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認識這個世界-讀《簡單的邏輯學》筆記一

《簡單的邏輯學》是美國著名邏輯學家、哲學教授D.Q.麥克倫尼寫的一部邏輯知識普及方面的小書,目的是讓我們建立一種正確的思維方式,來認識、感知我們生存的真實世界。

作者儘可能採用最直白的語言來解釋邏輯中的基本原理、觀點、產生謬誤的原因、謬誤的形式等等基礎的邏輯問題。

全書一共五章:第一章基礎知識,為我們建立必要的邏輯思想框架;第二三章是邏輯的核心,如何正確的進行邏輯思考;第四五章探討了非邏輯的思維模式,讓我們對邏輯思維,有一個全局的把握。

我們人類對世界的認知主要由3部分形成:(1)客觀存在的事物;(2)事物在大腦中的反映;(3)我們為其創造的語言,借之我們才能與他人交流。

1

事實的客觀存在有兩種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事物是客觀存在的實體,這還好確認。事件是由事物或者事物的表現形式組成的,這裡有主觀與客觀之分。主觀的東西,有時就不好確認,要依靠你對他人的依賴程度。

2

事物本身是千差萬別的,「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但我們人腦總是喜歡簡單,往往不會去仔細觀察這個世界,許多錯誤都來源於此。我們常常認為這世上很多東西都是相似的,因此可以得出相同的結論。

相似性使得我們忽略眼前的實際情況,對應該關注的細節視而不見,草率給出結論。

我們卻常常想當然的認為某件事,只不過是曾經歷過的另一件事的簡單重複,忽略了情景的特殊性。

觀察,是知識的重要來源。在我們判斷一件事情時,最好先集中注意力去觀察它,而不是被動的接受一些成見,錯過了這個事件的特殊性。

一個人的智慧和判斷力,往往是建立在他對外在世界的觀察之上的,取決於他能收集到多少被別人忽略的細節。一個人的才能大小、高低,也往往與一個人的閱歷的深、廣有關。(有時想想科學家、藝術家取得的成就,真的,無不與他們「觀察(研究、閱歷)「的深廣有關,發現、發明、創新個體的特殊性)

3

要想把我們認知的「世界「表達出來,就需要「觀念「和「語言「,「語言「是「觀念「的外殼。

我們大腦中的每個觀念最終都源於對事物的描摹,而真實存在的事物卻獨立於觀念之外。觀念是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正確觀念忠實地反映其對象的客觀秩序,與之相反,錯誤觀念則是對客觀世界的歪曲表達。

與事物接觸的越多,對它的理解就越深刻;對它的理解越深刻,觀念就越清晰(有時也想到鑽研、想到日積月累)。如果我們認為觀念是不依靠客觀事物的無根之花,就永遠不可能真正理解它。理解觀念的關鍵點永遠應該是它在外部世界的根源。

觀念是人類認知的工具,而非最終目的。觀念是人與外部世界之間的橋樑。

如何與外部事物勾連、如何準確表達、如何準確再現這種事實。如果我們成功地為觀念在外部世界中找到了對應物,那我們就確認了一個事實,那麼這個「觀念「也就是正確的。

三邏輯是社會交往的一種基礎能力、素質修養,特別是如今的工業社會、互聯網社會。為什麼中醫得不到西方的認可,就是因揭示其邏輯因果關係比較複雜和抽象。

20170723

推薦閱讀:

T恤,短褲夏季就這麼簡單!
梭編杯墊,簡單易學,跟我一起來學吧!
簡單隨性街頭初冬棉絨T恤衫
快速緩解脖子酸痛的4個小方法:簡單、好得快!
最難也最簡單的體式——挺屍式

TAG:世界 | 邏輯 | 邏輯學 | 筆記 | 認識 | 簡單 | 這個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