二類疫苗之前,我們得先好好說說廣泛存在與大家心目中有關於疫苗的誤解。

1、一類疫苗比較重要,二類疫苗可有可無?

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還有個稱呼叫做「計劃內疫苗」和「計劃外疫苗」,計劃內的免費,政府掏錢,計劃外的疫苗自費,採取自願原則。很多人從字面意思上會想當然的認為,計劃內、強制的那肯定是非常有必須要打的,至於計劃外的疫苗,政府都說了自願嘛,那就是可打可不打咯?

這個吧……不強制打,並不是說它的重要性就比一類差,由於一類和二類他們預防的烈性傳染疾病種類不同,所以其實並不存在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一說,畢竟孩子攤上哪種疾病都不是鬧著玩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國家疫苗的分類標準並不是單純按照重要程度劃分的,一類與二類的差別更多的在管理層面上,坦白說,就是錢的問題。

我國是個人口大國,需要接種疫苗的人群太過龐大,但財政上的錢又不足以全部替大家埋單,怎麼辦?那就只能折中,把那些患病風險係數高、後果嚴重但很平價的高性價比疫苗歸攏歸攏就收到了一類裡面,由國家掏錢讓大家免費接種,而那些雖然也很好但比較貴的疫苗,只能嘆口氣都劃拉到二類里了。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國家無力承擔,所以從整體上衡量,就只能本著誰有錢誰打的原則大家自願掏腰包接種了。所以,並不是二類的疫苗就是可打可不打的,像肺炎、水痘、輪狀病毒這些,想必如果政府有這個錢也一定很想劃歸到一類里吧。

正因如此,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的劃分並不是亘古不變的,比如甲肝疫苗、麻腮風疫苗,在2007年以前它們都曾經是二類疫苗,但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提高,這兩種疫苗現在都成了一類疫苗。榮媽相信,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二類疫苗被劃歸為一類疫苗,這也從側面上說明了,二類疫苗並不是可有可無的部分。

2、花錢的就是好,免費的就是不好?

還有一些人總覺得花錢的就是好,白來的必然是渣渣。你看,狹隘了不是?我上題已經說了,免費和自費的區別主要是在國家負不負擔的起,無論是免費疫苗還是自費疫苗,它們的作用都是幫助寶寶預防嚴重的傳染疾病,在防疫效果上是一樣的。

如果說區別,一類跟二類在管理上還真的是有區別。第一類疫苗是由政府統一採購的,疫苗生產企業或批發企業直接向疾控機構進行供苗,不得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供應,疫苗運往各個接種點的組織工作也是由疾控中心來組織。這所有過程產生的費用由財政全包,不向家長收取任何費用。

但第二類疫苗不是這樣,根據《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第十五條:除了「區的市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不得直接向接種單位供應外,接種單位可以向疫苗生產企業、批發企業、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購苗。而且,疫苗批發企業之間是可以買賣第二類疫苗的。這也是為什麼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山東失效疫苗案中,錄入24省的未冷藏失效疫苗都是二類疫苗的原因,因為一類疫苗國家統一管控,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一類的疫苗雖然免費,但在監管力度上要比二類嚴格,品質反而更有保障。

綜上所述,一類反正是免費的,大家就去打一下,畢竟不打孩子也上不了學,錯過了接種年齡再去補種,效果打折扣不說,還白白讓孩子無端暴露在可能感染的風險中,划不來。至於二類疫苗,這個牽扯到自己掏錢,所以自然是得自己衡量,不能一概而論。

3、哪些二類疫苗必須打?

終於說到大家最關心的話題了,經過我上一篇的安利,大家其實都已經明白疫苗的重要性了,但並沒有回答很多寶媽心中的疑問,二類疫苗何其多,我們總不能所有的都接種一遍吧?

