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二胎,先保證?

  單獨二胎放開後,不少已有「大寶」的年輕夫妻,開始考慮生個二寶。但這「二寶」真不是想生就能生。近日,網友「滴答」在網上曬出自己和老公寫的《保證書》,向女兒保證,永遠第一喜歡「大寶」,這才得到了「大寶」的允許。此前,還有孩子以自殺逼父母放棄二胎的新聞。由此看來,生不生二胎是個問題,但「二胎保證書」背後暴露出的孩子的教育更是問題。

  準備說

  生還是不生,不是一個問題

  國家衛計委宣布放開「單獨二孩」政策已一年。近日,國家衛計委確認,這一政策逐步放開以來,全國共有約70萬對符合條件的夫妻提出二胎申請,與此前官方提出的每年約200萬對夫妻提交申請的預期差距較大。

  想想也是,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實行單獨二胎政策有利於保持合理的勞動力規模,延緩人口老齡化速度,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好處多多。可是,對單個家庭來說,卻遠沒有那麼簡單。養育孩子不斷上漲的經濟壓力,加上社會觀念的變化,年輕夫妻更加重視自我價值和生活質量,也使得人們在選擇養育兩個孩子時,無疑會更加慎重。

  生還是不生,對一般家庭來說,確實是個問題。要考慮的因素實在太多了,除了經濟上能否負擔之外,還有精力能否顧得過來,生活質量會否受到影響等諸多因素,至於大寶的反對,可能之前還並未引起許多計劃生二胎家庭的重視。

  可以說,橫亘在生二胎家庭面前的難題很多,關鍵要做足準備,才能見招拆招,一一化解。有經濟壓力者,如果不願意降低育兒標準,肯定是自尋煩惱,還是量力而為,算好經濟賬,在生育前做好準備;如果正值事業上升期,也許生二胎的時機就要重新考量了,畢竟多一個孩子會佔用大量時間和精力,還要考慮有沒有足夠的幫手;如果家裡真有逼父母寫保證書的大寶,就需要做好疏導和教育工作了。

  大寶的焦慮可以理解,關鍵看父母怎麼化解。其實生二胎也是一個對大寶進行家庭和愛的教育的良好機會,可以讓一直獨佔家中資源和話語權的孩子明白親情和分享的含義。

  當然,如果這些問題你都解決不了,還是不要糾結了的好,獨生子女也有獨生子女的好處。事實上,在沒有計生政策約束的美歐等國,獨生子女受到越來越多家庭的歡迎。英國獨生子女家庭數量過去十年增長12%。目前英國獨生子女家庭比例為47%,有專家預計,到2022年超半數英國家庭選擇一個孩。德國當代不少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普遍認為,一個孩子的家庭絲毫不遜色於兩個孩子的家庭,甚至獨生子女在許多方面要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更有優勢。因為,獨生子女從小得到足夠多的關注,不僅更自信,而且他們從小在家裡擁有話語權,喜歡討論和發言,進入職場後,也常常擔任領導職務。

  可見,單獨二孩,生還是不生,其實不是問題,關鍵是你準備好了嗎?

  (樂水)

  教育說

  「小皇帝」式教育,何時休?

  如果二胎保證書只是個段子,估計不少人看完後會莞爾一笑,當意識它是個活生生的案例時,很多問題就不能「一笑而過」了。聯想到前不久的13歲女孩自殺逼父母放棄二胎,心裡不覺有些發毛。須強調,這些比較極端的行為肯定都是小概率的偶然事件,但從中卻可看出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多少出了點問題。

  一個13歲的孩子,肯定不能理解「母親含淚終止妊娠」的痛楚,如同這則新聞中女兒不可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一樣。單獨「二孩」政策放開後,很多家庭「再要一個」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給老大找個伴兒,緩解獨生子女成長「無人陪伴」的焦慮。可父母的良苦用心,換來的竟是孩子以死相逼、寫保證書式的回應,此等黑色幽默的背後,站著一個失敗的下一代教育。

  小孩子心智尚未發育完全,是非對錯傻傻分不清,做出點「毀三觀」的事兒,多少可以理解。但大人們的教育方式恐怕有必要集體反思一下:為何再生一個會讓「老大」如此生氣?生氣嘛,哭個鼻子也就罷了,孩子為何動輒用逼父母寫保證書、逃學、離家出走、割腕甚至是跳樓等極端方式?

  說直白點,都是大人們給「慣」的。受獨生子女政策影響,很多家庭對小孩萬般寵愛,事事順其心,時時如其意,小孩子稍有不爽,大人們萬般賠不是,孩子爽或不爽成了大人們做事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真正的價值準則、對錯標準被拋到了九霄雲外。長此以往,「小皇帝」「小公主」一個接一個出現,「亮瞎眼」的事情也一起接一起發生。

  更糟糕的是,這種「任性」的嬌寵溺愛也延續到了學校。由於家家只有一個孩子,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去學校時,也是千交代萬囑咐,當小孩子性情走偏、生活學習習慣不良時,教師想糾正也戰戰兢兢,生怕「惹毛」了家長。當前有些老師不知道如何去糾偏,在「大寶」們如何與弟弟妹妹共處上,學校教育也沒好這方面的引導。

  二胎保證書和逼母棄二胎,如此「爭寵」「占寵」的情節,本是《甄嬛傳》上才有的戲碼,絕對不應出現在只有幾歲或十幾歲的孩子身上;在「永遠第一喜歡我家大寶」的保證書後寫下「可以」,那份可怕的霸氣也不該為孩子擁有。可惜的是,在溺愛式教育漫灌之後,這樣的「成果」出現並不出奇,筆者希望,在全社會的一片唏噓中,「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之類的教育理念能及時得到遏制。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小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窺見其長大後作風、習慣的窗口,應從小就加強引導培養。父母如果真的愛大寶,應該讓他養成好習慣,擁有好品行,懂得包容接納,而不是任其耍性子、走極端。一味地對「小皇帝」「小格格」嬌寵溺愛,真是NOZUONODIE,WHYYOUTRY?