育兒男神崔玉濤曾說過:疫苗都是針對嚴重感染性疾病,在保證一類疫苗接種的前提下,有條件應接種二類疫苗。這基本上代表了業界的普遍觀點,你問哪個醫生都會這麼說,雖然聽上去很籠統,基本跟沒說一樣。但除非是你孩子的私人醫生,深諳寶寶的身體狀況,不然隨便拉來一個醫生能給你的建議也就只能這麼多了。

打疫苗這事兒一牽扯到自願跟花錢,醫生的角色就比較尷尬,說多了好像在推銷,說少了你又嫌人家不負責任,而且孩子跟孩子也不一樣,抵抗力抗不抗打、是不是過敏體質、有沒有免疫缺陷等都是因人而異的。所以,當你們問我二類疫苗該打哪個不該打哪個,我也沒辦法給你說出個一二三來,我只能講述我家兩小隻的情況給大家做個參考,也僅僅只是參考哈,大家還是得根據自家孩子的情況來。

作為分割線,上一張兩小隻打防疫針時的現場嚎哭圖,左圖為依姐2月齡打乙肝,圖右為大榮1歲半時打麻腮風,話說回來,大榮跟依姐小時候打針貌似都是榮奶奶扶著,因為她比較心狠手辣……不不不,應該說分工不同,奶奶負責按著我負責打雜(拍照)。

4、談談目前為止大榮跟依姐打過的自費疫苗。

其實吧,像卡介苗這種只存在一類裡面的疫苗大家肯定不糾結,因為沒得選,除了打還是打。很多人比較頭疼的是下面這兩種:一種是諸如五聯這種二類能替代一類的疫苗種類,免費的自費的,進口的國產的,究竟該打哪一種這的確是個問題;還有一種情況是像流感疫苗這樣只有自費的,打不打您自己隨便,可打還是不打,我也不敢自己說了算啊?

榮媽覺得吧,最主要的還是要看個人的經濟情況以及疫苗的庫存,有些疫苗是真貴,但有些疫苗是碰上缺貨你拿著錢也打不成,所以打不打、能不能打上都是個問題,最突出的典型就是五聯。

(1)五聯VS一類免費百白破+脊灰疫苗

所謂五聯,一般是指百白破三聯以及HIB、滅活脊灰疫苗這五種合併起來的疫苗,可以同時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b型流感嗜血桿菌以及脊髓灰質炎五種疾病。寶寶滿2個月以後就可以接種,2、3、4月齡或者3、4、5月齡連打三針基礎免疫針,在18個月時再打一針加強免疫,一共四針。

對應的一類免費疫苗就是脊灰疫苗(2、3、4月齡+4歲,共4針)和百白破三聯疫苗(3、4、5月齡+18個月~2歲,共4針),此外B型流感嗜血桿菌的結合疫苗是二類付費,孩子2~3月齡、4月齡、5月齡和18個月,共4針。如上圖依姐防疫本上黃框所示。

五聯的好處最直接表現在孩子能少挨好多針,如果按照五聯的配備,打免費的加上付費的HIB一共要12針,而五聯就只需要4針搞定,媽媽省心寶寶歡心。其二,五聯針作為一種製劑,所含防腐劑、添加劑明顯少於各自製劑中相應含量之和,因此安全性會提高。

這裡我就又得提起來上一篇說的脊灰疫苗的事兒,之前我有說口服的糖丸(OPV)有一定風險,因為它是減毒活疫苗可能會誘發麻痹型脊髓灰質炎(VAPP)的發生,但這個概率極低(具體的詳見上一篇),而針劑的脊灰滅活疫苗(IPV)沒有這個風險,同樣的五聯里使用的也是滅活脊灰病毒疫苗(IPV)所以也沒有這個風險。再者,五聯里還包含自費的HIB疫苗,一針一下子抵禦了好多種疾病,一勞永逸。

但五聯的缺點也很明顯,只有一個字——貴!因為五聯只有進口的,沒有國產的,一針將近800塊,四針下來就要3000多(地區不同價位略有出入)。

大榮小時候打的是五聯,記憶中好像是七百多將近八百,反正是有零有整的數,年代久遠原諒我孕傻記不住了。到了依姐這兒,打的是免費的……不是我們重男輕女哈,是因為依姐出生那會兒,正好爆出山東失效疫苗案,我上文也說了,因為有問題的疫苗全是二類的,榮奶奶就有點忌諱,倒不是懷疑榮奶奶的社區醫院有涉事疫苗,但那段時間我們普遍對二類疫苗心存恐懼,所以保險起見,我們打的是免費的。

而且比較湊巧的是,國家從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實施了新的脊灰疫苗免疫策略,之前用的糖丸(三價脊灰減毒活疫苗tOPV)全部停用,改成第一次針劑,即脊灰滅活疫苗(IPV),後面三次用二價脊灰減毒活疫苗(bOPV)。因為糖丸可能會誘發糖丸後遺症的(雖然概率極低)所以很多家長都對吃糖丸有顧慮,但到了依姐這裡,脊灰疫苗的免疫計劃已經改了,變成了第一針是沒有風險的針劑+後幾次口服滴劑,安全性就大大提升了,所以我們也不再忌憚糖丸的風險選擇了免費的。由於IPV針劑價格較貴,所以國家只能負責第一針,後面幾次還只能口服,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都打針劑,只不過後面幾針就得付費了。

二價脊灰減毒活疫苗(bOPV)區別於糖丸,它是滴劑(如圖所示,圖來自於網路),一管兒是10人份。因為開啟後必須當天接種完,所以牽扯一個湊人數的問題。我記得依姐四個月時去接種百白破跟這個滴劑時,因為去的晚,上一個孩子正好是一管滴劑的第十個,於是單余出她一個,雖說是榮奶奶單位,但醫院也不是我們家開的不是?防疫科的醫生還是建議我們讓下次打針的時候再來吃這個滴劑,因為一個人開一管兒太浪費了。一般來說,湊上七八個人開一管兒還湊合,就一兩個孩子的話,社區醫院就不給打了。

因為兩小隻的防疫方案不同,一個自費一個免費,所以我有必要談談我自己的體驗。翻過頭來再看,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我個人還是比較推薦打五聯,因為省力又省心。大榮小時候幾乎沒有感過冒,在他兩三個月的時候我曾經得過一次重感冒後來直接發展到支氣管炎打吊瓶,可跟我同吃同睡的李大榮卻一點事兒都沒有,現在想來我們都覺得跟五聯有HIB不無關係(當然只是我們的臆測)。而反觀依姐,因為只打了免費的百白破+脊灰疫苗,加之多了個上幼兒園的哥哥這個討厭的額外傳染源,所以從小就沒少感冒流鼻涕,灌藥灌的現在都是以聞藥味兒就搖頭晃腦撒腿就跑(我在《誰不是一邊微笑著一邊咬緊牙根地在生活,二胎生活本就該如此吧》有寫)。

(2)水痘減毒活疫苗

我家兩小隻二類的疫苗打的不多,除了大榮的五聯,其實也就水痘是兩個人都打了的。水痘的傳染性極強,尤其是在兒童中。主要傳播途徑為空氣飛沫、直接接觸和母嬰垂直傳播。對感染水痘的寶寶,只能隔離。水痘疫苗是1歲以上孩子就可以接種的,部分地區針對4歲以上寶寶會加強接種一劑。接種水痘疫苗後5年內,70~90%的人可預防水痘的發生,95%的人可預防嚴重水痘的發生。

水痘雖然是自限性的疾病,發病也不是什麼很嚴重的疾病,一般也不會有生命危險,但發病時孩子是很痛苦的。再者,雖然水痘發病後,會終生免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水痘得一次就不會再得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雖然有了抗體但體內的高效價抗體不能清除潛伏的病毒,所以多年後仍可發生帶狀皰疹。因此,為了直接預防兒童期嚴重水痘的出現,也為了間接預防寶寶成人後帶狀皰疹對人體的侵犯(因為成人發病要比兒童更嚴重),所以我認為水痘疫苗還是很有必要的。更何況有些地區的幼兒園比如北京,在孩子入園時會查是否接種過水痘,沒有的話還得去補種。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是非常常見的,但因為水痘疫苗是二類嘛,所以很多家長不在意也不接種,所以市面上還是有很多孩子得水痘的。鑒於李大榮又已經開始集體生活了,得了水痘孩子受罪不說還得隔離連累我在家一拖二還有可能拖累妹妹,所以於公於私我們都打。