  (唐金鳳)

  資源說

  「生得起養不起」呼喚公共資源擴容

  儘管單獨二孩已經放開,但「嬰兒潮」仍沒到來。對於不少家長來說,生不生第二個小孩,不僅是個人意願問題,還關係到養不養得起的問題。二孩到來,必然給社會資源帶來壓力。更多的孩子意味著更多的競爭,必然推高有限公共資源的價格。雖然不少專家學者建言政府要及時做好硬體準備,避免「僧多粥少」。然而,教育、醫療、住房等能否及時擴容,不少民眾仍心存疑慮,「生得起養不起」是不少家長的心聲。

  生一個孩子成本有多高?日前,著名社會學家徐安琪的一份調研報告稱,根據對上海市徐匯區的一項社會調查顯示,父母養大一個身體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萬元。對於現在被房子、車子、父母養老壓得透不過氣的青年人,一個健康孩子的成本真有點吃不消,更不用說孩子成長可能遇到的各類風險。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等待成長的過程是漫長的。先不談精神壓力,看看物質壓力:孩子還沒呱呱落地,備孕、孕期營養、檢查費、住院費等紛至沓來,孩子出生後,奶粉、尿片、嬰兒車等也是水漲船高。更令人抓狂的是,攀比心理已經在不少父母心中蔚然成風。別人的娃都喝國外奶粉,你還好意思喝著國產的嗎?別的娃有高景觀、超避震的嬰兒車,你的娃怎能屈於簡陋的小車內……隱藏在生活細節中的各種攀比,推高了養娃成本,作為父母「亞歷山大。

  往後想想更可怕,孩子上學要參加各類早教班、培訓班、特長班……光是不菲的學費支出就讓人抓狂,更別談交通成本、時間成本等。而由於目前我國的公共資源相對緊缺,優質教育、醫療資源非常珍貴,能否讓自己的孩子「分得一杯羹」是無數家長日夜牽掛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種早早到來的憂患意識讓家長們搶「學位房」、上重點學校、學舞蹈音樂等,「養娃」之路格外焦灼。

  從管理者的角度,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一句「生得起養不起」,不僅道出了民眾想生而不敢生的無奈,也道出了對公共資源擴容的呼喚。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教育資源實現均衡,優質教育不再遙不可及,附加在房子上的價格也會消失,孩子的醫療有了保障,食品安全不再有問題,奶粉、零食均可以信賴國產,價格也回歸理性,如此,再也不會有「生得起養不起」的煩惱,相信會有更多單獨家庭選擇二胎,我國的人口結構將會更加合理。(陳小雁)

  心聲

  一個獨生子女的二胎觀

  每當我在公車上、地鐵里聽到熊孩子們嚎啕大哭,上躥下跳,父母又束手無策的時候,我就會思考一個問題,人為什麼要生孩子?父母問都沒問過孩子本人又有什麼權利把孩子帶來這個世界?

  生娃能養兒防老,生二胎又能讓大娃不再孤單……這些都對。但是,你們問過大娃意見嗎?哪怕要承受被拍磚的風險我也得說說,作為資深獨生子女,本身就是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由此說開,家裡多一個人,難道不該大家舉手投票嗎?只有這樣,才符合現代人追求的公平公正的原則啊。畢竟,你們生二孩不能問小寶意見,那總可以問問我的意見吧?

  特別是當下一些八零後夫婦,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巨嬰,生完大娃完成了人生大任務之後,看到當下有政策支持,就打鐵趁熱趕緊抓住政策喝頭啖湯,計劃生二胎。但是,大娃的心理感受有被顧及到呢?打從娘胎出來,大娃就一直獨立自主地處理自己的事情,在家庭中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而一起成長的同學、夥伴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同樣重視隱私、重視個人空間。可一旦弟弟妹妹出生,這一切獨立空間都會被另一個突如其來誕生的生命所打破。孩子是最敏感的,她能夠感覺到你對她的愛明顯不如以前多。尤其是在一些忽略家庭教育、忽視孩子心理活動的家庭內,貿貿然多生個小朋友,分薄了大娃日常所得到的照顧和關懷,很容易讓尚處在心智不成熟階段的大娃受創。對大娃的成長是一個極其不利的過程。

  而且,很多八十後白領事業剛剛起步,人生買第一套房子都是雙方父母左拼右湊才攢夠首付,生活本來就緊巴巴,生了大娃之後孩子的教育經費、房貸、保險各種費用尚未釐清,就生下二胎,經濟壓力可以說是前所未有。而孩子生出來後,又要繼續疲於奔命賺錢養家,留下大小二娃給四個老人帶。

  其實吧,作為大娃始終只有表達權,生還是不生是否尊重大娃,選擇權依然在父母手中,只能且行且珍惜。再看看給大娃寫保證書的這對父母,其實保證書也不存在法律效力,也許這對父母未必真要給大娃什麼實實在在的承諾,這份保證書更像小孩子手中的一顆大白兔奶糖,大人哄哄小孩子,不過是一個玩笑罷了,看客又何必較真。

  (雅婉)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妻子懷二胎8個月 若生下孩子民警丈夫將被雙開?」
懷二胎盼望生女孩,結果生下雙胞胎男孩,父母扛不住壓力先後自殺
沒想明白這4點,別急著跟風生二胎
家長如何應對親戚對孩子說「你爸媽生了弟弟妹妹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話?
二胎變相放開 你家準備好了嗎?

TAG:二胎 | 生二胎 |