我記得依姐一歲多一點吧,有次太姥爺過生日,來了好多親戚還有小孩,當天就有個三四歲的小女孩臉上長了很多痘痘,當時榮奶奶鐵青著臉跟我說:「那孩子得的是水痘,千萬不要讓大榮跟依依跟她一起玩。」那天雖然我們注意保持距離,但公共場合很難做到嚴格意義上的隔離,而且我們發現的時候,孩子們其實已經玩了半天了。萬幸的是,依姐剛打過了水痘疫苗沒多久,大榮小時候也打過,所以那一次雖然揪心但事後兩個孩子都沒有什麼事。說這些是想告訴大家,有些家長防疫意識極為淡薄,為了一己私慾帶著生病的孩子出入公共場所的大有人在,幸虧榮奶奶常年搞防疫,一眼就看出來是水痘,換成是我,因為現實沒見過,可能正餐吃完都不一定會聯想到是水痘所以,千萬別把打防疫針寄托在別人身上,很多傳染病其實就在你的周圍。

這篇文章給榮奶奶看的時候,她一定讓我提上一句,打了水痘疫苗理論上還是有可能得水痘,但癥狀會輕很多,現如今很孩子們得的水痘大多都不具典型性,也是得益於水痘疫苗普遍接種的結果。

5、談談其他推薦寶寶打的二類疫苗

除了上面的兩種,其餘的目前為止我都沒接種過。榮媽家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榮奶奶對傳染病比較內行,所以相當於有個24小時監控器在身邊,所以對於一些自限性、發病形式不太嚴峻的傳染病,我們就沒打。但榮媽家沒打併不代表就沒必要打哈~強調一下。

(1)肺炎疫苗

兒童肺炎病因有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等病原體感染。其中在兒童細菌性肺炎中,最常見的病因是肺炎鏈球菌感染。目前,抗生素是治療肺炎球菌疾病最主要的手段,但最新研究表明,以前對肺炎球菌有效的抗生素現在正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耐藥性。因此,針對肺炎球菌性疾病,預防勝於治療。

目前,國內批准上市的肺炎疫苗有7價肺炎鏈球菌結合疫苗、13價肺炎鏈球菌結合疫苗和23價肺炎鏈球菌多糖疫苗,其中7價疫苗已經停用,此處不做贅述。13價與23價的區別還是得說:

第一,可預防的肺炎球菌的血清型不同,13價自然是13種,23價自然是23種,篇幅問題我就不一一羅列了,因為寫了大家也記不住,想詳細了解的請百度。一般說來,疫苗所涵蓋的血清型種類越多能抵擋肺炎球菌感染的範圍就越大,但肺炎球菌有90多個血清型,並不是說打了肺炎疫苗就一定不得肺炎了,肺炎疫苗里涵蓋的只是大部分的侵襲性強的血清型。

第二,起始接種年齡和接種程序不同。13價推薦接種程序為2、4、6月齡各一劑,12~15月齡加強一劑;23價適合2歲以上人群接種。

第三,類型不同,這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來,13價叫「結合疫苗」,23價叫「多糖疫苗」,這倆還是很有區別的。13價屬於的是多糖蛋白結合疫苗,能有效刺激嬰幼兒產生抗體,而23價屬於多糖疫苗,多糖抗原刺激嬰幼兒產生抗體的能力差,而2歲以下的兒童免疫功能還未發育完善,所以不能用於2歲以下兒童接種。我們都知道,肺炎最大的危害人群其實是2歲以下的寶寶,所以23價雖然涵蓋了更多的血清類型,但小寶寶不能打,對2歲以下甚至於2歲以上的孩子而言13價是最好的選擇。

鑒於13價的免疫效果好於23價,很可能存在著有孩子錯過了13價的接種時間,比如孩子已經8個月了或者是已經兩歲多了,你會問還能打13價嗎?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建議,對於健康正常的孩子,在5歲前(即便已經過了2歲)最好還是接種一針13價。此外,6歲以上的孩子同樣可以接種13價,自2015年6月1日起,13價肺炎疫苗已經獲准接種於任何年齡大於6周以上的人群,為不同年齡的人提供保障。

至於23價疫苗,主要針對的是有健康問題的人群,例如有感染肺炎球菌高風險的人群,比如患慢性心肺功能疾病、鐮狀細胞病、脾切除以及其它免疫功能不全等疾病。對於普通健康孩子而言,接種過13價的就不需要再接種23價了。但反過來則不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建議,接種了23價疫苗的兒童還是有必要接種13價的,但需要間隔8周以上。

所以說,雖然13價看似沒有23價內容豐富,但含金量高。由於它採用化學方法將多糖共價結合在蛋白載體上,從而使蛋白載體可以誘導產生免疫,因此製作工藝比較高,所以價格就貴,一針700多也是沒誰了。而相比之下,23價因為無法應用於2歲以下兒童,自然便宜很多,一針一兩百,但沒有什麼卵用,小寶寶又打不成,所以23價更加適合成年的高危人群和老年人打。

我家兩小只是沒有打肺炎的,因為榮奶奶沒說需要打。打防疫針這一塊兒,一直都是榮奶奶做決定就好,我是不太會幹涉的。因為家裡有位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的關係,所以我們大體是可以做到及時發現問題採取措施的,不會坐視孩子的病情延誤成肺炎狀態的。而且榮奶奶一直覺得孩子們的抵抗力還是要憑自己本事建立起來的,加之兩個孩子的身體和免疫力一直都很好,鑒於13價這麼的貴,我們就沒有打。但我還是要說一句,如果寶寶先天抵抗力差,媽媽又沒有經驗,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肺炎疫苗還是有必要打的。

(2)流感疫苗與HIB疫苗

鑒於今年流感形式這麼嚴峻,原本我並沒有放在心上的流感疫苗,反倒要好好說說。

首先我們要先區分一下流感疫苗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HIB疫苗),這兩者都屬於二類疫苗且都帶有「流感」字樣,所以很多人很可能會把這二者等同看之,這不難理解,因為我之前就一直以為HIB疫苗就是流感疫苗……

事實上HIB≠流感疫苗,也不能相互替代,因為HIB疫苗是針對細菌的,而流感疫苗是針對病毒的。HIB是b型流感嗜血桿菌的簡稱,它是腦膜炎、肺炎、咽喉會厭炎和蜂窩組織炎等疾病的重要病原體,Hib主要侵襲對象是5歲以下的嬰幼兒,它能引起嬰幼兒嚴重疾病,甚至死亡。HIB疫苗主要針對的還是嬰幼兒,接種時間是2~3月齡、4月齡、5月齡共三針以及18個月齡加強一針。

而流感疫苗,屬於預防流行性感冒的疫苗,適用於任何可能感染流感病毒的健康人群,從大人到小孩兒都可以接種,每年在流行季節前接種一次,免疫力可持續一年。這個流感疫苗很有意思,每年的套餐配置可能不一樣。目前國內主要流通的流感疫苗是3價疫苗,包括一種乙型流感病毒和兩種甲型流感病毒。

流感疫苗建議在流感流行季節之前接種,通常是9-11月份接種比較好,當然流感流行期間也可以接種,但效果自然不如提前接種的好。一般來說,6個月以上人群均可接種,老年人、兒童以及體弱多病者屬於易感人群,建議優先接種。6個月~8歲兒童第一年接種兩針,間隔4周,以後每年接一針即可,8歲以上兒童及成人每年接種一針。

每年年初世界衛生組織會根據各國上報統計出的各類型流感病故的實時監測報告來推測下半年世界範圍內會是什麼類型的流感病毒泛濫。世衛今年三月份的預測和推薦的3價疫苗里包含了兩種甲型流感病株HINI和H3N2,以及一種乙型流感病株系BV(B-Vicroria)型。但這種上半年就要預知下半年的行情的事兒,何止是不容易,除了開天眼我想不出還有什麼可以百發百中的辦法,這不,今年就尷尬了,世衛這位老司機沒押對寶,沒成想反是不走尋常路的BY(B-Yamagata)型流感病株肆虐全球。所以我是不是可以弱弱地說一句,即便我們今年打了流感疫苗,可能也沒有什麼作用,因為防的就不是今年最主流的病毒。

但我還是要說減少感冒最有效的手段依舊是打疫苗,這一點是不變的。即便是這一次的三價疫苗可能管不了BY病毒的事兒,但畢竟還有一半流行的病毒株系不是BY不是?打了三價的也總比裸奔強,世面上的流行的又不止BY一種病毒,楊洋可以有吳秀波就不能有嗎?

再者,國外其實還有4價的流感疫苗,即BY和BV都包含的流感疫苗,這就比三價保險多了。但目前我們國內還沒有廠家生產4價的流感疫苗,畢竟天朝的吃瓜群眾連3價流感都不太想打,4價的只會更貴,沒需求誰要生產啊~不過今年流感這麼嚴重,讓大家重新認識到了流感疫苗的重要性,說不準能促進4價流感疫苗的審批和生產。以上題外話,為的是告訴大家,接種流感疫苗還是會得流感,但風險還是能小很多,體弱多病的老年人其實最應該接種的群體,因為流感不可怕,因流感引發的其他身體器官的病症很可能會要命。

我家兩小隻沒有接種流感還是因為榮奶奶一直認為孩子的免疫能力還是需要自己鍛煉的,不能一味的藉助於疫苗,而且基於榮奶奶自己曾經打流感疫苗有過發燒的經歷,而且很多人都反應打流感疫苗會發燒,所以她對於流感疫苗沒有好感,所幸今年兩個孩子的狀況一直保持良好。

此外,關於流感疫苗還有一種觀點是,由於3歲以下的孩子接觸外界比較少,被傳染的幾率也很小,真正導致寶寶被傳染的原因反而家裡的大人,所以相較於孩子本身,倒是大人們更應該去打流感疫苗。從本質上來說,疫苗也是病毒,給小寶寶打終歸是風險大於成人的。

(3)口服輪狀病毒活疫苗

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是嬰幼兒急診和死亡(除呼吸道感染之外)的第二位病因,發展中國家情況則更加嚴重,兒童腹瀉占整個病死率的15%。我國每年大約有1000萬嬰幼兒患輪狀病毒感染性胃腸炎,占嬰幼兒總人數的1/4。我們常說的秋季腹瀉,罪魁禍首就是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疫苗是一種甜甜的口服液,不是針劑,寶寶很容易接受,當寶寶在口服輪狀病毒疫苗2個星期的時間就會產生抗體,這個時候四周抗體濃度達到最高峰,對重症腹瀉的保護率達到90%。這個疫苗主要針對的是2個月~3歲的兒童,此間每年服用一次,共三次。

因為我們日常護理也很注意,而兩小隻的腸胃也一直特別給力,大榮小時候還有過兩次因為輔食沒添好導致的腹瀉,依姐更狠,至今一次腹瀉都沒有過(便秘倒是有兩次),所以我跟榮奶奶對於輪狀病毒是很不屑的……所以,也沒有打過。但如果是腸胃羸弱、經常出問題的孩子,還是建議打上。

(4)手足口疫苗

關於手足口我曾寫過一篇詳細的介紹文章《手足口,每個媽媽都必須了解的病!沒得過的孩子上輩子一定拯救過地球!》,裡面其實也涉及了關於手足口疫苗的部分。

手足口雖然跟水痘一樣傳染極性強但一般不會有生命危險,屬於自限性疾病。但不同之處在於,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僅有一個血清型,打了水痘之後就基本上不會得水痘了,個別情況得了也是狀況很輕微的。而導致手足口的病毒種類那就多了去了,而手足口雖然也有疫苗,但其實只預防一種病毒,即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因為只有這一種病毒引發的手足口病情會危及生命,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就沒什麼疫苗能管得住了,不好好在其他人都不怎麼厲害,鬧騰兩天就消停,即便你不管它,過幾天也會好,只是過程孩子會很煎熬,因為很可能因為口腔潰瘍什麼東西都吃不下……我之前有分享過大榮得手足口的經歷《再次遭遇手足口!細數我所經歷過的手足口護理全紀實》,看了你就會了解,對於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手足口病真的是一種防不勝防的疾病,得了就只能自認倒霉,沒啥好辦法。

再說回手足口疫苗哈~EV71疫苗主要的接種對象為6個月~5歲的兒童,因為只有這個年齡段屬於手足口的高發期,基礎免疫是2次劑,中間間隔1個月。我一直沒有給孩子們打過這個疫苗基於以下幾個原因:一來,對於眾多普通的手足口,這款疫苗是不起到任何防護作用的;二來,EV71這款病毒屬於限量款,不太常見,遇見的幾率很小(雖然它很兇),但它是有癥狀可尋的,(詳見拯救地球的那篇手足口科普文),而榮奶奶本就是搞防疫工作的這一塊非常有經驗的,能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就醫,所以我們其實是不怵手足口的,這也算是我家得天獨厚的優勢吧。

以上,就是大家日常生活中最常遇見的二類疫苗的情況,附上一張部分二類疫苗接種時間表給大家參考。當然應該再加上一條狂犬病疫苗,但這個疫苗也沒什麼好糾結的,被狗咬了自然是麻利兒去打啊,此處不做贅述。

總之,榮媽認為,一類疫苗不用想,按照綠本上的時間去打就行了,有些二類自費的疫苗可以替代一類的,比如甲肝滅活疫苗(可替代甲肝減毒活疫苗)、A+C群流腦多唐結合疫苗(可替代A群流腦多糖疫苗)等,大家視經濟情況而定,免費的跟自費的防疫效果是一樣的,只不過有國產進口、生產技術等差別。

至於純二類疫苗,除了經濟因素還要根據孩子的身體狀況等綜合考量,不明白的可以詢問醫生在詳細描述孩子的具體情況的前提下聽取醫生的意見再定。榮媽其實很認同榮奶奶的觀點,孩子免疫系統的建立還是需要自己來的,單憑疫苗來免疫其實免疫系統是得不到什麼鍛煉的,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像大榮依姐這樣先天免疫力就很好的孩子,對於一些並不兇險只是單純傳染性強的疾病,我們是會選擇冒個險的,這不是錢不錢的問題,畢竟疫苗也是病毒,難免會有副作用,孩子如果自己能夠戰勝它們獲得免疫能力,豈不是更好?

但話又說回來,如果寶寶的身體不好,免疫力比較低,那麼疫苗的確是最有效地避免疾病損傷的辦法,媽媽們也一定不要諱疾忌醫,該去接種還是要去接種。總的來說,二類疫苗既然劃歸到自願一欄,我們就有選擇不打的權利,一切要問自己,我的孩子需不需要打?而並不是問別人,這個疫苗需不需要打?醫生自然沒有你更了解孩子的身體狀況,榮媽能做的就是把我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大家聽,我沒辦法給你們標準答案,因為那就壓根不存在,但我們可以探討最適合孩子的接種方案,我想那必定是千人千面的。

在疫苗打與不打的問題上,我們一定要摒棄那種你直接告訴我哪些不需要打,我只打有必要打的生怕自己花了冤枉錢一樣的思想,需不需要必不必要,還不是得按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嗎?再者,打疫苗本就不是花冤枉錢,比起孩子染病受罪、大動周章的看病、叫天不應的看護以及高額的治療費用而言,試問疫苗的錢還算多嗎?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如有不妥之處,還望指正,謝謝!


推薦閱讀:

為什麼手足口病無法形成免疫,但是可以製造相關疫苗?
丘處機為何因「疫苗之殤」而被打?
談癌不必色變 多種疫苗將上市
醫學重大突破:科學家研發出僅注射一處腫瘤,就能消除全身腫瘤的新疫苗!
5年前被狗咬了我的腿一口沒出血只是掉了點皮之後我也沒去打針我用手撓疤痕現在有顆肉粒突出來怎麼辦怎樣消?

TAG:疫苗 | 二類 | 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